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473章 老王家的同宗

红楼之平阳赋 第473章 老王家的同宗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473章 老王家的同宗

第473章 老王家的同宗

诏狱之内,

张瑾瑜阴沉着脸,也是有些无计可施,小吏可以杀,可是在京城,当朝官员没法用刑,私下用的刑法也不能太重,如今情形就只能从京仓那边入手了,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形,火再大,烧完了也能搜集一些线索。

“还能如何,当然是继续查下去,沈大人,京仓的官仓,一仓库可存储多少粮食?”

沈中新还有些疑惑,为何问起此事,可是不敢隐瞒,户部设计的官仓皆有存储定数,京城是特殊一些,比较大,但是也大不了太多,

“启禀侯爷,各郡官仓皆是一样的,建造之初就是皆有定数,每个大仓可储存万石粮食,唯独京仓大一些,每仓可存储粮食约有一万五石,侯爷为何如此问?”

“哦,那么多,既然如此,此事就简单了,本侯问你,沈大人,如果仓库是满的,被大火这么一烧,是否要留下灰烬,这些灰烬大约有多少,沈侍郎可有定数,到了那,随便一查,把那些灰烬称重,如果少了太明显,亦或者那些灰烬下面有别的东西,哼,比如不是粮食,是一些沙石。”

张瑾瑜冷笑一声,粮食再怎么烧,不可能全部飞灰烟灭,总要留下灰烬,就是人死后烧了也留下几根骨头不是,再说了,就是沙子和石头被烧,也会剩下残渣废墟,到了那,一查便知。

沈中新豁然开朗,如此办法可行,只是能留下灰烬有多少,还需要仔细算一算才行,这样一来,大致可知道原来存粮之数。

沈中新一脸兴奋之色,说道,

“侯爷天纵奇才,竟然想出如此办法,下官佩服,下官这就去核实。”

急着就要走,张瑾瑜赶紧伸手拉着他,说道,

“着什么急,本侯陪你走一趟,我还想看看这火是怎么烧的,看看是真火龙,还是假火龙,顺便和沈大人,需要去检查其粮仓是否有粮食,本侯看来,既然出了此事,想必没有他们不敢干的,说不定崔德海也只是明面上的人,那个田方正太刻意了,”

“这,谢侯爷,提点!”

说完话,二人匆匆点起了兵马,就出诏狱直奔京仓而去。

京城外,

安湖周围都是上好的良田,也遍布不少庄子,普通百姓背靠安湖,倒也安居乐业,可是近些年,税赋见多,庄户百姓过得有些艰难。

平常所得,也只是够温饱,再也没有多余的钱财,购买其他家当。

尤其是京仓被烧,京城百姓抢粮的风波,也随着进城做买卖的小商小贩,回来后,庄子里也就传开了。

不少庄户都开始纷纷奔走相告,不少人得了信,早就跑到了城里,看看哪里有粮食卖。

在此间,

靠近京城的一个小庄子,王姓居多,久而久之就被称为王家庄,庄里有一户人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王熙凤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利攀附,又贪王家的势利,便说和连了宗,认作侄儿。

本以为富贵,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王熙凤之父与王夫人一起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也就是一面之缘,知道有此人。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没多久这个京官侄儿就得了大病,撒手人寰,只留下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治病花费之多,家业萧条,就卖了老宅,还了债,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谁知霉运缠身,王成也是染上风寒,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

不是起名不好,乃是因为庄子里,贱名好养活,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就此住在王家庄,仍以务农为生,别无他法。

为了多挣一些大钱,狗儿白日耕作完了,就进城或者去码头,找些苦力活干,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弟两个无人看管,夫妻二人一合计,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帮着照看一双儿女。

话说刘姥姥也是个苦命人,在老家乃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侍奉,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老家卖了薄田,带着散碎的银子,就搬了过来,帮趁着女儿女婿生活起来。

本来日子过得不错,可是近些年,朝廷的赋税越来越重,每年的结余几乎所剩无几,又是刚过了年,最后一点积蓄也是花完了,如今刚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又出了抢粮这件事,狗儿心中烦闷,家中的米缸的米也快见底了。

