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710章 胆大的李娟,玄学的效果

第710章 胆大的李娟,玄学的效果

中秋节后,李青侠回来之前,李龙回到队里终于听到了一个他一直在期盼的好消息:

上级准备修路了——从四小队通往乡里的路,要从现在的土路修成砂石路。

四小队算整个乡里东面最远的村队,再往东北就是兵团的某个连队。那里往县里走也只能从四小队过,和其他连队只有一条驴车道能过。

后世从四小队往东南方面还有一条路直通乌伊公路,算是玛县的大环城路,只不过这条路修起来还需要三十年。

眼下能修一条砂石路已经非常好了。毕竟泥土地平时尘土飞扬,下雨又满是泥汤,太难走了。

按许成军去乡里开会回来后给的通知,这是国家出钱给各乡镇地区修路,算是村村通最早的雏形。

让李建国有些意外的是,修路再也不像以前挖大渠需要各村劳力出公用工了,也不需要村民交钱了。大家只需要等着路修好用就行了。

李建国在把这个消息告诉李龙的时候,感慨着说道:

“以前挖大渠修路,那咱都是带着干粮去干活,一干干一天,累得晚饭都不想吃就想睡,就那一天一个工分。那时候干活也不知道惜力气,头天手上磨的血泡第二天磨烂第三天再出……真苦。”

李龙默默的没说话,那年代他还小,根本不知道这事情,刚来的时候就知道混着玩,后来大了天天往外跑,累了饿了才回家。

现在想想,真算是享了清福了。

毕竟同龄人中,像许海军这些,哪一个在十来岁的时候不是帮着家里人一起干活的?他还曾经在顾二毛家地里帮着干一天活呢。

现在那个家伙是不是快放出来了?

路是从里往外修,就是从四小队开始,先拉来砂石料卸在路上,然后再用推土机推平,再用压路机压一下就行了。

毕竟只是铺砂石路,不需要那么麻烦。

“明年咱队里还要打一口机井。”李建国继续说道,“打算就在老马号对面那地方。”

四小队三个居民点,东南一个,就是李建国他们所在的位置;东面一个,也就是顾博远家那边;西边靠近苇沟那里有一个。

老马号处于三个居民点的中间,在路的北面。想来在路南打机井,主要应该还是方便村民饮水吧——毕竟在上级的记载里,四小队居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以地井为主。

这种地井水通常只有三两米深,水碱性很大,喝久了容易生病。

他们并不知道实际上四小队大多数人家家里都打了压井,至少都是十来米的井深,水质肯定没问题,没盐碱味儿,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喝这水真甜。

李龙是没感觉什么甜,但至少比原来的井水要好多了。

渗层深嘛。

上一世也差不多这两年打了机井,那时候四小队还没现在的这种变化,打压井的极少。所以机井打好,大家便牵着驴车马车去到机井那里打水——当然打水的时间也是固定的,每个星期有一天时间。

开机井费电,所以管水员会在开井的时候会在大喇叭上给大家通知,然后家家户户去取水。

李龙当时用的是驴车,盛用的是一个改造过的汽油桶——桶身两头箍两个驴车外胎,作为减震使用。桶平放,上面开一个方形大约一本书大的口,方便往里倒水。

原来出油口焊死,在桶一侧另外开一个洞,焊一根钢管作为放水口,在钢管上套上胶皮管子延长使用。

这样的水桶不少人家都有,机井放水后各家轮流靠近机井,笨一点儿的就是直接用水桶接水往自家水桶里倒;聪明一点儿的就直接找根胶皮管子戳到机井管口里,另一头放进自家水桶里,这样方便。

机井管口直径得有十五到二十厘米,出水量大,边上修的水塔,过滤沙子用的。水压大,直接会把落水处冲出一个大坑来,然后再顺着渠流走。

那些没时间拉水的人等机井停了后有空再过来,如果急用水,也会取这个坑里的水。

毕竟坑四周包括里面都是戈壁石,时常被水冲刷,挺干净的。

李龙隐约还记得有件事情,村里一对母女两个步行去县里,回来的时候累了,身上也脏了,看四周没人,便在这坑边擦洗了身子,然后就被回来的学生看到,讲给了父母。

那父母专门跑到那母女家门口去骂,骂了快一个小时——因为大家都默认那坑里的水就是喝的,平时还会叮嘱学生路过的时候别玩里面的水,别弄脏。

这事传开后,相当长时间,那一家人都没脸见人。

今年路开始修,明年机井开始打,历史还是按原来的轨迹向前,只是队里的人生活其实已经变很多了。

李龙猜测今年可能还会有苇把子的任务,不过距离那个还有一段时间。目前呆在家里没啥事,偶尔就会回队里来帮帮忙。

稻子已经收获了,李龙买了不少新稻,一部份留在大哥这里一部分拉回到大院子。

队里人在收获地里剩下的作物,油葵、玉米一项项从地里收到麦场,最后再收到袋子里,一部分拉到粮食局成为交公粮的一部分,一部分卖给贩子成为异价粮,还有一部分留在家里储备自用。

这天,清水河的孟海拉着驴车过来给李龙送来两头黄羊。

李龙有些意外,一边帮着卸黄羊一边问道:

“你们那里跑来黄羊了?”

