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25章 快要被忘却的往事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25章 快要被忘却的往事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25章 快要被忘却的往事

第25章 快要被忘却的往事

球队队长巴桑次仁年纪偏大,状态保持得不错,有为球队升级而拼搏的心气,但不是很足。

职业生涯已经步入末期,在第三级别联赛还能当大腿,第二级别也还马马虎虎,顶级联赛估计就没什么竞争力了。继续升级,巴桑次仁势必不再是球队头牌,得给继任者让路。

为球队老板的雄心而振奋,也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阎谨和蔡晟源比较现实,既想老板投钱,又担心升级失败被老板责难。

主教练**想法很单纯,对老板投钱感到最开心的就是他,就是小金老板太过强势,让他有点顾虑。

老金话事的时候,很信任部下,放权很爽快。小金年轻气盛,下定决心投钱,眼睛都不眨的,可要是达不到要求,估计拿人开刀也不会手软。

正在揣摩各自思虑关隘,琢磨着今后和他们相处方式的时候,手机铃声响了。

“喂,老爹,有什么事?”

“都说了我不干涉竞技部门运转,你让教练和技术总监放心,我只提要求,最终还是要尊重他们的专业意见的。让我掌总,我也没那个能力。”

如果只是重生而不是穿越到似是而非的平行世界,金尚还能凭借先知先觉挖几个还没出名的小妖。

这一世,变化太大了,金尚只想管好商业开发,兼顾财务,对俱乐部竞技领域,真没有深入的意思。

解释了半天,金尚才结束和父亲的通话。

『不能怪他们和老金打报告,我就是个“摄政监国”,老金才是俱乐部的正牌“老大”。』

瞧了瞧体内的各项趋势变化没有不好的预兆,金尚才放下心来,为明天陪同学校计算机学院的几名干部看球时该说什么而思考着。

球赛本身不重要,关键是如何说服他们和金尚合作,开发出满足要求的即时通讯软件。

除此之外,要是能更进一步招揽几个人才那就再好不过了。

随手翻看着办公桌上,让黄漪漪收集来的一些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的书籍,金尚也渐渐加深了对这一行的了解。

两世为人,金尚都没有接触过这种时代前沿的高深科技。既然要往这一行发展,肯定要有相关了解,否则,怎么镇得住顶尖人才,让他们贡献力量呢?

可以不精通,也不必亲自动手,但是绝对不能一窍不通。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大学毕业,不代表就不用学习了。停止学习,就等于停止进步,意味着未来的人生也将裹足不前。

所谓的创业精英和商业奇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把握好碎片化的闲暇时间,进行高效的学习,是拉开和其他人差距的关键。

正好,在金扫帚力量的加持下,金尚可以极快地进入状态,心无旁骛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网站规划与制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C/Java语言程序设计》、《NET程序设计》等。暂且不说教材是否过时,课程安排合不合理,以金尚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粗读一遍后,大致明白了计算机学院本科生的教学层次。

码农!

而且还是技术比较落后、相对粗糙的码农。

想要在这一行混得好,指望大学课堂上这点知识,连打杂都没人要。

大学四年时间,如果不抓紧时间,紧跟时代前沿,了解技术进步的方向,接触最新的IT技术,毕业后,除了混一张毕业证,你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连修电脑都可能比不上售后服务店的师傅。

甚至,只有这种程度,充其量也就是坐办公室的农民工,年纪大了,要是不能顺利转型,未来可能不会太美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关键,不在计算机,而在数学,诸如数据科学与计算、数学及应用、计算科学等。

这个年代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程度,就算是一窍不通的外行,想要入门,也不是很困难。

如果要大手笔投入,涉入深水区,没几个行业大拿肯定镇不住场子。可仅仅是在现成技术成果基础上,进行维护工作,修修补补,就不需要什么尖端人才了,反而是一些非名校的本科生,或者任劳任怨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比较好用。

“难怪,前世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行混得比较好的,大部分是一些跨界老板和圈外人士。等蓝海变成红海,资本下场杀出真火,真正的业内精英才逐渐开始占据主流。”

野蛮生长的年代过去了,几乎所有“赛道”都过分拥挤,再难找到细分领域的创业机会,自然而然就要拔剑砍向同行竞争者,争夺所剩不多的市场。

这个时候,高级人才就显现出优势了。

一九九五年的当下,顶尖计算机人才确实不好请,但是,以金尚规划的路线和时间表,很长一段时间,其实也用不着渴求太多。

“以自学自用以及聘请经济实惠、勉强够用的人才就够了。遇到逾越不了的技术难关,就去找大学专门的团队寻求合作。这样,可能更有效!”

做出了初步的决定,从金扫帚处的反馈来看,似乎效果也很不错,金尚才放下心来。

合上书本,抬起头,看了看窗户外面,发现已经不早了,于是准备收拾一下就下班。

就在这个时候,在外忙碌的秘书——黄漪漪传来消息,正在忙着组局的南大彪前来拜访了。

会客室,金尚见到了比上次会面略微憔悴了一点南董事长。

“大彪叔怎么来了?不是正在忙着和演员接洽么,已经定好了?”

“差不多吧,这一行虽然乌烟瘴气,其中也不乏聪明人。坑蒙拐骗的很多,正儿八经的好项目难找。大家都不瞎,真有好处,肯定一堆人抢着来。”

南大彪今天难得没有抽烟,而是舒爽地喝了几口清茶,后略带探寻地问道,

“小尚,你上次说的,以今夕文化的名义投入百分之二十的事,能不能取消?网络播放权和后续改编权还是你的,制片人我让小彪看着,绝对不会让导演瞎改。”

“嗯?”

