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98章 腊八和补药

第98章 腊八和补药

第98章 腊八和补药

1957年1月6号。

腊月初六,星期天。

上午,吃完早饭后,冉小梅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分派任务。

她冲着王孟德道:“孟德,等下你去菜市场,买两斤蒜头回来,要买紫皮的,其他的不要,再买两斤米醋回来。”

“妈,我等下就去,买两斤紫皮的蒜头和两斤米醋。”王孟德答应了一声道。

他知道,母亲这是要泡腊八蒜了。

至于为什么要选紫皮蒜,那是因为这种蒜的瓣小,能泡得透,蒜瓣硬还瓷实,泡出来的蒜脆香,颜色翠绿。

如果用一般的那种白皮蒜,泡出来口感不脆,颜色还发紫。

醋也要用米醋,米醋色淡,泡出来的腊八蒜橙黄翠绿,口感也好,酸辣适中,不仅香气浓而且还带有一点甜味。

其他醋泡出来的蒜发黑不说,口感也差,还有一股怪味。

“嗯。”看到儿子记住了自己的话,冉小梅心情不错,她又冲着王浩说道:

“老王,一会儿等太阳出来了,你把家里墙角的两个小罐子拿到水池边洗干净了,然后瓶口朝下放好,等晾干了记得收好。”

“知道了。”王浩也答应了一声。

“妈,那我做什么呀?”何胜男给两个儿子喂完奶,从卧室里走了出来,然后问道。

“胜男,你坐着歇会儿,每天夜里都要起来给孩子喂奶换尿布,还要早起上班,已经非常辛苦了。”冉小梅和蔼的对着儿媳妇说道。

说来也怪,她们俩的关系,根本不像是婆媳,倒是像母女一样。

更没有什么婆媳之间的矛盾。

“妈,我不累,要不我和您一起收拾干果和米豆。”何胜男笑着说道。

接着她坐在板凳上,端起桌子上的小簸箕,放到腿上,开始仔细的挑拣起来。

这些干果和米豆是王孟德前两天在副食品店里买回来的,留着后天一早煮腊八粥喝。

拎着打醋的罐子出了门,王孟德没有骑车,前几天下的那场大雪,路面上满是结冰的地方。

他先到了菜市场,就见卖蒜头的地方,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大家基本上都是来买紫皮蒜的。

好不容易轮到他了,匆忙买了两斤紫皮蒜头,然后转身往旁边的副食品店走去。

等进了店里,买醋的地方,也一样排起了队。

在队伍里,王孟德往卖肉的地方看去,就见郭胖子不急不慢的正在给人切肉,别人问他什么也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和之前自家生意的态度完全是两样。

买完了醋,王孟德来到卖肉的地方,趁着没人,跟郭胖子打了一声招呼。

“哟,孟德,伱来买醋呀,要不要猪肉,我给你切一块肥的。”郭胖子一脸高兴的说道。

“行,给我切半斤吧。”王孟德看他从底下拿上来一大块五花肉,想了想说道。

“好嘞,一斤是七毛二,半斤就是三毛六。”郭胖子照着最肥的地方划了一刀,随意的称了一下,然后嘴里念叨着。

交了钱,王孟德好奇的问道:“这猪肉降价了呀,一斤比之前便宜了两分钱呢。”

何胜男坐月子的时候,他没少往副食品店跑,除了猪蹄子、猪腰子、猪肝之外,五花肉他也买了不少。

自然对价格比较了解。

“是的,一斤降了两分,这不是快过年了么,农村大部分的猪都出栏了,这猪肉的量一大,价格就会降一点。”郭胖子解释道。

每年进入腊月门,农村养了整整一年的猪,就会拉到镇上供销社或者食品站里卖。

“行了,不耽误你工作了,我先回去了。”看到有人过来了,王孟德连忙说道。

“孟德,你先别忙走。”看到他转身要走,郭胖子急忙把他叫住,快速的说道:“我爸最近身体有点问题,你今天下午有空的话,去我家里一趟呗。”

“郭叔身体哪里不舒服,怎么没去医院?我下午有空,你大概几点下班?”

听了他的话,王孟德停下了脚步,一脸关心的问道。

郭叔名叫郭荣奎,他以前没少去郭家玩,经常吃他们家的猪肉。

瞥了一眼旁边的人,郭胖子含糊的说道:“没啥大问题,等你下午去了就知道了,我下午四点交班。”

“好,那我四点半左右过去。”

回到家中。

王孟德又把两斤的紫皮蒜的皮剥掉,放到水里清洗了一下,然后摊在高粱亭子上晾晒。

临近中午的时候,蒜瓣晾干了。

他拿过王浩刷干净的罐子,对冉小梅说道:“妈,蒜瓣和罐子都晾干了,我把蒜瓣装到瓶子里再把醋倒进去哈。”

卧室里,冉小梅正小心的给王元勋换尿布,旁边,王元第睁着大眼睛,打量着她。

“孟德,你先别动,腊八蒜,要腊八那天才能泡。”

“噢?”王孟德放下手中的罐子,一脸疑惑的说道。

旁边正在陪两个小儿子玩的王浩,看到了他的不解,便开口解释道:“孟德,腊八蒜,腊八那天泡,正好在正月的时候就泡好了。

等到除夕那天把罐子启封,里边泡好的腊八蒜翠绿翠绿的,蒜辣醋酸香味都溶在了一起,就着大年初一的饺子,那味道,特别的香。”

“原来是这么回事。”王孟德点了点头道:“爸,那多泡两天,味道不是更好么?”

