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天将军 > 第483章 再至龟兹,仁厚的君主

大唐天将军 第483章 再至龟兹,仁厚的君主

作者:落叶凋谢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7:12

第483章 再至龟兹,仁厚的君主

大唐、大食、罗马,三方都在迅速调兵遣将。

这是关乎国运与灭国的战斗。

不同的是,大食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有巨大的隐患,一个想要保住国家,一个想要复兴。

而大唐发动这场战争,只是动用西部的力量,对国力影响并不大。

乾元十年的积累,使大唐拥有大量的财富。

大唐中央只是付出一些钱财。

正是因为三国之中,大唐国力最强。

拥有的国土面积、人口、财富、战马,远远超过罗马和大食之和,才使得表面上的盟友罗马帝国,对大唐有顾虑。

君士坦丁五世既想灭亡大食帝国这个死敌,使罗马帝国拥有环地中海国土,以更强大的国力面对保加利亚汗国。

又不愿看到大唐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河流域生根发芽。

他们的势力相隔一个国家的时候,是天然的盟友。

一旦罗马帝国和大唐王朝势力相近,还能如阿波加斯出使长安,崔汉衡出使君士坦丁堡一样友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在这种联盟中,往往实力弱小的一方,更没有底气。

君士坦丁五世在引兵至叙利亚地区北部的时候,耍了一个心眼。

他尽量蓄兵不发,不主动进攻。以免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鱼死网破,以大食主力与罗马主力决战,让大唐坐收渔翁之利。

因为在地理上,罗马帝国一出兵,就能到达叙利亚地区北部和亚美尼亚地区西部,对大食的威胁最大。

君士坦丁五世打着如意算盘,以免过度刺激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

不仅如此,在暗地里,君士坦丁五世又进行另一场外交活动。

他派遣使者,联系阿塞拜疆地区和亚美尼亚地区以北,座落在黑海东北的哈尔扎汗国。

君士坦丁五世表示如果罗马与大唐起冲突,两者再结盟。他将帮助哈尔扎汗国得到亚美尼亚地区和高加索地区。

现在的罗马帝国,已经控制了一部分亚美尼亚地区。

可谓是将外交用到极致。

君士坦丁五世的手段很高明,可彼时的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不将他放在眼里。

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认为他依靠大埃米尔的五万兵马,必可以阻挡君士坦丁五世的南下。