上午也没去田里,在家吃了几口酒,酒气上涌,闲寻气恼,骂了刘氏几句,刘氏也不敢顶撞。

这一幕被刘姥姥看不过,出声劝道:

“哎呀,姑爷,你别闲着我多嘴。咱们普通民户,哪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

伱皆因年小的时,托着你祖上的福,享福惯了,如今时节不对,生活艰辛,知道你心里不痛快,可是也不能如此发脾气啊,再说了,咱们虽不在京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京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也不中用的。”

刘姥姥一番话说的狗儿面红耳赤,急道,

“你老怕不是老糊涂了,只会炕头儿上胡编乱造,哪里遍地金银,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

刘姥姥自是嘲笑一番,回道:

“谁叫你去干杀头买卖,也到底大家想法儿不一样,不然,那银子钱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

狗儿想了一番,还是没想到有何法子,出了京城,来到了乡下,种上地之后,就和普通农户没什么区别了,更别说去码头做些苦力赚的辛苦钱,都是没有颜面的活计,如今说是想办法,昔日的还认识的,从自己搬出去的那一刻,早就注定不是一路人了,就是认识的人,恐怕也装作不认识,冷笑一声:

“您老别埋怨,我要是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我就是个种田的庄户,一没有钱亲戚,二没做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即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

刘姥姥叹息了一口气,看着姑爷和女儿,重提旧事:

“话虽然在理,可是狗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一起合计合计,要是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听到刘姥姥的说话,刘氏满眼放光的看过来,

“娘,您可是想到法子了,那您快说说,不说别的,京城出了事,如今都在争抢购买粮食,可是咱们没有那么多钱,听说粮铺的米价,都翻了三倍了。”

刘姥姥摸着女儿的头发,安慰道,

“别着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狗儿,你可记得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在府上可是亲口答应的,如今是你们顾忌颜面,不肯去俯首求人家,故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

狗儿想了一下,还真有此事,

“您老说的没错,还真有此事,可是都过去那么多年了,怎么可能再认呢。”

刘姥姥一拍桌子,骂道,

“糊涂啊,狗儿,也可知道当年的小姐,现如今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信佛之人必然心存善意,

如今京城王家不好去,但是可以去找这二姑太太,说不得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就是求她,只要她念旧,必然会给些好处,要知道这些高门大户,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刘氏在一旁,看着丈夫的面容,知道是不好意思,接口道:

“娘,你老虽说都对,可是我们这样个嘴脸,怎么好到她门上求人?此事先不说,就是去了府上,他们那些门房的小厮,也未必肯去通报,怕不是还没到门前就给赶了出来,没的去打嘴现世!”

狗儿本就是想要些颜面之人,家见到妻子刘氏如此说,更不想去了,可是好处还想要,不得已,起身给刘姥姥赔了不是,

“娘,你别怪我,刚刚是冲动了,可是您老说的不为过,是个法子,既然如此,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走一趟,先试试风头再说,况且当年你又见过这姑太太一次。”

刘姥姥愣了神,怎么还打起我的主意了,

“你倒是想的巧,我就是一个老妇人,没脸没皮,那些高门大户人家,哪里会理会我,怕不是被打出来。”

“娘,此事还非你去不可了,你这样,把板儿带着,然后到了那,你就说找太太陪房周瑞,见了他就成,这周瑞先时曾和我父亲交过一桩事,两家是极好的,虽说那么些年过去了,不然不会忘记。”

刘姥姥也是回忆起了此人,当年这个人还神神秘秘的来了府上,也不知和狗儿父亲做了什么,反正是夜深人静,不知是何勾当,不过有了这关系,确实好说话,

“此事你不说我差点忘记了,只是那么多年没有走动了,知道他如今又如何?不过话说回来,你去了确实不合适,毕竟都是男人,有些话不好说,我们婆子和年轻媳妇,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老脸去碰一碰。

想必只要见到了太太,必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即使我要不来银子,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来一趟,哎,此事今日我就去了。”

说完话,大家皆是如释负重的感觉,赶早不赶晚,今个天还早,就能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