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474章 云桥遇刘姥姥

红楼之平阳赋 第474章 云桥遇刘姥姥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474章 云桥遇刘姥姥

第474章 云桥遇刘姥姥

一家人想着好事,

刘姥姥也是说干就干的人,立刻起身便梳洗打扮了起来,还把以前珍藏的新衣拿了出来。

换了一身衣衫,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交代到了那必然不能乱的,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朦胧的点着头,听见带他进城逛去,便喜得无不应承。

于是,在一家人的帮衬下,收拾妥当之后,狗儿寻了板车,把刘姥姥和板儿拉进了京城,进了城,找个街口就放了下来,怕别被人看见,然后就顺路回去了。

可是一个老太太,多年未来京城,虽然依稀还有印象,可是看着繁华似锦,人来人往的街道,犯了难,这真是没想到,此处寻人是个难事。

看了一眼街上的人,本想去问,可是一个老妪带着孩童,刘姥姥自然是心里警觉,只能继续往前走,在街角处看到一处酒楼,人虽不多,可见着也是个大酒楼,只是上面写的字认识不全,叫友什么酒楼的,反正就是好地方,可以打听个事。

然后就拉着板儿,往前走去,刘姥姥自然是要走快一些,不然到了地方天色晚了就找不到人了,

到了酒店门口,在外面张望了一下,看着富丽堂皇的酒楼,反而裹足不前,不敢进去,在门外,徘徊。

店小二在里面早就注意了这个老夫人,见到这样必然是有事,一身朴素的衣裳,带个孩童,也是可怜。

小二动了恻隐之心,二话没说,回了内堂,拿了馕饼卷了羊肉,还用油纸包好,就走了出去。

“这位大娘,可是遇到难事了,来,外面天冷,拿着趁热吃。”

说完,就把包好的馕饼塞入了刘姥姥手中,哪知道刘姥姥伸手接也不是,不接,小孙子眼神直勾勾的盯着此处,闻着味就知道是一大包肉,年前过的清淡,确实馋嘴了,不忍心让板儿受苦就满口谢道,

“谢谢小哥了,好人有好报,老妇人有礼了。”

店小二身子一让,不肯受礼,问道,

“大娘可是遇到难事了?”

刘姥姥反而是不好意思问路,可是这地方又不认识人,遇见个好心人也不容易,遂开了口,

“小哥,大娘也是从乡下而来,如今的光景家中困难,上辈子之交在城里还有富贵亲族,想要去寻寻菩萨,只是多年未来,忘记了路,想就此打听一下可否。”

店小二本以为是什么事呢,打听个路就是小事,虽然来京城没几个月,可是教里弟兄早就把京城跑了三遍,就差胡同巷子没记住了,

“行,大娘,你问吧,路我可都知道的,说吧,是想去哪里的?”

刘姥姥一听大喜,看来是问对人了,就说道,

“小哥,你可知道宁荣街,就是有一个国公府,荣国公府所在。”

店小二一下子惊住了,这哪里能不认识,宁荣二府贾家嘛,和东主的侯爷闹得这事,怎能不知,就是侯府夫人的娘家还在街道对面呢,果然人不可貌相,本以为是个乡下老妇,哪里知道还有这等亲戚,

“大娘,您竟然和国公府有亲,宁荣街谁人不知?”

刘姥姥看着店小二的脸有些变了,立马意识到了不妥,改了口,

“哎呀,我就是一个乡下老妇,哪里能够得着那些高门大户,只是有个亲眷在府上做个下人,想个法去见一面,哪里能和那些贵人碰面呢。”

店小二这才恍然大悟,我说呢,认识国公府还能如此寒暄,

“那大娘可问对人了,大娘,您顺着这条街,一直往北走,过了一个桥直接往东拐,再走三个街口往北,大约也是三个街口,到那一问,您就就知道了,不过,大娘,您可别怪小子多嘴。”

刘姥姥自是暗自记下了路线,这路还是能走的,庄稼人,最是能走路的,要不了多少时间,看着小哥有话要说,疑惑问道,

“小哥,你说,大娘听着呢。”

店小二想说又不敢说,叹口气,

“大娘,您可要有个念想,国公府虽大,什么人都有,怕是不一定得偿所愿,伱想办法见一见荣国府的当家人,也是王家嫁过来的,听说是个善念的主,受她恩惠之人甚多,至于别人怕是得不了好。”

刘姥姥可把小二哥的话记在心里,嫁过去王家之人,难道是二太太,还是他人,不过只要是王家人就好办,点头谢道,

“谢谢小二哥了,大娘也不叨扰你们做生意了,这就去了。”

道了谢,拉着小孙子就往北而去,一路靠着双脚,就是快步走路,板儿也是农家出身,并没有那么娇气,跟在身后默默无闻。

话说张瑾瑜,一脸的无奈之色,带着兵马就出了南城诏狱,看着长长的街道,心中还暗骂不已,你说一个牢房分要建在南边,就不能修的近一些,不过想来也对,京城四个方位,也只有南城是普通百姓居多,抓了人,别人也不知道,至于其他地方,不是勋贵,就是世家京官,要不是青楼书院,太扎眼了。

