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想新世界 > 248黟县代收点

梦想新世界 248黟县代收点

作者:农民在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7:26

248黟县代收点

尚未进学的几人,章绎、黄文刚、施正德、章泽忠等人,都有进学的希望,去年院试,是否又有人进学成为秀才?

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章家的三老爷章泽天。此人的学问也就算了,对八股制艺绝无天赋,要想考个秀才出来估计难如登天。但是此人剑走偏锋,所教的那群蒙童实在令人惊讶。此人于各方面多有创见,也不知道将来会达到什么样的成就。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忽然听到院门外有人声,随即自家盛无咎来到书房外禀告:“祖父,外面有徽州来的三位客人来访,说是捎来了山东章家的信。”

“快请客人到书房用茶。”盛先生听说章家有带来,一下子激动起来。徽州与山东相隔千里,又没有直通的水旱道路,想捎一封书信过来极难,也不知这几位客人因何去到那边,捎来了章家的信函,想必是乡试出结果了。

见盛无咎出去了,盛先生忽然意识到自己应该亲自出门相迎才是,只是刚出了作为书房的东厢房门,三个徽州商人已经在盛无咎引领下走了过来,急忙快走几步迎上前去。

一番寒暄,落座之后盛先生打开书信,发现信是章泽天所写,另有章泽瑞与章泽祥两兄弟附属的名字。信中主要讲述了章家书院在去年院试与乡试的情况,四人进学,两人中举,如此成就虽然与后来王承嗣的强化培训有着直接关系,但是盛先生为这些学子奠定的基础是一切的前提,三兄弟也因此对他再次表示感谢。同时随信附带了400两白银作为几名学子谢师的谢仪。

看着三人带来的一只盛放银锭的那只小木匣,盛先生百感交集。章家能够在乡试院试中大放异彩,他这个老师没有亲逢其盛,多少有些遗憾,但是也感到无比的欣慰,这是对他的教学的肯定。

南下船队出发之时,章维和施正德赴京会试的结果尚未传回,因此信中只说二人已经随王先生上京赶考,却没有两人中进士的消息。

这400两银子,对他现在艰难的家计,也可谓是雪中送炭了。盛先生欣慰之余,问起章家近况。

三名徽商之中最擅长与人交往的余子贤说道:“章家从去年秋天开始,接连遭到土匪入侵、海盗绑架和钦差侵夺家产等事,幸亏三老爷章泽天训练了自卫队。他亲自带队南下澳门救回了二老爷章泽祥,我们四人也是他在剿灭海盗时所救。后来三老爷稳定了家中形势,我们才随章家到南通贸易船队回乡。这次回来,我们也背负着帮章家收购家乡的香榧和文房四宝等特产的任务。三老爷天纵之才,此时正在全力建设青岛港口,在南通也正在建分号,又剿灭了长江口外的两股海盗,占了两个大岛作为基地,事业蒸蒸日上。”

盛先生听得有些恍惚,问道:“章家本是大商人,发展商业无可厚非。只是章家主管商业的不是二老爷章泽祥吗?掌管家中产业的原是大老爷章泽瑞,如何把事情都交给老三了?那自卫队又是怎么回事,战力如此强大,不会遭到官府忌惮么?”

余子贤道:“我们四人在章家只停留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章家具体事务并不清楚,不过章家大老爷和二老爷经历了绑架事件后身上伤病极重,当时都在家中养病。三老爷说南下时得罪了广东福建沿海的海盗,短时间内不方便再南下广东福建,便决定开拓江浙一带商路,并调整商业重心。我们几个人的采购也算是章家调整后的商业的一个分枝。”

听说章泽天已经不在书院教书,盛先生感到有些失落:“泽天在教学方面颇有创见,他虽无功名,若坚持教学的话,将来也必有所成。此时他离开书院去经商,去搞什么自卫队,可谓是书院的一大损失啊。现在章家已经有了举人和秀才,算是初步进入士林,在乡间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一日没有进士,在官府面前就仍是一介平民,科举和书院之事就一日不能放松。想那章家如果有一个进士,那个什么钦差,还有黄县令,哪里敢轻易打章家的主意?”

余子贤三人点头随和,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进士是说考就能考出来的吗?不说即墨县已经几十年没有出过进士,以我们徽州府科举之盛,你盛老先生和我们几个,还不都是止步于秀才和举人?”这四名徽商都是读书不成然后从商的,四人里面倒是有三个秀才。

闲聊一阵,盛先生请几人稍坐,自己从章家送的银子里面拿出一锭,出门叫大儿媳去买菜肴,准备招待客人。回到书房之后,有些尴尬地对三人说道:“家道不济,若无章家送来这些银两,招待你们都不容易,让几位见笑了。”

几人说道:“不瞒先生,我们几人初次出海便遇到海盗,身上更是负债累累,若无章三老爷借给本钱,还提供商路,是万万没有脸面回乡的,哪敢笑话先生?”

这时,三人里面一直没有说话的黄炳林忽然说道:“先生家计如此艰难,不知从事何业?我等奉章三老爷之命收购香榧,你们黟县正是香榧的主要产区,先生若能遣家人帮忙收购,其中利润虽不丰厚,每年也能有几十上百两收益,用来补贴家用也好。”他只说让盛先生“谴家人”来做此事,而不是说请其本人来做,是恐怕盛先生以举人之尊,不屑于此等经商俗事。

盛先生连连摇手,道:“怎可如此?这本是你们的生意,我家人若加入其中,岂不是分薄了你们的利润?万万不可。”

黄炳林道:“此事并非如先生所想。我等此次回乡,要收购的除了香榧之外,还有小胡桃和笋干等物,另外还有徽墨、歙砚、宣纸等物。这些物品的产地涵盖整个徽州地区,那宣纸更是远在宣州,我等区区四人,哪里忙得过来?我们商量之后便决定在各县都找一家代理商,然后把收购的物资集中运到徽州,再由他们从位于歙县南门外的码头装船,沿新安江而下,通过钱塘江入海,运往南通。如此算来,这黟县的特产总要有一家代理收购商,盛先生与章家有旧,正是最好的人选。先生是举人的官身,也能避免那些游手好闲之辈的骚扰。”

盛先生听这黄炳林说得肯切,仔细思量一番觉得有理,倒也动了这个心思。如今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却只守着那百十亩田地坐吃山空,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是个长久之计,有了这个生意,也算是有了一条出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