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709章 挣钱的心是齐的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709章 挣钱的心是齐的

作者:羁中马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4:50

第709章 挣钱的心是齐的

李龙去的地方是老马号。

自从上一次动了大规模养殖的想法后,虽然知道这件事情短时间里不可能实现,但总归在回到四小队的时候就会想着看看老马号四周能不能扩。

老马号地势比较高,位于四小队三个居民点中间,距离三个居民点都有个四五百米的距离。

这里原本是和老队部比较近,后来老队部拆了,只留下来一排三间房子做学前班,队里出钱请人当老师带学生。

其实老马号这种老建筑,当时盖的时候用料真是好,地基也打的深。毕竟四小队整体地质都是盐碱滩,老马号的四周也都是长了不高的芦苇的碱滩。

但老马号盖了这么多年,住的屋子,牲口的棚圈基本上不返碱,这就说明地基打的深,而且地基下面用的土什么的都是拉的非盐碱土。

当时真的是用心了。

李龙的吉普车开到老马号外面停下来,他下车后没进马号,而是绕着马号四下里准备看看。

老马号本身占地面积就非常大,除了连在一起的几个大棚圈外,中间是一大片场子,其中一部分被老罗叔给开成了菜地,还有一部位空着。

以前这场子是马号里的牲口赶出来放风,同时也是停留马车的空间。只不过因为棚圈都比较宽敞,关在里面的马鹿、狍鹿子都能尽情活动,所以老罗叔平时也不会把这些牲口放出来。

老马号后面有一块不算平的地,东面有二三十米的平地,再往东就是往下的缓坡,七八十米外的地方就是开垦成耕地的平地。

老马号往西是一大片碱滩,地势比较平,如果要加盖的话,就只能利用这一片碱滩了。

北面也是一样的碱滩,不过北面比较狭窄——东面的那些耕地在往北的时候慢慢往西扩,导致老马号北面就越来越窄。

那等扎大扫把的事情结束后,就找队长把西面这块碱滩给承包下来吧。

反正五十亩以内的地,队里就能做决定。以李龙自己目前在队里的影响,把这块碱滩划出一块四十九亩亩的地来,想来队里不会不愿意……

把地划出来,挖地基、盖棚圈都不是小工程。李龙隐约记得大哥说当年盖老马号全队人出动用了半年的时间,工程量很大。

当然那时候没啥拖拉机,本身队里人也没现在多。

现在拖拉机推土机啥的都有,李龙也打算到时用砖不用土块了,拓土块虽然能给队里一些劳力增加收入,但说实话,他觉得以目前队里的条件,可能有些人看不上拓土块这种劳力活的。

给少了不干,给多了影响市场行情。

这个到时再说,砖要好买就买砖,不好买就找愿意干的人干——四小队看不上,三小队二小队还看不上吗?

扩大棚圈其实主要也是盖一圈围墙,敞圈好搞,用半腰墙隔出来就行,工程量大的是要盖暖圈,供牲口冬天用。

眼下多圈一些地,后面好用。现在这阶段这样的盐碱滩白给都没人要,李龙愿意承包队里自然是乐意的很。

也只有过了二三十年,棉花价格突然涨起来,那时候种棉花技术相对成熟,盐碱荒地开出来种粮食不行,但种棉花头年就能保本的,在那个时候盐碱荒地才变得值钱起来。

后来短短几年时间,四小队大片盐碱滩被开垦出来,官方记录的和未记录的加起来得有上万亩地。

可惜再往后,上面限制种棉花,先是让一半的棉花地空下来不种,说是要轮作。

结果只空下来一年,盐碱又返了上来,地直接就坏了。

再往后说是六成种粮食四成种经济作物,那些返碱的地种麦子,哪怕有滴灌,收成也不好。

如果不是国家对棉花有补贴,平常年份自家地种棉花基本上也能保本,恐怕大家都想着撂挑子不干了——不管政策制定的初心怎么样,但到老百姓这里来看,就是限制着不让你发财。

李龙只是一闪念想了那么多,眼下他可没想着承包那些盐碱滩,再怎么也得等到九十年代二轮承包的时候。

眼下种地的技术不发达,那些盐碱滩想要改造费时费力还没收获,不如先等等。

他正在看着想着规划着,那边老马号里的老罗叔已经走出来了。

老罗叔虽然五十多岁,但这两年吃的好睡的好精神头也好,听力比他那些老朋友要好的多。

李龙开着吉普车过来的时候他就在院子,听出了动静,原以为李龙开车要进来,结果等了一会儿没看到,便走出来了。

看到李龙望着西面的盐碱滩发呆,老罗叔便走过来问道:

“小龙,看啥哩?这片啥也没长啊,可不像东面碱滩,还能长些锁阳。”

“老罗叔,你说我要把这一片包下来,盖成棚圈,和咱们老马号连起来,多养些牛羊咋样?”

