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130章 四合院公有制和困境

第130章 四合院公有制和困境

第130章 四合院公有制和困境

周一的早上。

简单的吃完早餐,王孟德和何胜男一起推着自行车,有说有笑的往外走。

中院,水池旁,院里两个冤家对头一边洗漱一边互相损对方几句。

“孟德哥,嫂子,您们上班去呀。”

当许大茂看到他们俩,也不顾上傻柱,连忙哈着腰,笑着打了一声招呼道。

“傻茂,叫啥哥呢,你现在要叫孟德为三大爷。”傻柱冲着水池吐了一口水,然后斜着眼说道。

“傻柱,为啥你不叫三大爷?”

虽然三大爷是一个尊称,但许大茂还有些张不开口叫王孟德为三大爷,于是又把问题抛了回去。

“哼,我和孟德是兄弟,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我们的关系,是你能比得上的么。”

“呸,傻柱,伱净往自己脸上贴金。”

“孙子,怎么,不服气,找打是吧。”

看到他们俩说着说着又开始准备打起来了,王孟德心说,这俩大傻子,只要见面,一天都不能消停,也是个奇葩。

便开口说道:“傻柱,大茂,称呼随便叫,我不在意这些,走了,上班去了。”

说着就和在一旁抿着嘴憋着笑,心里直乐的何胜男一起出了中院。

出了院子,在胡同里,看到周围没人,何胜男笑着说道:“孟德,前几年刚来这院子的时候,你给我说了一些邻居的情况。

我一开始心里还有些不相信,院里的住户,就算有些小心思,那也是正常的,那里会有这么多勾心斗角、奇葩的事情发生。

经过这几年,我算是知道了,你当时说的还算是保守的呢,这院子里,远比其他大院都‘热闹’的多。”

她平日里虽然不太掺和院里的事情,也不喜欢跟那些大妈、婶子、小媳妇们一起八卦,但架不住院里隔三差五发生事情。

不管是在家中的闲聊,还是亲眼看到的,都让她的三观受到冲击。

“咱们院儿呀,也不知道是风水不好,还是怎么着,奇葩的人和事就是多,行了,我们以后啊,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说不定过几年就搬出去住了。”

王孟德蹬着自行车,笑着说道。

“孟德,过几年要搬到哪里去呀?”何胜男好奇的问道。

“我不是在中医研究院当了副主任了么,过几年,差不多就能成为主任了,要是建单位家属楼,第一批肯定有我的份。

到时候咱们也住楼房去,我给你说,研究院要是建楼房,应该有暖气,室内还有卫生间呢,以后冬天就暖和多了,上厕所也方便。”

前世,他看过一篇报道,京城市从58年以后,就陆续的有一些楼房开始有集中供暖了。

而中医研究院里,可是有大量年龄大的大夫,为了他们身体考虑,建的楼房也肯定会考虑供暖的问题。

“真的呀?”

何胜男惊喜的问道,然后接着又有些苦恼:

“咱们去那边了,爸妈怎么办呀,那边这边可是离你单位很远的。”

广安门离南锣鼓巷的距离确实有些远。

这个还真是个问题。

王孟德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这还有好几年呢,实在不行就让爸换一家医院工作,咱们一家都到广安门附近生活。”

“还有,这边的房子怎么办?要是长时间不住人,不能就这么空着吧?”

她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肯定不能空着,现在京城住房这么紧张,空着多浪费,也容易被人在背后议论。

这样,过几年咱们要是真的搬出来了,胜文和胜武也差不多要结婚了,就租给他们俩,跟他们签一个租房合同就行,钱就不要了。”

