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324章 权衡利弊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324章 权衡利弊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324章 权衡利弊

第324章 权衡利弊

甬东是一个群岛地级市,相对东南沿海而言,海拔还是略高的,陆地总面积超过一千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接近两万平方公里,从这个数据来看,这里走海洋经济的路线是板上钉钉的事。

就可规划用地而言,条件也很优越,要知道,现如今的首善之都京城,城区面积都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长远来看,也就维持在全市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约一千七百平方公里)就很理想了。

如果全部开发出来,甬东能够承受的人口规模肯定超过三百万,当然了,最舒适的环境下,两百万上下就是最佳状况。

截止到这个世界的一九九六年为止,当下人口总数,也才超过八十万,可以预见,其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作为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的群岛市镇,除了每年夏秋容易遭受太平洋北上的台风袭击而造成不便外,全年平均气温在十六度左右,冬暖夏凉,温和湿润,最热的八月,也极少有超过三十度,最冷的一月,气温也在五度以上,适合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给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这地方的优点很多,缺点也不是没有,待跨海大桥通车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目前,还是以旅游和渔业为主的经济模式。

来之前,金尚就通过洪仁全,拿到了许多资料,对甬东地区的现状,以及招商引资的条件有所了解。

虽说前世来过这个地方,也只是走马观花般草草经过,跟团旅游,吃吃喝喝,景点闲逛打卡,也看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这次来,就得好好观察一下,为北船机电的战略投资做关键的决策了。即便有“金手指”做了方向性的指导,不亲自来看看,到底还是不放心。

日上三竿,考察团与匆匆赶来的北船机电先期勘测团队见面,了解了一下目前的进展,和当地见面聊了下,找了个向导,然后乘坐游艇去附近转转。

在“连岛计划”成功实施之前,甬东和陆地的往来,肯定只能靠船只,倒是不贵,就是不太便捷,一天也就几趟,错过点就只能明天再来。

“这里虽然很少下雪,冬季大风天气也多,海况不佳,就容易停航,轮渡和快艇的班次都要停,有点影响来往交通。”

外人在场的时候,自然不好说当地坏话,自己人内部详谈,就没那么多忌讳了。

洪经理十分肯定地回应道,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内的基础建设就达到了一定程度,迈过了某个标准,量变产生质变,尤其是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广大农村年轻人,越发倾向于去大城市打工了,人员流动速度陡然变快,现代化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你们可能都没见过,那个真正以厂为家,一个大型企业就是一个小城镇的时代……”

梅文辉,金尚,张云鹰和洪仁全等人则在露天甲板上凭栏而立,沐浴着柔和的阳光,吹着微凉的海风。

至于旅游开发,这玩意还稍微带点“玄学”概念,并不是有好山好水就能做好的,巨大的投入,恰如其分的营销以及规范科学的管理,才是长远之道。

“所以,洪老伯的意思是,如果要在当地投资设厂,肯定不仅仅是建厂生产的事,如果不做好员工安置,生活娱乐,社交联谊等,将他们留下来,就得为昂贵的人力成本买单?”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时期的甬东群岛的处境,其实也差不多。

一些只剩下残垣断壁,人去楼空的废弃石油小镇,工矿大厂,钢铁基地等,就是历史留下来的无声回响。

在条件不如现在便利的年代,各个工厂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必然会往资源集约型企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超大型社区,共同进退。

如此状况,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商业社会里,是有点不合时宜的。

收了一堆文件,还没来得及看的魏双萍,齐招云和刘燕青等人抱着望远镜看着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远方海岛,时不时举着相机拍照。

老当益壮的洪仁全笑呵呵地述说着。

就好比表哥张云鹰的老家,条件也不差,呼伦贝尔大草原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还有碧波荡漾的俱轮泊和捕鱼儿海,不比海水略显昏黄,阴冷潮湿的所谓普陀山要壮观?

