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656章 服气

顽贼 第656章 服气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656章 服气

第656章 服气

陈奇瑜的家眷都快疯了。

心智脆弱的哭哭啼啼,刚强的也如遭雷击。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不止他们想不到,就连张献忠、韩王甚至亲自执行的周清,也想不到。

刘承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派人横跨黄河,进保德州掳来陈奇瑜的家眷,一不为劝降、二不为泄愤,就为把他们塞进西安雄城。

当然更傻眼的是城墙上的陈奇瑜。

自从西安府城开始放人出城,他这几天吃饭睡觉都在城门楼上,时刻派人盯着元帅军的动向。

不过说实话,他自己都不知道在期待或者恐惧什么。

刘承宗接收百姓、或不接收,他不知该高兴还是难过。

刘承宗气急败坏攻城、或坦然接受,他也不知道该期盼还是恐惧。

西安城内的官员将校,大多都像他一样。

总之,是已经被围城折磨疲了。

但他确实没想到刘承宗会从营地里押人出来。

因此一听说这个消息就赶紧登城,端着望远镜一看,怪了!

虽然那些出营的人离得太远,看不清,但陈奇瑜觉得那些身形都很熟悉,就是想不起来。

一方面是他作为陈氏最显贵的后辈,自打陕西起义,就一直在陕西的西安府与延绥之间仕官,也很多年没回过家了。

另一方面,则是他也根本想不到那个方向,只觉得是投降刘承宗的官员同僚。

不过好像还有妇人孩子,刘承宗这是把谁的家人都弄过来了?

不知道,再看看。

随着那大队人群离壕沟越来越近,陈奇瑜突然就被雷劈了一样,定在城头。

好家伙!那不是我弟弟吗?他不在老家,咋跑陕西来了?哎哟,还有母亲和白姨娘,四叔和陈奇瑛,那小个子是陈奇璋吗?几年不见长成大人了。

九年了。

从天启六年,他担任陕西的关内道副使算起,他只回过两次家乡。

第一次是崇祯元年上任河南参政,认为郭氏的无赖儿子配不上小妹,回家退婚。

随后是崇祯二年,小妹自尽回家奔丧,紧跟着便仓促上任陕西按察使,在那之后他再也没回过家乡保德州。

我还当是谁的家人被刘承宗押来了,原来是我家人啊!陈奇瑜呆立当场,血嗡地一下涌上脑袋,怒发冲冠,一双眼睛也登时红了起来。

他是万万没想到,刘承宗会把他的家人弄过来。

因为陈奇瑜并不是段复兴那种,信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统官员。

他一直在和家族切割。

准确的说,他是一直在有意地遏制家族发展。

家里乡亲族人给他写信,希望到他身边做官,都被他一口回绝。

作为崇祯年间深耕陕西多年的外省籍资深官员,陈奇瑜眼看着武之望等高官显贵排着队不得好死,深感不安。

同时因为妹妹陈敬自缢的事,他也对家人感到愧疚,不愿再看见谁因权势、富贵之类的身外之物死于非命。

因此在得势之后,便建议同辈兄弟,没功名的要去考个秀才,有了秀才功名的就安心读书,不要再追求举人进士的出身。

反正陈氏是保德州的书香门第,地方豪族,很有财力。

单是天启六年保德遭灾,刚出任陕西关内道副使的陈奇瑜,就从家里拿出白银三千两赈灾,并且代家乡交了当年的租赋。

即使没人出仕,也不会影响生活。

毕竟天下已经大乱,这个时候考取功名出去做官,没好处。

不如留在家乡读书,反正我已经在陕西了,事情做得好,等到祸患平息,你们再出仕也不迟。

事情若做不好,死我一个,也算保德陈氏给朝廷尽忠了。

也正因如此,他家那帮平辈兄弟,才一个个都顶着秀才、贡生的名头,连个举人都没有。

陈奇瑜根本就不信鸡犬升天。

他知道这条路有多危险,也根本不给兄弟子侄和他一起升天的机会。

面临这样的环境,鸡犬不宁才是常态,更别说稍有不慎就会全家一起上西天。

保护家人,曾是陈奇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自己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可是他这样躲着,那样拦着,刘承宗还是把他的家眷送到了西安府城之下。

陈奇瑜的天都要塌了。

城上的官员们面面相觑,守城的军兵窃窃私语,人们不知道元帅军驱赶着那些无辜民众,是为了什么,只能看见那些人穿过城外的壕沟,离护城河越来越近。

只有陈奇瑜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的眼睛几乎要喷出火来,死死瞪着城下,浑身抑制不住的微微颤抖。

陈奇瑜恨啊,恨不得把牙咬碎,心中方寸大乱。

他满脑子都只有一个疑问:刘承宗是疯了?

