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124章 滴水不漏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124章 滴水不漏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124章 滴水不漏

第124章 滴水不漏

当一门赚钱的生意,没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就很危险了。

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所谓的创意是最不值钱的,一旦证明了行之有效,就会有人砸钱学着做。

就好比金尚借着球迷之家开办的网吧,就有公司砸了几千万,开个了个规模更大的。

要是今夕文化的运营模式被证明切实可行,跟风模仿的不知道有多少。

在赚钱本事上的钻营,脑子转得快的人,多得是。

在梅应年看来,今夕文化就走到了关键的时间点,如果下一步,能够更上一层楼,却又找不到真正让自己屹立不倒的支柱,趁着最值钱的时候,赶紧脱手卖掉,为下次创业换取更多的准备金,才是最佳的选择。

一旦陷入价格战以及烧钱补贴的恶性竞争中,或许能靠更高明的管理手段,以及老板自身的才华勉强支撑,想要有大前途,就很难了。

“小表弟知道自己的公司的不足吗?”

“应该是知道的吧!”

梅应年有些不确定地答道,

“那个孩子,小时候我接触得少,长大了更是从来没见过,只能通过妹夫口述以及新闻节目和报刊杂志上了解他。大方向,他肯定是有把控的,细节能不能处理好,就不好说了。创业不是扮家家酒,传统行业虽然难,胜在稳妥,新兴行业一旦选错了方向,再怎么努力,也于事无补。”

说白了,金尚现在所做的,就是在没有参考对象的领域,开辟出一条新路来,难度可想而知。

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可一旦成功了,就有可能成为商业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

一边打着哈欠,想要休息一会,一边不得不听父子两人闲聊的妻子,漫不经心地说道:

“前些时,听说逢春跟着阿尚去唱歌了,是妹夫介绍过去的,也不知道相处得怎么样!小时候他们就老打架,明明都是好孩子,为什么关系这么差?”

“唱歌?唱什么歌?”

很少关心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的梅应年问道,

“老幺不是不准她当什么明星吗?”

“年轻人的事,哪里好管那么多。你的两个女儿,什么时候听你的教训?还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大庭广众之下……像什么样子!”

“说得好像老梅家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当明星给家里丢了多大的脸。现在不讲这个了,你看戴义琴,走到哪都能看到他的新闻和海报,赚钱又多,名声在外。国家都没说什么,其他人说些酸话,有什么要紧的?”

梅家老二每天操心几十亿上百亿的生意,私人账户里的钱还真不见得很多,公司账面上的流动资金也不是很富裕。

资本密集型的生意,再多钱都不够用。

如论赚钱难度和生活质量,一天到晚操碎了心的梅老二,和戴义琴相比,到底谁活得更潇洒,还真不好说。

梅逢春真要是一年唱几首歌,就能赚几千万,这种好事,干嘛要往外推?

别说几千万,几百万就是顶好的事了。

现如今,京城核心地段,一套老旧宅院,也才六十七万。

一年赚几套房子,那点体面和矜持,不值一提。

“姑娘家的,老是在外面折腾,家里人不放心也很正常。财帛动人心啊,那个圈子,和成王败寇的商场,到底哪个更龌蹉,还真不好说。”

梅应年强辩着,虽然知道自己这个借口有点蹩脚,也还是不怎么喜欢看到侄女成为现如今社会地位不高的艺人。

说完之后,梅应年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深入,而是转头对长子说到:

“年轻人的事,有时候我也看得不是很分明,你可以多关心一下阿尚的公司,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做得好要学,做差了,要吸取教训。”

“嗯!”

梅文辉的性格,并不是很张扬,做不来金尚那样的事,但是,不妨碍他内心深处,觉得自家小表弟的所作所为确实很有意思,很酷。

自己没有过肆意妄为的朝气,就越发羡慕别人的飞扬青春。

“二灰打电话对我说,逢春在偷偷练习签名,都准备出名以后的事了。阿尚真是个精力旺盛的家伙,自己和南家兄弟,戴义琴玩音乐拍电影,还能带其他人一起玩,真是潇洒。”

听到儿子的话,母亲似乎想起了什么事,不由得问到:

“逢春和戴义琴很熟吧,能不能搞到演唱会的门票?最近总有人在我面前炫耀,关系深厚,提前预定了内场票什么的。就好像咱家除了钱,连这点小事都搞不定,气死个人。”

富太太圈子里的生态链,着实是有点复杂,就连梅应年和梅文辉父子两人都搞不明白,她们每天到底在攀比些什么东西。

“我找妹夫问问吧!”

梅应年轻声叹了一口气,然后回道,

“在他家的足球场开的演唱会,搞门票不是问题。就是……专门为这种小事麻烦他,有点不好意思。”

“小事?我的面子和心情是小事?你随便找个理由,和他聚一聚不好吗?往日有空出去喝酒品茶,真有事,就不好意思了?”

“行行行!马上到家了,先歇一歇,明天我问问。”

追赶潮流的,不止是年轻人,当一件事,一个人的热度已经超出了自身的圈子,成为全民现象的时候,关注度就会得到飞跃式的提升。

手里渐渐有了闲钱的国人,对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京城,在热浪滚滚的盛夏,足球联赛的间歇期,也没有大型体育赛事,广大市民,连个可供“围观”的大事都找不到,太需要一场挑动人们心弦的“活动”,为这个稍显沉闷的季节,增添几分光彩了。

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站在戴义琴这边。

其实,演唱会门票并没有开始公开售卖,虽然已经批准了,到底还在走程序,资质和物价都需要报送备案。

所谓的提前预定门票,全都只是通过各种关系得到了南大彪和金尚口头保证,以及在今夕文化线下生活专区开辟了会员账号,并提前充值,等待公开网售的。

虽然不是本意,已经事实上人为造成了饥饿营销的效果。

不仅歌迷很难买到,连“黄牛”都找不到门路。

早就等不及了的妻子哪里等得了明天,直接就打电话给梅逢春,问问什么情况。

到家之前,问过侄女,睡意全无的妻子颜书帆挂断了电话。

“怎么说?”

