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平阳赋 > 第773章 他还能怎么办

红楼之平阳赋 第773章 他还能怎么办

作者:东辰缘修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9 22:53:27

第773章 他还能怎么办

第773章 他还能怎么办

贾家众人,几乎都未睡好,不光是宁国府爵位的事,还有二太太的患得患失,想了一夜,也不知是宝玉的癔症上身,还是觉得爵位失了,才感到可惜,

在荣禧堂的东屋,先是洗漱后用了膳。

“昨夜里,想了一晚上,还是觉得老太太太着急了,袭爵那么大的事,不该好好思索一番,竟然直接给定了,要我说,兰哥儿尚小,还不如给了宝玉呢。”

可是贾政脸色一正,把手上端着的茶碗,重重放在桌上,呵斥道;

“你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珍哥儿父子身陷令圄,如何就惦念爵位名禄?况宝玉他何德何能,焉能袭爵奉祀祖先?更不说兄长还有庶子,皆是推让,给了贾兰,划过族谱,定下的事,如何更改,简直岂有此理!”

可是那种委屈,又不知如何诉说,心头一恸,瞥了一眼自家丈夫,心头顿时生出埋怨。

宝玉他如得了爵位,不爱读书就不读书罢,总有他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现在,不还是要苦读。

“老爷,虽说贾兰是珠儿的,可是,毕竟隔了一代,我心中疼爱宝玉,理所应当,如何惦记了,”

“你只想着这些,却没想着以后,要不是敬大哥提议,能继承爵位,可不是荣国府一家,贾家族人可有上千人之多,宁国府那一支,也有不少,现在,宁国府一脉几乎算是断了,虽有过继,可是以后的日子,怎么熬过去,想了没有,”

这话既出,恰逢外间吃饭的屋子,从窗户外面,吹来阵阵冷风乍起,吹动帘子,进入室内,二人心头都起了一层寒意。

有些事不经细品,一品其中意味。

不寒而栗!

这样想来,宝玉没过去,反而好了,心中竟有些轻松庆幸的感觉,

“用完膳,就和我一起,去母亲屋里看看,也不知敬大哥,什么时候去宫里,珍哥儿父子,命悬一线,能不能救下来,就看这一次了,”

二太太此时哪还有心情用膳,现如今,做主要,就是把宁国府的事,还有宝玉,甚至是贾兰未来的处境弄清楚才成,催促道;

“吃什么吃,哪还有心思想这些,快,去老太太那里瞧瞧。”

也就是说的话功夫,二太太起身,理了理衣衫,就拽着贾政匆匆出了门,而在东苑住的大房贾赦,竟然刚刚起身更衣,正在用膳,邢夫人陪坐在屋内,坐立不安,

“老爷,为何您不早些过去呢,昨夜,就不该退的那么干脆。”

贾赦一本正经的坐在那,喝着粥,要不是了解其本性,还以为真是一家之主呢,

“你懂什么,昨日,岂是你想怎么就怎么的,不说老太太那里,就算是敬大哥那里,也不能答应,毕竟贾琏以后,需要他继承荣国府,宁国府无论如何都进不了大房的门的,所以顺水推舟,算在珠家媳妇身上,有了这一层恩惠,东府的事,就算是贾兰坐不上那个位子,话也好说许多,”

这才是贾赦后来想的,李氏入了门槛,进了宁国府,就算是宁国府一脉,如今尤夫人也被夺了诰命夫人,这以后的位子,也就是她们二人管着,东府的产业,可比西府的,多了不少,总归是能借上一些的,

“哼,老爷也别想这好事,现在看来,二房不伸手就算是好的了,有着老太太在那,咱们能捞到什么。”

邢夫人满脸的不情愿,再怎么说,李纨也是二房的媳妇,如何能帮着大房的人,

“你个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懂什么,我不要,他们也不能要,就算都留在宁国府,那也算是出气了,”

贾赦脸一冷,倒也没有反驳邢夫人的话语,不过想来贾棕一直以来碌碌无非不说,整天玩闹,哪里还有主子样子,越想越心烦,放下碗筷,

“不吃了,既然不放心,就过去瞧瞧,事已经定下,怎么走,不还是需要人走着瞧吗。”