这没有意义!把家眷亲族放在城下劝降,城下真正的亲人宁死都不会劝降,城上的人也宁可亲人死掉都不可能投降!

时代变了啊,大帅。

这又不是汉末,我陈奇瑜也不是州牧那样的地方领主,更不是三国时期的前线带兵官,甚至就算在这个时代,我都不是个对地方有直接统属关系的知府知县。

道德绑架行不通,你在城外拿家眷道德绑架我,城内我身后的官员更会用忠义的道德来绑架我。

咱这个年代,劝降只能私下里,偷偷开城门。

可他妈的西安城门不是早就给你打开了,你王八蛋根本不往里进啊!现在你把我家眷弄到城下,这是……这是干啥啊!

就在这时,一员骠将带了俩人,举两面旗帜,驰过搭了板子的壕沟,朝城下策马奔来。

两面黄旗,左边是黄底团龙纹,右边是黄底黑字,字样清晰:宗人营。

待其越过壕沟,离近了人们才发现,那员骠将胯下并非战马,而是头高壮的大黑驴。

此人未携兵器,一路奔至护城河吊桥对面,抬手指着城上声嘶力竭地喊道:“我是大元帅府宗人营参将金蝉子朱亶域,陈军门可在城上?”

说实话城上守军看见奔来一将,不少人都以为立功的机会到了,火枪手连火绳都点上了。

可是听见这自我介绍,又纷纷一脸晦气地在城墙上把火绳碾灭。

宗人营的,而且是死不了的金蝉子,这王八都转世好几回了,惹他干嘛?

说实话军兵并不怕宗人营,毕竟这些人跟韩王不一样,没个爵位,无非庶人,投了叛军造反,何况还是名贼,杀了也是有功无过。

无法只是可能会被宗室告状,但天塌下来高个子顶着,不碍事。

富贵险中求嘛。但金蝉子不一样。

这个匪号被官军干掉太多次,转世了太多回,朝廷和陕西地方早就不认这是个名贼了。

打死金蝉子,领不到赏。

当然,城下的二代金蝉子朱亶域并不知道这回事,他只觉得金蝉子这个名号威风,别人一听是他,就统统放下兵器。

城上的陈奇瑜本要作答,却被身旁的参政提学官汪乔年拦住,随后就见其走至城垛,道:“军门不在,有事就说!”

“不在也好,哈哈!”

朱亶域勒住黑驴在吊桥对面转了一圈,这才接着对城上喊道:“陈军门心善,将城内衣食无着的百姓送出来,我家大元帅感恩得很,专程派人将军门家眷从山西接来,送进城里,叫你们团聚,开城门放吊桥吧!”

金蝉子说罢,拍驴回营。

城上汪乔年等官员面面相觑,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就连陈奇瑜,脑子都没转过来弯儿,本来还以为家眷族人都要死在城下了呢,突然一听要放进城内,一时间大喜过望。

刘承宗的围城,把城内官员武弁调教的很好。

这会儿都没人怀疑他开城门的时候借机攻城。

就连想都不会往那边想。

随后城上众人便见,围城营地那边成群结队的人,有老有少,被军兵往城下驱赶而来。

到这会儿,汪乔年还纳闷儿呢,陈军门的家眷怎么看着……都不高兴啊,好像都不太乐意往这边来,还有哭呢。

而陈奇瑜已经反应过来了,咬牙切齿,死死盯着城外的围城营地,有心想骂出几句,却不能说。

憋得他快吐血了。

妈的,刘承宗好狠毒的心!现在西安府城是个啥情况啊,这把家眷放进城里,这不就是让我全家都葬在这儿吗?

