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389章 各退一步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389章 各退一步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389章 各退一步

第389章 各退一步

三到五万方,也就一个大型游泳池,或者中等规模的池塘的样子。

如果将足球公园球场封闭起来,往里面灌几米深的水,就超过十万立方了。

看似很多,可真要用起来,对超大规模城市来说,也是远远不够的。

似乎早料到金尚的态度,洪仁全十分了然地一笑,慢条斯理地解释道:

“偌大的京城,去年常住人口将近一千三百万,金总知道日均用水是多少吗?”

“嗯?”

“一百二十万方出头!”

“怎么可能?算人均用水……就那么点,更何况本地工业实力并不弱……”

“您的理解和猜测,和现实有巨大的差距。一般而言,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工业用水占比约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三十五,基本都是这个水准,大差不差。当然,个别小地方,产业比较单一的小县城,工业用水占比百分之八十的都有,只是这些个例没有代表性。北方缺水的地方就不一样了,管控比较严格,工业用水占比百分之二十五以下的比比皆是,且再生水的比重已经超过百分之二十了……”

“这么夸张?”

含蓄地点点头,洪仁全笑着回应道:“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京城工业用水的占比估计会达到百分之三十,而再生水的比重会逐步提升到百分之四十……”

也就是说,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回收再利用率有较大概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甚至往百分之五十发展。

按照洪仁全的说法,这是地方发展规划中提到,业内专业也大力吹捧的。

“别看国外口口声声说低碳环保,真正着手实施的,没几个,大多也就做做样子,而我们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准备。金总是京城本地土著,应该能体会到,一年数次的沙尘暴,现在变少了,周围光秃秃的荒山也变绿了许多。为了恢复绿水青山,是付出了不少代价的……”

“这倒也是!”

回忆了一下,金尚十分诚恳地认同了对方的判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搞破坏性的开发。这几年,本地的环保,水土资源,能源以及植被湿地的保护,卡得越来越严格了。”

张云鹰搞的妈妈牧场,着眼点在于综合三产,并非传统的消耗和污染比较重的农牧和重工,即便如此,也跑了好久才最终获批。

今夕文化旗下的数据中心就不一样了,耗水相对较少,但对电能的消耗大得惊人。

现在还算好的,待以后人工智能,大数据之类的产业蓬勃发展,对算力的需求越发高涨,与之相应,能源消耗也水涨船高。

说句不客气的话,信息时代发展到极致,体量不足的国家,连入门都做不到,如果要建立数据中心、云服务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需要总量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甚至是更多电力能源支持,这是不可承受的重担。

大量廉价的电能,是信息化时代的基础。

今夕文化计划在京城建造的数据中心一期工程,竣工后投产,每年运营费用就超过三个亿,其中百分之八十要交水电费。

猜猜去年京城名义GDP多少?

对外公布总量约两千亿上下!

现在一家民企计划造一个电费一年就要交两亿多的数据中心,这是要逆天啊?这已经不是惊不惊动地方管理部门的问题了,更高的监管单位也频频问询,尤其是需要多方协调的,比如铺设专用光缆的事,不知道牵动多少人的心,郝齐联这种级别……已经有些兜不住了,得向上汇报请求批准。

相比之下,环保,水资源和能源虽然不太好过关,其实是有办法解决的。

两人边商量边想办法,努力把眼前这一关过了再说。

心中暗自琢磨的金尚,从脑海中搜刮着前世的记忆,前世的首都,在二十多年后,人口接近两千二百万,差不多到了承载的极限,日均用水的巅峰记录是三百六十多万方左右。

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一点,金尚才觉得这辈子的数据似乎有些偏低了。

不过,考虑到现实情况,似乎有点脉络可循。

如今的京城,由于没有战乱打断城市化进程,使得其越发往服务型大都市发展了。

旅游文化,美食服务,经济商贸等占比是偏高的,重工业则往周边地区疏散的趋势比较明显,华北,松嫩,胶东,淮北等地经济发展更加均衡,甚至有很多工矿,煤炭,钢铁,石油,化工等产业,在资源条件更加优越的北海,川陕,西北等地重点布局。

这样一来,使得京城能源和淡水消耗降低,缓解压力,也有极大的贡献。

毋庸置疑,放眼整个祖国,还存在比较穷困的地方,区域差距大的情况依然存在,但在部分传统发达城市,已经有了产能转移,更新升级的趋势了。

随着工业实力进一步提升,环渤海经济带向北,向西迁移蔓延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上辈子,是在十几年后,首次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概念,可在这个世界,这种情况一直存在,只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进行得极为缓慢罢了。

“总之,日产五万立方还是太少了,我觉得要做就做大,六十万立方,行不行?”

“您可真敢想,京城一半的用水……这也太夸张了!”