李瑄也只是借罗马帝国的手,将大唐的势力布置到地中海。

只要能占领两河流域的核心土壤,迁徙汉族百姓。

攻破君士坦丁堡易如反掌。

时间进入乾元十载五月上旬。

李瑄从丝绸之路南道,来到龟兹城。

经过十几年发展,龟兹已然成西域的第一城。

安西都护府驻扎在此,安西都督府也驻扎于此。

龟兹城扩建。

南面的王宫,属于龟兹王室。

北面的大都护府,东面的都督府,使龟兹出现“两极制度”。

大唐保留龟兹古国王室的权力,王室也能统治他们的国民。

但大都护府和都督府,凌驾于西域国家王室之上。

他们需要向大唐缴纳赋税,以维护国家的平安。

在龟兹城和龟兹周围的村镇,汉人百姓已到达三万七千余人,这还不包括军队和官吏。

汉人与西域人杂居。

强势的汉文化,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西域人。

无数西域的勇士,都想如白孝德一样,成为大唐的上将军,封拜国公。

真正厉害的勇士,不加入自己的国家,而是为大唐效力。

于阗王尉迟胜,甘愿放弃王位,成为大唐的将领,在西域被传位佳话。

类似于的事情,一直冲击着西域人的价值观。

甚至出现西域百姓遇见不平事,去寻找都护府解决的事情。

地广人稀的西域,大唐需要开矿、建立工厂。

聘用大量的西域人,使那些无地的西域人获得足以养家糊口的资本。

在方方面面下,大唐在天可汗时代的影响力,已经超越王室。

无论是公信力,还是制度上、文化上。

大唐没有主动出击,王室的权威被削弱,他们也无可奈何。

许多事情,他们逐渐失去掌控。

国王仅仅是国王。

天可汗李瑄,已成无数人心中的信仰。

李瑄到达龟兹后,现任安西大都护李勉,安西军都督李嗣业,以及龟兹王等,率领军民在城外十几里迎接。

百姓齐聚道旁,旗帜招展,鼓乐齐鸣,欢呼声震天动地,恭迎天可汗。

曾经的天将军已离开西域十二年。

西域百姓无不怀念。

这是大唐文化最鼎盛的时刻,也是华夏对西域渗透更深,影响最大的时刻。

自西汉以来,反反复复,华夏人将强大和威严,刻入西域人的基因里。

在李瑄出现后,开花结出果实,使得西域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民族大融合。

一些长相明显与汉人不同的西域人,却自称自己是汉人。

历史,会交出一份答卷。

“万岁!”

“万岁……”

军民见李瑄龙颜肃穆,目光如炬,他一身金甲骑在汗血宝马上,周身散发的帝王之气震慑四方。

西域的胡汉百姓忍不住高呼,惊空遏云。

李瑄也在见到李嗣业、李勉、龟兹王的时候,下令队伍停下。

“臣等拜见至尊……”

李瑄无比矫健地翻身下马,李勉和李嗣业率领文武官吏,向李瑄拜见。

“不必多礼。”

李瑄令李勉、李嗣业、龟兹王等免礼。

在迎接仪式上,李瑄从来不过问政事军事。

他一一对来迎接他的文武官吏、龟兹官吏进行慰问。

这让他们受宠若惊。

对于在边塞的官吏来说,从不敢想象见至尊一面,与至尊说上一句话。

连龟兹的官吏,也觉得与有荣焉。

胜雄古今的天可汗,一直是他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对象。

一番慰问后,李瑄重新骑上宝马,向龟兹城而去。

越来越多的胡汉百姓看到李瑄,李瑄也向他们挥手示意。

他故意放慢速度,让更多人感受到他。

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建立自己在西域胡汉百姓心中的威势。

这样不经意的举动,会让百姓觉得李瑄距离他们很近。

有的君王,明明距离百姓很近,却如远在天边。

最终,李瑄进入龟兹城,大都护府。

沐浴更衣后,他召见李勉和李嗣业。

“朕此番远征,是为巩固西域,将威胁扼杀于萌芽之中,开万世之太平。卿当与朕勠力同心,倾尽全力。”

李瑄在诏书上已经说明,再次点明此行目的。主要是让西域方面,不要掉以轻心。

即便甘肃、青海等地有运输粮食、钱财到西域。

但那成本太大。

此行的军资,主要靠和籴。

用大量的钱财,收购西域、河中所有的粮食。

安西之地,作为大唐的后勤之地,在这方面上,不能拉胯。

“请至尊放心。即便安西军离开,留在西域的上千屯耕地,臣也会组织百姓耕种,以确保有更多粮食。”

安西大都护李勉向李瑄回答道。

西征不是一朝一夕,可能为积年累月。

哪怕放弃一些龟兹城的工厂,一些矿场。也要将粮食种上。

“和籴之时,要有限度。要保证西域地区粮食自给自足,也要有应对灾害的能力。过犹不及,会生出动乱。”

李瑄担心用力过猛,使粮价飙升。以至于地方百姓、商人将自己的粮食卖完,引发人为的饥荒。

并非李瑄多想,西域地区的粮食产量太薄弱,即便人少,但地方太大,会出现不可控制的情况。

“请至尊放心。粮食价格一直在大都护府的控制范围之内。早在至尊主政西域之时,于伊丽水流域、七河流域建立大量牧场,十几年来,牛羊数以百万计。这些随时充为军资,解决粮食不足的压力。”

李勉向李瑄回答道。

他是郑惠王李元懿曾孙,岐州刺史李择言之子。

是宗室的一员。

早在年轻的时候,李勉勤学经史,以沉雅清峻而出名。

在李瑄打压宗室的时代,李勉能担任正二品的安西大都护,足以证明其能力。

“嗯!河西转运,以及北庭的物资,也会源源不断地到来。所有物资经过安西大都护,务必清点、备案。战争结束,需统计西征损耗,载入史册。”

李瑄对李勉的布置很满意,着重吩咐道。

“臣遵旨!”