王孟德说道。

这房子肯定不能空闲,否则以后容易被人拿来攻讦他。

京城的前几年城市建设,使得一大批农民工到了京城便转成了城市户口,享受同京城人一样的待遇,但他们没有房子,都在单位临时盖的集体宿舍里。

他记得,也就是在今年,国家对四合院尝试了公有化,当时京城市城里的四合院多是私人拥有产权,全市约有房屋120W间,其中92万间都是私人产权。

京城市对城市私人出租房屋实行「经租」政策,将城区内私人拥有的15间或建筑面积225平方米以上的出租房屋,郊区10间或者120平方米以上的出租房屋。

纳入国家统一经营收租、修缮,按月付给房主相当于原租金20%至40%的固定租金。

1958年京城市经批准纳入国家「经租」的有5900多户房主的近20万间房屋,约占1953年京城市城区及关厢房屋登记间数的16.8%。

再过八年,京城市又接管了8万多户房主的私人房产,建筑面积在解放初京城市全部房屋的三分之一以上。

然后这些四合院里,按人口多少平均分配,一般家庭都分到一间房,少数人分到两间房。这样一个四合院里就住进了七八户、十来户人,有的多进院落住进了几十户人家。

从这以后,大量私人拥有产权的四合院,就逐渐的变成了大杂院。

虽然在以后,国家开始落实私房政策,实行「带户返还」,要求房主与挤住其房屋者订立租赁契约,租金有国家规定,是为「标准租」。

但大量的矛盾,就出现在租赁的‘大杂院’之中,住了几十年的房子,那些人早就当成自己家的了。

老王家,一共才四间房,肯定不在这个政策执行范围之内,但保不齐有人使坏,暗地里把他给举报了。

说他浪费资源,房屋空着也不给别人住,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他要提前想好对策,租给小舅子们住,也算是一个好办法。

如果是租给其他人,万一住着住着,以后不愿意搬走了,也是个恶心人的事情。

当然,这些政策,是在今年下半年才开始实行的,他现在还不能明说。

“嗯,这倒是个好办法,我爸妈前段时间还发愁呢,眼看着明年胜文就要出来工作了,过几年就到了结婚的年龄,可惜家里没有钱给他买房。

要是咱们这房暂时给他住,也算是解决了大问题。

不过这租金,多少也得收一点,亲兄弟明算账,这要是不收租金,会让他们误以为这房子是送他们的呢。”

何胜男正色道。

对这种事她分的很清楚,现在她是老王家的人了,有能力帮衬娘家一些是一码事,原则和底线又是另一码事。

“嗯,行,到时候你来安排。”

王孟德随口说道。

对于四合院,说实话,他并没有像其他穿越者这么执着的想着拥有几套或者十几套。

这些四合院,未来了不起也就是值点钱,住着其实并不舒服。

而且大量的四合院,以后都是面临着拆除的结果,就算不拆除,也都纳入文物保护之中了,至于哪个院子可以私人改造,他也不知道。

说到钱,等到改开以后,他那时候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凭着他的医术,绝对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人了。

进保健组,成为院士,那都是分分钟的事情,就这些社会地位,不比钱重要。

况且,有前世的记忆在,随随便便的想点招,或者自己琢磨出几个中医秘方,都能挣大钱。

完全没必要靠屯院子发这点财。

和何胜男分别后,他继续蹬着自行车往广安门骑去。

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发现屋里已经有人了,就见张巧玉和孙小茹两个人,在分别打扫地面和擦拭办公桌。

办公桌上的搪瓷缸里,也已经泡好了茶叶茶。

“师兄,早上好啊。”

见到他进来了,两个人连忙打了一声招呼。

“早上好,辛苦你们啦。”

王孟德笑着说道。

“师兄,不辛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张巧玉笑盈盈的说道。

“师兄,屋子已经打扫好了,我们先回去了,有事您招呼一声。”

打扫完之后,两个人恋恋不舍的走了出去。

到了旁边的屋里,其他几个学生已经在学习了,有的拿着一本医书在翻动,有的奋笔疾书的抄录着其他人的笔记。

这段时间,他们轮换着跟在王孟德的身边,每周三四次的机会去广安门医院坐诊,每次都要记录好多页的笔记。

几个人互相抄录,加起来已经有几十页的内容了。

这些内容,让他们如获至宝,一有空,就拿出来学习,每琢磨一次,都会有一些收获。

再加上蒲老时不时的提点和教导,以及他们自己的努力。

使得几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感觉自己的医术水平突飞猛进,有一日千里的感觉。

“师兄来了,今天他没有坐诊的安排,咱们把有疑惑的问题都列出来,一会儿,一起去他的办公室里请教。”

