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工业券和这一年的收获
这里有什么说道么?”
听儿子这么说,冉小梅瞬间来了兴趣。
他们家虽然不缺这些,已经有了三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还有两块女式手表。
但街坊邻居们,可是经常愁眉苦脸的,特别是部分有要结婚的男方家庭。
小年轻结婚,多多少少都希望有一辆自行车,或者一块手表啥的充充门面。
可惜的是,自从59年买这些需要票以后,只有寥寥几户人家,运气爆棚,在单位抽到了一张票。
“妈,我也是听领导提了一嘴,说是年底准备实行新的政策。”
王孟德小声的解释道。
他这还真不是说谎,有时候给领导保健的时候,就会闲聊几句。
说着说着,就下意识的会透露一些简单的信息出来。
如果是一般人,还真听不出什么意思。
但他是穿越过来的人,结合前世的记忆,也就能猜的**不离十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呀,那就等到年底看看是什么情况。”
冉小梅在解放前,也是跟王浩一些传递过情报的,所以知道一些纪律,明白有些事不能多说。
“你们几个,在家里听到的事情,可别在外头乱说。”
王浩看了一眼正在埋头干饭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然后小声的嘱咐道。
“知道了,爸。”
“知道了,爷爷。”
几个小家伙头也不抬,随口应付道。
看到他们敷衍的样子,王浩也不恼,他知道,这几个孩子嘴都挺严。
最近两年多家里一直不缺好东西吃,外人完全没有发现,也归功于他们的守口如瓶。
时间很快来到了十一月初。
又到了一年一度存储大白菜和萝卜的季节。
院子里,家家户户的门前、窗台上、角落里,都开始摆放的整整齐齐。
就连以往不屑一顾的烂菜叶子,也被大家从菜店门口捡了回来,把坏的地方切掉,洗干净后,又能吃好几顿的了。
今年的大白菜和萝卜,每一家的定量又降低了不少。
按照人口来算,王孟德家只发了百十来斤的大白菜票和二三十斤的萝卜票。
不过因为他享受了特殊供应,大白菜和萝卜又多发了三倍多的量。
所以,他们家门口摆放着的大白菜比邻居家多得多。
冉小梅和何胜男两个人,一边美滋滋的码着菜,一边计划着。
“妈,这萝卜,腌点萝卜干出来,行不行?”
何胜男准备用一部分的萝卜,腌一些咸菜出来,留着冬天慢慢吃。
“可以,除了腌点萝卜干,我看孟德又买回来几斤的黄豆,咱们再腌点萝卜豆出来。”
冉小梅笑着说道:
“对了,到时候请柱子过来帮忙腌,他腌菜的手艺好。”
在院里,除了许大茂家以外,谁家要是腌咸菜,都会找傻柱帮忙。
他有一种秘方,腌出来的咸菜非常的好吃,百吃不厌。
至于腌咸菜需要的盐、辣椒和调味品,家里也不缺了。
每个月的特殊供应里,就全包含了这些。
这时,汪二嫂从旁边经过,看到王孟德家门两边和窗户下摆放着这么多的大白菜,一脸羡慕的说道:
“婶子,今年你家过冬的菜够吃了。
还是孟德有本事,听说以后每个月,国家都要给您们家不少的票和物资。”
“呵呵,他二嫂,这要是孟德在单位做出了一些成绩,国家奖励的。”
冉小梅大大方方的说道。
反正儿子有本事,得到了国家的奖励,这说出去也光荣。
“真好,对了,婶子,我听说粮站来了一批红薯,可以用细粮,一斤换五斤。
院里不少人都去换了,您们家去不去,要是去,那就一起。”
