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325章 得失之间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325章 得失之间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325章 得失之间

第325章 得失之间

当地安排给北船机电的首选建厂地,是一大一小隔海相望的两个小岛,地名似乎是长涂或者长途什么的,游艇绕行一圈后,金尚心里就有数了。

大岛地形更差,居民更少,小岛反而要繁华一点。只不过,这点微小的差距,不值一提。两个岛屿合起来组成了一个镇,总人口估计还不到两万。

“太小了!”

去附近的沿海道路走了走,顺便看了下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状况,金尚就放弃了在这里建厂的打算。

如此体量,压根撑不起金少爷的野望,甚至不值得跑一趟。如果仅仅是这种程度,那就太令人失望了。

即便全镇男女老少全上阵,也不够填满一家超大型船厂。想要满负荷运转,必须从外面招人,各色人才都不能少,至少能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大型社区才行。

一万多人?

京城稍微大一点的小区都不止这么多人。

似乎早有所料的洪仁全了然地点头。

“如果没有天大的好处,这里确实有点差。”

“咱们是来投资的,不是来扶贫的,考虑长远的发展,做点好事也行,但不能卖头援助。外来户千里迢迢而来,砸锅卖铁,图什么?”

吃过午饭后,有些疲惫的众人各自安排休息,金尚和女朋友以及家里人通电话报平安后,冲了个热水澡,才拿起洪仁全提供的材料,仔细分析。

比如说,几个适合建立深水良港的地方,地质条件都很一般,不仅要开山修路,还得从零开始建造码头、船坞和船台,长此以往,容易发生沉降,维护成本很高。

来往不畅,意味着基础生活物资的成本要提高不少,在这里设厂,意味着不能避免的支出要上升,这与企业追求利润的目的是相悖的。

还有就是被寄予厚望的“连岛计划”,目前还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实际开工,估计要到三年后,一期通车,没有七八年完不成,后面的二期三期,还停留在纸面上,能不能实施,还要看情况。

将减小投资规模,放缓重心南移的速度的决定通知洪仁全后,金尚也长舒了一口气。

也对,常住居民万人上下的岛屿,一天有几趟轮渡来往就不错了,花几个亿修一座大桥,确实不值得。

经常在正式文件中出现的船舶如“巴拿马型”、“好望角型”和“苏伊士型”等名称,就能大致了解它们的航线,还有许多停靠特殊港口、途径某些航线或者装载特殊货物的如大湖型散货船、Kamsarmax型散货船以及阿芙拉型原油轮等,不一而举。

不止是这点问题,真要指摘,还能找出不少缺点。

有了这个觉悟后,金尚心中的失望自然是难以消除,不过,也不全是坏事,关于小灵通的试点,以及今夕商城的入驻,还是比较顺利的,没有竞争对手,全世界都找不到同行搅局,自然就没什么波折。

重视,但又不是特别重视,这就是当地的作为给金尚的实际感觉。

事业的重心南移是大势所趋,但也不能太操之过急。

『来早了,感觉是个大坑!另外,不是这个时候,也轮不到咱们来插足啊!难道说,这要空手而归了吗?』

『调整战略方向吧,将小型船艇和修船业务转移过来,大型船舶建造基地,还是留在胶澳,黄岛区的深水良港也不错,配套齐全,交通便利,而且深耕多年,办事也方便。』

也是,这里的渔业极其繁荣,渔船的保有量不少,维修也是相当大的市场。只不过,这种程度,难以整合不说,光靠本地发展,十年也难成气候,所以,才会接下北船机电抛下的橄榄枝。

和洪仁全聊了一会,就找出了许多不足之处。当然,真要在这个地方设厂造船,也不是不行,困难是有的,能不能克服尚在其次,关键是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和补偿。

这种体量的大船,能停靠的港口是有数的,全世界订单都不会太多,能造的船厂更少,设计建造能力有那么大,也不会长期满负荷运营,大部分时间里,还是十万吨以下货船占据主流。

