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278章 吐故纳新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278章 吐故纳新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278章 吐故纳新

第278章 吐故纳新

和曾祖父黄正廓侃侃而谈,其实也没聊多久。

大年初一,就不是个谈正经事的好时候。这个时候,金尚也觉得,和老黄家商量什么合作,太早了点。对方太强,本方太弱,所谓的对等合作,能不能掌握主导权,都是个问题。

没过多久,来访的亲戚多了,金家父子没多待,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

路上人来人往,车也很多,前进慢如蜗牛。

好不容易出了城市公路,上了环线,才稍微顺畅一点。

车速起来了,金时关掉散气的车窗,嗡嗡嗡的嘈杂音才稍微消停一点。

“和老黄说了什么?”

“你也叫老黄,学坏了啊。”

金尚漫不经心地看了看窗外不断往后退的路灯杆,坦然回应道,

“那老头,明明精力还不错,装作病殃殃的样子,说自己快不行了,要托付后事,让我照看一下他那不成器的子孙。”

“你答应了?”

“我疯了才会应承!不过,老黄家的财产真多啊,怪让人眼馋的。”

“他给你透了个底?”

“嗯!不过,我觉得他没说实话,往上再翻个滚,就差不多了吧,大概……”

“那老头谨慎了一辈子,对家产看得极重。如果不是财帛动人心,用海量的财富吊着,偌大的家早就散了。现在大家都肯听他的,还不是希望到时候能多分一点财产?”

“所以,我觉得他的话,有几分真意,但没那么急,就是试试我的口风。如今的‘江夏黄’大而不强,除了老黄,没有撑得起面子,还能服众的继承人出现。估计……也是存了万一不对,让我看在香火情的份上,照看一二的心思。其实想想也对,咱们父子到底承了老头不少情分,虽然不姓黄,将来发达了,只要多多少少露出一点看顾的倾向,想要下刀子的豺狼虎豹,就得掂量掂量。”

情分这种东西,说没用,那确实一文不值,但在某些时刻,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老头子自觉身体还行,但到底九十多了,怕一个不慎,出了意外,后事不好办,所以提前在你这做个保险?”

“这么大年纪,真有什么问题,那还不是说没就没啊?”

即便有“天命烛台”护身,也难保万事大吉。正如黄正廓所说,这种东西,锦上添花的效果极佳,指望它雪中送炭,估计是不可能的。

老金想了想之后,劝诫道:

“有些事,还是要慎重。尤其是宗族方面的,咱们的传统文化里,十分排斥六亲不认的人。咱们可以不和他们一般见识,但不能落井下石。能帮的时候,还是要搭把手。这和个人喜好无关,纯粹是为了面子上好看,塑造一个恩怨分明的人设。”

就比如数十年前,冼桂珍带着孩子破门而出,老黄家也补偿了不少好东西。比如球场,地皮,商铺以及足球俱乐部等。这些东西,对几十年前的“江夏黄”来说,犹如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但到底也是将面子上打理得清清楚楚,人情往来滴水不漏。

就血缘来说,大家都是亲戚,往更大的层面来说,你我都是“肉食者”,虽说如今的高低贵贱,和血脉,传统以及历史渊源什么的没关系了,到底是站在一个阵营里的阶级兄弟。

风水轮流转,谁知道哪一家就出了个基因突变的妖孽,开始发迹了呢?

梅家兄妹,都落魄了那么多年,老二混到下海跑船了,最后不也出头了吗?

也不知道哪一位老祖宗的坟头冒青烟,兄妹几个都还混得不错,下一代也没太混账的纨绔子弟,三代富贵估计是能保住了。

家学与见识,说不清道不明,想要改换门庭,有时候,还真需要一点运气,一点底蕴。

“我也是这么对老头子说的,砸锅卖铁去帮忙,就不要指望了,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一点方便就是极限了。天助自助者,自己支棱不起来,外力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能力不足的家伙,还是让其当个平头老百姓,老老实实得了。要求太多,做不做得到另说,真到了德不配位的地步,是祸非福。”

“力所能及啊,这个词太微妙了。”

金时嘿嘿一笑,

“老头子有没有说怎么让你的‘力’变大一点?变强了,能帮的自然就更多,真到了一方巨头的地步,哪怕什么都不说,身边自然都是朋友……”

“不要老黄家的帮忙,我也能干。不过嘛,有老头子托底,自然稳妥多了。”

“融资放他们家的产业进入?”

“我不要钱,需要融资,资本市场有的是人傻钱多上赶着送钱的。我要土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什么的,什么都行。现在资本市场对不动产的估值还不高,处在一轮通货膨胀的尾声,还拿优质资产去贱卖,太傻了。有钱的都在急着逆周期抄底,窗口期并不长,得抓住机遇。”

“老黄也不傻,会让你占这个便宜?”

“不让我占便宜,我管别人死活?这就是个互惠互利的交易,我其实早有想法,但不知道怎么实施……”

“说说看。”

金时十分好奇地询问着,小金琢磨了一会后答道:

“让老黄家的亲戚,尽量往不显山露水,实际产值不高,但对个人来说,十分赚钱的娱乐圈发展。早期的互联网,其实是个各路妖魔鬼怪大显神通的好地方,和娱乐圈结合之后,能够有好长时间的红利期。”

这不是金尚突发奇想,而是借鉴了前世的经验后,得出的结论。

前世的那些“遗老遗少”,很多都在流行音乐,影视剧,戏剧曲艺等领域发展,未尝没有其他行业壁垒森严,对他们不太友好,只有在这一行,稍微具备一点传统优势,比较好入门的缘故。

不止是国内,欧美也差不多,传媒大亨,体育商务,电视网,影视剧,流媒体等,产值不一定突出,但影响力一直都不小。

在别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先吃几口时代的红利。

至于过后如何,那就是下一代人需要处理的问题了。

“当歌手,明星,或者开广告传媒和影视经纪公司?”