汪二嫂突然想起了什么,便说道。
“哎呀,来红薯了呀,那肯定要去,一斤能换五斤呢,这能多吃好些顿了。”
冉小梅连忙站起身来说道。
红薯吃多了胃酸,但总比饿肚子强。
虽然他们家每个月粮食都够吃,但骨子里还残留着多囤点粮食的想法。
天气一天天的变冷。
很快,就到了61年的阳历十二月份。
由于工业日用品物资的贫乏,为了缓解供应压力。
国家在这个月,又发行了‘工业券’。
从此,除了凭《京城市副食品供应证》和相关的票以外,其他的商品皆‘凭券’供应。
工业券是对在职人员按其工资收入比例发放的,平均每20元工资配一张券。
而且,工业券可购买的商品范围也非常的较广。
除了可以购买大件物品,如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商品外。
还有日常生活用品、衣物类、各类箱包、电器、进口产品以及各类烟酒、糖果等。
之前没有票就没办法买到的自行车这类大件,只要有了工业券,就可以买的到了。
不过,向一辆自行车,除了钱以外,还需要五十张的工业券,少一张都不行。
而像普通的职工,工资大概三四十块钱一个月,每个月最多才能发一两张的工业券。
想要攒够买自行车的券,就要好几年才行。
于是,有人就想到了办法,在单位里互相借用,谁要是着急,就先把其他人的借给他,然后每个月发了再慢慢的还。
“孟德,下班了呀!”
这天,王孟德刚到院门口,正准备提着自行车把上台阶,阎埠贵就一脸笑容的从院里走了出来。
他一边打着招呼,一边快步来到后边,帮着提了一下后座。
“二大爷,我这刚下班,您吃了么?”
王孟德回答道,同时见他一副殷勤样,就知道肯定找自己有事。
“呵呵,你二大妈正在做着饭呢。
对了,孟德,你们单位,今天发工业券了么?”
阎埠贵呵呵笑了两声,然后直接问道。
他一个月工资四五十块钱,今天从学校里,领到了两张工业券。
自从得知用工业券就可以代替自行车票后,他就在心里琢磨了,一定要早点买一辆自行车。
有了自行车,他就能去远点的地方钓鱼了,就不用跟这么多人挤在什刹海或者护城河了。
可靠他自己攒,需要两年多才够。
想到院里就王孟德家的工业券多,便起了心思,今天特意冒着严寒在外边等着。
“我们单位今天刚发。”
王孟德不动声色的说道。
他已经猜出来了,阎埠贵找他,肯定是借工业券了。果然,阎埠贵假装不好意思的说道:
“那什么,孟德,二大爷跟你商量点事儿。
就是我准备买一辆自行车,在学校里跟老师借了一部分,现在还差一半儿,你家的要是暂时不用,能借给我先使一下么?
你放心,二大爷的人品你是知道的,两年内一定还你。”
说完就用期盼的眼神看着王孟德。
他可是知道,王浩和王孟德两个人,一个月就最少有十张工业券,再加上何胜男的两张,抵得上他一年的数量了。
“额,二大爷,真不好意思。
胜男她弟弟明年开春结婚,他们准备买一辆自行车,我家的工业券,这几个月都要借给他们用了。”
王孟德直接拒绝道。
他说的也是实话。
早几天,冉小梅就合计好了。
说是每个月留三四张,以便家里买一些东西用,剩下的十张左右,都先给老何家攒着。
几个月后,连同老何家自己攒的,正好差不多够五十张了。
听到王孟德说不借,阎埠贵顿时一脸的失望:
“呵呵,孟德,既然你小舅子要用,那就算了,我再想想其他办法。”
接着又尬聊了两句,便一脸郁闷的回到了家里。
客厅里,二大妈杨瑞华正在煮稀粥,看到他的面色不好,便问道:
“老阎,王孟德不愿意借呀?