豪华游艇是大表哥梅文辉安排的,住的旅游酒店则是找谭明理打了个招呼后,临时准备的套房。

“必然如此!”

一个城市靠几个,甚至是一个大型工厂(企业)支撑,真不是罕见的事。中西部地区,会因为在深山老林里发现一座富矿而建起一座新兴城镇,因为资源枯竭而败落。

这里,就只能“吃海”了,相对高效且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渔业和旅游肯定是支持,前者就不提了,几乎遍布本岛的海鲜市场和烧烤摊,弥漫不散的鱼腥味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有能顶事的亲戚和合作伙伴,出门在外确实要方便不少。

随着洪仁全的诉说,几个年轻人似乎看到了自己出生之前,那相对朴素的年代的画面。

至少春秋两季,金尚觉得那地方真的更加漂亮。吃着量大管饱且实惠的烤羊排,住华丽的帐篷,或者弯弓搭箭,策马狂奔,一点都不比海上观潮要差。

可结果是,偌大的地方,几乎没什么名气,游客也远不及甬东多,更谈不上有效的开发。

“不得不说,在做生意这件事上,南人比北人还是要精明不少的。坐拥丰富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着实有些遗憾。”

张云鹰不是听不进别人话的人,洪仁全并没有指摘的意思,小表哥倒是很自然地套用在自家身上了。

有些事,并不会因为捂住眼睛,或者视而不见就不存在。

“回到咱们的问题上来……”

轻松的游览,并不是为了讨论南北差异,谁优谁劣的争论,而是要搞清楚在当地设厂的得失,

“按照洪老伯的意思,就是要‘以岛为家’,如果咱们开辟一个或者数个岛屿为基地,所剩不多的岛民势必会围绕着工厂,成为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型社区。由于出行不便,不管是工作还是业余生活,都得具备一定的条件,甚至做到基本的自给自足,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

“这是必然的事。”

洪仁全无奈地摊了摊手,

“本岛条件优越,如果可以,我也想优先抢占好地方,无奈……”

“有竞争对手?”

“不止如此,当地规划也不是毫无长远眼光,修造船,说到底,还是个极度依赖地理条件的行业,尤其是修船,污染有点严重,集中了绝大部分居民和提供基础功能的生活区,并不对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工厂开放。除非,有特殊的渠道……”

还有洪仁全没有说的拆船行业,所谓的“船舶墓地”,不仅辛苦,而且危险,污染也很大,压根不会在主要港口城市设置,国内的船只报废,就会送到南洋岛屿穷国或者非洲东海岸,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基本都是“出口”了,没有在国内拆船的。

这一点,金尚也是十分了解的,也就没有多问。

“也就是说,除了个别特殊单位,以及关系比较硬的企业,同行……估计很难在本岛立足了?”

“对!实际上,甬东当地居民并不穷,相对全国大部分市镇,还是比较有钱的。渔业就不说了,辛苦归辛苦,赚钱也挺多,旅游业嘛,半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是常态。就是……本地上规模的大厂极少,缺少了工业这根顶梁柱,到底还是有点虚,也留不住人,更不用说留住人才了。”

赚钱只是基础,如果不趁着时代发展的浪潮涌起的时候,迅速出手,夯实基础,为将来做准备,恐怕难以在大海对面的同省“兄弟市镇”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别的不说,如今的甬东发展,就极度依赖北仑等港口的海路运输支持,自持力差,甚至有点受制于人的意思。

造船无疑就是十分契合当地的行业,虽说不是本地公司,而是北地来南方发展的企业,因为实力雄厚(上市公司),潜力十足(背靠新兴互联网科技文化公司),人脉宽广(合作伙伴众多),所谓投石问路,抛砖引玉就是此类。

“总结来看,就是说,建厂投入只是一部分,还要提供完备的职工宿舍,有商品房出售,还要提供班车通勤,最好还配备有商业购物广场以及娱乐设施供市民消费消遣,这还只是想得到的,还不知道有多少等着完善。有点……麻烦啊!”