“行啊!”老罗叔一听反倒激动起来,“其实我也想过,你见天的能拉一车糖渣过来,那糖渣又不费啥钱,不如多拉一些。咱们马号的圈里其实也能养个一百多头羊,空圈还有几个。只要饲料够,养多些牛羊是没问题的。”

“那老罗叔你能不能管过来啊。”李龙心想糖渣的问题好解决,一来糖厂对糖渣目前没想过利用的问题,二来宋明肯定也想多赚一些外快。

“那有啥?不就是放羊嘛!我给你说啊,队里好几个五保户还羡慕我哩,大不了我把他们拉过来,我们老哥几个住在这里倒还好了,有个伴了。”

“他们现在一天清闲的,喝酒谝传子,让他们干活他们愿意?”

“那有啥不愿意的?老杨你记得不?就是上回你说那个啥周彬那个,跑掉了,跑了一个月又回来了——回来还过来打听你,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害怕你检举他……这老小子!”

李龙笑了。

“他也想来?”

“想啊。咱这伙食多好,天天吃肉,还有钱花,他可想来了,我就是没松口。”老罗叔说道,“只要你想,那我一开口他就来了,他还说钱都不要,能天天吃口肉就行。他以前是过过好日子的,现在想啊。”

看来老罗叔也不甘心就这么养着几头野猪几头鹿,也是想着壮大发展了。

也可能是眼下这些猪鹿养着养顺手了,能扩大一下当然好。

不过当下的市场行情,虽然对肉类的需求很大,但价格很低。

羊肉的价格这时候始终比猪肉低一些,一直到零几年左右才突然一下子涨起来的,盖过了猪肉,然后就再没掉下来过。

反倒是猪肉价格这些年起起伏伏,始终在波动。

牛肉价格就一直在高位,直到后来进口了大量牛肉,价格才掉下来,但北疆养牛户可就赔惨了,然后国家紧急出动补贴,算是挽回一些损失。

扯远了。

既然老罗叔想养,而且有人帮忙,李龙觉得这件事情是可以进行了。

十月后牧民开始转场,到时市场上会流入大批的草食牛羊,只要李龙这边多囤积一些糖渣饲料,再多存一些牧草,冬天养牛羊就没啥问题。

牛吃的东西好找,麦草它们就能吃。羊吃的会挑一些,喜欢吃苜蓿之类的牧草。

当然糖渣对这两者来说都是好东西。

“那这段时间就买一些麦草先存着,到时如果弄来牛养着,麦草就够喂的了。”李龙想了想,取出两百块钱交给老罗叔。

“用不了用不了,哪用得了那么多?十来块钱就能买一垛,咱就是养十头牛,也用不了五垛草。”老罗叔只收了一百,告诉李龙收麦草的事情他不用管了。

“我知道你有正事要办,这扎大扫把的事情急,不能拖,你忙你的去。”老罗叔有大局观,这老马号的事情,除了糖渣和承包地的事情,其他的他自己就能办。

老罗叔也有自己的打算。李龙给的钱是买麦草的,这个麦草用铡刀切成短段后,拌上糖渣就是对牛羊上好的饲料。他自己没事抽空还会去荒地打草——碱滩里的草不行,但那些地头水渠边长的芦苇茅草却是牛羊冬天吃的好草料。

这些天老罗叔天天打草,打完草就晾晒在当场,隔两天带一些苇腰子过去把晒干的草一捆,拉回来在院子里空地上靠墙一堆,这时候已经堆了有七八十捆草了。

糖渣虽然多,但不光要喂马鹿狍鹿子,还要喂野猪,所以老罗叔其实也并不是天天就在院子里呆着,自己每天也给自己安排事情。

老罗叔没有家人,自己给自己安排干活,轻松了多干,累了少干,乐得自在。

眼下李龙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打算,正中老罗叔下怀。他其实也想着能多养一些牛羊,反正一只两只也是养,一群两群也是放,不光是他,队里那几个五保户也是这样的想法。

谁不羡慕他,不羡慕他过的这样生活呢?

李龙给了钱之后,老罗叔便自己去安排了。

队里人的麦草一部分卖掉了,这些麦草大都是自己拉去卖给造纸厂,只不过收购价很便宜。眼下造纸厂原材料很充足,是买方市场,去卖麦草还得排队,价格也不高。

因此一些不缺钱的干脆就不卖了,一部份拉回家引火,一部分就干脆放在麦场上,任其风吹雨打,等到来年草风化沤坏,刚好用来苫麦场。

所以如果老罗叔去买的话,大家肯定愿意卖,而且还会主动拉过来。

当然这场买卖得等到大扫把扎完之后了,眼下可没时间。

李龙从老马号离开后,回到了大院子。今天是没时间了,杨大姐在照看孩子,还要准备做饭,她便把放孩子的木床拉到了厨房门口,一边看着一边做饭。

李龙回来后,便把两个孩子的木床从厨房门口拉开。虽然晚饭以清淡为主,但李龙想着孩子还是少闻点油烟味儿为好。

顾晓霞下班回来的时候,顾博远也前后脚的进了门。

进门后两个人都是围着孩子,怎么看都稀罕不够。

吃饭的时候,李龙给家里人说了大扫把的事情。

“嘿,没想到你还弄了件了不得的事情。”顾博远听了李龙的话,有些意外,又有些感慨的说道:

