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277章 资产转移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277章 资产转移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277章 资产转移

第277章 资产转移

第二天一大早,没睡几个小时,就匆匆爬起来的金尚和金时,按照计划,准备了一番后,就出门了。

这年头,人们起床明显要早很多,天刚亮,外面就很热闹了,车多人多,要是不快一点赶路,就有可能堵车。

金家父子抵达祖宅的时候,太阳升起来没多久。

年纪很大的黄正廓早早地在佣人的搀扶下,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见面拜年问好,金时就去和其他先后赶来的亲戚打招呼去了。金尚懒得和不认识的人寒暄,就留在黄正廓身边,说会话,顺便清闲一点。

“你不去见见面?都是血亲,搞好关系,总有好处。”

“说些什么?”

曾祖父的话,金尚也想过,后来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不是一个圈子里的,就不要硬融。老黄家的这些亲戚,成器的没几个,能够安安稳稳享受祖先的余荫,过好小日子的已经算不错了,大部分都是托庇在大家族旗下捞好处,招摇生事的混子,等黄正廓蹬腿,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见金尚压根瞧不上那些“孝子贤孙”,黄正廓也没有强求。这么大岁数了,家里的那些混账是什么成色,还是知之甚详的。

“主要,还是没个主心骨吧。你爷爷死得早,家里连个能服众的都没有。我年纪大了,精力不济,管不过来,只好听之任之,渐渐地,人心就散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主要还是大家的血缘远了,各有各的交际圈子,彼此没有需求,自然就淡了。”

不管是利用价值,情绪价值还是炫耀价值,“江夏黄”的名头,在老一辈中依然响亮,追求新鲜事物,叛逆而不服权威的年轻人,压根不在乎这些。

传统的宗族社会的影响力依然还在,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逐渐瓦解了黄正廓领导的家族的向心力。

搁在以前圈子文化最盛行的年代,去医院挂个号,买一张火车票,或者上户口,办证件,大家的第一个念头,永远是向熟人打听,有没有能帮忙的人,而不是去走流程排队。

人脉就是能力,认识贵人,比提升能力,自我奋斗重要得多。

而当代都市青年最烦的就是这些繁文缛节,迎来送往,酒桌文化,彼此吹捧之类的。

或许圈子,人脉和社交的价值依然存在,但它不再以血缘和姻亲为核心,商业社会的越发成熟,彼此能够带来利益才能维持长久的纽带,传统的宗族的影响力正在逐渐瓦解。

以往,小门小户在宗法伦理体系下,是十分脆弱的,上面没有宗族保护,大家不抱团取暖,很容易被视作软柿子而被欺负。城市化率的提升,自然而然会扭转这一局面,在规范越来越健全的小市民阶层,所谓大家族提供的助力,越来越小了,反而是沉重的社交压力,带来了负面效果。越来越多在城里站稳了脚跟的年轻人,对乡下七大姑八大姨的感情,肯定是远不如长辈亲密的。

对此早有所料的黄正廓有些颓然地叹道:

“难道,我的坚持,就是这么没价值么?”

犹豫了一会,金尚还是坦然答道:

“家族和血缘,还是有用的,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远近亲疏,如此分明了。隋唐那种几乎堪称裂土封侯的门阀贵族不可能再出现了,事实上,如今高效的现代社会,更需要团结起来的精英来维持地位,那些能力不足,没有上进心,心思不纯的族人,不仅不是助力,还有可能是拖累。”

在古代,有地,有人,有粮,人多势众,意味着家业兴旺。如今情况不一样了,黄正廓这种无差别给族人托底的行为,只会起到反效果。

比如,对金尚来说,老黄家这么多人,作为普通劳动力,他们吃苦耐劳和勤劳肯干的秉性,不如外地农民工;以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标准来衡量,完全不够格。如果将他们招进公司,只能用闲职荣养,至于他们所谓的人脉价值,在今夕文化这种大企业面前,毫无价值。

这些打着亲戚的名头前来“化缘”的人,愿意辛辛苦苦从基层做起,和其他员工一样干活么?

关系比较亲密的近亲,金尚还愿意多指点一二,关系疏远,有点能力,也可以提供机会。彼此不熟,还不愿意老老实实,那就有多远滚多远。

“我知道,什么都知道,可是,无法坐视族人四散分裂啊。”

如今黄正廓已经九十一,还是九十二了?

在他出生的年代,接受的教育,就是维持家声,光耀门楣,一辈子做了无数的事,全都是以此为目标的。

结果,临老却被告知,方向不对,越努力,错越多,这谁受得了?

“我觉得吧,您的疏漏在于,只有管,没有治。倒不是说维持这一个大家庭就一定不行。龙有龙的门,鼠有鼠的洞。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影响。大而不精的宗族,确实不太适应如今的城市化生活了,但不代表它就真的完全没有容身之地。”

金尚就觉得,黄正廓的某些手段,还是很有效的,比如,族中子弟学业有成,或者得了什么重量级的奖项,就有专门的基金发奖励。

族中孤寡幼儿得到了保障,没听说谁有因为家里贫穷而读不了书的。

大部分人,其实没享受到这些福利,但对少数需要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金尚本人这十几年,因为学习成绩优异,也混了不少“零花钱”。

反正条件就摆在那,自己没本事拿,也怪不了谁。

老黄一直希望,族人中能冒出一两个出类拔萃的孩子,在从政,经商或者讲学上,能有所成就,结果,等了半辈子,也没见着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不容易有个能看的黄修旻,心比天高,命比纸博,好多年前就英年早逝了。

至于过去的一年中,让人眼前一亮的金家父子,黄正廓的内心也是万分纠结的。虽说是自己的孙子和曾孙,到底不姓黄了,而且,眼前这个似乎有点本事的小家伙,压根就看不上族中的那几个臭鱼烂虾。

