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想新世界 > 542淮安旱灾

梦想新世界 542淮安旱灾

作者:农民在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7:26

542淮安旱灾

话说这扈家的浮财虽然被自卫队基本清空,但是扈家的房屋、地产、铺面及铺子里面的流动资金等却都还在,两位官员其实也不会亏本,只是这些不动产变现需要一个过程,仅此而已。

现在互助会送来了银元,两位高官当然不会不满,当即派人与周从哲联系,商量起那些不动产变现后的分配方案来。

扈家资产最大的一部分便是土地,他家在淮安府各地拥有土地十二万多亩,价值高达六百万两以上。但是这些土地中很大一部分是贫民投献过来的,若直接处置甚至会有造成民变的风险,仔细分辨起来就十分复杂了。

而且这些土地价值太高,若要出售也不好找买家,需要的时间更长。这其中要向朝廷申报的部分倒是好说,他们截流下来的部分就要尽快处理才好,否则夜长梦多总不是什么好事。

周从哲已经接到章泽天的信,对前来商量此事的一位师爷说道:“哪里有这么麻烦?你直接拿着地契去找另外十家粮商,让他们把这些土地和店铺接手过去便是。至于哪些是扈家原有的土地,哪些是投献的也不必分辨,统一要一个价钱便是。那些粮商已经被吓破了胆子,随便一吓唬,还怕他们不肯拿银子出来?”

一语点醒梦中人,那师爷如醍醐灌顶一般,一下子明白了事情的关窍所在,也明白了互助会的用意,就是不让那些粮商好过。他暗下决心,这些土地的价格决不能要的低了,否则岂不辜负了互助会的一片心意。

互助会做的另一件事,更让两位高官觉得敞亮,就是互助会表示对这些不动产绝不染指,放弃分润其中的任何好处,他们所求的只是能够从这淮安府安安稳稳地采购粮食而已。

话说这互助会收粮几年以来,买卖公平,价格公道,现银结算,深受当地百姓信赖。而且他们所收之粮将近一半是那些胥隶粮头浮收出来的粮食,另一部分则是各县衙门需要变现使用的粮食,和需要用现银上交税金时销售的粮食,一小部分才是从民间收粮。

非但对当地经济冲击不大,反而带动了当地经济,使民间越发富裕起来,对他们当官有百利而无一害。

唯一痛恨互助会收粮的就是那些粮商了,这些粮商仗着各自在朝廷中的力量,向来不把他们这些官府放在眼里,大肆搜刮民财,换了互助会倒是好事。

虽然说是不再分润,最后还是代互助会要走了扈家的全部藏书和字画,这是章泽天点名要的。桃李书社需要从这些书籍里面筛选出一部分排版印刷出售,那些字帖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当然不能错过。

扈家自称诗书传家,家中的藏书说一句汗牛充栋绝不为过。一座藏书楼之中的书籍多达上万册,足足装了二十几车才运到船上。

最后一件麻烦事是山阳县衙全体人员失踪之事,淮安府的师爷问起此事之时,周从哲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推说完全不知道。此时那些人恐怕早已被运到济州岛或湾湾岛去,开始劳动改造了吧,反正没有证据,谁也拿这事没有一点办法。至于怎么向朝廷汇报,想必府衙之中那些师爷总会想出说辞来的。

其实他还是想的简单了,那些人既没有被运到济州岛也没有送到湾湾岛,而是被直接送到了江北城,在遥远的北方开始了改造生涯。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这些人也许会在江外特区出人头地发家致富也未可知。

苏北地区的水稻一年两熟,秋粮比夏米收成更高,占一年税赋的主体。

然而这年夏粮收过之后,自打晚稻插到田里就没有再下过一滳雨,人们眼看着田里 的晚稻一株株地打卷、干枯,最后倒在龟裂的泥地里,没有一点办法,今年的秋粮恐怕要有麻烦了。对互助会来说,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他们就要买不到粮食了。

管芳礼急得跺脚,淮安府是天下粮仓,这里如果有一季绝收,连京城和辽东前线都可能闹粮荒。现在京城的大粮商刚刚受到打击,到时候交不上税,他这个知府也就要做到头了。

不要说天灾豁免,哪里能免税,淮扬也不会免,只要淮安和扬州两府的税交不上去,京城的粮荒就不可避免,这天灾首先要落到他这个知府的头上。

管芳礼在得知旱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找到了仍旧停留在淮安的,请求互助会不要再把粮食运走。只要手中能够押下一批粮食,到时无论是强行征用还是用银子购买,总能运一些粮食上京去,让京城渡过这波危机,否则皇帝老子砍了他的头都有可能。

也得到了旱灾发生的消息,在日夜不停地抢运积压在各县仓库中粮食的同时也早已把请示章泽天如何处置的信发了过去。现在互助会在淮安各地还有近百万石粮食没有运走,这些粮食对互助会极为重要,对淮安府也同样重要,如果不能及时运走,很可能被官府强行扣下。

七月中旬,章泽天的命令到了,同意暂停外运这些存粮。今年登莱二州抢种的玉米和土豆都丰收在即,秋收之后青岛的粮荒便有望缓解。

济州岛的各大农场今年第一次形成正式生产能力,产粮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还可以保证海参崴的生活和贸易用粮。

平壤特区原定是按照产棉区进行开发的,但是棉花的主要栽种区还是放在了大同江以南的载宁平原,而江北的平壤平原则以种粮为主,今年同样获利了不错的收成,有了这些粮食平壤特区不但能满足自己需要,还能够为清川集边贸提供100万石左右粮食。也就是说,互助会即使没有淮安的这一百万石粮食,也能够挺过今年了。

从本心上来讲,章泽天并不希望大文朝乱起来。他也清楚淮安本就是文朝粮仓的事实,所以暂时决定将仍旧滞留在淮安境内的粮食留下,希望能为文朝减缓一些淮安大旱带来的粮食危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