“哪怕不自己做,也要提供一点方向引导,促成此事,让跟随上岛的员工有归宿感,否则……后果难料。”

不是不能做,而是太繁琐了,和当初仅仅当做一份商业投资计划有不小的出入。

站在一个老板的角度考虑,金尚宁愿多出点钱,给员工提供补贴,都不愿意将和公司运营无关的事往自己身上揽。

遗憾的是,这里不是京城,给点房租和通勤补贴,或者提升一点加班费,就能搞得定的。

“麻烦,但不是不能做,看条件吧,如果长远来看,有好处,也不是不行,还有其他问题吗?”

“地质条件!”

洪仁全斟酌了一下,继续补充道,

“岛屿环境,不太适合建摩天大楼,容易发生沉降,造船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一条钢铁大船,动不动就几万吨,还有许多大型机械,高架吊,龙门吊等,对船务船台的压力极大,长此以往,维护费用不低。如何取舍,要看金总对船厂的定位,如果只是干几年,待行业火热后卖掉,得好好考虑套现手段,可要是准备长期经营下去,至少二三十年维持,就是另一种玩法了。”

顿了顿后,洪仁全叹道:

“我已经干不了两年了,再过不久退休,也看不到太长远的将来,金总不一样,还年轻,哪怕再过三十年,也不到五十岁,以一个企业家的标准来衡量,正是年富力强的巅峰期。”

如果金尚不是梅应年的外甥,被洪仁全视作大有前途的子侄辈,他压根不会说这么多废话。

在修造船领域,小金是个外行,哪怕这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很努力地学习了很多东西,到底没有深入了解过。

中小型附加值高的船艇,在北方建造,南方基地主要面向大型超大型油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市场,越发讲究大干快上,多快好省。

到了这一步,已经不仅仅是制造业的问题了。

本质上,造船厂是个人力密集型企业,也是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十分依赖银行贷款,流程大概是接到订单后去银行贷款,按照进度,船东分批付款,建造完毕交船后付尾款,然后偿还负债,有盈余就赚钱,没有就亏钱。

实际上,批量制造的大型船舶利润很微薄,明面上赚不赚钱,很大程度上要看银行能不能提供低息贷款。

建造能力很重要,融资能力更重要。如果在细枝末节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和资金,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闻言的金尚沉默了片刻后,十分冷静地答道:

“肯定不会是一锤子买卖,要长久经营下去。只不过,我会投钱,但不会大量投钱,主要还是要靠当地组织银团贷款。我没那么傻,既然知道这是个表面上不怎么赚钱的行业,自然不会押重注。不管怎么说,都是甬东当地有求于咱们,而不是咱们上赶着做买卖。此地不留爷,换个地方,也不差,北边的崇明岛,南边的珠江口,有的是良港,去那边也不错。”

“有条件,我也想去啊,可惜没人脉,搭不上线。咱们到底还只是在北方活跃,南边不认识什么人。”

“慢慢来吧。”

也不是说要一口吃一个大胖子,建造大厂,本质上是和当地深度绑定,要充分考虑其发展前景,这不是简单的商业活动,实际上是在投资一个城市。

就好比厂区,员工宿舍,生活功能区等,势必要占据大量土地,一旦城市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土地价值也水涨船高,这不就赚了?

有一个话题,大家都没有明说,但都心照不宣,招商引资的那些个条件,什么三免五减,资金支持,人力供给等,还在其次,关键是能弄到多少工业和商业用地,将来有没有改为居民住宅用地的希望。

空口白牙的好处,不一定兑现,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土地可是就在那里,总不会长腿跑了。

再过不久,游艇就要到洪仁全看过几遍的小岛了,是不是如想象中的那样,能够成为北船机电南下的第一站,得用眼睛看,并仔细考虑。

未来五年,很可能会撬动数十亿资产的大项目,哪怕是融资,由上市公司兜底,也由不得金尚半点疏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