“逢春说她刚练歌完毕,门票的事,问题不大,她是助唱歌手,有几张友情赠票的名额,更多的话,要找阿尚问问。”

颜书帆啧啧地赞叹着,

“看来,这种事,人家小姑娘的面子,比你好使。”

强势了半辈子的梅应年脸上顿时挂不住了。

“等我找妹夫说说,要多少有多少。”

这种事,梅家老二也是左右为难,因为妹妹和外甥关系不佳,自己这个舅父也摆不了长辈的架子,只好找妹夫说项。

一家人都是死要面子,还死犟的别扭人,不整点事情,就不舒服的那种。

——

一九九五年高考第三天,最后一门物理(历史)考试结束之后,金尚立刻让李萱将前两天自己考试的答案公布,一个半小时后,最后两份考卷也登载在门户网站上。

彻底将高考的流量“薅”了个遍后,金尚稍微有点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了不少。

波澜不惊地撑到结束,都没有爆发关于考题难度和选题是否合适的讨论,这就证明,过后即便有风波,也不会掀起太大的声势。

知道那一首《洗儿》诗是金尚所作的人,极少。

只要没人刻意宣传,很可能会变CD市传说”一样,没有办法得到实证的小道消息。

这……对金尚就没有多少风险。

过后,金尚也想过了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说考卷启封之前,还不知道的话,现在,肯定已经有一批人知道有麻烦了。

该怎么才能亡羊补牢?

自然不可能将金尚这个本来热度就不低的年轻人推到风口浪尖上,这样做,可能没法将金尚当做挡箭牌或者靶子,很可能还会引火烧身。

还不如将话题集中在考题难度是否合适的层面,具体讨论一下。

至于考试标准答案,一般会在当天晚上公布,做第一轮评估。

有些偏远的地方,甚至得从第二天的报纸上摘录,再发给学生对答案。

所以,北方联合在线网站上的答案,就是最早公布的考试答案。

以金尚的水平来说,肯定是极度接近标准答案的,所以,很多考生,甚至是性急的学校老师,直接从网上将其打印出来,交给同样火急火燎的学生和家长看看。

结果,自然是有喜有忧。

这件事的发酵,还得一两天时间,金尚可没有时间一天到晚泡在论坛上,看网友的回复沾沾自喜。

休息了一会之后,顶着烈日,载着李萱,驱车来到了常棣文化的办公楼。

光线稍微有点暗的观影室里,南家兄弟,戴义琴等人已经早就等不及了。

最终剪辑版电影做好后,先内部试看,再邀请各大院线经理,发行公司负责人参加看片会,确定排片和发行宣传。

这年头,还是老式放映机为主流,制作一份拷贝价格不便宜,而且效率不高。

数字放映也有,但是数量不多。

所谓宣发,最有效的模式,还是主创团队带着拷贝,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跑。

广告虽然有效,到底不如大明星,大导演亲自到场有效。

因为电影市场不景气,制片公司完工后,要请业内专家给个评价,然后确定制作多少份拷贝。

一旦自我评估过高,几百家影院同时上映,观众稀少,可能连制作拷贝的钱都赚不回来。

影片还没开始,南大彪在金尚耳边小声说道:

“批文下来了……”

“演唱会的?我怎么没看到?”

“我打听过,已经盖章了,在待发送程序,明天工作日,就会送到你手里。”

原来是内部消息,金尚了然地点头。

“收到正式文件后,晚上八点,网站预售正式开始,然后公布在全国四十多个大中城市的线下确认点。”

“你哪有网点?”

金尚回过头,奇怪地看了南大彪几眼,对方立刻反应过来。

“租售门店?”

“都是现成的,为什么不用,反正就要是我的了。”

“我就说嘛,你的传媒和互联网做得好好的,租售发行网点这么辛苦,犯不着,原来是为了这个……”

“只是缘由之一吧!全国这么大,让人家辛辛苦苦跑一趟京城,就为了领一张门票,似乎不太合适,每张票都用邮政快递发送,又太贵了。”

有线下网点确认,事情就好办多了。

只是让租售门店顺带处理一下,并当做网上售卖图书和音像制品的本地发货始发处,能够节约很多人力物力。

以此为基础,先将几个大城市的线下服务搭建起来,再慢慢向周边辐射。

成不成暂且另说,总之,先试试。

“线下票什么时候开始卖?”

“线上售卖七十二小时后,线下开始放票。”

“为什么要等三天?”

“物价……要报备!要是网上卖得好,我就可以证明定价合理,不怕人查!真有问题,三天也是缓冲期间,网上多退少补,多方便,线下退改签,太麻烦。”

“先打个样,免得被说闲话?”

金尚耸耸肩,理所当然地说道:

“一千块钱,太多了,大明星上台唱几首歌,就大捞特捞,你让别人怎么想?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在再来一个艺术家不吃香了,全民追捧通俗明星?一顶一顶的帽子扣下来,你戴还是我戴?我看戴大哥头很铁,要不要试试?”

闻言的戴义琴露出一个无辜中枪的无奈表情。

人民的选择,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真要是通宵几百米长队等买票,那太扎眼了,网上几万张票放出去,就不怎么显眼,非议自然也没那么多。

“对对对,阿尚说得有道理,大部分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时候,咱们捞钱就不要太招摇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