『还是手里的牌太少啊,要是世界五百强大企业来投资,哪里会被丢到那些旮旯里面?』

这就很麻烦了。

“连岛工程”并没有将两个岛包含在内,也就是说,铁定没有陆地贯通,这就很要命了。

主要还是看城市的发展是否符合期待。

“底子薄,别人稍微热情些,就有点沉不住气。既然别人不够诚心,咱们也不藏着掖着了,以厂子为由,尽量多圈地,实在不行,迁一两个发展前途有限的设备制造厂过来也无妨,修造船利润微薄,机电设备倒是挺赚钱的,保住甬东基本盘就够了,剩下的精力,以发展副业,拓宽公司其他业务在当地的存在感为主。”

一个标准集装箱装满大概二十吨出头,实际不可能有那么多,但也不会差太远。常规来讲,万箱船的载重量就超过十九万吨,接近二十万吨,一万五标准箱船的载重量就差不多二十四万吨。

各有优势,就看取舍了。

上赶着不是买卖,先期投入就要几个亿,别说现在,二十年后也不是个小数目,不能因为眼前一点蝇头小利就迷了双眼。

这样的条件下,船厂就势必要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可以不强,但不能太弱,否则,在如今船舶越造越大,什么分段建造,塔式建造,岛式建造等模块化制造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连基本制造工艺都摸不清楚,就没法在这一行混了。

即便要强行标准化,也只能在几个大类中做些比较粗略的规定,这样一来,许多其他行业,如汽车,飞机,煤炭,钢铁以及冶金等重工业降低成本的路就走不了。

可惜的是,实际情况,和金尚预料的有些差距。

商量来商量去,优缺点都分析妥当后,几人又去了数个条件比较好,适宜建造港口和船台的地方后,回到下榻的旅游酒店的时候,已经四点多了。

干练的洪仁全没怎么琢磨,立刻就同意了,估计他也是在几番磋商后,没有得到想要的成果后,已经意识到这个结局了。

“好!”

海上风景虽然不错,看了一天,也怪累的。

不满意,但勉强可以接受,就这样了。

总而言之,不管身为乙方的建造厂如何推行标准化,甲方船东还是会根据特定的航运市场定制最经济的货船。出钱的是大爷,想要赚钱,弱势方自然要迎合市场需求,不可能强行对着干,更不可能要求全世界主要港口,运河,以及海况适应己方的所谓“标准船型”。

“金总做了决定,我明天就这么谈。这样一来,我也放心了。说实话,急匆匆南下布局,也未尝没有我即将退休,想要为厂里做最后一件事的心思。不过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将附加值高的工程船和小型船艇船艇的制造,以及修船业务挪到南边,是再好不过了,这边的人力成本明显更低。至于批量制造的大型船,北方也还凑合,毕竟当地的配套企业要更加齐全,采购物流的成本低廉……”

原因是多方面的,各个国家的船级社和海事、港航的规定不一样,港口条件有差异,航线状况也大相径庭。

『说白了,还是更加照顾本地人,好地方都是为当地人留的。』

甬东发展速度更快,但上限有点低,可以作为桥头堡,不能倚为根基。胶澳倒是马马虎虎,未来有望突破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潜力肯定是不缺的,作为旗下业务除了京城之外的北方副中心,勉强够了。

在北船机电的规划中,这里主要被用来建造大型干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尤其是以集装箱船为主,主要瞄准一万箱到一万五千箱集装箱的市场。

明了当地的态度后,再看看洪仁全收集的竞争对手的信息,更是佐证了这一观点。

造船业是个相当麻烦的行业,半个多世纪来,无数大厂试着将其标准化,遗憾的是,基本都失败了。

从实际考察来看,当地大大小小的船舶配件公司和修船企业极多,渔人码头到处都是。

计议已定,上了年纪的洪仁全,自然不会和小年轻一样喜欢熬夜,回去准备睡觉,金尚则叫上其他人,去附近的酒吧坐一坐,谈天说地,小酌几杯。

稍微有点醉意的梅文辉比较矜持,似乎很适应这样的生活,倒是平时比较腼腆的张云鹰,微醺的他还有点话多。

“难得来南边走走看看,这海边的风景,到底和内陆的大湖有点不一样,就是太潮了一点,有点气闷。”

“气候差异嘛,我去东北,也有些不习惯,皮肤不做防护,容易被风吹得开裂,鼻子喉咙干燥难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像华中地区又不一样,夏天闷热难耐,冬天非常湿冷,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觉得难受。”

