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123章 教子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123章 教子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123章 教子

第123章 教子

提起两个女儿,常年带着威严神色的中年男子,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之色。

教训儿子,还能拿出“严父”的威风,棍棒伺候;女儿可就难办了,不管吧,有点担心,管吧,又不知道从哪里做起。

“钱钱钱,你就知道钱,你当她们是给你干活的打工仔,给几根胡萝卜,就加班加点为你做事,什么都听你的?”

“我能怎么办?平日没时间管,让你多操心,结果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再大一点,还不知道眼里还有没有这个家……”

“怪我咯!梅应年,你亏心不亏心呐,没有我忙里忙外,帮你操持这个家,你有今天?”

“好了好了,说话就说话,你总是扯到这方面!”

“嫌我烦了?你现在能耐了,不需要我了是吧?”

“没有这个意思,你别瞎想!”

一心开车的长子梅文辉,不由得微微叹了一口气,小声劝说:

“好不容易回一趟家,休息一下,就不要吵架了。”

对这种时不时拌嘴的场面,梅文辉早就习惯了,别看在公众场合,两人经常展示恩爱夫妻,携手闯荡商海,共博富贵的形象,背地里也会闹矛盾。

好在都是为一些小事拌嘴,极少真的有翻脸的时候。

梅应年对妻子的小脾气早就习惯了,没再多辩解什么,反而转移了话题说道:

“天气热了,先歇几天,再找个凉快的地方避暑。”

上半年都没怎么休息,忙碌了这么久,确实有点累了。

这次回来,度假是一方面,也有顺便看看美影厂那边的交易的想法。

那个从小就对二哥有意见的妹妹,难得找上门来,有事相求,梅应年也十分意外,托人仔细打听过前因后果。

妹妹的那点小心思,没什么大不了的,两亿而已,又不是二十亿,出得起。

不管怎么看,都不会亏本,就是资金利用效率,以及赚多赚少的问题,不存在什么大的阻碍。

在调查的过程中,梅应年也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

“文辉,初步交易的洽谈,你去!”

“我?是不是有点太早了!两个亿的买卖,不小了……”

“细节其实已经不存在太多讨价还价的余地了,美影厂的出价很实诚,再继续拿捏,就是在欺负人。那边……不是没有跟脚的小商人,做事要留一份情面。得罪狠了,对咱们抢滩京城商业地产市场不利。”

自从老大毕业之后,为了培养一个得力的助手和接班人,梅应年也算是花了不少心思。

在基层多个部门和分公司历练过后,在小领导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将近一年,才提拔为一名有点实权的中层干部。

对一名没有跟脚的普通员工来说,这个晋升速度简直神速,对老板的儿子来说,只能说一般。

这两年的时间,梅应年对长子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少有惊艳的表现,沉稳精干的作风,让与他共事的同僚都挑不出大毛病来。

将来有没有开拓之能暂且不清楚,目前看来,培养得当,守成还是能做到的。

对一名“企二代”来说,这就很难得了。

守住了下限,至少能保证梅家老二奋斗了半辈子的基业,不会被自家子孙败光。

想要更上一层楼,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力,还要有贵人提携、时运眷顾、猛将襄助之类,才能成事。

“商铺物业和写字楼的交易,只是投石问路,美影厂的经营状况很不好,未来几年也看不到改善的希望。影院甩给了南家兄弟,图书和影音制作割肉给阿尚,物业我们收了。那边回笼将近三个亿的资金,能撑多久也不好说。”

负债太重了。

结清欠薪和债务,就去了很大一部分,剩下的,补充现金流,维持住起码的运营,苟延残喘下去。

这里花一点,那里用一点,主营业务没有起色,迟早会再次爆发危机。

“父亲的意思是……”

“职工宿舍区,厂房,摄影棚等,地皮值钱啊!想要在京城里拿一块地,真不容易。去远城区和郊区也可以,但是,‘雪球’滚起来太慢了,只要手里握着核心区的土地开发权,就有操作的空间了。”

“我明白了!”

“这些,暂时还不是你该操心的,先熟悉一下公司运转规律再说。太重的担子,还轮不到你来挑,但是,可以提前体验一下它的分量,以后实际操作的时候,能够做到心里有数。”

“嗯!”

梅文辉也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别说掌握偌大的基业了,连成为父亲的得力干将都差了不少。

书本上的知识,实际应用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梅家“大灰”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阿尚小表弟,真是不得了,不声不响,都在做几千万的生意了。”

“我更欣赏的,是他能够忍得住诱惑,拒绝了美影厂抛出的交易,这份克制力,才是将来避免踩坑的最大倚仗。”

在调查美影厂的状况的时候,梅应年也顺便打听过今夕文化的资产配置,主业状况,经营负债,现金流以及老板金尚的“找钱”能力。

经过专门的评估,梅应年惊讶地发现,自己那个外甥,并不是掏不出两个亿,咬咬牙,勒紧裤腰带,过两年苦日子,就能缓过来。

在美影厂给出了代为联系低息贷款后,其实已经没有实质性的交易障碍了。

金尚本人不知道吗?

这点都不懂,也撑不起一个估值数亿的创业公司。

即便如此,他还是拒绝了。

排除了所有不可能后,梅应年得出了一个有些接受不了,但是极有可能是真相的理由。

“你那个小表弟,觉得这个稳赚不赔的生意,不划算!”

“这……可能吗?战投顾问的结论是,两个亿的投入,五年的资产价值,会膨胀百分之一百二十到百分之一百四十!”