听了金尚的想法,以洪仁全的大胆,也不由得吓了一跳。

“这个规模,如果不考虑工业用水,省着点用,已经可以满足数百万,将近千万人的生活用水了。”

如果在中东或者北非那些沙漠地区的国家能有这么多淡水供应,肯定是求之不得。

“现在是一半,以后哪有这么多?而且……”

顿了顿后,金尚悠悠地说道,

“也不全是供应本地,毕竟,京城不直接临海,我打算将发电厂和海水淡化的重心放在东南面……”津沽BHX区,平洲唐海(曹妃甸)是京城东面和东南靠海门户,不仅是京畿地区重要的工业支柱,也是本地重要的农牧生产基地。

就这么说吧,这几个地方的钢铁产量,占比超全世界百分之二十,未来有可能是全球钢铁生产的半壁江山。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国内最大的铝锭生产基地,各类合金,工矿冶金等副产物,为全国工业发展提供动力。

理所当然,这两个地方也是京畿能耗最大的区域,在整个环渤海经济带也是赫赫有名的。

“滨海新城和唐海啊,确实,那里有需求,如果真有日产几十万方的海水淡化厂,犹如雪中送炭。”

依然不太赞同的洪仁全劝说道:“这么说吧,金总,发电站的耗水量,一般在七百到一千五升每千瓦时之间,环境,水质,燃煤,设备等都会影响效率,您想想,一个日产六十万方的海水淡化厂,或者说……消耗这么大的发电站,生产这么多的电能,用的掉吗?”

好吧,以目前的状况,洪仁全的担忧不无道理。

可金尚站在更超前的地位来看,自然会知道,再多的电,也有不够用的一天。

不止是老洪,整个国内,甚至全世界都低估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未来信息时代,数据存储和算力对能源的恐怖消耗。

六十万方?

别傻了,零头都不够好吧!就跟三峡竣工之前,宣传的口径是一旦落成,全国电荒将一去不复返,夏天高峰期动不动就拉闸限电的时代将会过去。

结果呢,别说全国,也就满足了三四个省的消耗。

不怪当下的人们眼光短浅,实在是大家低估了国人的韧性,低估了祖国的潜力,更低估了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的全球化市场对这片大陆的影响。

这个时代的祖国疆域更加辽阔,资源更加丰富,基础更加牢固,只要稳扎稳打,将会发挥出更加恐怖的力量。

不说别的,全据整个东北黑土地,独霸西北太平洋,还坐拥北海、夷播海以及勒拿河、叶尼塞河中上游等战略要地,石油天然气受限于恶劣的环境,开采困难,可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会不断降低。

北方不再是京城一家独大、勉力支撑的窘境,而是有数个值得开发的副中心,这就能很好地缓解“南重北轻”的不平衡局面。

虽然具体的数据不太了解,但金尚脑海中还是有点模糊的印象,前世的“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一期完工,输往首都的淡水,日均峰值也没有超过三百万方。

这对缓解整个华北大地荒碱化,补充被超采的地下水,恢复生态平衡是不够的。

一句话,对京畿,乃至于整个嗷嗷待哺的北方大地来说,这个量级的淡水,有多少来多少,怎么都不够用。

与其让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流向大海,不如更加合理利用起来,也是理所当然。

见金尚顽固地坚持,洪仁全也有些无奈地叹息着,最后退了一步道:

“日产六十万方的影响还是太大了,单个地方日抽这么多水,哪怕用污水废水处理补足,也是很难的,我建议还是先以三十万方以下,二十五万方的标准先做起来再说。”

琢磨了一下,金尚也觉得不能逼得太紧,一下子跨越太远,也容易出事,甚至节外生枝。

“那……先以这个规模做计划和预算。只不过,牛皮要先吹起来,投资额不能少,和地方谈判的时候也好掌握主动权。一期二期三期……一步步来,总要做的。”

“好!”

如果是这么干的话,还是可以的,洪仁全也不是胆小保守的人,以前的发电站和水厂主要偏向自用,规模小点,也很正常,如果要更大规模的联合工厂,肯定不能那么小家子气,“下面说说具体的路线选择,发电站目前主流是火电站,也就是烧煤的,燃气发电厂,也就是烧天然气的。火电站成本低,但是比较麻烦,煤炭需要大量外购,且污染和碳排放等需要处理;相对而言,燃气电站的优势就比较多了,厂区规模只有同体量火电站的一半,且容易实现自动化,维护雇工只有火电站的几十分之一……”

“前者燃料便宜,后者省事省人工,且占地小?”

“对!这就要看金总的权衡了,到底选哪个。两者各有优劣,都挺好,就是副产物不一样。对水资源的消耗嘛,主要是锅炉,其次是冷却,后者大概是前者的三分之一到一半,看设备状况和具体条件了,各有侧重。”

如果要建热电站,也就是要供暖的话,虽然综合效率更高,锅炉对淡水的消耗就更高了。

这些不同,都和未来的大方向息息相关,需要金尚来决断。

“一时半会,我也做不了决定,需要和各方初步接触后,收集更多信息再说。我个人其实比较倾向于火电站,燃气电站的话,还是更北方比较合适……”

便宜量大,不容易受制于人。

煤炭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比较丰富的能源矿物,价格波动相对较小,国内储量也很丰富,华北区域的地下就有很多,就看运力和质量了。

其优点是皮实耐造,技术成熟,燃气电站嘛……

宝贵的天然气直接烧掉,金尚觉得还是蛮可惜的,这玩意是珍贵的化工原材料,很多地方都需要,尤其是生产化肥等农业必需品。

当然了,做决定还早,先把这个计划抛出去,然后尽快让数据中心的批复下来,一步步达成目标。

发电站,海水淡化厂以及各类综合化工联运,需要专业的工程师来统筹设计安排,这玩意金尚不专业,得找专家来做。

至于细节,金尚就不具体指挥了,相信洪仁全的水平,以及其麾下经验丰富的团队能够做好。

“对了,金总,我把这件事安排妥当后,是不是可以准备退休了?”

“啊?”

自洪仁全计划退休,被金尚强留了近两年,也差不多了,确实该做好交接班的准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