受全球气候影响,国内几乎是北半球同纬度区域最冷的地方了,气候多变复杂,东南西北差异极大。

“我跟你说,阿尚,极端的寒冷,明显比极端的炎热要难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更大。尤其是老年人,北方苦寒的严冬,最好还是待在家里,相比之下,南方沿海地带,哪怕是高温天,体感温度也要低一点,好受一些。将来啊,这边的养老地产肯定不会差。”

“应该吧!话说,你家里是搞农牧副食的,琢磨这些干什么,这是梅家表哥的业务范围吧?”

被点名的梅文辉笑着摆摆手。

“还没到那一步,先站稳脚跟再说,毕竟是‘客场’,还处在刷存在感的阶段。”

“也是,房地产起势还有几年,不着急。”

北船机电南下发展不尽如人意,也证明了企业贸然进入一个陌生的地方发展,不仅困难,风险也大,实力不足的时候,贸然扩张,不太合适。

几家亲戚和一众合作伙伴组成的商业团体,已经有点影响力了,可出了“舒适区”,和大大小小的“地头蛇”竞争的时候,依然有些力不从心。

这要是在京畿,胶澳,环渤海,北太平洋港口城市,哪有这么麻烦?

谭家父子倒是在南方有些布局,可连锁酒店到底有些分散,在甬东这地方,也没多少影响力。

绍兴第一站的顺利,让人期待值过高,第二站甬东的小挫,倒是让金尚沉下心来,稍微务实一点,不奢望太多不切实际的东西。

张云鹰嘟囔了几句,后凑到金尚身边,十分恳切地问道:

“自从被父母派到京城,也快一年了,我也见识了不少,和各方打交道,多少有些心得,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想要阿尚帮我分析分析……”

“说说看?”

农牧副食,能够玩出来的花样并不多,未来拥抱互联网电子商务,塑造品牌形象,在消费升级的大浪潮下,把握住机会,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路线嘛,就那么几条,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坐等风口来了起飞就是了。

“我想在农牧场的基础上,拓展一下副业,做成类似亲子游乐园的度假胜地。”

“咦……你怎么会这么想?”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农牧场本身以科学的管理与规模取胜,除了提升品牌价值外,主要还是靠物美价廉立足。

旅游度假中心,那是第三产业,赛道都变了。

见金尚询问,头脑在酒精的刺激下,有些亢奋的张云鹰咧嘴一笑道:

“你不是说过,以后要做以大型动漫主题游乐场么?既然次文化领域可以做,农牧场自然也不差。京郊附近的农家乐,动物园,亲子旅游景点不少,主打农牧体验和休闲生活的牧场游乐园,自然也应该有市场吧?”

“妈妈农场,妈妈牧场?”

“这名字不错诶,你觉得有没有搞头?”

“不好说啊!”

农家乐并不是只有吃吃喝喝,动物、赏花、采摘、手作体验、游乐园、餐饮、购物、露营等,一系列活动都可以作为卖点吸引游客。

说是农牧场,本质上是个景点,或者说是游乐园。

“你做的那个……拍电影,修了‘三国城’,都能开发为旅游景点,我就想着,能不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也发挥一下。毕竟,你看嘛,在京城开农牧场,还是很麻烦的,属于‘三产’的景点旅游就方便多了。这也算是实质上打通了下游产业链吧,自己种的地,养的牲畜,直面终端客户,还能开发出附加价值,我觉得还行。”

真没想到,张云鹰这浓眉大眼的家伙,看着老实,三斧头砍不出一个屁来,居然还有这种内秀的心思,看来平时在二姑妈的压制下,没能展现出亮点,多在外面历练一番,还是有进步的。

所谓的“妈妈牧场”,其实并不是多么新鲜的东西,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周围,多多少少有些雏形。

在金尚看来,只有人口规模超千万的大城市附近,才能撑起一个上规模的“妈妈牧场”,小地方的亲子游市场太狭窄,不值得花太多精力去经营。

“如果……在京郊开一家‘妈妈牧场’,你觉得能有多大市场?”

