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745章 各有所思所获

红楼之平阳赋 第745章 各有所思所获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745章 各有所思所获

第745章 各有所思所获

含元殿内,

四下里点着灯火,可谓是宛如白昼,

张瑾瑜大刺刺的,坐在高台上,吃着三位皇子从宫里面偷带来的茶点,还别说,这味道,真是绝了,别看饭菜不咋地,这些小吃还有糕点,做的是一绝,就像手中的这玩意,晶莹剔透,隔了一天的时间,还是香味扑鼻,一点未变。

刚吃完一口,再往台下看去,数千学子,埋着头苦苦思索着,好像有着难言之隐一般,再稍微仔细一点,前排有的人,仅仅只是完成了一首诗词,而策论,竟然是一个字都没动,本以为只是个例,可是再看向邻座的几人,竟然也是一样,这倒是奇怪了。

诗词应该好写,京城为背景,事那么多,随便一个都能写出来,至于策论,无非是御敌于外,震慑于内的理解,怎么就写不出来呢,忽然想到,现在流行八股文,这自然就是按照八股文的规矩,破题解题,不能随意写,这才是根本,换成自己的话,怕是想破脑袋也不知怎么写,“侯爷,您怎么不回去休息,外面天都黑了,”

正想着,

从台下走过来的储年储大人,不慌不忙的到了身边,在桌子一旁,寻了椅子坐下,张瑾瑜摆了摆手,亲自给储大人斟了一碗茶水,“储大人受累了,喝口茶水好好歇歇,你说,这些考生不吃也不喝,枯坐在这,也就写了一首诗,不是浪费时间吗,还不如回去好好歇歇。”

储年大人刚把茶碗端起来,还没有入口的时候,就瞧见侯爷这样说,颇有些无语,要是八股策论这样好写,还需要他们学这些策论经意的解题之法吗。

“侯爷说笑了,诗词歌赋想要写好,也需要细细斟酌,或许能写下好的诗篇,要是能流传千古,也是他们的造化,当然,这一点是比不过侯爷的,”

说完此话,定定地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继续道;“至于说八股策论,看似简单,但又是极为繁琐,今日就是他们想怎么破题的,毕竟是内外两篇,今日想好,明后日可就提笔直接写了,如若今日没有破题,那两日的功夫,可能写不完两篇策论,所以今日他们这些考生,无论如何都要想出破题之策的。”

储年大人有些感慨,说的这些话,都是经验之谈,想当初,他们这些人参加科举的时候,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比较厉害的,半日就可动笔,但大多数人都是一日后才动的笔,不是说早动笔的一定写得好,而是说明八股策论之难,是普遍性的。

张瑾瑜听的有些困顿,坐了一天了,浑身难受,可是殿内的考生,几乎是一人未离开,他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回去,至于三位皇子,早就跑回去吃晚膳了。

“储大人说的是,只是天色如此之晚,应该也差不多了,”

“侯爷,您要是累了,可以先回去休息。”

宁边在身边,不由得劝了一句,惹得张瑾瑜翻了個白眼,哪壶不开提哪壶,是这个意思吗。

瞪了宁边一眼,笑了笑,“再等等,再等等。”

说完,尴尬的看向台下,只见不少人动了笔,开始写着什么,忽然,

张瑾瑜的目光不由得看向前排十六号,只见贾兰枯坐在位子上,磨着墨,拿起毛笔就开始写出文章来,因为距离的不远,也能看清写的什么,好似是先写北地边关御敌之事,怎么看,怎么有些熟悉,

这不就是自己经常说的那些,没事写的书稿吗,回想一下,自己有时候写的注解书稿,还在林黛玉那边,并未拿回来,这样说来,李纨她给借读了,好家伙,聪明啊,一会的功夫,贾兰竟然洋洋洒洒写了大半张纸,字迹显得极为工整,关键是这个字体,竟然是模仿自己写的瘦金体,竟有八成相似,算是,可造之材,只是张瑾瑜盯着一位考生不说话,难免引起身侧储年大人的注意,刚刚吃了一些糕点,见到侯爷正在聚精会神的看向下面的考生,好奇之下,也随着侯爷目光看了过去,却见一位弱冠之龄的考生,正在聚精会神的答卷,字迹工整,但是笔锋很是罕见,像是一种新的字体,另外就是答卷的内容也极为独到,到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

侯爷还真是厉害,就这么一眼,都能发现,

“侯爷果然是厉害,那位考生虽然显得稚嫩,但是笔锋极为犀利,也不知师承何处,此种字体已然是大家风范,另外就是策论当中,见解独到,虽然不能读见全文,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貌,方略大善。”

张瑾瑜回了神,脸色也有些尴尬,这夸得,自己都要点头示意为好了,另有一点的就是,贾兰这小子可以,没有白白浪费机会,此次虽然不是自己本意,贾宝玉只能让其落选,除非他写的极为惊艳,就算是极为惊艳,也要压一压,贾兰只要没问题,必中,这样一来,荣国府的有些事,会不会改变,就不得而知了。