事实上,他想错了。

因为很快,金蝉子又骑着驴回来了,对城上喊道:“请转告陈军门,这是他家近亲六十四口,先送进城。”

“还有没出五服的族人四百有七,正在过来的路上,请军门放心,大帅说了,那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家,咱给他抬轿子抬过来,保证一个不落,都给送进城!”

“大元帅还说了,我大明以孝治天下,城上诸公思念亲族有这需要,尽管传句话来,大帅都给你们办了!”

陈奇瑜感觉一阵眩晕,险些站不稳摔倒——妈的,不是全家,是全族。

而在城外。

看着金蝉子背影的刘承宗放下望远镜,满意地拍拍手,对张献忠等人道:“好啦,老陈全家团聚,算我大元帅府日行一善。”

说罢他一挥手:“走,瞧瞧饥民安置去。”

张献忠亦步亦趋,跟着活阎王,每天都能学习新知识。

八大王现在心里头对刘承宗是既服得五体投地,也怵得心惊胆寒。

自从发现刘承宗决定把陈奇瑜家眷送进城里,他就不太敢看刘承宗。

真的,别说说对张献忠这种刀尖上滚出来的头目,就陕西如今的环境,随便拉出来十个人,不说杀人如麻,也至少对生死之事,视若无睹。

很常见。

但这种……张献忠都不敢想,若他跟陈奇瑜易地而处,此时自己心里会想什么,又会说什么。

张献忠觉得,心里想的东西可多了,但什么都说不出来,就只能一口气卡在喉咙下面,没法吐出来。

怎么说?说刘承宗好狠毒的心思?不能说的。

身后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哦,人家把你家人送进城里,就是好狠毒的心思。

我们听从你的命令,一直都在城里,又算什么?张献忠心想,若是他在城里,此时就算把牙咬碎了吞进肚子里,还得在城上装没事人一样,给外面写封信。

感谢刘大帅照顾咱的家眷。

别的话什么屁都放不出来。

憋死了!他们走出好远,张献忠才吐出口气道:“大帅智谋超人,此事若是咱老张来办,恐怕就算将他全家在城下剁了,也不如这送进城里的大手笔。”

“呵,秉忠兄严重了,哪有什么智谋,不过大愚若智叫你误会。”

刘狮子叹了口气,缓缓摇头。

其实他没啥狠毒心思,只是对招降这事儿,腻歪了。

这世上最折磨人的就是求之不得,曹操看关羽是什么感觉?就是求之不得。

但是话又说回来,关羽若真因曹操势大,便抛了刘备投奔曹操,也就不是曹操心里那求之不得的关云长了。

这事扔到刘承宗的身上也一样。

那些被他高看一眼的忠臣良将,宁可在梁上自缢、城上摔死、赴汤蹈火,也不愿投降于他。

陈奇瑜守着座破城,弹尽粮绝、束手无策,却也不愿投降。

不投降就算了,刘狮子不爱强人所难。

把家眷弄到城下,让他们去劝降陈奇瑜,也不过是适得其反。

刘承宗已经厌倦这样的事情,何必呢?别人的性命,当然还是要别人做主。

他尊重别人的想法和行为。

“凡事皆有代价,每个人都能做想做的任何事,只要能承担代价。”

“这座城,我没有对他们做任何事。”

刘承宗回首,向远方的西安府城看了一眼:“他们做的所有事,都是他们想做的,军兵没粮了就下城买饭,官员要守城我也不逼迫他们投降。”

“陈奇瑜要当忠臣,大明的忠臣自然无法为我所用,让他得偿所愿,我成全他。”

“我可以输,但要心服口服。”

张献忠对这话大为不解:“输,大帅怎么输?”

刘承宗摇了摇头,他的这种心思,张献忠恐怕很难理解。

他要帮陈奇瑜抛弃所有借口,让大明完全没有任何限制他不能投降的地方。

城池在他手中,家眷族人在他身边,是降了元帅府做叛臣,还是死在西安城做忠臣,全凭陈奇瑜自己的念头。

如果这样,他依然是选择去死的真英雄。

刘承宗当然就输给了陈奇瑜。

但他认,心服口服。

上午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