“是啊,一群,刚好最近乡武装部让我们点验枪支,准备冬训,我们就打了一些。”孟海笑着。

李龙猜出来其中的猫腻,也没说什么。

“最近还发现南山里的野猪也出来了。”孟海说道,“过段时间如果打到野猪,我也给你送一头来。今年的野猪娃子特别多,从开春长到现在都是三四十公斤的那种,肉特别的嫩。”

李龙倒是挺开心,没想到自己不进山,也能吃到野味了。

孟海来这里送黄羊还要办其他事情,送完喝了口水,和李龙聊了几句就离开了。

黄羊是剥好的,皮子和肉都在,内脏也是洗好的。

这诚意真就是满满的了。

李龙看了看肉,很新鲜,应该就是今天早上才打的。现在是上午,这就是打完立刻就处理,处理完立刻就拉过来了。

不错。

杨大姐正在看孩子,给两个孩子喂牛奶。李龙这边便先把其中一头黄羊的肉再往小里卸解,卸完后的肉,带着油一起切细,准备熬油。

骨头则准备煮上——眼下看来,抽空去乌城得买个电冰箱了。

眼下乌城已经有电冰箱卖了,只不过前几次李龙都没顾得上,也没想起来。

再一个他的吉普车也不好拉。

也不知道石城有没有,抽空得去看看。

杨大姐给两个孩子把牛奶喂完,哄着孩子在玩之后,便准备做午饭。

李龙转过去看孩子,同时把另外一头黄羊的肉和皮子上抹上盐,打算等吃过中午饭后就拉到大哥家那边去。

顾晓霞下班回来的时候看到院子里挂的风干黄羊肉也有些意外。

“清水河那边送过来的,两头,我打算把一头拿到大哥那边去。”李龙说道,“到时给老罗叔也送条腿。”

“好啊。”顾晓霞对这个完全没意见,家里真不缺肉吃。

顾博远对李龙这种“人在家中坐、肉从山里来”的现状非常的羡慕甚至嫉妒,不过他吃现成的,因此只会说好。

中午干脆就直接炒的黄羊肉,杨大姐现在已经比较擅长处理这种野生动物,香得很。

吃过饭,两个孩子睡午觉,李龙便开着吉普车去队里送黄羊肉。

有大卡车已经开始往四小队的路上拉砂石料了,料堆在路的一侧,留出一半地方来供车辆通行。

苇沟那里两边已经扩路开挖整理路基,李龙看到一些黄色的碎板子。吉普车开出去一段路才反应过来,那应该是以前的棺材板。

李龙也没在意。这地方虽然偏僻,但自古至今一直有人住,只不过人丁比较少,所以在李建国他们过来开发的时候跟荒地一样。

其实一直是有人烟的。

他先到的老罗叔那里,放下一条羊腿,和老罗叔聊了几句。老罗叔让李龙欣赏着他库房里晒的一袋袋的糖渣干,还给李龙说,他眼下就是用这玩意儿拌着草料给鹿和狍鹿子吃的。

老马号边上堆了好几堆的麦草,都隔开堆放,李龙猜测应该是老罗叔怕引起火灾一锅端,就分开了。

李龙想着后面是不是弄一台粉碎机,不然的话如果再多养些牛羊,草料按现在的吃法太浪费。如果用铡刀的话又太累,比较麻烦。

离开老马号,李龙去到大哥家的时候,正好碰到同村杨学兵在,不光杨学兵在,他女儿杨育红也在。

不过李龙一眼就看到杨育红脸通红,呼吸急促,精神不好,明显是发烧了。

“咋了?”李龙把肉提下来放进厨房交给大嫂梁月梅,出来的时候问了一句,“咋这个时候发烧了?”

这个季节早晚天虽然有点凉,但也不至于冻着人,怎么会发烧呢?

杨学兵不到四十岁,家里还有一个儿子,和李建国家的家庭结构一样。

杨育红和李娟两个人年龄差一岁,关系很好,经常来李家玩。

“我也不知道啊?昨天放学回来后还行,吃过饭玩了一会儿就去睡觉了。

今儿个早晨起来的时候就不对了,然后就烧起来了,还肚子疼。这也看不出来因为啥,让你哥给打了一针,看着也不管事……”

李建国只是个赤脚医生,发烧了要么吃药要么打针,这种打了针还不管用的,他也不知道啥弄了。

那书上也没教,老丈人也没说过这样的情况啊。

“不行就去乡里。”李建国说道,“娃娃发烧可不是小事,不能马虎。这也怪奇怪的,你家里人没发现其他不对的吗?”

