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212章 踢开地府门,手改生死簿

第212章 踢开地府门,手改生死簿

第212章 踢开地府门,手改生死簿

“呼~”

赶在元旦放假的前两天,王梦德可算是把表彰大会参加完了。

这些天来,他参加了不下十次的表彰大会,有时候甚至在一天里,上午和下午要各参加一次。

幸好各个大会的召开时间都是错开的,才没有产生冲突。

他感觉,这几天,比让他在医院坐诊都累,不仅要全神贯注,注意坐姿,还经常的要上台发言。

简直是身心疲惫不堪。

要不是前世的一些记忆加持,光发言稿就能让他写崩溃。

现在好了,今年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剩下的两天,他只需要去广安门医院坐坐诊,然后在今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周六的上午,到医科大学讲半天的课就行。

本来他去医科大学讲课早就结束了。

可是医科大学的校长,一个劲的找鲁院长,说什么都要让王孟德再去两次。

被缠的没办法之下,鲁院长也只好让他再去几次。

晚上。

下班回到家里。

当王孟德把今天上午在表彰会上的收获——勋章和奖品递到何胜男面前后。

她急忙把手上的水胡乱的在腰上的围裙上擦了擦,然后小心翼翼的接过几样东西。

“孟德,这是你今年得到的第十二个奖励了,咱家的箱子都要放不下了,回头明年要再买个大点的箱子回来。”

这几年,王孟德每年年底,都要领回来一堆勋章、奖章以及奖品。

这些奖品,有的是毛巾,有的是钢笔,有的是笔记本。

当然,最多的就是白色的搪瓷缸了,让家里现在足足有好几十个。

这些搪瓷缸,冉小梅和何胜男也不让别人用,都留着摆在箱子里,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拿出来摆在客厅的长条桌上显摆。

“以后每年都会有差不多这么多,再过几年,家里就要摆不下了。

要不就挑一部分拿出来用吧,要不然,这些放着不用,时间长了也会坏掉。

要说纪念意义,有勋章、奖章就够了。”

王孟德想到一大箱子装着都是笔记本、搪瓷缸、毛巾等等,都要落灰了。

连忙建议道。

“不行!”

冉小梅和何胜男异口同声的说道。

“这些先留着,反正家里不缺用的,再说了,这些东西质量好着呢,放几年都不会坏,等以后再说。”

好吧,现在的商品质量确实很不错。

后世的商品质量完全和这时候的没法比。

很多东西,都能使用好几十年的,属于‘一件传三代,人走它还在’。

饭桌上。

咬了一口二和面馒头,冉小梅冲着王孟德吩咐道:

“孟德,最近这些天,天气越来越冷了,保不齐过几天就要下雪了。

这次元旦正好放假两天,你回一趟田各庄吧,给你爷爷奶奶他们带点粮食回去,留着过冬。

对了,再去买两斤糕点和糖果,补充一下营养。”

这几个月以来,他经常隔十天半个月回去一趟,每次都送一些玉米面以及少量的白面。

其实上一周他已经去过了,冉小梅生怕下大雪,下一周回去不太方便。

正好元旦又和周日连在一起,放了两天假。

她索性就让儿子辛苦跑一趟,送点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行,妈,我周日上午就去,到时候买两斤的糕点和一斤的糖果拿过去。”

王孟德答应道。

“嗯,家里的饼干票和糕点票不够,你去买点高价的吧。”

