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451章 书房师徒争辩

红楼之平阳赋 第451章 书房师徒争辩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451章 书房师徒争辩

第451章 书房师徒争辩

书房内,

气氛沉闷,

师徒二人隔桌相望,一时间谁都没说话。

看着京南之地的折子,明显有翻看的痕迹,再也忍不住。

沈中新从怀里,拿出曾泽写的书信,重重的放在桌上,沉声问道,

“老师,敢问此信里的事,是真还是假?”

顾一臣安稳的坐在椅子上,并没有看桌子上的书信,反而出声问道,

“是,与不是,重要吗!此事是吏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一同决议的,京南的决议,首辅大人并未阻止,此间的事,不是你能参与的,可明白?至于这些,都是户部拍下去巡查之人的折子。”

听到老师如此回答,沈中新再也忍不住,站起身有些质问的语气,说道,

“老师,如果京南爆发饥荒,朝廷不应该赈灾吗。这可是关乎京南上百万百姓的生死,可是他们竟然串通一气隐瞒此事,并且内里不知贪污了多少民脂民膏,如今酿成大祸不想着弥补此事,反而派兵镇压,

如此上下串联,想必那边应该压不住了,如果京南守备将军带兵南下,没有解决问题,恍若当年白莲教之祸,怕是重现了。”

沈中新面色沉重,一字一句的说着,顾一臣拿起茶碗抿了一口茶水,点头赞同,

“子钰,你说的都对,可是子钰,想一想,京南出现这样的问题,恐怕各级官员都逃不掉,为了身家性命,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这几日,我还在想首辅大人态度,现在倒是理解了,那么多人怎么救,库藏的粮食见底了,只有官仓未动,可是那些怕也不够,只得出此下策,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还救什么民。”

“老师,此言大谬,简直荒唐。”

沈中新大喝一声,简直不敢相信此话从恩师口中说出。

顾一臣也是厉声说道,

“这是事实,千千万万的灾民们,谁去发给他们救灾粮款,是你发,还是我发,还不是得靠那些,你认为的贪官污吏们,大大小小的官员啊,喂饱了他们,他们才肯给朝廷卖命,”

“老师,此言真乃旷古之谬论,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竟然还贪污贪出了大道理,我等读的圣贤书都读到哪了?”

沈中新一脸的悲愤之色,而后伸手,翻开桌上的奏折,看了起来,都是京南呈上的折子,顾一臣也未阻拦,叹口气接着说道,

“京南压不住了,自然要想着后续补救之策,至于你说的道理,都是几十年官宦生涯换来的大道理,这是千千万万血淋淋的事实换来的金道理啊,子钰,不说别的,白莲教之祸,本该杀完京南上下各官员,可最后呢,还不是依靠他们把京南安稳下来,你怎么就不懂呢?”

“老师,我等读圣贤书,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点点滴滴皆是民脂民膏,老师,他们怎么忍心再在百姓的口中去扣除一粒粮食出来,这个折子写道,施粥的锅里放的都不是米,是”

沈中新也不忍再说下去,放下奏折放在老师身前,

“我哪里不知,子钰,你可知道,这一斤的口粮,可以换三斤麸糠,也就等于原本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活三人了。”

顾一臣虽然平静的话语,可是隐约的颤音也是述说了心中的不安。

“可是,老师,那麸糠可是给牲口吃的,不是给人吃的。”

沈中新还在怒斥,京城施粥都是白米,立棍在上不倒,何曾见过用牲口吃的口粮去赈灾的。

顾一臣当然知道,那些是给牲口吃的,可是又叹了一口气,

“哎呀,子钰,那些灾民还算人吗,”

“嗯,老师,您说什么?”

沈中新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看着多年跟随的恩师,竟然能说出这等话语,一时间呢喃发不出声音。

“不要这么激动,你没听错,为师是这么说的,你知不知道,京南白莲教之祸的时候,为师就带着户部的人去赈灾,

所到之处,遍地饿红了眼的灾民,行将饿死之人,就不是人了,那就是畜生,只要能活着,还什么麸糠啊,那是好东西,草根,树皮,泥土,都可以吃,

你以为为师毫无人性是不是,你以为为师铁石心肠是不是,错了!为师当年亲自去了灾区,到那一看我心都凉了,我这才知道,不管朝廷发了多少赈灾的粮食,永远也不够,如果下面的人不设法变通一下,那你在灾区,看到的就不是灾民,而是累累白骨喽。”

随着顾一臣沉重的语气,把话说完,屋内尽皆安静,沈中新心中掀起滔天海浪,久久不能平复,看着眼前奏折,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几乎精气神散了一样,萎靡不振。

顾一臣见了,哪里会让他如此自贱,大喝一声,

“子钰,这就把你难倒了,灾区怕是你没去过吧,你要是想有一番作为,就需要打起精神来,吏部尚书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不重要,他可是当今圣上的心腹近臣,所以有些事知道可是却不能说,再者子钰,你以为我们户部能撇开关系吗?”