“没有啊。”杨学兵拍着大腿,“昨天晚上还好好的……家里啥事情也没有,饭菜也没啥问题,晚上睡的也盖着被子没着凉。”

“那会不会是放学回来的时候碰上啥了?”李建国问道。

杨学兵摇了摇头。

李龙说道:

“走,我送你去乡里……”他说完还问了杨育红一声:

“育红,你昨天下午放学回来的时候干啥了?”

杨育红睁了一下眼睛,看了看李龙,然后闭上,摇了摇头。

旁边的杜春芳突然说道:

“是不是碰到啥不干净的东西了?那老家,有孩子去坟地里玩,回来就发烧,也是这样……”

李龙突然想到了苇沟那里的棺材板,就又问道:

“育红?你们昨天是不是在苇沟那里玩了?”

听李龙这么一问,杨学兵有些疑惑。

李龙不等杨育红开口,便解释着:

“我回来的时候,看苇沟那里修路,那一片挖出来不少棺材板子。”

这时候杨育红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杜春芳一副“我就知道是这样”的表情,说道:“找个婆子给喊喊就好了。”

杨学兵仿佛明白了什么,立刻抱着杨育红就匆匆离开了。

李建国摇了摇头:“吓的。”

梁月梅有些担心:

“娟和她那么好,不会有啥吧?”

李龙也有点担心,便想着等着李娟回来看看情况。

李娟骑着自行车带着李强回来的时候,李强还告状:

“爸,妈!我姐骑车子老晃,今天都摔了我两次了。”

听着这话李龙也担心起来,李娟不会有啥吧?

不过随即就听到李娟反驳道:

“那路上弄了那么多石头堆,还有苇沟那里挖了那么多,你坐在后面光扭,那能不摔?”

看着李娟正常多了,李龙也放心了。然后就听到大嫂梁月梅问道:

“娟,昨天育红在哪玩着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啊,昨天强强先回了,我带着育红一路回来的。”李娟撑好车子,背着书包准备进屋,在门口说道。

“你们在苇沟那里弄啥了?”梁月梅表情一下子就不好了。

李娟怕梁月梅,因为父亲讲道理,母亲是会动条子的。

“没事,你说。”李龙在边上说道,“你妈不打你,就想知道有啥事,育红今天发烧了。”

“活该……”李娟下意识说道,然后立刻对梁月梅解释,“妈,我不是那意思,她昨天捡了一个人头骨,然后让我帮着掰上面的牙,我没掰,我说那一掰,下面的牙不就咬着我了嘛,然后她掰了个牙装兜里了。”

“啥?”梁月梅瞪大了眼睛,“还有啥?”

李龙看到梁月梅已经准备找条子了,急忙拦在中间说道:

“娟,你一下子说完,这事你只要没做,那就没啥。”

“她还让我把那个骨头抱回来,我说我要抱回来我妈得抽死我,我不要,结果她把那个抱回去了,还说抱回去要藏起来……”

梁月梅还没听完就跑出去了,李龙猜测这应该是往杨家跑了。

“这倒霉孩子……”杜春芳在边上嘟囔着,“这东西能碰吗?”

李龙听着也是哭笑不得,真是无知者无畏啊。这俩孩子还真是胆大!

他又问了李娟一句:

“你真没碰吧?”

“没有啊。”李娟知道小叔对她好,认真的说道,“我知道那东西不能碰,就一点也没动。”

“那就行了。”李龙知道这算是碰案了。

李建国听完,摇了摇头:

“吓的。”

好吧,反正大哥李建国肯定是不相信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的。

李龙不一样,他都重生了,还有什么不相信的呢?反正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这玩意儿不好解释,可能是磁场,可能是疫气,可能……

无限可能。

梁月梅回来的时候说道:

“育红的兜里就是有个牙,那个骨头,让她藏自家闲房子角落里面了。”

李娟哭丧着脸说道:

“她肯定知道是我告密了,后面该不和我玩了。”

“你放心吧。”李龙笑着说道,“后面她还得谢谢你呢,这发烧可不是好玩的,现在她正难受着哩。”

“好多了。”梁月梅说道,“说来也怪,那东西一拿走埋掉,育红的精神一下子就好不少。”

“那就是吓的呗。”李建国更加相信了自己的判断,“东西不在了,不害怕了呗。”

好吧,这个解释勉强也算是通的。

看李娟没事,李龙便开着吉普车回去,路过苇沟的时候,还真隐约看到有骨头。

还有一个陶罐子摆放在路边,里面长着一棵红柳。

据说红柳也能辟邪,不知道真假。

回到家里后,李龙把这个事情当成八卦讲给了顾晓霞听,顾晓霞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毕竟作为教育工作者,她应该相信科学,但这个……科学至少目前是不好解释的。

不过从内心上讲,顾晓霞记下了,等孩子略大一点儿,不能让他们接触这些东西。

李龙倒是觉得男孩子还是要胆大一些。胆大的人气正,应该是不会碰到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可以用磁场来解释吧?

不过没想到李娟这孩子也这么虎,竟然一点也不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