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225章 走出去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225章 走出去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225章 走出去

第225章 走出去

十几年前,广大农村兴起了一股建沼气池的风潮,这种理论上十分经济,有诸多好处的环保无公害,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大的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广。

最理想的情况下,一个容积六平方米的沼气池,每天投入四五头猪的粪便,产生的沼气就够四口之家一天的生活所需了。

乍一看似乎很划算,在土法烧制蜂窝煤都有利可图的年代,沼气池无疑很有吸引力。

可是,短短数年时间,风风火火的沼气池项目,就被广大居民抛弃了。

时代的发展,电力普及,物美价廉且更加稳定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出现,是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

理论归理论,沼气发酵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沼气产出速度,南方温润,北方寒冷,夏季湿热,冬季干冷,就连放入沼气池中的杂料,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北方大地,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微生物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广大农村居民十分需要洗衣做饭,取暖照明的时候,沼气池一连几天都产出不了太多沼气可用,理所当然就会被抛弃。

再加上各家牲畜有限,能够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也不是很足,使得看上去十分美好的沼气池,因为太不稳定而让使用者怨声载道。

小门小户,个体养殖以及偏远农村,其实并不适合,但是,对中大型养殖场来说,就有点价值了。更何况,二姑妈家还是有农场的,对肥料的需求几乎没有止尽。

入目所及,有数个大型沼气池在工作,储气罐里的沼气,作为电力的补充,节约了很多开支,冬天为牲畜供暖,驱动机械,为农牧场工作人员供暖等。

另外,沼液和沼渣是极为优秀的肥料。其中,沼液是一种含有大量无机盐的水溶性液体肥,十分易于农作物吸收,而且还能作为叶面肥使用,起到杀虫抑菌的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消除农药残留。

沼渣是一种超高效的无菌有机肥,不论是作为基肥或者追肥,都很不错,而且长期使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仅仅为了沼气,那么,建造沼气池,还不如使用天然气划算;仅仅是为了沤肥,真比不上花钱去买化肥便宜。可要是两者兼有,那就赚了。”

张云鹰领着三人穿梭在农牧场,侃侃而谈,平时表哥还稍微显得有些木讷,在擅长的领域,话还是挺多的,

“用专家的话来说,我们家的农牧场,别看不是特别大,实际上已经跨越了规模、经济、效率和科技转换率的盈亏线。体量不够,投入产出划不来,产业链不够完善,中间副产物不能充分利用,技术不达标,就不能完整把控各个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闻言的金尚,也稍微明白了一点。

“就好比单纯的农场,和单纯的牧场,搞高科技沼气池和堆肥,其实划不来,还不如用天然气和土法沤肥。”

“就是这个道理。技术是有成本的,如果条件不合适,不仅起不到助推的作用,还会拖后腿。但这并不代表技术不实用,只是不适合某些人用而已。其实一直到四年前,咱们家的农牧场,才勉强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家的模式,形成了初步的技术产出循环。”

简单几句话,也难以掩盖这么多年来,二姑夫张华和二姑妈金兰芸为了坚持下来,到底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

“正是因为如此,咱们家的‘北国之春’品牌,才能勉强打响知名度,绿色生态的概念,还是不虚的。以相对更小的成本得到更优质的产品,卖更高的价格,也是理所当然。”

“确实,谁家的成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望着不远处一道道如同路基一般,数米高,十几米宽的梯形长条黑褐色土堆,张云鹰指着类似龙门吊行车,还在不断往土堆地注水,或者其它什么溶液的巨大机械,解说道:

“那就是用沼渣为主料,混合了半腐化秸秆,枯枝败叶等,再加入一些催化剂,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作为改善土壤,增强肥力的‘黑色黄金’使用了。”

“这种方法,能够培育出真正的腐殖土吗?”

“应该差不了太多。用经过如此调制的土壤作为基底,再辅以少量的氮肥,就比周边没有采用如此方法的土地产出高多了。比真正的黑土地也差不了多少,虽然花了不少人力物力,但总体而言,还是赚了不少。”

这就很难了。

农牧场的规模上来了,科学养殖,集约化精耕细作,提高亩产,就是重中之重,肥沃的黑土地不常有,但土地到处都是,关于种地,国人真的是很认真的。

略有些腥臭的味道,是微风将水汽吹过来,夹杂着发酵残液味道的结果,金尚、齐招云和魏双萍微微皱眉,张云鹰倒是比较习惯,脸色不变笑道:

“这都是明年丰产的征兆啊,这几道腐殖土培养基,就是明年我家改种大豆的底气。大豆产量高,经济价值更高,可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低,要是没有足够的肥力,就必须大量施肥。真要是这么干,就是给种子农药化肥厂家打工了,白忙活一场,可不是我家想要的。”

“准备得不错。”

金尚也十分欣慰地附和着。

改种大豆,真不是二姑妈家一时冲动的结果,而是考虑了好几年,才最终做的决定。

“种地养牛,我是外行,如何操作,就看表哥你的本事了。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无论多少,我都有把握替你卖出去……”

“我知道,父母也告诫过我。别人侃侃而谈,我只当是吹牛,你的本事,我还是了解的,没点底气,说不出这番话来。”

“争取早日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都一样。”

张云鹰伸出拳头,和金尚碰了一下,心领神会地一笑,

“对了,等这边的事了了,我计划在京城远郊,或者京畿周边城市,开一个奶牛场,顺便在附近建一个酒厂。北方大地,物产丰饶,到底还是太冷了,如酒水这种,想要上规模,还是南边一点有优势。更重要的是,想要在京城老百姓中打响知名度,不在本地设点,还是有点关隘的。”

