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719章 事业一步步开始了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719章 事业一步步开始了

作者:羁中马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4:50

第719章 事业一步步开始了

李建国最终决定把收苇把子的位置放在前院,也就是李龙的院子里。

那个院子宽敞,里面没啥大东西,苇把子拉过来好堆放,而且等汽车过来拉的时候,也好往上装。

自己的院子里杂物多,有拖拉机,还有家里人进进出出的,不方便。

他打算最近几天就住在前院,看着苇把子。虽然四小队特别是新居民点这些年没出现过偷盗的情况,但还是防一手比较好。

原本李建国家和其他人家里一样,老老实实的扎苇把子、扎大扫把、编抬把子挣手艺钱,眼下突然变成了甲方,无论是亲自操作的李建国还是保障后方的梁月梅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李建国虽然没啥经验,但他知道自己坚持一条,质量一定要过硬。

年轻一点儿资历浅点儿的过来交苇把子,李建国不会多说话,就检查质量,苇把子里的苇子有断的、细的,长度不够、数量不够的,一律退回。

李建国作为建村元老,这点儿威信还是有的。他说不合格,对方也不会辩解啥的,说啥是啥,当然李建国也不会胡说。

至于年纪大点儿的,通常情况下也没人会过来找不痛快,交苇把子的时候还能笑着和李建国聊几句,不合格也就不合格,毕竟人家也是指着这挣钱呢。

当然,也有些觉得以前李龙收苇把子的时候太过于严格,现在换到李建国了,那要求肯定会放松一点儿,一句话的事儿嘛。

当然不可能是真放松。

这不,李建国拿着苇把子看了又看,然后皱着眉头说道:

“建林哥,你这苇把子不行啊,二十根苇子有七八根都细了,这样的苇把子交上去,那是要被退回来的。”说着他把苇把子放在一边,这意思就很明显了,不合格,退回。

一边的常建林脸上的笑容有点僵了,到不是在意那三毛五分钱,主要是这个人太要面子,如果只是他和李建国两个的话,这退了也就退了,他也没二话。

但刚才拉着苇把子过来的时候碰到了同居民点的宁有荣。他问常建林苇把子质量咋样,常建林爱吹牛,习惯性的说没问题,肯定个个都过关,没想到这检查第二个就直接不合格了。

“建国啊,你看这苇把子,没那么不好吧?”常建林轻咳一声,弯腰把那个苇把子捡起来说道,“这苇子……嘿,是有那么一点点细啊,不过它肯定不影响使用嘛,二十根苇子,大多数都够粗不就行了嘛……咱老哥们……”

“这话……建林哥啊,我给说啊,我这是头一回从小龙那里拿活。那大扫把的活你知道吧?要不是小龙一直坚持质量,那后面的活咱们就接不到了——这事你们应该都听过吧?”

宁有荣在边上笑着说道:

“听过听过!这严抓质量还是应该的。咱挣咱该挣的钱,那质量不合格的就不要了吧。”

“就是啊,”李建国接着说,“这苇把子弄去是盖房子的,这要质量不过关,那追究下来……最后是不是还是得我来承担?”

常建林就异常尴尬了。

“这个不错,这个也不错……看嘛,建林哥,都是这样的才是你的水准嘛。”李建国又检查两个合格的,脸上露出笑容说道:

“那个不合格的是不是当时粗心有事了?我就说不应该嘛……”

“嘿,当时孩子跑过来说个事,应该是那时候没注意……”李建国给了台阶,常建林立刻就跟着下坡了,“放心,后面我肯定注意。咱这活能挣上钱,咋也不能因为我把这个活搞没了……”

队里大多数人都指着李龙带来的这两个大活把日子过的更好一些。

平时没怎么在意,也没想过,但真想一想,如果明年一下子没了扎大扫把和扎苇把子的活,那生活虽然不至于过不下去,但想着十天半月吃一顿肉的日子肯定是不可能了。

那家里人能愿意吗?

就是自己也不愿意吧?

常建林的五十六个合格苇把子卸下,七八个不合格他也没要,直接扔在了李家院子里。

那里堆的不少不合格的,常建林看后心里也算舒服一些,原来不合格的不少嘛。

这些最后都会变成李家的柴火。

五十六个苇把子,一个三毛五,常建林拿到了十九块六毛钱,他把钱数了两遍,放进了口袋里,脸上露出了笑容。

宁有荣的比他少一些,不合格的也少,拿到手里是十六五毛钱。

两个人拉着马车驴车一前一后的走了。走的时候路过后面的院子,常建林看着李家院子里的小四轮拖拉机,想着明年自己种的打瓜籽要丰收的话,到时也买一台!

