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655章 死守

顽贼 第655章 死守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655章 死守

第655章 死守

五省总督,曾是陈奇瑜的毕生荣耀。

但如果上天能给他个机会重头再来,他宁可不当这个官儿。

跟刘承宗打仗,而且是被围在城里,太折磨了。

他现在都不知道坚守着这座城有啥意义,城里守军的军心,早就从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向崩溃了。

俩大明亲王啊,城里一个、城外一个。

城里这个老秦王一毛不拔,张嘴就是大不了本王死这座城里;城外那个小韩王天天嚷嚷,大元帅天命所归,让城里的军队早日投降。

这没什么,关键是前些日子,咱西安府城里真出了乱子。

西门守军哗变,开城门整整半个时辰,招元帅军入城,人家看都不带看一眼的,根本就不进来啊!

最后三百守军鼓噪,绑了守将李可从,拥着出城投降去了。

实际上这场从未短兵相接的围城战,持续到这个时候,城内军民心中所想,早就不是如何守住这座城了。

因为元帅军这段日子在城外做的事基本上是明牌。

人家不仅让城上守军看见,还毫不避讳地让那些到城下买饭、做小买卖的守军旗军打听。

四卫的军田、无主的民田、秦藩的庄田,只要登记时无人认领就是无主田。

无主田都是元帅府的官田,人家该收的地不仅收完,甚至还种上了新的农作物。

陈奇瑜也试过抓住这个机会,自军中挑选城外有田地的一百死士,各携甲片、箭簇火药之类,混入围城大营,伺机作乱。

结果有人出城就告密,不仅挑出来的那些死士,连带着还有下城买饭的百十号倒霉蛋,唰地一下很快啊,兵籍就上到兵衙河西。

人也都一路押送进达来台吉的练兵营,喜提天山旅游单程票。

到这个时候,刘承宗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人家根本就不想攻城,更不想进城——你,究竟在守什么东西?西安府城的守军被这样折腾,根本谈不上什么守城意志,眼下全城军民十几万人,考虑的问题都是继续这样下去,他们会不会被刘承宗饿死在这个冬天。

甚至很多人认为,刘承宗的目的,就是要把他们饿死。

因为城内军民到这个时候已经想明白了,西安府城,对刘承宗的意义,只是西安府城。

城里的粮食本来就没多少,毕竟农田都在城外,闭城门的时候粮食还没成熟,如今都叫刘承宗收了。

而城内所拥有的,无非是金银财货那些不能吃的物件儿,那些东西是吃不掉的,人都饿死了,东西还在、城还在。

绝望情绪,笼罩在西安府城上空。

陈奇瑜这段时间,主要精力其实都是让守军防备百姓冲击城门。

西安官将军民和刘承宗的敌我矛盾,因为饥饿,在元帅军拒绝攻城入城之下,演变为军民百姓和陈奇瑜为首官员武将之间的内部矛盾。

其中西安本土的官员,也因为家眷的缘故,保守的劝说陈奇瑜放人出城,激进的干脆开始倾向于劝说陈奇瑜考虑后事。

言外之意,就是该琢磨投降了。

但陈奇瑜不能投降。

他被逼得没办法,干脆一咬牙,给刘承宗写信,说城内口粮已尽,要其撤围,否则他就把城里百姓放出去。

刘承宗开始一看这信就乐,心说陈奇瑜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你好大个五省总督就拿这个威胁我。

脑子坏了吧?官员在守城时,把城内百姓当做累赘,放出来丢给围城军队,本身就是天大的笑话和丑闻。

这都不是失职不失职的事了,是抛弃合法性,自我降格。

占据城池的土匪,才会这么干。

不过刘狮子细细一琢磨,喊来了张献忠。

俩人钻进帅帐里合计半天,发现陈奇瑜这个威胁,蠢是蠢了点,但还是有一定杀伤力。

西安府城里的百姓都放出来,刘狮子还真养不起。

毕竟现在这个季节,临近冬季,安置百姓的事确实不好办,而且会耗费他们很多粮食。

但他们费的是粮,收获的人心人口,朝廷那边可是净赔,连合法性都丢了,这西安府城又能守多久?属于杀敌二百自损八千,像疯了一样。

刘承宗对张献忠道:“我细细考虑,这不算坏事。”

西安府城对元帅府始终是隐患,这是刘承宗进关中的战略方针决定的。

府城他若想打,早打下来了。

只是快速膨胀的元帅府军队,超出了刘承宗的想象,也超过了元帅府的承受能力,没办法把事情做的十全十美。

所以,吞了军屯田、吞掉城外田地,趁着人躲进府城,把城外今年的收成都抢了。

这本身就挺不当人。

吃城内的人,活城外的人。

但是问题还在那,这不是城里人饿死算逑、没饿死算陈奇瑜有本事的事,总要解决。

这会儿陈奇瑜挺不住了,要把城内百姓放出来,刚好可以给刘承宗分批解决的机会。

不过不管怎么想,刘狮子始终都觉得陈奇瑜出此下策,是脑子坏了。

百姓都保不住了,还守什么城?