冉小梅想到家里的糕点票和饼干票就剩三四两了,便小声的说道。

自58年下半年以来,因为财政危机,以及货币投放量大幅度增加。

老百姓和居民手里的钱又买不到东西,再加上物资匮乏,供求压力非常的大。

为了回笼资金,京城虽然在去年八月份开始,对餐饮业实行收粮票或者餐券的制度。

但对十八家高档饭馆做了特殊规定,去这些饭店吃饭,不受粮票,但价格高昂,现在的价格是之前的五倍左右。

在一九六一年四月,全国二百多个城市里,已经开设了八百多家高级餐馆,高价售卖荤菜以及名酒。

同时,为了从当时高货币持有者(主要是高价出售农产品的农民、拿定息的工商业者、高级知识分子)手里回笼资金。

在一九六一年一月的时候,正式在全国四十多个大中城市销售高价糕点和糖果。

食品商店售卖的糕点和饼干,都改为了议价供应,一般居民都难以负担。

京城的食品商店里,糕点的价格是每斤三块五毛钱,比用糕点票平价(六毛钱一斤)购买的价格,高了四点八倍左右。

糖果的价格是每斤四块五毛钱,比用糖果票平价(八毛钱一斤)的购买价格高四点六倍左右。

就这样,用五分之一的代价回笼资金,或者说实际上是将超额发行的货币购买力直接贬值到了百分之二十的水平回收。

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仅一九六一年一年的时候,高价糖果、高价糕点以及高价饭菜和名酒共回笼货币三十八亿元。

其中高价利润在二十六亿元。

“知道了,妈。”

王孟德爽快的答应道。

就两斤糕点和一斤糖果,用高价购买,就要十一块五毛钱。

要是一般人家,可开销不起。

像隔壁的老贾家,目前就秦淮茹一个人上班赚钱,要是买这三斤的东西,就要花费半个月的工资。

买完之后,一家老小就要喝西北风了。

也就是王孟德和王浩两个人的工资高,又没有太多的花销,才能隔一段时间买一次。

隔天。

早上。

医科大学的校园里。

王孟德和蒋镇两个人边走边聊。

“蒋镇,来京城这四个月,感觉怎么样?”

“王大夫,在这边其他的都还好,就是气候有些不适用。

这边的天气不仅冷,还比较干燥,时不时的鼻子还有些过敏。”

蒋镇缩着脖子,小声的吐槽道。

在桂省老家,那边的冬天天气,也就是过年的前后几天稍微冷一些。

其他时候,都是很暖和的。

“以后你最少要在这边上好几年的学,慢慢就适应了。”

王孟德跟旁边经过的一个同学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安慰了一句。

“对了,我看你有些瘦了,是不是学校发的饭票不够吃?”

又看了一眼他比几个月前消瘦的身材,然后接着说道。

因为这几年困难时期,现在的大学生,男生一个月国家发三十一斤的粮票,女士降为二十七斤,以及十块五毛钱的伙食标准。这些数额,普遍比前几年降了不少。

一直等到六五年,情况才有些改善,男生定量增加到每月三十四斤,女生增加到三十二斤。

至于伙食费,则增加到十三块钱。

“王大夫,我们学校相对还算是好的,食堂伙食还可以,加上我饭量小,每个月的粮票够吃了。”

蒋镇笑着说道。

其实情况远远不是他说的那么乐观。

因为正处于困难时期,粮食紧缺,经常无法按定量供应,只能实行‘低指标、瓜菜代’。

食堂辅以野菜、树叶、玉米芯粉等为代食品。

因为填不饱肚子,学生们普遍营养不良,不少人都患有浮肿病和肝炎等,甚至被迫休学。

为了减少身体消耗,他们就躺在宿舍床上看书。

上课、考试都受很大的影响。

“嗯,如果以后有困难,就去我家里找我,或者去中医研究院找我也行。

到了中医研究院,给保卫科的提我名字,他们就会转达。”

王孟德见他暂时情况还算可以,便嘱咐道。

“王大夫,您放心,有事我肯定找您帮忙。”

蒋镇信誓旦旦的说道。

“哈哈,这才对。

我现在要去教室,准备上课去了,你是回宿舍,还是去上课?”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王孟德便问道。

刚才,好几个医科大学的学生,急匆匆的从他身边经过,从这些学生的只言片语聊天中,得知他们都是去教室等着听自己的课。

“王大夫,我也要去听您的课。”

“啊?你现在过去,教室里也没有位置了吧,天气这么冷,要是在教室外边待上几个小时,可不好受。”