“哎,储大人,你这样夸奖,可当不得,如今朝廷,虽说不是举步维艰,但也是有些困难,京南的民乱,不可小视,应视为心腹大患,至于边境威胁,不是一日两日了,所以策论,虽说分内外,应以内为重,攘外必先安内,亘古不变啊。”

想到了贾宝玉,张瑾瑜说完话,抬眼在人群中找一圈,在中路地方,见到了大脸宝玉,拉耸着脑袋,对着卷子发愣,也不知是写了还是没写,有心想下去看一眼,只是碍于周围那么多考官巡视,定然引起注意,倒也没去,

身边的储年大人,摸着茶碗的手忽然愣住,洛云侯的言论,发人深省,攘外必先安内,是啊,可惜朝廷现在也无以为继,关内万不可再行削藩之策,动了东王府和北王府,已经是到了极限,再动,怕是不能收场,

如今太平角的人在关内肆虐,民不聊生,朝廷要是不能一举镇压,也不知会有多少流言蜚语,一时间,思绪繁杂,久久不能回神。

张瑾瑜倒是没有注意,扫视了一圈,大多数人都开始动了笔,就是不知能写多久,朝着窗外撇了一眼,天色已晚,今夜,怕是不能睡了,

“宁边,去大帐里,多拿些毯子过来,给几位大人披上,今夜,怕是不能回去睡了,你自个也带一个。”

“是,侯爷,末将这就回去,”

宁边点头答应,下了高台就去了殿外,只有轮换的考官,开始换位置,继续监考,殿外,雨夜的阴云还笼罩在京城的上空,月亮也不知何时藏在云端之后,不见了踪影,似有阴霾。

江南金陵郡城,

滂沱的大雨从天而降,好似北方天际的大雨,瞬移过来,倾倒在江南之地,宛如天河倒灌一般。

在金陵城西城门处,景大人亲率不少官员,在西城门阁楼上等候,众多大人也随之,都登上城门的阁楼躲雨,

阁楼高台上,江南巡察使景存亮,身上一袭崭新的官袍,竟然滴雨未沾,独自一人站在屋檐下,远远向城外望去,

天空中的乌云翻滚着,暴雨倾盆而下,雾气从大地上升腾,城外的官道,逐渐模糊不清,雨丝如帘,遮住了远方的景色,雨夜中,偶尔几道闪电划过,照亮了一片片的轮廓,透过雨帘,可以窥见一丝模糊的影子,若隐若现。“景大人,您怎会一个人在此眺望,不会是在等庄大人吧,想来庄大人怕是府上有事,来不了。”

身后,传来巡盐御史汪孟善汪大人的声音,二人同属忠顺亲王门下,又是首辅大人曾经的亲信,这一次,又几乎是同时来到江南赴任,内里的事,可做不可传,今日里,汪大人能出现在这里,就是因为提前得到了消息,所以前几日匆匆从扬州赶来,并且也算是来打探消息的,扬州的盐商,也不知是不是真配合,还是假意为之,今岁盐引,已然是按份额买的差不多了,近乎五百万两的盐引,在江南并无波澜,让还准备一些后手的汪大人,好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无力可用,内里的事更是派人探查一番,却一无所获。

景存亮笑了笑,余光扫视了阁楼内一眼,这个时候,庄大人不来,就是真的不来了,说来也怪,庄大人态度转变如此之大,内里的事恐怕不小,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己身负皇命,谁敢阻拦,

“不来就不来,庄大人一心为了国事,操劳困顿也是应该的,如今外面大雨磅礴,怎可再惊动庄大人前来,那不是我等之过了。”

“还是景大人大度,景大人虽然这样想,可就是不知道,京里来的杨公公知不知道了,想来也会随口一问,至于如何回答,下官是不知道的,景大人您看?”

巡盐御史汪孟善,诡异的一笑,话里话外的意思,景大人如何听不明白,只是心中更加警惕,以往的时候,只道此人阴狠,没想到拱火的本事也不低,有些话自己是绝不能说的,更遑论庄大人在江南根深蒂固,背后东王府也不会袖手旁观,但汪大人如此急不可耐的,上蹿下跳,是何缘由,难不成是忠顺王府的意思,亦或者是大公子的密信,

“哦,汪大人果然厉害,本官都不知道的事,汪大人竟然想好了,甚为难得,既然如此,杨公公要是问起,不如由汪大人代为回答,本官也省了心了。”

景存亮似笑非笑的盯着汪孟善说道,这话一出,让汪大人神情极为不自然,笑了笑,“景大人哪里的话,杨公公来此,乃是为了朝廷公干,景大人也是为了朝廷的事,在江南操劳,下官惭愧,仅仅是接手现成的,能维持就算开了天恩,有心想帮着大人,但又不知从何处入手,所以有些事,疏忽了。”