韩小王从张献忠那得知这个消息,更是提着大袖找上刘承宗:“大帅,小王听说,这陈奇瑜要把西安十万百姓放出来,吃大帅的军粮?”

“大帅别跟他怄气,一声令下,小王一封信送回藩国,我平凉的肃藩兄弟立马就告到四祖宗家那位御前,狠狠地弹劾他陈奇瑜。”

刘承宗都呆住了。

你这个家伙思想挺别致啊。

这还能给皇上告状的吗?

“别费劲了,不至于。”

刘狮子心说陈奇瑜全家在我手里,人也在西安城里,皇上对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更何况……虽然他给陈奇瑜发塘报是有点抽象,但那是为了打击陈奇瑜的意志。

隔着两千里给崇祯告状,那打击的是崇祯的意志。

没意义啊。

“陈奇瑜写这封信是脑子坏了,开始以一个皇上的要求来要求我了。”

刘狮子朝地上啐了一口:“我用他要求?我自己就往衮服里钻了,他不要牧民之职,我要。”

“他愿意往外放人就放,他放多少我收多少,养不起我也硬养,神器所归必在有德,他这是把朝廷在陕西的德行败光了!”

当天,刘承宗就让人给西安城头放箭送信,一连射了一百多封。

信上的意思很简单,你没粮,我也没粮,你放人出来就是让人饿死,所以城上的守军弟兄告诉城内百姓,出来都带点粮食,到时候给你们分地,别还没到开荒的地方就饿死了。

城内的陈奇瑜收到消息,拿着信一看,心说这刘承宗他妈的净放屁。

整个陕西,现在谁能比你粮食多?

你要是没粮,别人就都饿死了。

说实话,陈奇瑜给刘承宗送那封信,并自降身份做出放百姓出城的下策,其实目标不是刘承宗——是秦王。准确的说,他想减轻城内粮草压力没错,但更重要的是给秦藩贵族以及城内有粮的豪家带来压力,逼迫他们拿粮出来。

因为陈奇瑜已经不知道自己能干啥了。

战,打不过;守,守不住;逃,无处逃;降,又不能降。

能做的就是等死。

问题是就连拖延死期都很难,没粮食。

现在已经不是借粮能解决的事了,别说城里头会不会因为缺粮乱起来。

就连陈奇瑜,都想带兵在城里抢富户了。

所以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把城里不是那么坚定的百姓军兵都放出去。

如果跑出去六七万,城内能同仇敌忾,则秦藩和富户不得不把粮草拿出来,他们也能把这座城守到明年春天。

如果跑出去十几万,城内没留下多少人,那就更好说了。

说明他走错了路,这城就不该守。

黔驴技穷啊。

随着刘承宗的书信在城内传播,城内随之……更乱了。

官府让人出来,人们都在城里争相逃窜躲藏;城里到处都在私下买粮、甚至抢了钱粮自己偷偷从城墙上往外跑。

不过动乱也没持续太久,不过几日,陈奇瑜就真的开城,放出两千多没粮食的老弱妇孺。

刘狮子一看,就把陈奇瑜的心思摸了个七七八八。

放出两千多老弱妇孺,显然是试探自己会不会接收接济。

这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当即下令,让军兵在围城营地外围布置粥棚。

同时,他还派遣罗汝才部的千总李汝珪,率一个把总司在城外寻了个千户所,着手布置能够过冬的流民营。

这也是刘狮子对李汝珪的考验。

这家伙是罗汝才部下的猛将,领小股骑兵夜战突袭,先后射死曹文昭部将曹鼎蛟、左良玉部将罗岱,狡猾又勇敢。

凭他的战功,就算升个参将都不出格,只是刘狮子有点信不过罗汝才那帮老弟兄的组织管理能力。

所以把安置流民的事交给他,试试成色。

如果干得好,刘承宗打算让他到张振的延庆旅当游击将军。

随后一连七日,陈奇瑜在城里放人出城,开始放老弱妇孺、后来干脆一家子一家子放,城门都不关了,一直放到刘承宗急眼。

没别的原因,陈奇瑜这个家伙放人出来无所谓,他居然不让人带粮食,也不让人带金银,但凡跑出来的人身上有钱,那都得偷摸从城墙上缒下来的。

刘承宗心想,你个守财奴,不让人带粮食就算了,你们在城里吃,理解。

不让人带钱是怎么回事,那金银铜钱你们在城里也吃不到啊!