“那这样的话,以后的大扫把这活可以年年干了。”

“嗯,抬把子的活可能再有几年就慢慢没有了,但这大扫把估计年年还得有。”

李龙隐约记得后世一直到一几年的时候,有些单位还在下发竹子大扫把——打扫室外卫生,这玩意儿是必备的。当然,后世环卫部门采购大扫把是最多的。

如果芨芨草大扫把不作死,李龙也不求价格多贵,就这么一直干下去,在棉花开始涨价之前,至少是大家的一条稳定来钱路。

对他来说是锦上添花,但对队上许多人来说,真就是雪中送炭了。

当然,看后面县供销社能坚持多久了。他想着至少在县社撤掉之前,或者缩减之前,把供需关系给拿下来。

就像陈红军给介绍的收贝母等中草药的商人一样,收购站走了,贝母还得收啊。

吃过晚饭,顾博远背着手哼着歌回去了,李龙和顾晓霞两个把孩子抱进卧室,一边一个检查着需要不需要换尿布。

“明天我上午去趟清水河,下午去趟石城。”李龙一边忙一边对顾晓霞说道,“清水河那边也有芨芨草,咱们队上草不够,得让那边也给扎些大扫把。”

“那去石城干嘛?”顾晓霞把孩子身上收拾好,一边轻轻拍着一边问道。

“我想着把老马号的圈扩大一下,再搞些牛羊的养殖。老罗叔也有这个想法,他想把咱们队里的几个五保护都拉过去一起干。

我打算去石城糖厂,给那个开车的宋明说一下,看看能不能每个星期拉一车糖渣过来到队上,这样的话,咱们多存一些糖渣,后面养啥都方便了。”

“那怪好啊。”顾晓霞笑着说道,“好事。咱们队里现在好像就马金宝一群羊吧?”

“不,还有两群。专门放羊的就马金宝,地里活也不干。还有几家养的羊不多,但也有。”李龙说道,“后面看吧,有草,上面又让养,咱们队这么大的地方,那羊肯定不会少。”

四小队羊群最多的时候有十几群两三千只羊,那时候荒地多,放羊容易。后来开荒导致能放羊的地方少了,羊群也就少了。

再后来国家给补助,有圈养项目,队里有人合伙便在居民点的边上盖起活动板房圈养良种羊。

只是有些人居心不良,想着套取国家的补助,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还有些则正当的养羊,但防护没做好,得了布病。

挺麻烦。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看明明昊昊很快就睡着了,两个人看了会儿电视也就睡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顾晓霞去上班,李龙则开着吉普车去往清水河。

清水河这边麦子收获的时间比平原地带略晚一点儿。四小队那边的玉米棒子已经接近成熟,玉米杆子已经开始泛黄,叶子也开始干枯,但这边的玉米地里看着还一片墨绿,很是养眼。

李龙开车快到清水河村的时候,看到路两边的滩上也有人正在割芨芨草,虽然不多,但分好几伙。

这里的芨芨草滩也挺多,面积也大,因为地势不太平,而且戈壁石比较多,所以这里大片荒地是无法开垦成耕地的,只能任由其长红柳、芨芨草或者其他作物。

正因为这样,一直到后世这里一直保持着半荒滩的地貌,也算成了S101公路旅游区的一部分。

李龙先到的孟海家——主要是孟海家在村子里靠北,李龙这边开车最先到的就是他们家。

孟海正在院子里削着杆子,看到吉普车立刻就坐起来,扔下手里的斧头和杆子迎了过来。

“李龙同志你好你好!等你很久了,快进来坐,来来来,我给你杀个瓜!”

孟海热情的把李龙安排着在院子里坐下,然后抱了个西瓜过来,又取了一个小矮桌放在李龙跟前,他媳妇已经拿过水冲过的刀递到手里,孟海一刀将西瓜“杀”成两半,看这瓜不错,沙瓤,一股子清甜的味道弥漫开。

“吃吃,这天才几点就开始热了。”孟海切好瓜给李龙拿了中间那最大的一块。

热情的让李龙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你们这还好,我们在下面那一段,那里比这里热多了。”李龙一边吃一边说道,“最近都在忙啥?”

“还能忙啥,麦子收完,苞米还没开始,葵花也不到时间,你看我们都开始打芨芨草了,就等你了。”

孟海一点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就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李龙同志,我觉得去年我们这队里干活还行吧,今年怎么样,还有没有扎大扫把的活?”

“嘿嘿,有啊,有的。”李龙一边吃瓜一边说道,“不光有,比去年还多,而且价格也提了。”

“真的?”孟海一听这话,都快跳起来了。

去年一千五百个大扫把,队里人赚了一些钱,虽然不多,但说实话救个急是够了,而且冬天的生活明显比往年要好不少。

今年许多人早早就问了,孟海也有些急。

这不,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