“听老爷的。”

邢夫人想想也对,既然这样说,无非是走一步看一步,来日方长,

另外,

宁国府就算是救下了贾珍父子,以后如何住,可是个大问题,孤儿寡母的,寡嫂独居一室,发生什么如何得知,一想到如此,邢夫人竟然心里一酥,不敢再想,

起身,就和贾赦一起,往荣庆堂而去。

贾敬新换了一身道服,手里拿着昨夜写好的折子,还有道家之用的拂尘,头戴道冠,身披八卦服,显然是仙风道骨,

里间屋子,老太太起得早,招呼贾敬过来,一起用膳,今个早膳,还多了几样素食,显然是老太太让后厨给准备的,

“今日进宫,可有话还要交代,”

“承蒙老太君照拂宁国府至今,贾敬无以为报,敬老太君一杯酒。”

“老太君,以往的事过眼云烟,勋贵那边还是要维护,可是不能靠着那么近了,族中子弟,有聪慧者,定要大力培养,多行仁义之举,惜春的事,务必要老太君出手相助,也算给宁国府一个依靠,以后的事,老太太斟酌的办就是,其他的,随缘而已,贫道无话可说,此番去了,珍重。”

身后的老太君,急忙喊道,

“快,让人备上马车,送敬老爷。”

“是,老太君。”

见外面有人应了声,贾母这才忐忑不安的落了座,总像是有着心事埋在心底,可又想不出来是何事。

此时,

外间屋里,

却见到母亲一人枯坐在那,没见到敬大哥的身影,贾赦四下瞧了去,开了口,

“母亲,敬大哥怎未来?”

“哼,人都走了,你们俩才来,等你们想起来,都什么时辰了,”

老太太本就心情不好,瞧见他们二人,懒散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说话间带了火气。

“母亲训斥的是,都怪我等起的晚,误了事,还请母亲不要生气,要不然,现在,出府追上去,”

说话间就要拉着老大的衣袖,就要离开,“追什么追,就算追上去,又能有何用,看他自己的造化吧,等凤丫头来了,派个人去东府瞧瞧,皇城司的人撤了没有,要是撤了,叫凤丫头过去看看,府里可安稳,”

“是,母亲,儿子醒了。”

贾政和贾赦赶紧应了声,想到皇城司的人还围在那,总不是个事,急也没用,

见到贾母精气神都有些疲惫,兄弟二人,各自搭把手,把贾母扶上床榻上休息,安顿好之后,让邢夫人和二太太留在这陪着,匆匆出了屋子。

早朝一直未开,

都是内阁阁臣,到养心殿御书房汇报政事,

今日不巧,

乃是首辅李崇厚值守,如今,李首辅就坐在养心殿御书房的书案前,拿着折子给武皇汇报今年春收的情况,

“陛下,天赐恩惠,今岁春收实乃大丰收,不说别的,安湖周边的良田,沃野千顷,加上风调雨顺,入库的粮食都是颗粒饱满,通州的大仓,几乎不够用,内阁这边,就拟定,在安湖大营里面,修建了仓库,把多余粮食就送了进去。”

苍老的声音,不急不慢,像是述说一件普通的事,只有御案后的武皇,面如往常,威严依旧,

“若是真的有了天恩,京城大仓那些亏空如何办了?”

李首辅收齐折子,双手奉上,戴权小步子走过去,接了过来,把折子放在御案的一角,笑道;

“陛下放心,京仓已经被皇城司接手,全部清查一遍,亏空六座大仓,春收时候,内务府先垫付银子,去河东司州等地,趁着丰收,粮价不高的时候,直接就采买,给补上了。”

这也是戴权这些天,着急的事,特意安排内务府王休,亲自督办此事,用的还是京城查抄豪商的产业,卖出的银子,这一来二去,京城大仓亏空一案,算是抹平账册,替陛下解决了心头的疙瘩,

“还是你会办事,大仓里的粮食,不可擅自动用,就是要用,也要去通州去调,不要嫌弃费事,”

武皇点点头,虽说这些粮食不多,但就算是这些,也是禁军最后用度的保证,万不得已,不能擅自动用。

“是,陛下,老奴明白,”

“咳咳!”