他记得以前家里的腊八蒜,都是一直泡在罐子里的,吃的时候才拿出来一点。

就算是泡久了,味道一样好吃。

“嗯,提前泡当然没有问题,其实腊八蒜,里边还牵扯到一个习俗。京城人有一句俗话:‘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顿了顿,王浩继续说道:“旧时京城各家商号和店铺都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一般是在腊八这天起查算。

自打这天起,店员或放债的人去催债,开始一般都不会直接说,这是给欠债的人留一个面子,他们常带一小罐腊八泡的蒜送给欠债人,欠债人一看就明白是催还债款来了。”

“我明白了,‘蒜’字的谐音就是算,腊八蒜其实是‘腊八算’。”王孟德恍然大悟道。

中午吃完饭,王孟德拿着一个陶瓷盆和一个小锤头,往什刹海走去。

到了河边,他小心的用锤头敲开冰面,然后选了几个干净的冰块,放到陶瓷盆里。

不远处,不少人都跟他一样,拿着陶瓷盆在装冰块。

回到家里,小心的把陶瓷盆放到外边的窗户上,还叮嘱两个弟弟,别淘气给掀了。

每年到了腊八的前一两天,京城人便会从河边运冰回家,盛放在陶瓷盆里,待到腊八这天早晨,将冰块磕出来全家一起吃。

“吃了腊八冰,来年一年不肚疼”。

其实旧时一般都是到中海、南海、北海等地去运冰块,现在逐渐的没那么讲究了,只要是河里的冰块就成。

下午,四点来钟,王孟德挎着一个包,里边装着银针等,往郭胖子家走去。

熟门熟路,他很快就来到了地方。

郭胖子家就住在挨着南锣鼓巷的一条胡同里的一个院子里。

这是一个二进院子,里边住着七八户人家,郭胖子家就独占了三间的正房和一间耳房。

进了门,就见郭荣奎和郭胖子两个人坐在正房的客厅里,看到他来了,连忙招呼进屋,郭胖子又给他倒了一杯热水。

“哈哈,孟德,辛苦你了,大冷的天跑一趟。”郭荣奎哈哈大笑道,一副豪爽的样子。

“郭叔,婶子没在家呀?”王孟德知道他的性格和脾气,也不见外,拉过一把椅子就坐在了他的身边,然后左右看了看问道。

“你婶子有点事,带着两个孩子去大闺女家了。”

郭胖子家有四个孩子,大姐前几年出嫁了,还有两个弟弟,正处在上学的年龄。

“噢,叔,听说您身体不舒服,这么回事儿?”

“嗯,没啥大问题,就是最近几天,尿尿有些疼,还比较急,次数也有点多。”郭荣奎摸了摸光头,笑着说道。

这是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呀。

王孟德心里琢磨着,然后示意他把手伸过来,开始候起脉来。

几分钟后,他心里有了数,然后说道:“叔,你把嘴张开,舌头伸出来,我看看舌苔。”

当发现他的舌质红,舌苔黄腻的时候,结合脉象为滑数,再综合他刚才说的几个症状,王孟德很简单的就判断出来了。

郭荣奎这是患的热淋病(西医叫尿道炎)。

“郭叔,您这是小问题,去医院抓点车前草回来,煎了喝下去,很快就会好了,也就是现在是冬天,要是夏天,根本不用花钱,让胖子去外边挖点回来就行。”

王孟德笑着说道。

“这么简单呀,不愧是名医的学生。”郭荣奎竖起大拇指夸赞了一句,然后他又接着问道:“对了,孟德,你有没有什么大补的方子?”

“大补的方子?”王孟德疑惑的问道。

等他看到郭荣奎对他挤眉弄眼,还有两个明显的黑眼圈时,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

“郭叔,这大补的方子,一般都是虎狼之药,不仅治标不治本,吃多了还对身体有害无益,要不我给您开几个疗程的中药,慢慢的调理。”

“要喝好几个疗程的中药,不行不行,这个太慢了,再说了,我也不要治本,能治标就够了,男人最痛苦的不是治本,而是连标都治不好。”

郭荣奎摇了摇头,坚定的说道。

他的话,让王孟德一愣,心里瞬间有了明悟。

看来,自己下一个研究的方向,找到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