王孟德劝说道。

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没说,就蒋镇刚学三个月的课程,他讲的内容,多数是听不懂的。

去教室听讲,效果也不会有多少,还不如回到宿舍里暖和一些呢。

“没事,我好几个同学都去了那边,他们也是在教室外边听,我去找他们一起。”

蒋镇坚持道。

他刚入学就听学长说起过,王孟德的讲课是多么的珍贵。

就算是听不懂,也不能放弃,死记硬背下来,以后说不定就有大用处。

对于学长的话,他们同学都深信不疑,从那之后,王孟德的每一次授课,他们都没有落下。

甚至,为了把他在课堂上说的话一字不落的记下来,还进行了分工,每个人记几句。

见他如此坚持,王孟德也就不再劝说。

中午。

医科大学的食堂里。

几个学校领导,由一个副校长带队,他们陪着王孟德边吃边聊。

话语中,不乏吹捧之意。

当然,他们的目的,王孟德也心知肚明,主要是想让他改变主意,以后多来几次授课。

最好能变成长期。

这几个月来,陆陆续续的,他已经在医科大学教授了二十多节课。

他的水平,不仅让众多的学生喜爱,就连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佩服不已。

就在饭局临近尾声时。

一个工作人员匆匆走了进来。

他一脸焦急的样子,冲着副院长和一众老师说道:“潘院长,各位老师,出事了。

医院那边,接收了一个产妇病患,被初步诊断为‘羊水栓塞’,还请潘院长过去会诊。”

他的话音刚落,众人脸色就变了。

‘羊水栓塞’在这个年代,可是绝症。

这是一种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产妇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很低,一般十万人能出现四到六个。

当然,死亡率就非常的高了,说是百分之九十九,一点不夸张。

就连后世医疗发达的年代,死亡率都达到了百分之**十。

这么说吧,在后世,如果一个患有‘羊水栓塞’的产妇,在某个医院活了下来。

这个医院的妇产科医护人员,凭借着这个履历,在全国的卫生系统都能横着走。

王孟德在前世看过一个新闻,桂省一个医院救回了一例,一场手术花了整整二十七个小时。

最后用血六万毫升,约有十七八个成年人全身的血量。

“王孟德同志,不好意思,我要失陪了。”

潘副院长快速的站起身来,一脸抱歉的说道。

说着就要往外走。

“潘院长,我和您一起去,我多妇科略有一些心得。”

王孟德也站起身来,追了上去。

他这可不是吹牛。

蒲老最擅长的除了内科以外,还有妇科和儿科等等。

这几年下来,耳濡目染之下,虽然没有过多少实操,但在理论上,他结合空间里的前世医学知识,并不比这时代的任何一个妇科名家少。

“好,辛苦你了。”

潘副院长对他的医承自然也是熟练于心,知道他敢跟着自己一起去,肯定是在妇科上有真本事的。

正好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希望。

匆忙赶到了协和医院。

刚到手术室门口,迎面就遇到了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医生。

他们脸色都非常的难看。

“潘院长,患者正在里边进行抢救,情况有些不妙,产妇已经有休克、心脏骤停的现象发生了。”

听见其中一个医生小声说的内容,王孟德预感到不妙,连忙催促道:“潘院长,我需要尽快换衣服进去。”

十来分钟后。

紧急消毒换好衣服,王孟德在手术室里,看到了手术台上,挺着大肚子的产妇一动不动,好几名医生围在一起,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他心里一沉,也顾不上其他,快步走到跟前,伸手开始候脉。

万幸的是,隐约感觉到了一丝脉象,王孟德大喜,另一只手快速的抽出十几根银针,在其他人没反应过来之前,就扎了下去。

一直到下午五点多钟,王孟德才有些虚弱的走出了手术室。

潘副院长和其他几个医院的领导迎了上来。

“王孟德同志,太感谢你了。”

而潘副院长,则是一脸佩服的对着大家说道:

“王孟德同志的针灸技术,太不可思议了,简直就是‘踢开地府门,手改生死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