听到咳嗽声,首辅李大人猛地睁眼,“醒了过来,”

“看来,咱们的首辅大人,昨夜没有睡好,倒是朕的过错了。”

开玩笑一般,武皇心情大好,拿言语打趣道。

顺道拿过桌角的奏折,翻开仔细看了看,不算江南一地,京城周边,竟然能自给自足不说,还能多余这么多粮食,实属难得。

“陛下言重了,承蒙陛下关照,老臣身体还能熬着,只要能动一天,就要为朝廷和陛下出力,刚刚戴总管所言,老臣听了,是好事,天大的好事,老臣还寻思着,要不要趁着粮食价格低的时候,朝廷责令户部也买上一些,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戴公公竟然先行一步,惭愧。”

“首辅大人客气了,杂家管的是小地方,能不能进,毕竟用的银子不多,要是户部来弄,银子花多了,就显得麻烦。”

“也是个不错的建议,户部顾一臣可想到这些?”

“陛下,确实想到了,户部的顾一臣,还在计算,需要建多少粮仓,花多少银子买,写个折子呈报内阁,老臣的意思就是,京城西北之地的大仓,空余之地还有很多,可以再建粮仓三十余座,安湖大营东北空地,都是老旧营房,早已经弃用,也可改建成大仓三十余座,这样算下来,六十个大仓,几乎是重建一番,可放六十万石粮食,京城用度,可保无忧。”

首辅李崇厚拱手一拜,胸有成竹的诉说一番,这些早就是内阁定下的事,皆因京南之地不稳,考虑到以后用兵用粮,趁着户部还有余钱,倒是能办,

“哈哈,好啊,考虑的周到。”

伸手指了指折子,问道;

“嗯,此事内阁拟定,呈上来之后,直接用印,粮食的事不能缓,另外,李崇厚,你儿子进了内阁感觉如何,刚刚这个折子,上面的字迹可不像你的,虽然形似一样,可内里,稚嫩许多,”

“陛下慧眼,折子是老臣口述,由潮生代拟的,人老了,手就抖,怕写不好,污了陛下圣恩,”

慢吞吞的,哆嗦一番,解释道,毕竟儿子李潮生,内阁执笔,也没几天。

却见陛下叹了口气,扬了扬手,晃荡了一下衣袖,又把胳膊放在胸前,瞧着衣服问道;

“朕的这件长袍,是哪一年做的?”

“回陛下,老奴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元丰四年五月敬制的,到今天,也穿有四个年头了,”

听见,武皇呵呵一笑,用手指了指戴权,由衷地感叹道;

“哎呀,你啊,好记性,还真是,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在朕这里,人也是旧的好,衣也是旧的好,用久了嘛,多少都有些舍不得,”

借着旧衣服说事,说的不过是人乎。

一番肺腑之言,

“陛下,”

却被武皇抬手拦着,

“坐下,”

“世人有个通病,都是喜新厌旧,殊不知啊,衣服穿旧了他贴身,人用旧了他贴心,就说你们吧,人呢是老了,精力当然不济以前,可也不会再有其他的奢望,经历的事多了,事君做事就懂得谨慎,就老成,就不惹乱子,当家啊,还是要用老人,”

“陛下所言,发人深省,可是有好的,也有坏的,朝廷上下,履职更换的官员,不知凡几,做不到面面俱到,就留下了埋怨,反而不美,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老而不死是为贼’,老的呀在年壮的眼里,就都成了贼了。他们精力旺盛,整日想着是往上走,咱们这些老的呀,自然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了。”

此话,

从首辅大人嘴中说出来,无非是隐射朝廷那些南北乡党的青壮派,自从李党想要重出朝廷,不少言官,京官,六部的散官,蠢蠢欲动,这些苗头,他做了一辈子首辅,如何不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