孙小茹摇着马尾辫,笑着说道。

就算是王孟德在坐诊的时候,已经讲了一遍了,但有的地方,他们还是不太明白。

于是几个人就想了一个办法,每天先一起讨论,如果问题还是不懂,那就汇总在一起,找个时间统一问。

“我们都记着呢,等会儿由你和张巧玉同志去探探情况,看看师兄啥时候有空。”李响推了推眼镜框,笑着接茬道。

“没问题,我和小茹一起去。”张巧玉和孙小茹一起在一个桌子旁坐下,然后拢了拢头发,直接答应了下来。

说完她就摊开桌子上的笔记本,认真的看了起来。

和王孟德接触的越多,她就越发觉得自己太笨了。

明明对方比她也大不了几岁,医术和见识却是天差地别,而且她还得知,王孟德居然没有上过医学院,是自学成才。

这让她这个从中医医学院出来的高材生,常常自诩天才的人,一开始心中有些难以接受。

再后来,等被打击的次数多了,就逐渐的接受了。

现在,她已经接受了,在真正的天才面前,自己是个平庸的人这个事实。

另一边,孙小茹看到大家都在学习,她也拿起笔,开始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她算是出身于中医医学世家,爷爷和父亲都是中医大夫,自小,她就跟在爷爷的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从认识药材开始,后来慢慢的接触中医药理知识。

高中毕业后,她没有考上大学,索性就跟在父亲身边,在自家的药堂里帮忙。

56年初的时候,药堂进行了公私合营,她也顺势成为了一名大夫。

这次有幸被选中,成为了蒲老的学生,让她和家人都兴奋不已。

要知道,这里可是中医研究院,里边卧虎藏龙,有太多全国最有名的中医国手在其中。

而蒲老作为其中之一,能成为他的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的医术。

到了中医研究院后,没想到居然大多数时间跟着师兄王孟德学习,更是让她犹如做梦一般,这位师兄,可是全国闻名。

虽然年纪轻,但医术高超,为国家做了非常多的贡献。

不说其他,研究出了解决血吸虫病的药方这一点,就让她钦佩不已。

这可是几千年都没有人能解决的问题,没想到师兄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几十万名医护人员一起去了南方几个月,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报纸上都说了,因为他的原因,南方十几个省市,第一个全面消灭血吸虫病的县出现了,其他各省市,也都大部分消灭了血吸虫病。

直接和间接挽救了数千万人的生命。

M先生高兴的,还写了两首‘送瘟神’的诗。

下午。

蒲老办公室。

王孟德坐在他的对面,蒲老含笑的说道:“孟德,最近辛苦了,你那几个师弟师妹们,跟在你身边可是学了不少的东西。”

“先生,这是我应该做的。”

“嗯。”点了点头,蒲老接着说道:“对了,这次找你来,主要是想问问你,你愿意带几名学生么?

鲁院长今天开会的时候说了一件事,就是全国的医护工作者还是太少了,各个地方,特别是农村,缺少大量的大夫。

咱们作为中医研究院,不仅要研究中医的技术,还要肩负起教学的任务。

他提议,让我们这些人,从现在开始,各个研究所和科室的主任、副主任,以及知名中医学者,都要多带几个学生。”

“先生,咱们研究院,拢共也没多少个主任、副主任,就算每个人都带十名学生,对于全国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呀?”

王孟德说道。

“哎,没办法,今天的会议上,大家讨论了半天,除了办学之外,都没有啥好办法。”

蒲老皱着眉头说道。

“先生,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说不定可以解决缺少大夫的困境。”

王孟德思索了片刻,然后小声的说道。

“什么想法,快说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