他的种籽就是从李建国这里买的,想想当时李建国还说明年种打瓜可能不会赚的多,有可能还卖不掉,常建林才不相信呢。

你家赚钱了就不想让别人赚了?还是收了那点小心思吧。

常建林想着明年好好干一年,到时也能开上拖拉机,突突突的满地跑,心里就充满了干劲。

这今年扎苇把子还是要好好干啊,赚了钱,冬天就能好好猫冬了。

李家的发家过程就在那里摆着,有些人在观望,有些人在复制。

眼下村里人已经知道小海子让李龙承包了,但李家并没有禁止别人在小海子抓鱼。

李龙怎么来的钱?山里的钱是一部份,还有一部分就是他和陶大强两个人冬天砸冰窟窿,然后用爬犁、马车拉着去县里、石城一趟趟卖鱼得来的。

然后就是后面的几个大活,那个另说。

就天天砸冰窟窿逮鱼这一项,有些人能干,但大多数人不干:或不屑于干,或嫌冷不想干。

所以这钱也不是谁都能挣的。不管再怎么说,村里人在这方面对李龙还是挺佩服的,至少人家能吃得下那个苦。

李建国是怎么赚的钱买的拖拉机?大家公认的就是种打瓜来的钱。

要说打猎打渔这个,队里人觉得可能比不了,但种地的水平,那就不好说谁服谁了。

你能种,我也能种啊,都是老农民出身,谁又比谁差呢?

他们当然不知道,自从李建国有了闲钱,就听了李龙的话,无论种麦子苞米还是打瓜油葵,那上化肥可不少。一到冬末或者春耕开始前,李家的化肥都是整拖拉机的往家里拉。

李龙隐约记得上一世在哪里看到的数据,改开后农民种田粮食产量能提上去,化肥至少要占一半的功劳。

所以他在让顾博远去开农资商店的同时,也没少在李建国这里唠叨要多用化肥。

至于用什么,上一世有经验,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等。

无外乎氮磷钾嘛。

这个李建国没给其他人说过,也没必要说。化肥有用,这建村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但别人家都用的少,为啥?不就是因为这个要花钱嘛。

李建国也看出来了,化肥的投入产出比很好,花一百块钱的化肥撒到地里,多打出来的粮食至少能卖个一百七八两百多块钱的感觉。

那就划得来啊。

但队里人不太清楚,在钱比较紧的时候,也不是很舍得这个投入,目前更多的还是依托农家肥。

李建国也不会主动去给他们说,人生的教训就是永远不会去吸取别人的教训,得自己感受到了才算。

常建林往回走的时候,看到还有人拉着苇把子往李家走,有多有少,都是说说笑笑的。

唉,刚开始到这生产队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虽然不说是无产阶级吧,基本上都是一身衣服一套被褥就没啥了。

这些年过来,刚开始感觉都差不多,住的都是泥巴房,家具都是一件件凑起来的。

怎么这两年一下子变化就这么大了呢?人家都成老板了,自己还是替人干活的?

想不通,想不通。

李建国也没想到头天通知,第二天开收,这一天就收了近一千的苇把子,第二天又收了八百多。

原计划是二十天收完,眼看这样的情况,十天左右就收完了。

大家的干劲很大啊!

不过想想也是,苇把子虽然和扎大扫把一样同样需要割苇子,抽苇叶子,但扎起来比大扫把容易多了。

队里人又是在卯着劲,这一开始自然就多,后面就慢一点了。

第三天李龙带着宋明就过来拉苇把子了。

其实收苇把子的第一天,李龙就去了石城。

他开着吉普车去石城的时候,还是先去了姐姐李霞家里。

红琴还在上学,李霞在院子里缝着什么,看着李龙吉普车到门口,笑着起身迎李龙进来。

李龙看到李霞缝的是件小衣服,且不像红琴穿的,太小了,便笑着问道:

“姐,你这是给明明昊昊缝的?”

“是啊。这石城和玛且虽然离的不远,但没空去看两个孩子,我就想着缝衣服给两个孩子穿。”李霞进屋又拿了几件小衣服,还有小小的布鞋和袜子。

“嘿,看着真是不错!”李龙拿过蓝色棉布衣服,看着虽然小,但针角很整齐,各部位也都很精致,夸着说,“姐你的手真巧!”

“哪里巧,就是瞎琢磨呗。”李霞谦虚的说道,“你这趟过来干啥?家里都好吧?”

“都好,老爹从老家回来了,把咱们都落到族谱上了,你的名字也有,红琴的也有。”

“真的?”李霞惊喜的问道,“我也有名字?”

李霞的反应有点大,李龙有点不是很理解,不过他还是使劲的点点头:

“有,我看过了,你,姐夫,大嫂、二嫂、红琴、娟、雪琴和雪苹的名字都有……这是老爹这趟回去专门做的事情……”

“哎哟喂——”李霞嘴皮子动着,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李龙在北疆生活了十几年,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存环境,对于家谱是真的不是特别在意。

但李霞一直生活在老家,那边的生活环境让她知道女人入族谱该有多难!

从古至今,哪怕建国好些年了,但在许多人观念里,女人的地位就低,重男轻女已经深深的刻在大多数人的骨子里。女人想要有点地位要做出比男人多许多倍的贡献才行。

至于上族谱?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老爹竟然办成了?