“嗯……”

略一思索,金尚也认可了这一说法,

“确实有必要,要是将来,京城发展成为人口超过两千万的超级大城市,加上周边,京畿地区上亿人,辐射环渤海,市场也很大,确实需要一个厂子来布局。这里离京城还是太远了点……”

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不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经历更多风雨,而是窝在呼伦湖边,将来的成就很有限。

有个稍微有点野心的表哥,是好事。冰河贸易现在的实力,配得上今夕商城的规模,可要是再过几年,就说不好了,二姑妈一家要是止步不前,将来被甩下来,也就怪不得人。

只是……

“京城居,大不易。想要在那边建立家业,更是难上加难。表哥先在这里打好基础,待我也有了更强的实力,再来……”

“这个不急,先留意,有合适的,再慢慢谈。”

“好。”

是合伙人,更是近亲,有个实力强大的伙伴,将来也会更有底气一点,这大概也是梅应年在金家父子还比较孱弱的时候,就出手扶持的原因所在。

物欲横流的商场,找一个真正信得过的盟友,真不容易,这也是各种同乡会,行业联盟盛行的原因所在。

可不管哪一种,都比不过同族和姻亲来得紧密。连自家亲戚都处不来,别人凭什么相信你是个信守承诺,讲义气,且慷慨的人?

大半天的时间,都是张云鹰带着金尚等人,在附近转悠。

原本对这一行没多少了解的金尚,也差不多明白了二姑妈家的实力。表面上的规模,已经很可观了,更难得的是,这家农牧场,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科技循环产出方法,和本地农业大学和研究院的产学研合作也很愉快,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地头蛇。

最妙的是,姑父张华和姑妈金兰芸各有所长,打下这片基业,足以证明其才华。而长子张云鹰,看似没多少闪光点,却有十足的内秀。干这等传统行业,像这种沉下心来干实事,走一步看三步,关键时刻,也知道该如何取舍的实干家,明显更加合适。

要是表哥满嘴吹嘘,说着不着边际的大话,扯什么犊子,金尚对他们家的评价,无疑会下降一大截。

张家兄妹几个,只是读书不太在行,为人处世,倒是真的不差,其父母的言传身教,极佳。——

下午,金尚等人又走马观花地看了下其它四个合伙人的地盘,和资料上的基本吻合,没什么大的出入,至于细节,就不深究了,就姑妈一家在这边担保,相信也出了什么大问题。

晚上,去附近的农庄,吃了点山珍野味,尝了尝鲜后,婉拒了去附近会所消遣的建议。

三人回到酒店后,整理着资料,同时翻看着今天用相机拍下来的照片,看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齐招云将手机的材料整理成册,交给魏双萍,确认无误后,才笑着对打发时间的金尚问到:

“金总不去亲戚家住了?”

“哪里能天天唠叨,姑妈家其实挺忙的,我去了,给他们增加了不少负担。联络感情也不急于一时,以后,有的是机会。现在,工作更重要……”

“其实,今天已经将这次考察的主要目标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看看有没有疏漏,以及……去当地农协看看,顺便了解一下那个‘北大仓’到底做得怎么样。”

魏双萍将东西收拾好,接过了齐招云的话头:

“真说起来,咱们和他们也是竞争关系吧,居然同意了我们去参观……”

金尚满不在乎地回应道:

“都是同行,并不是什么不死不休的敌对关系。电子商务的市场很大,容得下一家细分领域的竞争者。不过,我估计他们的真实想法,并非如此,而是觉得咱们不足为虑。”

传统行业有优势的主宰者的傲慢,就像前世的国美等大卖场,不相信电商居然会将自己逼到快要倒闭的地步。一开始没有重视,待意识到不对,亲自下场“打擂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这家“北大仓”电商网站,似乎专门在做粮油副食的大宗批发生意,而今夕商城是什么都做,目前销售额的大头,其实是团购,商品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米面粮油的出货量虽大,绝对金额,也并不是很夸张。

前者就好比粮油店,后者是杂货铺,两者确实有竞争,但冲突并不强烈。

三人闲聊了一会,今晚的天气似乎不错,风不大,还挺舒适的。

“要不要出去逛逛?”

“我们两个昨天去过了。”

“诶?”

“附近的游客消费街区,还买了点伴手礼。”

说着的魏双萍从包里掏出两个纪念品,金尚看了下,就没了兴趣。

“这种……也就图个新鲜,我带你们去附近当地人宵夜的小店见识一下……”

“金总也是第一次来吧,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

“我表哥可是本地土著,哪家摊位好吃,哪家名不副实,也是有所了解的。”

“那……行吧。”

魏双萍和齐招云对视一眼,就同意了。

平时工作很忙,难得出来一次,有空不见识一下当地真正的风俗,似乎有些亏了。

一边走,一边说的金尚,似乎又想起了什么。

“对了,我感觉这种美食探店,相当有搞头,李萱在京西本地小打小闹,都能在报纸和网上掀起不小的声势,关注度还挺高,我们要不要做一档美食探店节目,和综合频道合作,说不定收视率不低。”

齐招云莞尔一笑:

“金总就是闲不住的性格,灵感来了,就想立刻去做,不过,咱们公司现在正在推进的项目,实在是太多了,估计是忙不过来啊。”

“先想,能不能做成,再说吧,不着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