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想新世界 > 262师本昌的船队

梦想新世界 262师本昌的船队

作者:农民在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7:26

262师本昌的船队

与定装炮弹一样,枪弹也面临着使用铜壳还是纸壳的选择。一番权衡之后,章泽天还是选择了昂贵的铜制弹壳。这也是无奈之举,枪弹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太过重要,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战斗的胜负,由不得他不重视。

库存的铜料只有几千斤,如此东用西用,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好在章家还有近万贯铜钱的库存,以及从海盗手里缴获过来的几门铜炮,若都融炼成铜料,应该能有几万斤。只是这些东西的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铅、锡、锌等杂质,同时还含有数量不等的金银等贵金属,提炼的难度不小,他暂时便没有动手。

话说章泽天用掉的那些日本铜料之中,其实也含有大量的白银,他也没有来得及提炼出来。如果别人知道他用白银造枪弹炮弹,会怎么想?

需要说明的是,机械加工水平的进步对于章泽天制造线膛枪的帮助还是相当巨大的。此时通用的枪管制造方式仍旧是由铁匠卷制锻造出来的。而章泽天则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制造工艺。

这些枪管是通过在锻打成型的实心铁棒中间钻孔的方式加工出来的。锻打的过程消除了铁棒里面的缺陷,也改善了金属的晶体结构,增加了枪管的韧性,能够大幅度提高枪管的使用寿命。只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深孔钻孔加工工艺和车削加工工艺基础上的,在当今这个时代,除了章家庄之外,恐怕还没有第二个地方能够完成这样的加工。

线膛枪的枪管长度比火绳枪缩短了近一半,从原来的一米半以上缩短到一米多一点点,其中的变化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枪的总体重量减轻了,损伤灵活性也提高了,战斗和行军都变得更加轻松。而坏的方面就是肉搏拼刺时手中的兵器变短,会比较吃亏。

不过在射速射程威力精度都明显提高之后,士兵们进行肉搏拼刺的机率也会大大降低,这方面的影响更多只是体现在心理方面。为了弥补其中的不足,章泽天为线膛枪设计了新的三凌刺叨,比原来的刺叨长了近十厘米,算是给士兵们的一个心理补偿。

章家庄铜料紧张的情况在南下船队返回之前就得到了解决,两艘来自日本的商船为他们带来了超过两万斤铜料。除了铜料之外,还带来了5000斤硫磺和2500石日本稻米。

这两艘大广船是来自广东海盗诸彩老的势力,令章泽天感到相当意外。当时在广东的时候,因为糖行的事情,他们曾经与诸彩老有过间接的接触,不过倒是没有发生什么矛盾,这次诸家船队竟然为他们送来了重要物资,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章泽天亲自接待了船队的带队掌柜师本昌,交谈之后才知道,诸家这次贸易之旅有两个目的,抢占由郑芝龙独霸的日本市场是一个方面,另一个目的就是联络年初时在广东一带大出风头的章家,共同对付势力日渐庞大的郑芝龙。

郑芝龙被招安之后,从福建总督熊廷弼那里获利了不少资源,他从老家安平大量招募水手,建造船只,配装火炮,因为有合法的母港补给,实力在一年之内扩大了一倍。

在招安之前郑芝龙就基本控制了福建沿海,刘香与诸彩老则是广东最大的两股势力。

郑家在扫平了福建沿海之后,开始朝广东沿海发展,势力范围靠近福建的刘香首当其冲,一场大战下来,被郑芝龙消灭了一小半船只和人手,只能退到珠江口外岛屿。

吃了败仗的刘香派人联络了诸彩老,希望合作对付郑家。出于兔死狐悲的想法,诸彩老基本同意了刘香的合作请求。不过即使是两家联合起来,也不一定能够抵挡住郑家的攻势,他们只能另辟奚径才行。而他们选定的方向正是针对郑家的经济命脉发起进攻。

郑家基本控制了福建沿海的一切对外贸易,包括景德镇的瓷器和从福建出海的丝绸、茶叶等,不过诸彩老和刘香不可能从福建沿海动手,那简直就是给郑家送菜上门。

若从外部动手的话,他们的首选目标就是日本航线。此时大文朝通往日本的航线基本都是从福建出发,而日本方面正式对外开放的贸易港口也只有九州岛最西端的平户港,郑家在这两端都有相当的势力。

郑家的丝绸绝大多数都销往平户,还有大量的瓷器与茶叶也会经平户销到日本。正因如此,诸彩老和刘香便把目光放在了这条每年给郑家带来一多半利润的航线上。

只不过郑家的船队由多艘大船组成,诸刘又不清楚日本官府的军事实力,不敢冒然采取暴力手段,便决定先用贸易竞争的办法尝试一下。

这次二人分别准备了一些货物,各派两艘大船驶往日本,最终在福岗将船上所运的糖、铁器和来自南洋的香料、宝石等销售了出去,换成日本特产的刀、扇子、铜料、硫磺等特产。刘香方面的船装载着刀和扇子等物直接返回广东,而师本昌想起自家大掌柜的叮嘱,按照从和记糖行拿到的章家商品需求明细,采购了铜料、硫磺和大米,绕过朝鲜半岛向西航行,来到了青岛。

对于师本昌运来的这些货物,章泽天极为重视,不仅按照最新的采购目录免除了新规定的“关税”之外,还免除了船只靠港的引水和驻泊费用。同时为这批货物开出了高价。

铜料6钱一斤,稻谷一两八一石,硫磺五两一石,这两船货物就卖出了两万多两银子,让师本昌赚了一倍有余。

按照传统说法,“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粜”也就是说长途贩运米粮之类低价商品,是不划算的。但是这个说法并不适用于海运。

海运时,船上装载的货物多是高价商品,重量和体积不大,就需要额外的压舱货。海商们当然不会笨到用石头压舱,于是粮食就成为比较理想的压舱货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