李龙不理解,但尊重。他没去打断李霞的消化过程,而是去吉普车后座,抱了一袋米出来放进院子里的厨房。

虽然陈兴邦有工资,这里吃喝应该不愁,不过李龙想着这米是四小队产的,方圆百里还是很有名的。本身米也香,新米就让姐姐家里人尝尝。

李霞缓过来,匆匆去找了个包袱皮把自己做的那些衣服鞋子什么的包起来放进车子里。

李龙告诉她自己还要去糖厂找人办事,又问李霞糖渣够不够。

“够,还能吃一两个月哩。”李霞急忙说道,“我都给晒干放着了,现在不用再拉。”

“那再等个把月我看再送一些过来。”李龙说道。

虽然想留弟弟说说话,但李龙有正事,李霞便把他送出了门。

李龙先前路过市场的时候发现这边还没盖门面的迹象,应该是到明年了,所以他就直接奔糖厂。

在后门等到宋明的时候,宋明还有些奇怪,为什么李龙这个时候在这里等着。

“来新活了。”李龙等宋明把糖渣卸掉,再把车开回来,才给他说道,“我要从村里拉苇把子到县里,正好你帮着拉糖渣,回城空车,算运费和耽误的时间,一车给你二十……”

“嘿……”宋明急忙摆手,“李龙同志,你这就太见外了。我是挣钱,但也不能这么挣钱。你给我一个星期拉糖渣的活,我一个月多赚八十一百的,回来给你带东西那就顺带的,如果我再要钱……”

“一码归一码嘛。拉苇把子一车装两三千,拉和卸需要时间,你不得等嘛,等回去黑天半夜的……”

“那也不碍事,我们开车的哪个没走过夜路……”

两个人你推我让,最后确定每拉一车李龙多掏十块钱,当油钱了。

这活干的,两个人都觉得占了对方的便宜。

还都有点不好意思。

“后天我就去送糖渣,到时你得在村子里,至少这一趟你得引着我过去吧。”宋明设定了时间。

“那肯定是没问题。”李龙说道,“到时我在老马号那里等你。”

有了李龙这话,宋明就放心了。

过两天宋明拉着糖渣到老马号的时候,不光李龙在,他叫着陶大强几个人也在,这些人帮着把糖渣卸了,然后他们在这里帮着老罗叔把糖渣堆好,李龙则开着吉普车在前头引路,带着宋明到了自家院子。

陶大强他们整理好糖渣后也不客气,一人拉一麻袋糖渣回去,他家里的驴车虽然给大哥了,但养的鸡、猪都是吃这玩意儿的。其他人家里也一样,有养的活物,就不挑这个吃的。

李建国看着卡车过来,便张罗着自己叫的人帮着装车。

大卡车上还有点糖渣没清理干净,他便拿来大扫把,上车把车梆子上的那些零碎扫干净——心里还在吐槽,年轻人办事就是毛躁,不细心。

宋明还想帮忙装车,李龙让他休息,李建国这边有陆英明,包括他们家的铁头,李龙,还有几个邻居前后院的一起帮着开始装车。

卡车直接装的话装不了太多苇把子,李建国在原来李龙装抬把子的时候就知道了,车梆子两边各别两根棍子,相当于把车厢加高了,这样装的就比较多。

车装好,用绳子刹住,还不能绑太紧,弄好后这边李青侠从水库回来,提着的鱼让李龙分一些装尿素袋子里交给宋明。

“时间不够就不给你择了,你回去自己收拾一下吧。”李龙说道,“小鲫鱼,炖汤特别的鲜。”

“嘿,这拿钱干活,还有鱼吃,李龙同志啊,你太客气了……”

“这话就不说了,以后咱们合作的时间还长哩。”

因为时间紧,李龙和宋明也没在这里吃饭,两个人开着车一前一后就去往供销社。

供销社大门早就关了,好在门卫这两年对李龙的情况也知道,有活的时候,别说现在天还没黑,就是天黑了这些东西也得卸到后院去。

这时候找人就不容易了,李龙和宋明两个卸车,又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天黑下来后才把苇把子卸完。

李龙给宋明道一声辛苦,这时候也没吃饭的地儿,宋明还惦记着赶紧回去处理那些鲫鱼——这鱼在李龙这里不稀罕,对宋明这样家在城里的,还是挺稀罕的。

第二天李龙又来到供销社,找李向前的时候,李向前自然知道这是要点验苇把子,便把这事交给了库管。

李龙明显能感觉到,这一次点验苇把子,社里也不是很重视了。

他猜测社里领导可能清楚这苇把子的活干不长,因此也就没那么重视。

不管怎么样,自己这里终究还是要干好。至于上面怎么博弈,那他管不着。

头一次交的苇把子是两千八百七十七个,库管很给面子,全部合格,签字写条子。

李龙去财务上领了钱,和李向前说一声便回大院子了。

他是真的打算这段时间就好好的陪陪家里人。

当然,还要去看看市场的门面房盖好没有。

毕竟这也是大事。

买了门面,不管自己用不用,那才算是商业化的开始。

当然,在李龙看来,弄个厂子才真正的算吧。一步步来,急不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