不过,可就苦了自己这些为朝廷尽忠的人了。

骑着马,走在街上,不要快,好似游玩一样,慢慢腾腾的走着,马车里的沈侍郎如今也不再催促,今日的审问,让沈中新心里蒙上一层阴影,虽然还未上重刑,可是今日众官员的表现,皆是对好口供一番,几乎没有线索。

就是崔德海崔大人虽有动摇之心,可是被田大人提醒了一句,就好似醍醐灌顶一样,好似想通了,绝口不提,恐怕背后之人非同小可。

侯爷应该也是想到了这点,要去现场查验,落实证据,至于用灰烬的算法,算出实际粮食的多少,也是旷古烁今的想法,户部的人已经开始带着大批账房开始算了起来,大约之数还是有的。

至于其他的,恐怕那些言官会闻风而动啊,侯爷自是不怕,可是我沈中新也不是站在背后的小人,此事沈某接了,想通了念头,眼神更加的坚定。

到了前面不远处街口,就是一座水桥,过了桥就离得荣国府不远了,张瑾瑜心里就蠢蠢欲动,当然不是想着李纨,虽然妇人更贴心,可是有个林妹妹在那,其他的自然是落了下风,想到了林黛玉,答应去看她的,到了今日还没着落,心里难免不爽利。

忽然看到在桥头,有卖云片糕和糖葫芦的,掏出几两银子扔过去,喊道,

“过来,你们摊上的东西,全给本侯包了,那个卖糖葫芦的,小心点别弄脏了。”

“是,是,侯爷,小的一定小心,一定小心。”

几个小商贩,急忙点头答应,收了银子就开始打包起来,侯爷在这一片,谁人不识,谁人不晓,不远处就是侯府商会的门面,周围的小商贩承恩甚多,看着侯爷威风凌凌样子,更加的小心了。

就在此时,桥上走着的百姓见着官兵来了,都是停下脚步,就此让开桥面中央道路,怕冲撞了官军,惹了麻烦。

刘姥姥带着板儿,看着人高马大的官兵,也是急忙让出路,生怕冲撞了贵人,见到人喊着侯爷,必然身份尊贵,哪里是我等贱民敢看的。

可是板儿不知道是走累了,还是刘姥姥舍不得让他吃馕饼,腹中有些饥渴,看着有人收拾着糖葫芦和糕点,口水直流,忍不住喊道,

“姥姥,姥姥,我也要吃糖葫芦,”

刘姥姥大惊,怎能如此不知好歹,急忙捂住板儿的嘴,还说道,

“吃什么吃,到了地方再给你吃,”

可是板儿又渴又饿,见到姥姥不给买,就在那放声痛哭起来,这动静格外引人注目。

张瑾瑜骑在马上,看得清楚,就是一老妪带着孩童,也没有其他家当,看其可怜,吩咐道,

“你,把这两样再拿出几个单独包上,给那老妇送过去,说是给孩子的。”

小贩见此,手上动作利索,很快个分出两个包好,感慨道,

“还是侯爷仁慈,我等虽是贱民,蒙受侯爷之恩甚多,这银钱不能要,”

说完还想把碎银子递回来,张瑾瑜哪里在意这点银子,要是拿了这点银子,传出去,岂不是坏了自己名声,自然是不肯要,

“不必如此,本侯不缺这些,倒是你的手艺甚好,在这一片也是有了名气,本候吃得开心,就是你报恩了,至于说承恩的话,不要再提,知道你们都不容易,拿着吧…”

张瑾瑜宽慰了几句,周围百姓和小商贩听了,感动不已,尽皆跪拜,

“还是侯爷体恤我等小民,谢侯爷。”

“都起来。”

“谢侯爷。”

起身后,还把包好的零嘴送给了刘姥姥,刘姥姥不肯接,商贩就说道,

“老人家,这是侯爷的好意,不必过谦,拿着吧,给孩子的。”

刘姥姥刚刚见过侯爷的威风,也见到百姓并不怕此人,那就是好官,能送给自己这些,自己不能不道声谢,就拉着板儿走到桥中央,跪在地上磕了头,

“老妇人刘氏,带着孙子板儿,谢侯爷赏。”

“老人家请起,哪里需要你跪拜,不必如此,看你这样风尘仆仆的样子,怕是刚来京城不久?”

张瑾瑜抬眼打量一番老妇,身穿黯淡的红袄,颇有些年头了,双手粗糙,必然是做的农活留下的,面上虽然带着讨好的笑意,可是不卑不亢,说话也明事理,至于那个身边的小孙子,叫板儿,哎?怎么听着那么熟悉。

刘姥姥也不敢隐瞒,可是又不知道如何说,自己这个样子确实是刚到京城,

“贵人,您说的对,老妇人这些年才回来京城,好多事都不记得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