“对!阿尚的精算能力,可能没这么准,但是,能够大赚还是能看出来的。这里面,又涉及到一个资金利用效率的问题,购买不动产,搭上时代的便车,蹭一蹭红利,自然好。但是,如果自己用来投资,或者加码主营业务,可以赚得更多,那就不必将早期宝贵的资金,陷在不动产里面了。”

“也就是说,阿尚觉得以自己的能耐,合理配置资产,比花两个亿买商铺和不动产赚得还多?”

“嗯!”

“那可真是……”

梅文辉微微一笑,半分羡慕,半分嫉妒地说道,

“姑父老是吹嘘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我倒是觉得,他真是个怪物,精通学习,会考试的孩子虽然不多,但也不少。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才子也不是一个两个。可是,像他那样,早熟到这个地步,对商业运营,对社会现实,对人性优劣,认识得这么清晰的,还是头一回见。”

“家学渊源吧!老黄家虽然大不如前,到底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大豪!”

除了这个理由,梅应年也找不到能够接受的借口了。

大户人家确实容易出纨绔子弟,但是,出人才的比例也不低。

所谓寒门出贵子,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美好愿望,只是普罗大众的一厢情愿而已。

真实的情况是,真正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对自家子弟,尤其是嫡系传人的教育,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所谓的“耕”,就是掌握田地,“读”就是掌握知识和解释权。

家大业大,掌舵人还不够聪明,或者能力不足,那是取死之道。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家里几亩薄田,几间茅草屋的贫贱之家,用不上什么创业守业的“屠龙术”,掌握谋生的一技之长就够了。

“你姑父以前也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只是被家事拖累了。和他小聚过几次,倒是觉得,他真是个胸有丘壑的人才。荒废了十多年,现在开始振作,也还来得及。”

“服装业?红海搏杀,不容易啊!”

梅文辉倒是有所了解,不由得出言问道,

“父亲也觉得这样的传统行业,有前途吗?”

“世上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商人。咱家的航运和不动产生意,有什么高科技吗?还不是靠规模优势压低成本,用堆砌资本的方式,人为设置门槛么?妹夫他的眼光还是很好的,看出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国际化浪潮袭来的机会。国家有了大发展,人民群众的日子过好了,自然会有更多需求。吃好吃的,住大房子,当城里人,穿华服,开豪车……”

梅家老二的生意,就衡量了自身优势后,瞄准了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准备大干一场。

妹夫金时的本钱没那么雄厚,也没有什么高科技,只能往有点基础的服装业开拓,其实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

“那……阿尚的公司,方向是什么?我看了下,经营范围乱七八糟,完全看不出什么头绪。”

面对儿子的疑问,梅应年矜持地一笑。

“你还年轻,每日为工作所累,没有时间思考,也没空深入基层,看看市民的真实生活状态,有些不了解,是正常的……”

看了看外面有些熟悉,又感觉变化有点大的景色,梅应年顿了顿后解释道:

“刚才我说的那些,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还停留在物资层面,精神层面依然有很大的机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阿尚的想法,估计是想兼顾书籍、音像制品、服装以及文化产品这几种成本低,利润大的生意,打开突破口,然后再来考虑完善互联网产业链的事。”

一开始,梅应年也只当自己那个多年未见的小外甥,是因为年轻冲动,想要玩什么高科技,砸钱搞互联网这等新潮的玩意。

就跟大学时候组乐队,享受人前风光一样,一时的热情罢了。

直到有人想要以数亿现金收购那一家自己认为是玩笑的公司后,才改变了想法。

这次趁着机会好好调查了一番,仔细琢磨之后,才发现金尚的公司,看似凌乱的业务线,还真不是随意乱铺的。

比如这次,拒绝了利润大到数以亿计的大生意后,才真切地感知到,自己那个小外甥的心,着实有点大。

价值九位数的生意,连自己这样的成功大商人,都得慎重处置,金尚能说弃就弃,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只不过,阿尚的生意,还缺重要的一环……”

“缺什么?”

“核心竞争力!我跟你说过好几次,年轻的时候,刚出海,都没人把我当回事,干最苦的活,拿最少的钱。直到有一次……”

这个时候,旁边的妻子不耐烦地打断道:

“都说了多少遍了!不就是突遇风暴,绑着绳子,跳入海中,将船长的侄子救起来了么?”

“你别打岔,让我说完!”

梅应年有些尴尬地强辩道,

“早些年,出海其实很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想要被接纳,你得有立足于那个小团队的资格。自那以后,船长的赏识是一方面,为人讲义气,胆子大,敢打敢拼,就是我树立的形象。待我有了自己的船,这个人设依然在起作用,再加上处事公正,赏罚分明的作风,让我渐渐有了口碑,生意也越做越大。”

在那个沧海横流,草莽辈出的年代,个人魅力,就是梅应年立足的根本,到了现在,携带着多年打拼的资本,准备“靠岸”了,有些情况就变了,梅应年也在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海上事业还没有放弃,岸上的基业才刚刚开始“筑巢”,未来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也很长。

“阿尚的公司现在几乎没有任何‘护城河’,除了他本人的才华,亮点很少。就好比前阵子有人花好几亿想买,他虽然不会卖,别人会就此善罢甘休吗?”

“以本伤人?”

梅文辉顿时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五亿买不到最好的,买个差不多的,再砸钱跟随,恶性竞争,那就变成纯烧钱的比拼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