汪孟善躬身解释道,心中暗暗自责,是有些太着急了,王爷交代事极为险要,但又不得不做,“那就谢过汪大人了,”

景存亮笑了笑,摇了摇头,转而回身进了阁楼,楼内,已经来了不少官员,江南转运使许德林,江南皇城司俭事宁凯,江南知州江细雨,以及皇城司千户于以让等人,尽皆到此。

只是,布政使衙门的官员,长史和俭都御史等人,却没有看见一人,看来庄大人的手段也极为了得,自己之前的想法,看来是对的,暂缓推行改田为桑的政策,要是如之前这样想的,早早动了手,处处为难还是好的,就怕有人起了歹意,到时候,改田为桑的事没有办成,弄出了乱子,朝廷可不会放过自己,

既然杨公公来了,那就让他领头,织造局还是杨公公的,甄家送来的那些账册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想到这,心中事也就理顺了。

就在景存亮存疑的时候,从走廊处传来一阵喧嚣,只见是金陵城第一盐商苏金凯,挺着肚子带着几人登上阁楼,见到各位大人都在,咧着嘴,呵呵一笑,“草民苏金凯,给各位大人请安了。”

说完,还故意歪着身子,躬身一拜,这有些别扭的摸样,让阁楼内众多官员看的不明所以,今个来的都是官员,你一个贱婢的商贾,如何敢走上来,不说其他人,就是景存亮也是心中一动,苏金凯不就是洛云侯留在江南的明子吗,怎么他来了。

瞧了一眼其他人,眼中都有疑惑,看样子是有事啊,“原来是苏会长,不知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说话的不是别人,竟然是转运使许德林,也不知是不是之前就非常熟络,毕竟许大人的嫡女,可是进了首辅大人府上,苏金凯脸上的笑容依旧,只是把目光移了过来,见到是转运使许大人,脸上的笑容更加喜庆,许大人可是和侯爷有着合作的,他买的那些东西,北上的时候,都是许大人出了大力的,自然是“自己人。”

“原来是许大人,草民今个来,不过是给各位大人庆贺一下,正巧安排了两桌酒宴,虽说外面下着大雨,不过做好了端过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人都在下面等着呢。”

苏金凯笑了笑,说明来意,让在坐的人狐疑,景大人更是眯着眼,他在这里召集官员迎接杨公公的事,一个盐商怎么知道,把眼神移到了皇城司俭事宁凯的身上,谁知宁凯余光瞄见之后,竟然把头转向一边,这一幕,又让景存亮心中生疑问,看来这个苏家不简单啊。

“既然如此,也不能浪费苏会长一片好意,诸位大人来的早,晚膳也可能没用,倒是苏会长想得周全。”

就在所有官员未说话的时候,景存亮爽朗一笑,开了口,这一下,轮到其他人有些意外,不解的回头看了回去,却未能在景大人脸上,看出任何端倪,皆是默不作声,苏金凯站在走廊处,见到景大人同意了,也不等他人再回话,冲着楼下喊道;

“来人啊,把饭食端上回来,摆上宴席。”

“是,老爷。”

随后,

就有下人,排排而入,提着食盒,就在阁楼上,一会的功夫,摆上了两桌宴席,酒菜还都冒着热气,想来酒水都是温过的。

众人看的若有所思,景存亮也是感慨,苏家好手段,这样的两桌宴席,看似不起眼,但是能像酒楼吃食一般,都是热的,却极为难得,

“苏会长有心了,请坐,”

“谢大人夸赞,诸位大人请上座,小人坐下首即可。”

“好,来来,都坐下。”

一阵吆喝,众人也随着坐在了一块,几位大人的桌上,下首的位子,苏金凯见到诸位大人落了座之后,亲自拿着清酒,给诸位大人眼前的酒盅满上,这才回了位子上,刚坐下,江南知州江细雨,也不知是不是心中不愤,还是之前洛云侯在江南的时候,留下不好的印象,竟然冷笑一声,问道;

“苏会长,你说,你什么时候得的消息,知道诸位大人在此一候呢,这些酒菜也是刚做的,更为难得的是,桌上的饭食,都还冒着热气,就连杯中的清酒,都是温的,要说没有准备,谁信呢。”

这一问,又让桌上众多官员一阵安静,就连皇城司的人,都好像没有理会这些,并且他们几人,并未坐在主桌上,反而坐在西面陪桌上,相互对视一眼,暗自点下头,虽不知什么意思,但没人敢问,主桌上,苏金凯起身,端着酒盅对着众人就是一拜,“诸位大人恕罪,都是草民没有说清楚,草民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不久前从码头拉回一批货物交接,就听管事说,诸位大人在西城楼上等候,所以小人不才,斗胆过来尽一下孝心。”

顿了一下,再看向江知州,回道;“至于江之州所言,这些也算是早早准备的,毕竟侯爷经常说,他不喜欢吃冷食,所以,历来饭菜都是热食,这规矩,也算是这样留下来的,”

“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