最关键的是麻烦。

白银在元帅府是紧缺物资。

陈奇瑜这么干,等元帅府拿下西安城,刘承宗必须下令,把西安城掘地三尺,整个刨一遍。

刘承宗也懒得跟陈奇瑜生气,干脆下令:“请周将军过来,把陈奇瑜的家眷都带到城下!”

满天星周清不算元帅府的将领,但人家向元帅府靠拢的意思非常明显。

刘承宗让张振找周清、惠登相借几个进过山西的好手当向导,派遣几十号人进保德州,把陈奇瑜的家眷弄过来。

结果人家周清一听是大元帅的命令,直接丢下部队,领了八百军兵浩浩荡荡从府谷渡河突进保德州,带回陈奇瑜全族四百七十余口,基本上把没出五服的亲戚全带回陕西了,举族迁居。

而且事还办得特别讲究,除了陈奇瑜的近亲六十余口,剩下的族人以及不方便行动的老人,都安置在绥德。

最厉害的是满天星周清的部队,本来就不是什么以军纪优良著称的精锐之师,却硬是在这次行动中对陈奇瑜的族人做到了骂不还手。

不过美中不足,是周清没把陈奇瑜的老母亲接过来,留在了绥德,只把陈奇瑜的小妈白氏带来了。

刘承宗看见陈奇瑜一家子的名单就乐,他们家到这一辈起名挺有意思,奇字辈,名字规律跟汉末的汉室宗亲一样。

瑜、璜、琏、瑚、瑛、璋,都是王字旁的奇石礼器,除了陈奇瑜,全都是秀才。

就这事,周清还专门跟刘承宗解释了,是因为陈奇瑜的老母亲很凶,路上就一直逮谁骂谁,一副赶着死的样子。

他们全家兄弟都向周清求情,说这太老君到了城下一准自杀,要坏事的,如果要劝陈奇瑜投降,我们一块劝。

陈奇瑜原本有个妹妹,叫陈敬。

他们的父亲陈嘉荩在辽东广宁卫做经历的时候,自幼就许给了保德州的郭氏的儿子,陈奇瑜也纳了郭氏的女儿为妾。

等到陈敬十六的时候,该完婚了,陈奇瑜已经显贵,看不上妹妹要嫁的郭家无赖子,就要退婚,但他妹妹想嫁,听说要退婚的消息,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他们母亲怎么叫也不开门,就听陈敬在里面说,女儿要洗澡,母亲就在外面给烧水,烧好水进去的时候,陈敬已经悬梁自尽了。

所以陈氏的老夫人一直很悔恨,早就不想活了。

所以周清也怕坏事,就先把陈奇瑜的母亲放在绥德派人看管,先过来再说。

不过刘承宗一听,就让人又把老夫人接过来了——这世道,赶着死人他见多了,这有啥新鲜的。

这会儿刘承宗的命令刚下达,没过多长时间,远远地就听见营里老太太沿途骂街。

等来到营外,老夫人看见刘承宗,骂的更来劲了:“你这逆贼,要杀就杀,我陈氏绝不会劝玉铉投降!”

就连陈奇瑜那几个兄弟在后面跟着,都面如死灰,也跟着硬气起来了。

没法啊,早前身段柔软,是觉得周清一路上待他们挺友善,看起来还有活路。

眼下老夫人这么一骂,这叛军首领恼羞成怒,陈氏全族是铁定都得交待在这儿了。

叩头求饶是个死,硬气一点也是个死,那还客气啥,不如给他气急了,求个痛快。

却不料刘承宗听老夫人骂了半天,就不说话,只是眼神戏谑,还时不时露出笑容。

他就不可能让陈氏老夫人这点攻击力骂破防了。

反倒是他一直等着人家骂累了,这才像看傻子一样,疑惑道:“谁告诉你们,我让周首领把你们请来,是要劝降他陈玉铉,你们以为他是谁?”

侍立一旁的张献忠一脸了然。

果然,他猜的没错。

早在知道刘承宗派人接陈奇瑜的家眷时,他就猜测,刘承宗就算把人都按在城下杀了泄愤,都不可能利用家眷来劝降。

凭他对刘承宗的了解,这位大元帅向来目中无人,就不可能干这种非常小人的事。

“他要战,五省联军朝夕覆灭;他要守,守得连城内百姓都丢出来不要了;现在陕西全境尽在我手,他还不投降要死守……呵。”

刘承宗说着笑出一声,抬头远远地瞭望了一眼高耸的西安城楼:“你们以为,我会让你们劝降,或者在这把你们都杀了?杀你们的不是我。”

“明参议段复兴,受陈奇瑜之命守乾州,积柴薪于鼓楼,置老母妻女于楼上,城破,举火焚楼,力战毙于阵。”

刘承宗抬手指向城上:“守军家眷都在城内,凭什么他陈奇瑜的家眷在老家?你们都给我进城去,好好教教陈奇瑜,什么叫,死守!”

下午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