金尚一愣,这也算是条件?

这年头网络播放权根本没人买;肖像权捏在手里,改编权只要不想旁落,别人就拿不走;至于百分之二十的投入和收益,这年头,拍电影本来就不赚钱,投不投并不重要,彰显一下存在感就够了。

“是出了什么问题?”

“投资方有点敏感。”

南大彪吐了几口浊气后,用一言难尽的口吻说道,

“我不确定让你参与其中,是不是会给未来带来隐患。”

“你是说……”

金尚将脱口而出的话咽了下去。

以前金尚就听说过很多影视圈里的龌龊,资方给的钱来路不正,是最敏感的话题之一。

因为专业,所以封闭,外界对行内人的操作并不是很了解,潜规则盛行,不透明的地方太多,于是吸引了很多不法分子在其中兴风作浪。

不止是国内,国外也差不多,每年有许多莫名其妙的项目,成百上千部影视剧拍出来后就束之高阁,没有上映的机会,甚至压根就没想过该如何回本。

如今的电影产业还很不发达,商业化的前途也不明朗,按理说,应该不会有太多不干净的钱,用拍电影的方式洗白才对。

南大彪沉重地点点头:

“就怕有人知道内幕后,打算从你这里找突破口。”

“那……大彪叔准备怎么办?”

“找靠山,没有后台撑腰,挡住外面那些牛鬼蛇神有点困难。”

大致的手段,南大彪不说,金尚都能猜到,也就是找国营电影厂或者发行公司参与其中,让那些想要来分一杯羹的豺狼虎豹知难而退。

只不过……

“东山的狼要吃肉,西山的虎也不是吃素的,大彪叔,你有把握让‘国家队’为咱们撑腰?”

“已经有些眉目了,谈判有点吃力,也还在稳步推进中。表面上看,咱们公司吃了大亏,可实际上,是有赚头的。”

有后台和没后台的做法完全不一样,南家兄弟为了组局拍电影,不知道搭上了多少人情,可要是背靠国营制片厂和发行公司,以前花钱都请不来的演员、导员、摄影等人才,自荐上门都是常事。

许多比较专业的设备器材、场地协调等,几乎都是免费的,这样一来,就省去了很多制作成本。

“舍小利以谋远,这样也好。就是我这百分之二十的投资额比较扎眼,是吧?”

南大彪有些不自然地讪笑道:

“小尚不是外人,我就不说些虚情假意的话敷衍了。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不得不让出很多投资份额,所以,你的百分之二十,确实有点多了,其他人不好分。”

“多了没必要,少了没话语权,百分之二十其实相当合适。当然,我也不强求,实在不行,就算了吧!”

金尚想了片刻,就同意了,

“不过,授权费我要提高。以前那是友情价,现在是生意,不可一概而论……”

“当然,小尚,这一点,绝对不会亏待你。”

见金尚松了口,南大彪也松了一口气,

“三部电影授权总共九十万,制作总成本将近一千一百万,演员片酬用了将近四百万,剩下的全部用于制作。”

“投入这么大?”

见识过后世动不动就上亿投资的大片,金尚依然为南大彪的魄力而震惊。

这可是一九九五年,百万富翁已经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大人物。豪掷千万,就为了拍基本不可能靠票房回本的电影,这样的大手笔,着实让人咋舌。

“三部一起拍,其实也还好,更何况……”

看到金尚的反应,南大彪知道今天的事办妥了,心态很轻松地笑着回应道,

“看着挺多,几家一分,压力也不是很大。”

风险共担嘛,很正常。

背靠“国家队”,电影票房很重要,但是,不见得就是唯一衡量成败的标准。

相比之下,业界评价,群众反响以及领导意见更加重要。

如今影视剧的题材类型较为狭窄,现实主义题材入门比较容易,但是佳作极少,能引起社会反响的几乎没有;

古装剧成本太高,商业化不成熟的现在,基本是拍一部亏一部,也只有带着政治任何的“国家队”会砸钱投拍。

真正有点看头的,反而是上不了台面的情景喜剧,晚间八点档的肥皂剧,故事内容也脱离不了诸如婆媳关系、子女亲情、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的范畴。

从业者们茫然四顾,最后才发现,反应近代生活的名人轶事,相当有群众基础。吸引大家进电影院可能有点难,电视剧倒是屡出爆款佳作。

老黄家祖孙三代人,天生带着诸多故事性,在国人心中,还多多少少有点知名度的,当真是个大宝库。

那些往事,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不怎么涉及敏感政治,却从一些侧面反应了当时社会的诸多现状。

至于为什么会在社会上小有薄名,还得归功于金尚的奶奶,金时的母亲,黄修旻的第四房姨太太——冼桂珍。冼老夫人祖籍岭南,父祖举家来北方发展,与当时的老黄家联姻,算是强强联合。

后来的事情,就很复杂了,一言难尽。

从小受过传统教育的冼太太,长大后也接触过一些西式新学,上过贵族女校,说学贯中西有点勉强,在那个时代,也确实算是睁眼看世界,视野开阔的时代女性。

再后来,和老黄家闹翻的冼桂珍,一气之下,带着五岁长女、两岁次女和肚子里还没生出来的金时离开了黄家,恩断义绝,再无来往。

如此,还不解气的冼夫人,将老黄家的一些私密、家长里短、甚至是许多龌蹉绯闻都以小说、日记的方式,发表在报刊、杂志上。

这种自曝家丑的行为,在当时真可算是石破天惊,看呆了不少吃瓜群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