李勉起身拱手。

“李都督。安西军的布置如何?”

李瑄又向李嗣业询问道。

这一次,西征的三位主帅,分别是李嗣业、马璘、李晟。

他们之中,除了李嗣业稍长,其他都是军中正值壮年的将领。

特别是马璘、李晟,与浑瑊、车光倩、来瑱,并称为“五杰”。

不是他们军功最高,而是他们年富力壮,又有卓越的功绩。是将来军中的中流砥柱。

现车光倩、浑瑊担任边塞都督,不久前灭亡突厥。

李瑄不可能将功劳都加在他们身上。

“回至尊,安西军大部分兵马,已经通过千泉古道,到达柘枝城驻扎。将士们士气正盛,随时准备为国征战。”

李嗣业向李瑄回答道。

曾经的陌刀将,人马俱碎的李嗣业,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主帅。

陌刀军迟早会被时代淘汰,但老当益壮的李嗣业不服输,还想持陌刀,再挥舞一次。

“不错!附属胡部和西域三十六国准备得如何?”

李瑄点了点头,又向李嗣业问道。

“葛逻禄汗国、突骑施诸部、安西诸国的最后一波兵马,也开始出发。其余国家和部落,归柘枝都督府,北庭都督府管辖,一个月前,两位都督向臣通知,他们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李嗣业向李瑄禀告道。

除此之外,敦煌军、武威军骑兵早在两个月前,由副都督率领,到达碎叶城。

两地的都督未参加西征。

“十天后,随朕一起通过千泉古道,兵发萨末鞬城。与诸将汇合后,再议论军事。”

李瑄明确诸军动向以后,决定尽快赶往萨末鞬城,确立战术。

在萨末鞬城,李瑄能更准确地接收前线消息。

随后,李瑄又与李嗣业、李勉交代一番。

特别是李勉。

在战争期间,他的职责重中之重。

如牛肉干、葡萄干、果脯、美酒、果糖等食物,尽可能地加工,运输到前线。

以丰富将士们的食物。

还有各类生活用品,都以军队优先。

战争打的是综合实力,大唐要在综合实力中,对敌人进行摧枯拉朽的碾压。

翌日,李瑄在大都护府宴请龟兹城的官吏、贵族。

在龟兹的使节,纷纷表明他们的国王要来龟兹参见天可汗。

“凯旋再见!”

这是李瑄的统一答复。

待他凯旋而归,再于龟兹城召见西域诸国的国王。

随后几日,李瑄在龟兹附近巡视。

特别是太子李奕,他还是第一次来到西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龟兹城南部,赤河旁的山下,有一座铁矿,李瑄带着李奕、李淞到达此地,观看劳作的工人,目睹钢铁是如何诞生。

“父皇经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行万里,儿臣深有感触。”

李奕虽然与李瑄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深得李瑄的教导。

少时不知父亲远行,不懂得举家连夜逃往陇右。

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愈发敬佩他的父亲。

他熟读经典,但在史书上,他见不到如父亲这般伟大。

尧舜太远!

秦皇汉武和父亲一比,也会变得渺小。

仁政方面,太宗皇帝也不如父亲爱民。

诗词歌赋,天文地理,工匠技巧。

父亲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李奕明白,他永远也无法去模仿父亲。

父亲是独一无二,也是旷古绝今!

身为太子,他明白此行的用意。

父亲让他们跟随,可不仅仅是为一场战争。

“奕儿,先前在铁矿,你看到什么?”

李瑄突然向李奕提问道。

“回父皇,儿臣看到的不仅仅是代表国家重器的钢铁。还有工人的藤盔、铁鞋、生命绳等。据说以前矿工多死于非命,如同草芥。现父亲改革建筑、矿产制度以后,发明护具,减缩工期,以安全为主。诸地工匠死难者大幅度缩减。”

“万事以民为先,国家才可和平长久。生命无价,并非草芥!”

李奕稍微一回忆矿场的情况,立刻向李瑄回答道。

“奕儿将来会是仁厚的君主。”

李瑄对李奕的回答很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