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 第131章 再大的困难也要建

第131章 再大的困难也要建

第131章 再大的困难也要建

五轴加工中心,这是只有欧美采用。

属于国际绝对禁运的!

任何一台五轴加工中心生产,都被纳入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的监控!

丝毫不夸张地说,五轴加工中心,这是军事制造设备最先进的装备。

全球都没有多少台,这种最先进的加工设备,主要用于高精度军事装备加工,特别是战斗机以及坦克潜艇等的核心零部件加工。

哪怕是苏联工业实力强大,也没有五轴加工中心。

这也是为何,苏联的潜艇噪音比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韬的目标,最低的也是四轴加工中心,能够有五轴加工中心最好。

只是现在,很明显,靠买是肯定买不到的,只能自己来。

“领导,之前将256厂划拨入我们盘山机械厂,我曾经提出,要在云省建设一个大型坦克制造厂,现在设计团队好了么?”刘韬问道。

他去了一趟256厂,结果256厂的厂区让他不是很满意,便是59式坦克的生产能力都很有限。

256厂年生产59式坦克也就几十辆,生产车间最大的起重机也就不到20吨,显然是无法满足生产80式自行高炮和80式主战坦克。

至于生产坦克炮管、生产柴油发动机也远远无法达标。

为此,他特意要求,要建造一个大型坦克制造厂,而厂的位置也选好了。

但是这段时间迟迟没有见到设计团队。

“设计团队已经组建好了,那可是我们从全国调集了精兵强将。”王保国说道:“等会让振邦同志带你过去。”

“只是投资那么大,真的有必要么?”王保国微微皱起眉头:“国家可没有钱拨付给你们,只能调配人给你们。”

“想要生产自行高炮和坦克,势在必行!”刘韬叹了口气:“不然的话,恐怕就是一机厂,都不见得能够满足。”

一机厂,毫无疑问是华夏最大的坦克制造厂。

拥有的机器设备也是最多的,远不是256厂可以相比。

在一机厂面前,256厂就是个弟弟。

“占地10000亩,投资十个亿,这占地面积都快达到一机厂的四分之一了!”王保国看着刘韬。

一机厂占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坦克制造厂。

可那是一机厂位于大草原,地广人稀。

而刘韬为256厂选择建造的新厂区,是位于山城,山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厂区搞这么大可不容易。

特别是,投资达到十个亿,这笔钱都得盘山机械厂出,国家没钱拨给盘山机械厂。

“投资再大都值得!”刘韬眼中充满着坚定。

现在投资十个亿就可以,也许再过几年,投资就得一百个亿。

更重要的是,到时候十有**很难搞到这么大一块地。

只要这座坦克工厂建成,每个月可以生产100辆自行高炮或者坦克,年生产规模可以达到1200辆。

而且与一机厂、256厂不同,这将是全新的现代化坦克制造厂。

这一次将样车搞出来后,刘韬迫不及待来到京城推销,便是想要获得一笔大订单,从而依靠着定金建成这座现代化坦克制造厂。

王保国深深地看着刘韬,他发现自己完全看不透刘韬。

有时候他都想劈开刘韬的脑袋,看看刘韬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种魄力,简直是骇人听闻。

十个亿投资建设一个坦克制造厂,而要知道华夏建设一机厂才投资多少钱?

刘韬接下来先办理手续,先把钱拿到手,落袋为安。

这事他已经轻车熟路,很快就完成了手续,只需要等到回到昆市,再去昆市的银行一趟,钱就会彻底转到盘山机械厂的账户上。

随后,刘韬才在刘振邦的带领下,来到了设计研究院。

这个设计研究院,专门负责五机部所属的军工厂规划设计工作。

刘韬和负责人探讨的时候,不由得略微皱起眉头,因为他发现,对方的思路,都是照着以前的坦克制造厂去考虑的。

按照这样的思路考虑,建成的坦克制造厂根本无法满足他的要求。

“看来这事我得多参与,先拿出自己的思路方案来啊!”刘韬心中暗道。

不过地形测量、地质钻探工作,却是可以先由他们进行。

离开之后,差不多下班时间,刘韬和刘振邦两人坐着公交车,前往什刹海。

刘韬回京的几天时间,刘振邦、陈芳夫妻都会是到什刹海那边四合院。平常周末,则是陈芳这个当婆婆地陪伴朱淋。

当天晚上,刘韬陪着妻子夜游什刹海,这个时候夜晚颇为凉爽,没有白天的炎热,很多人在什刹海这里游玩。

甚至于可以看到,这里比以前多了不少人做买卖。

个体户明显多了起来。

只是现在个体户还没有正式身份,在很多人眼中,是属于投机倒把的,也许什么时候就会被抓起来。

这个时候当个体户做小买卖,其实是一件危险系数很高的事。

要不是头脑很灵活,或者逼不得已的人,没有人会去当个体户。

哪怕是在单位拿着很低的工资,都比当个体户强。

自从知青返乡,全国登记失业青年达到惊人的1500万人。而这还仅仅是有登记的,要是再加上没有登记的失业青年,估计至少有2000万!

而且不少父母为了将工作岗位让给孩子,自己离开单位,而这些人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纷纷出来当个体户做点小买卖。

刘韬便看到,什刹海这里,很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现在什刹海这边,越来越热闹,还会有大学生来这里玩。”朱淋挽着刘韬的手,另一只手则是会不自觉地摸一摸自己的肚子。

现在朱淋也已经显怀了,特别是现在衣服穿得比较少的时候。

今天朱淋穿着,与周边的人比起来明显比较潮。

刘韬笑道:“以后这里会越来越热闹,我们国家的经济会发展越来越好,百姓的生活也会不断变得越好。”

“什刹海这里,离大学很近,学生有时间到来,很正常。”刘韬道:“当初我在学校的时候,周末也会来这里散散步。”

什刹海这里,旁边就有北师范、交通大学、政法大学、财经大学、北建筑,再稍微远一些,还有更多的大学。

这时代的大学生,国家每个月都补助19.5元的饭菜票,另加2元的困难补助,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以有21.5元的补助,这都比很多普通人每个月的收入还要高。

若是省一些,甚至还可以寄钱回家。

上大学不花钱,每月还有国家补助,大学生们自然也会多出来游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