“三年能维持营收平衡,最多五年营利,年客流量,争取达到百万,门票收入两到三亿吧。尽力而为,应该能实现……”

“有点强啊!”

门票两三亿,不代表赚两三亿,除此之外,还有旅游酒店,餐饮娱乐,门店租赁,打车周边等,就像花钱去迪斯尼乐园享乐的家庭,不可能就买一张票,就再也不花钱了吧。

这不仅仅是农牧场和亲子游的杂糅,而是一整条产业链的整合。

至于投资,肯定要比单独开设农牧场要大很多,但也不会太夸张,只要选址合适,营利的希望很大,而且是细水长流的生意。

“就是前期压力很大,姑父那边还要拓展北地大豆种植区,加大奶牛肉牛市场投入,你现在搞什么‘妈妈农场’,吃得消吗?”

今夕商城的融资,就抽干了姑妈家的现金流,再分头出击,怕不是要被拖垮。

张云鹰自信地回应道:

“有了线上渠道,销路通畅,现金回笼比较快,总体压力已经不大了。反正要在京城以及南边打开市场,在当地建立农牧场,顺便搞个亲子游乐园,也不复杂。”

“假途伐虢……么!”

“用你小说里的话来形容,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对,叫双管齐下,两不耽误。”

“怎么都好!”

思索着的金尚,不自觉地轻轻摇头。

参考前世的同类行业,小表哥张云鹰的估计太乐观了,五年门票收入超两亿,有可能,但难度有点大,十年时间是比较恰当的。

但是,这不意味着小表哥的方向错了。

所谓的“妈妈牧场”绝对有前途,它可能没有迪斯尼乐园的营利能力强,也没有“三国城”影视基地兼旅游景点那么热闹,但它的立足点是“衣食住行”中的“食”,以此为基础,引导到综合性的吃喝玩乐上,根基更加稳固,哪怕游客数量和消费不如预期,农牧场的产出是实实在在的,将其卖掉,怎么也不会亏到哪里去。

影视城和动漫游乐园就不行了,没有游客,就只能干瞪眼,没有任何收入,还得负担海量的开销。

三者,本质上是同类,只是卖点不同,相比之下,张云鹰想要做的“妈妈牧场”上限要低一点,但下限更高,风险比较好控制。

实在玩不转,全面转型正式的农牧场,做生态农庄,或者品牌牧场也不迟。

“京城那边,我帮你问问,看行不行。还有,我从家里老头子那边,弄到了几块地,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早些年,家里在密云还有几个山头租给别人种果树了,如今不知道捏在谁手里,我去查一查。除此之外,基础建设,还需要人……”

“我来吧!”

小表弟还没说完,梅文辉插话道,

“反正要建影视基地旅游区,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赶,如果真要做,我去问问项目部,还有没有人。”

“算你一份吧!风险不大,刷当地居民的存在感挺好,这……也属于线下生活的业务板块,我让李萱做一做市场调查。对了……”

说到这,金尚突然想起一件事,

“下一站,是去苏州,这也是个有千万人口潜力的大都市,环太湖区域毗邻杭州湾,辐射长三角,在那里建一个,是不是也挺好,有‘三国城’打底,应该能说得上话。”

离松江不远,南京也近,杭州也在两个小时车程内,位置很不错啊。

三人想了想,也觉得有点意思,于是决定到时候去谈,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意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抓住江南水乡的核心,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干这种大型工程,最重要的有合适的地块供开发,还得当地支持。

如果窝在老家发展,二姑妈家的事业,也就是个局限于一地,被渠道商拿捏的生产商,从单纯的一产试着往三产发展,难度大是肯定的,只不过,在竞争激烈的农牧业,想要发展壮大,困难同样不小,而类似“妈妈牧场”这样的亲子游乐园,更容易走出去,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姑夫张华还年轻,正值壮年,在北方稳扎稳打,护住根基,长子外出闯荡,发挥年轻人见识广博,脑子活泛的优势,能开辟一条新路自然是好事,失败了也不要紧,回老家继承万贯家财就是了。

就好比金家父子,小金也懒得在纺织服装,连锁餐饮和足球体育领域浪费太多时间,还是玩文化和互联网更有成就感。而老金则谨守祖业,为这个家守住底线,不至于把家业全部败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