他们家一个月这么多张,家里又不缺大件,不应该呀。”
“唉,他说要给自己小舅子攒着结婚用,我也没办法说起他的。”
阎埠贵唉声叹气的说道。
“老阎,要不,问老易借一些,他们家就两口人,老易一个月最少有四张,肯定有剩。”
二大妈杨瑞华又想到了易中海的工资比较高,便出主意道。
易中海一个月有九十九块钱的工资,最少有四张的工业券。
“哼,老易就算了。
自从他下台以后,我们俩本来关系就一般,再加上,他最近对傻柱特别的上心,还有一个徒弟贾东旭要照顾。
他手里的工业券,绝对没有剩,去借了也是白跑一趟。”
阎埠贵想了想,直接断定道。
其实他猜测的还真准。
此时,易中海家。
易中海两口子,正坐在饭桌旁,吃着晚饭。
“师父,明年我想买一辆自行车,您能把工业券攒着借给我用么?”
“你要买自行车?”
易中海听了他的话顿时愣住了,接着,脸色就不好起来。
老贾家,目前就秦淮茹一个人在轧钢厂上班。
由于已经是第二年的学徒工了,工资也从十八块五毛钱涨到了二十一块五毛钱。
这样每个月就有了一张工业券。
但是,因为购买其他工业品,都需要用到工业券,一个月一张,别说攒起来了,估计都不够日常使用。
现在贾东旭居然还想着借他的工业券买自行车。
说是借,以后估计也是还不了,他要是借了,完全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而且,前几个月贾东旭的行为,让他心寒不已。
再加上聋老太太的劝说,让他把心思转移到了傻柱身上。
至于这个徒弟,早就打算一点点的疏离,自然不会再投资下去。
“东旭呀,我这刚发的工业券,要给老太太买点毛线、毛巾,还有搪瓷便盆,也就没剩多少了。
况且,你买自行车,也没啥大用,棒梗离结婚还早呢,要不再等几年再说。”
易中海也没有撕破脸,而是使用了拖字诀。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气呼呼的从易中海家出来。
“哼!”
贾东旭一脸的不善,他冲着易家的方向冷哼了一声,然后快步往自家屋里走去。
同时心里暗自发狠,连一辆自行车都舍不得给自己买,以后绝对不会给这两口子养老。
王孟德家。
“咱们家一个月就有十三张,以后买东西不用发愁了。
胜男,这三张我留着家用,剩下的十张你拿着,等攒几个月,到时候一起给你弟弟买一辆自行车。”
说着就把十张工业券递给了儿媳妇手里。
“妈,这些算是他借的,以后慢慢还回来。”
何胜男也不客气,直接接过十张工业券,然后说道。
她现在是老王家的媳妇,就算是帮助娘家,也会注意分寸。
“行,算借的还是算给的,都是你说了算。”
冉小梅对何胜男的表现满意极了。
虽然自家不缺这点东西,但儿媳妇能拎得清,让她心里非常的舒服。
就在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工业券发放上的时候。
王孟德也在忙碌着参加各种表彰会。
今天,他照旧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不管是全国还是全市的劳模、优秀、先进、标兵等等的表彰大会上,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这一年,他针对新型疟疾病毒,研制出了青蒿散和青蒿素。
经过在南越临床试验后,终于在十月一之后,在全国各大医院应用起来了。
这两种药,也没有让他失望。
不管是普通的疟疾还是新型变异后的疟疾,都能药到病除。
特别是在南越地区,因为长期处在热带丛林里,大量的双方士兵都感染了新型疟疾病毒。
因为没有特效药,大漂亮国的士兵,大量的感染,可谓是苦不堪言,甚至到了谈丛林色变的地步。
而南越因为有了青蒿散和青蒿素的加持,居然时不时的占据了上风。
另一个,就是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和基因酵母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了。
经过大量专家的评估,他们认为,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前景非常广阔的技术。
不管是在医疗上还是农业上。
如果运用的好,绝对会成为一个秘密武器。
同时,基因酵母乙肝疫苗,也摆脱了血源性乙肝疫苗的众多缺点。
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距离应用也不远了。
再加上王孟德之前研制出来的药品,持续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利益。
所以,他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也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