“他们不是自诩为人脉深厚,没有办不成的事么?其它领域派不上用场,这方面,倒是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尤其是在京城里面?”

不是有什么纨绔子弟,自称什么“京圈”,吆五喝六,十分嚣张么?

老黄家的这些纨绔子弟,真要是有本事,也去组局啊,窝在祖宗身边算什么事?

外面花花世界可热闹了,漂亮的女明星,不好玩么?游艇轰趴会所,花天酒地,有本事,你也能享受,用不着在这里成天琢磨着拍老头子的马屁。

“我看,你是觉得影视传媒的发展速度太慢了,需要尽快做大,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好扩大影响力吧?”

“互惠互利嘛,对大家都有好处。你说那些个叔叔伯伯,除了去比较务虚的娱乐圈,还有哪些是他们玩得转的?”

有人脉,但又不是特别管用,彼此拉踩,商业吹捧,干不了什么实事,壮声势倒是个顶个厉害。

这种“人才”,不去娱乐圈混,当真是屈才了。

“至少,是个正经事,又不是让他们去坑蒙拐骗,只要能弄来资源,不管是人、钱、渠道还是舆论加持,都算他们的能耐。”

下半年开了几个项目后,金尚越发觉得,娱乐圈萎缩得太厉害了,不仅项目和钱不好找,连有一定才能的专业人才都极其稀缺,想干什么事,太难了。

“当然了,他们要是能够合力推动这一行的政策扶持与开放,那就再好不过了。”

“说了半天,这才是你的根本目的吧?”

闻言的金时哂笑着,驱车拐入小区,驶进自家院子里的停车位。

花里胡哨的借口都是虚的,真正让金尚感到为难的,还是这一行太过封闭,现如今,连拍摄影视剧的资格,都需要挂靠在相应的部门旗下,打一打擦边球才能做。

金尚为什么要和美影厂合作动画项目,拍摄电视剧,都要拉上电视台背书?

没有后台撑腰,连许可证都拿不到,更不用说上电视台播出了。

已经上线了一段时间的今夕视频,严格来说,还是个法律规定的空白地带,因为影响力薄弱,点击量极少,也就是个藏在社区里的录像厅的级别。现在是没事,以后做大了,或者准备买版权扩张,连个正式的“身份”都没有,那怎么行?

影视剧不是你想放,想放就能放的。

现如今,今夕文化每有一个新玩意上线,就去有关部门问问,这能不能做,要不要申请什么资质,搞得上级也是万分尴尬,谁都不知道该怎么批,对着规定一查,越查越迷糊,不知道该适用哪一款,就只好和稀泥。

时间久了,搞得金尚的心里也有些没底。

现在是没事,以后真要卡条条框框,都是一头的包。

“别想了,大过年了,皱着个眉头给谁看咧,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回了趟老家,受了多大委屈。”

金时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眯眯地说道,

“你姑妈家估计到了,回去打个招呼,然后去你老舅家串门。”

“知道了。”

收敛情绪,金尚也知道,这两天估计是要在离得比较近的亲戚家,轮流去拜年了。——

从初一到初三,一家子基本都是在迎来送往中度过,虽然有些寒冷,但天气还不错,也没有起风,所以也还算舒适。

直到初五,时断时续的应酬才渐渐少了,金尚总算是能稍微清闲一点了。

公司定于初八开门,还有两天多的休息时间,金尚也特意上街逛了逛,新年新气象,看看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期间,金尚还客串了一把“热心市民金先生”,上过一次街访,这段时间,户外栏目摄制任务挺多的,也不好随意找几个素人采访,只好尽量联系相熟的人客串一下了。

和同样当了一回“逛街学生梅女士”的小表姐梅逢春一起去看了下新开张的“星海广场”,人还是挺多的,两人去地下美食街吃了点东西,又看了下成衣店。

一楼黄金地段的优衣库,是许多年轻男女都会去看一看的地方,物美价廉,款式众多,基本能紧跟时尚,很多外界看都看不到的文化衫,也有售卖。

“姑父的服装生意,越做越大了啊。我在学校里,都时常能听到大家相约去闲逛,优衣库出现的频率还是挺高的。”

“都市快时尚,做好了,还是大有可为的,不过嘛,和二舅相比,还是差远了。”

“贷款罢了,只要能借到钱,买买买谁不会啊。”

梅逢春满不在乎地评价着。

没错,这一家星海广场,就是梅应年买下了一家经营不善的老式国营商场后,经过小半年的升级改造,才打造成了现在的时尚购物广场。

作为正式进军京城商业地产的标志,梅应年为了宣传它,真可谓不遗余力了。

以金尚超前的眼光来看,这家大商场的面积,还是小了点,但也够用了。在一九九六年初的当下,还是很气派的。

闲逛了一会,感觉有点热的两人,在一家茶餐厅小坐歇一歇,说起这两天京城发生的趣事。

“你看到没,前两天主流报纸上,都引用了你在论坛上发的那一首诗。”

“有吗?这两天太忙了,都没空看新闻。”

“在这个时节,宣传那首诗,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理由?”

“政策的开放性,会持续扩大。”

想了想之后,金尚也明白了,《元日》这首诗,里面透露出的吐故纳新,鼎革求变的意味太浓了。它既契合新春辞旧迎新的意味,同时也是万象更新,事物发生变化的寓意。

“国际贸易组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一个人口接近十亿的庞大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造成的影响,绝对不可小觑。

“吹风了?”

“时代的号角,懂的都懂,听不懂的,也无所谓,只要不违逆潮流,顺势而为,基本能获得不少好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