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想新世界 > 261新武器

梦想新世界 261新武器

作者:农民在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7:26

261新武器

研制火炮的同时,章泽天更为在意的是后装线膛枪的研制工作。与火炮一样,线膛枪的优势在于射程、射速与精度三个方面。有了线膛枪,步兵对抗骑兵,或者对抗数量巨大的敌人才会成为可能。目前章家庄的人口基数太小,总人口只有不足4000人,可以用来扩充部队的总数有限,若无法在兵乱爆发之前给部队装备上线膛枪,要想守住青岛港也绝无可能,就更不要说守住整个章家庄了。

线膛枪研制的难度在于加工精度的控制,枪管与圆锥形弹头的精确配合,是发挥膛线作用的刚性要求,如果无法加工出足够的配合精度,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弹头自旋,关于线膛枪的一切都是空谈。

如果无法实现枪机与弹膛之间的适当配合精度,便无法实现的有效闭锁,也就无法实现安全地击发与退壳,安全都无法保证,当然不能拿出去作战。

除此以外,线膛枪的研制难点还有膛线的加工与底火开发两座高山需要跨越。

现代枪炮的膛线是使用特制刀具拉制出来的,这种刀具被称为拉刀。

拉刀的结构极为复杂,由形状相似的十几节刀具串在一起组成,每节刀具的尺寸比前一节稍大一点点,在巨大的动力拉动下从需要加工的工件孔内依次通过,每节刀具把工件切掉一点点,累积起来完成膛线的加工。

这种拉刀的精度要达到微米级才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对于目前的铁工厂来说,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

现在的铁工厂连游标卡尺都是刚刚试制出来两把,精度更是只有0.1毫米的水平,像拉刀的微米级精度,测量都无法实现,就更不用说加工了。

与此同理,枪膛和弹头等部位的加工精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测量的问题一天不解决,传说中的线膛枪就是镜花水月。章泽天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亲自指挥着一个由铜匠、银匠、铁匠和几名学生组成的研发小组,专注于研制精度更高的测量设备,这两把卡尺就是作为游标测量理论的验证件被制作出来的。

在制作这两把游标卡尺的过程中,他们不但验证了游标测量理论的可行性,同时也摸索出来了一套用于游标卡尺加工的工艺心得,使研发精度更高的测量设备成为了可能。下一步他们要制作的,便是精度远高于此的0.02毫米级别的游标卡尺,这是后世通用的机械式游标卡尺的精度级别,基本能够满足一般机械加工中的测量要求。

与此同时,高度尺、深度尺、内径卡尺等一系列游标测量设备也正在试制之中,一组三块手工刮削的铸铁平台也被制造了出来,用于以后的测量工作。

精度比游标卡尺更高一级的量具是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只不过限于车床精度不足,螺纹加工更是只存在于理论之中,完成试制还遥遥无期。

虽然拉制的办法暂时无法实现,但是膛线加工却不能就此停顿。章泽天制作了一个带有膛线形状突棱的橄榄形钢柱,将其强行锤进样炮的炮膛,从一端直接锤到另一端,在炮膛里面强行挤出来了一组12条膛线。这个钢柱前后都有导引段,保证了被锤过炮膛的过程中方向的端正,加工出来的膛线倒也可以接受。

由于塑性变形,没有膛线部位的炮膛内径变小了一些,章泽天只能对挤过膛线的炮膛进行二次镗制,才恢复了内径尺寸。

塑性变形引起了炮膛的冷作硬化,二次镗制加工的难度上升了许多,高碳钢制造的镗刀在加工过程中磨损加剧,使炮膛的加工精度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章泽天没办法,只能使用砂轮对炮膛内部进行反复研磨,才达到最终 的使用要求。

试用过程中,还需要对膛线的缠度、深度等进行反复调整修正,距离真正投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线膛配合的弹头的加工,以及炮弹的装药等也要不断修正,同样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炮膛的加工问题基本解决了,可是这个办法却难以在枪管加工上直接套用。枪管的强度低,如果像炮膛那样直接挤制的话,会造成枪管变形,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后来章泽天想到的办法是使用强酸腐蚀加工。首先在加工好的枪管内壁涂上一层蜡,再用类似于拉刀的工具将需要加工膛线的位置上的蜡层刮掉,然后在枪管里面注入稀硫酸,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蚀之后,膛线就加工好了。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面对的问题却一点都不少。首先需要制取硫酸,这需要消耗宝贵的硫磺,而且只能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少量制取,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好在北上船队从堪察加半岛运回来了大量硫磺,短时间内还不会影响到火.药的制造。

再有就是蜡层刮得不够干净,使加工出来的膛线不完整,这是个致命的问题,有时还会损伤到需要保护的位置,同样无法接受。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工艺改进来解决,为此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撞击发射所需要的底火,章泽天试图使用类似于点燃火柴的办法来解决。这件事他无法假手他人,只能自己带着学生来完成。他使用红磷、火硝、硫磺、石英砂等物质反复试验组合,结果都不理想,不是发火率太低就是太容易意外发火,或者容易受潮失效,每一样都是无法接受的。他想想也是,如果这东西真的能够可靠使用,后世人们还弄雷.汞做什么。

无奈之下,章泽天最后只能将底火做成双组分的,一部分安装在弹壳的底部,另一部分装在一个小铜帽里面,装弹的时候再把那个小铜帽扣在弹底上进行击发。

发射的问题算是初步解决了,但是多了一个安装火帽的操作之后,章泽天想象中类似于三八大盖那种使用弹仓装弹,拉一下大栓打一枪的射击速率,甚至半自动射击就根本无法实现了。

也正是因此,最终确定的射击方式就变成了装弹、装火帽、闭锁、射击、退壳等几个步骤,章泽天估计,如果训练充分的话,一分钟之内应该能打出去好几枪,相对于这个时代的火绳枪或燧发枪来说,也是超高射速了。

如此一来,原来设计好的枪机只能推翻重来,修改成更为笨重的老式结构,而枪弹的结构更加复杂,也进一步增加了枪弹的制造成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