“也不知道我走了,他们该怎么过。”

“您多虑了,人可是适应能力很强的生物,知道没有了靠山,自然会找到其它活路。”

“也对。”

走了会路,有点累的老黄坐在轮椅上,金尚在后面推着,慢慢往回走,

“家里这么多财产,是祸非福,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子孙无能,留太多财富给他们,就是往火坑里推。”

守不住的意外之财,迟早会引来豺狼虎豹的觊觎。

“实在不好弄,就捐了呗?留个好名声,将来有子孙犯了事,也能靠这点香火情,保住性命。”

“我也想过,但……几百年的积累,哪怕这几代人不成器,败了许多,也还剩下许多。绝大部分是田地,商铺,土矿等,这些年,换了不少容易变现的股权,债券和黄金,更多的……依然不好处置。”

“捐都不好捐啊。”

闻言的金尚,也不由得咋舌,这玩意,放着就好,过个一二十年,价值自然膨胀,那可就真不知道值多少钱了。

老黄要是年轻二十岁,不对,哪怕是年轻十岁,都不用着急。

钱多了烧手,就是黄正廓现在的真实感受。

后继无人,偌大的家业,连个能操盘的都没有。

设立的那么多保障族人生活状态的基金,如果没有个强力人物保驾护航,最后被人谋夺一空,那些所谓的信托基金,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完全止不住外人的贪婪之心。

“老头,你不会想让我插手吧?这可是烫手山芋,谁接谁倒霉。你还不如宽心点,多活几年,说不定有转机。”

“三年,五年,还是十年?时间不够,来不及了啊!”

黄正廓无奈地回应道:

“我知道你们父子不傻,不会管这种闲事。那些个废柴,我再清楚不过,能力不行,抢家财倒是一个比一个不要脸。”

“您说说,大致有多少?”

黄正廓比了个手势,金尚瞬间了然。

“富可敌国啊,确实太烫手了,您拿着没事,其他人,确实犹如小儿抱金于闹市,自招祸患。”

这些年,老黄捐钱捐物,做慈善,一掷千金。

但是,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膨胀的速度,就很惊人了。上上下下那么多败家子,挖了几十年,依然没降低多少。

“靠正常途径,肯定是没办法花掉了。对纨绔子弟来说,吃喝玩乐才几个钱,真正败家的方式,还是要创业啊。你去搞个风投,提供初始资金,让他们去市场上搏杀。基本上,十之**都是打水漂,只要一个能成,那就算成功啊。”

哪怕都是些资质和秉性不咋地的庸才,用养蛊的方式,多多少少能培养出一两个能看的吧?

结果,黄正廓阴沉着脸,摇摇头。

“几乎没人愿意创业,你的那些叔叔伯伯,宁愿窝在京城游手好闲,也不愿意去外地打拼。”

“没有上进心么?”

“与其费那个心思,还不如哄我开心,随便漏几个,就比他们事业有成要赚得多。”

“那就难怪咯。”

有这么个现成的“送财童子”在家里,哪里还用去外面辛辛苦苦打拼?

老黄家的现状,让金尚想起了《红楼梦》里的贾家,讨好老祖宗就是大利,在这个小圈子里,就能得到最大的好处,外面波诡云谲的世界,危险不说,成功了,收获也不大。

不是所有人都有金尚的眼光和见识,致力于投入互联网这个新产业的。

“所以,我也不求你将来能帮那些亲戚多少忙,个别不成器的家伙,要找死,就随他们去。只要大部分人不遭遇倾覆的祸患就行了,我也算是明白了,哪怕有‘天命’加身,我也救不了所有人。”

说着的黄正廓,面色红润,有些激动地说道,

“你要记住,神奇的超凡力量,只是工具,是放大我们能力的助推器,可真到了完全依赖它,失去了就玩不下去的地步,估计离破灭就不远了。先祖们有了它的庇佑,依然没能扭转大势的倾颓,可见外物到底不能引为倚仗。”

只不过,黄正廓已经回不了头了。

尽全力活得更久,延缓一下家族的衰退,静待时机,或者救星出现。

“老祖宗,你还是冷静一点,多活几年,比什么都管用。您要是觉得钱多了烫手,我这边需要花大钱的地方还很多,欢迎你去投资。”

“拍电影?哪怕将你一年的片单包圆了,一年能花几个钱?”

“现在市场规模小,不代表未来没希望啊。”

在线视频,仓储物流,网络支付,外卖补贴,电影票补等等,将来哪个不是每年亏几十亿的“大冤种”?

现在嘛,先亏个几千万试试水,过两年亏几个亿小试牛刀,过了千禧年,就算有金山银山,金尚都能给亏掉底裤。

“务虚不务实的投资,你不会都给我吃干抹净了吧?”

“怎么会?我长这么大,还没学会那些花里胡哨的手段。就算您不想,我也要去外面找‘冤大头’接盘的。只不过,说是不划算,也只是根据资金利用效率来说的,总体收益,还是比大部分所谓的理财项目要高很多的。您看我做得电子商务,这才多久,合伙人就连本带利赚翻了。”

黄正廓摆摆手。

“我不是要赚多赚少,而是最大限度将家产保住,既不那么显眼,又不至于让那些不成器的家伙真的衣食无着。明面上的金融手段,我会安排好,有些不好变现或者隐藏的,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代持,打包上市后,变现回流,所以,得需要靠谱的人……”

“因为我有‘金扫帚’,所以比较放心么?”

“资产么,从一个形态变为另一个形态,中间交易过程,会产生较大的差额,这些好处,就归你了。反正,你的那些互联网公司,最后都要上市的,‘搭便车’的太多了,多一个少一个,并不显眼。”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