沈中新眼色恢复了神采,老师说的没错,灾区自己没去过,到底什么样子没有亲眼见过,始终不太相信,而且老师的意思,户部也参与其中,可是部堂之事显然是自己一手打理的,如果有人贪墨自己必然知道,

“老师所言何意,户部阁堂,自从换了人,学生可以保证户部没有贪墨一两银子,难道是老师您.”

忽然沈中新看向老师,怕不是老师拿了银子。

看到子钰的样子,顾一臣老脸一本,骂道,

“你啊,尽胡思乱想,为师可没这个念头,一生清名,哪里能被这些铜臭玷污了名声,”

“那老师是何意?”

沈中新听到老师并没有贪墨银子,也是松了一口气,

“你想想,灾荒的时候,粮食,或者说粮仓,乃是重中之重,户部名下的那些官仓,里面的粮食,真的是满仓的吗?还是灌满了沙子滥竽充数,还是直接是空的!”

顾一臣这时候也是警觉,满脸阴沉之色,沉声说道。

“老师,户部登记在册统计,都是统一归档,派的人下去巡查,可不可靠,就不得而知了!他们验收的官仓,里面装的是粮食还是其他的东西,并没有见到,如今京南各郡叛乱必定是有了,那么多饥民,朝廷必然会赈灾,要是那时候拿不出粮食,老师,恐怕我们师徒二人怕是在劫难逃了”

“你明白就好,所以为师并没有阻止吏部尚书之言,暂且押了下去,就是留出时间让你最起码知道京城的官仓如何了,还有京城腹地的存粮之地,通州乃是关键,所以子钰,我们时间紧迫。”

顾一臣之所以没有出言反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户部虽没有参与了其中,可是只要官仓出了事,必然难逃罪责,最起码也有失察渎职之罪,虽然罪不至死,可是官身确是做到头了。

“这,老师所言极是,那些官仓记录全是满仓封存,至于说实地去查看,学生还真没有去过一次,都是户部派出的巡查库司,至于说真的核查与否,并不知道,难道那些人,竟然会胆大妄为到如此地步吗。”

沈中新还是不敢相信,这都是京城腹地的官仓,就在京城管辖范围之内,乃是朝廷重中之重,尤其是京城南边的粮仓通州所在,城虽然小,可是里面都是修建的大型粮仓,储水池,高台仓库,各种防火防潮都是户部亲自带人建造的,分为四处大仓,有太仓一五十处,御仓一百五十处,风仓一百五十处,保仓一百五十处,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建造,互补统属分开管理。

剩下的就是在京城东北之地的一处高地,京仓三百处大仓就在此处,由户部委派官员在此管理,设有粮台令等户部委派的官员在此,郎中崔德海亲自料理此事,应该不会出问题吧。

“老师的意思,学生明白,京枢重地各处粮仓皆有户部委派的人去管辖,不受外人控制,想来不会和京南一样,”

“哈哈,子钰,你不要把那些人想的太好了,知道为何刑部尚书宋振也同意吗,是因为出了事,刑部大牢可真关不下那么多的官员,那时候就要动用诏狱,

皇城司的人要是插手了,可就麻烦了,京城和通州是户部管着的,可是正因为如此,所谓的灯下黑,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今晚你不来找为师,为师也要派人来找你了,现在别人的事管不了,我们要先自保,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顾一臣坐在椅子上,想了一晚上,此事,感觉事情不简单,恐怕手下的人早就卷入其中,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核查粮仓,确保万无一失。

“老师,那您的意思是?”

沈中新好似明了,可是还要问个明白,之后的事如何办。

“子钰,你拿着户部的令牌,找皇城司的人和禁军护卫,带着户部的人,今夜就要核查京城京仓的储备情况,至于通州,如果京仓核查无误,则是明日早去,务必核实,至于其他的地方的官仓,等稳定下来,户部再派人去,那些粮仓有没有粮食,就是地方上的事了,出了事他们担着,所以今夜之事,必不能假他人之手,如果有问题立刻逮捕崔德海,而后进宫面圣,为师紧随其后,”

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至于京南的事,万万不可由我们提起,那是吏部的事,怎么善后自然是看卢尚书的,当今圣上胸有大志,在这个节骨眼上,谁都保不准啊。”

“是,老师,学生现在就去。”

沈中新眼神一凝,露出坚定地目光,对顾一臣行了一礼,而后转身就走,临走前也拿回了曾泽的书信,顾尚书见此也是无奈,子钰虽然心有抱负,可是太过刚直,以后碰壁必然在所难免,不过,国朝有如此官员,何愁朝廷后继无人,心下也是欣慰。

见到人走后,立刻回屋换了官服在此等候,等着沈中新的消息。

而沈中新急匆匆的出了府邸,连门房管事的问安之语也未理会,上了马车就喊了一声,

“快,快回部堂,”

“是,老爷,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