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390章 挑选后继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390章 挑选后继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390章 挑选后继

第390章 挑选后继

这么多年来,洪仁全将北船机电管理得不错,能够撑过漫长的行业衰退期,他功不可没。

可这也不意味着这家上市公司就没有问题,两个财报周期内,金尚除了行使董事长的权责,也就收拢财务和人事大权,技术、开发、建造以及运营是没怎么插手的。

全职兼职加外包总共约五六千人的大厂,几乎自成一体,外行空降过去,压根玩不转。

小金对修造船也不是很精通,可有一点是肯定的,只会看报表,抓人事,压生产的空降管理者是玩不转的。

不仅难以直接上手管理,遥控的难度都极大,只能委托管理层代为处置,所以总经理或者执行CEO的任命就很重要了,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压制纷乱的声音,将船厂管理好,还得保持对母公司,大股东和董事长足够的信任和忠诚才行。

洪仁全这个过渡期的总经理无疑是合格的,到了他这个年纪,野心没那么大了,至多出于私心提拔几个关系好的亲信或者捞几个小钱,大处着眼,不出差错就行了,小节就不必计较太多了。

不过,出于彰显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权威,洪仁全这个老资格肯定要退下去的。

“洪总,我的想法是,年底召开董事会商议,让您体面退居二线。至于安排嘛……来总公司当高级顾问,在战略发展部挂个职吧?我一直想从秘书办公室分出一个综合课来,遗憾的是,今夕文化太年轻,没有能挑大梁的。您来了,帮我看着,提点一下那些小年轻就行了。”

“可以!”

当个动动嘴皮子的甩手掌柜,不实际负责,也不管具体的事务,其实就是个拿钱荣养的虚职。

至于金尚的想法,洪仁全也了解,要让北船机电少点因高管离职换届的动荡,就得让大家知道,董事长不是个过河拆桥的人,只要好好办事,起码的体面是能留下的。

这也是金尚承诺,总经理不会空降,只会在北船机电内部提拔,而且以洪仁全的推荐为重要参考。

母公司即将设立综合课嘛,事情说大不大,但对金尚很重要。

偌大的企业,再不是以前的草台班子了,哪怕金尚一天有四十八小时,也管不过来,只能抓大放小,而综合课就是重要的抓手工具。

毋庸置疑,从综合课这个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个什么都管一点,什么都不直接负责,繁琐,细致且不产生直接收益的部门,可它就好比大脑探出的触手,让老板能直接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

其角色,在大公司里其实有点像弱化的大宋皇城司或者大明锦衣卫,是实控人了解情况,以免被蒙蔽,并敲打不服的重要工具。

从这方面就能知道,综合课里,才是老板真正信任的心腹,也是安插亲朋好友,培养高管,历练接班人或者秘书顾问外放重要的锻炼平台。

让洪仁全来帮忙建设综合课,作为退休前的最后一站,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有了他的存在,也能作为金尚和北船机电上市公司重要的联络纽带,毕竟除了洪仁全,其他人金尚都不熟悉,也谈不上有多少信任。

这番对话后,洪仁全也明白了金尚没有对北船机电大动干戈的意思,目前还是以维持稳定生产,随着市场变化自然扩张比较好。

“关于继任者,金总有什么想法?”

“您的建议是?”

“看金总看重哪方面,如果是科研开发,那就要考虑技术中心几个负责人;把船厂视作融资平台,那就要从财务,法务或者船舶商业贸易方面着手;如果以生产型企业为目标,最好提拔建造师出身的高管……”

“这样啊……”

稍作权衡,金尚就明白了洪仁全的意思,三个方向,分别对应轻资产设计,金融化操作和实业制造,虽说北船机电是一家老牌上市公司,但其想象空间有限,金融化也就意味着脱实向虚,并不是十分有前途的方向;

轻资产设计,是高智力集约型模式,引领北船机电往高科技,高附加值,门槛超高的特种船舶领域开拓,这种嘛……成了固然好,但孤注一掷往这方面倾斜资源也是不可取的。

生产型企业,才是未来经济大发展所需要的。

“先做大,再做强吧。玩金融割韭菜,有母公司就行了,北船机电再怎么努力也玩不过我亲自领衔的投资团队;技术设计师……画图的总是过于看重图纸的权威,不能从大处着眼,从生产建造以及服务周期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相比之下,还是建造师更加符合未来北船机电的需要……”

在一个景气周期内,对修造船企业来说,大量接单,快速建造,批量交船,迅速回笼资金,周而复始,才能最大限度把握这一波可能持续好多年的大行情。

船台船坞正在热火朝天地干活,后方支援说没钱没图纸,零配件,机电设备,舾装件没到位,让大家等着,这还得了?耽误一天工期,那得糟蹋多少钱啊!

“看来,金总对未来船市十分看好,这样的话,我就放心了。回去我就去考察考察,挑几个不错的人,让金总挑选。”

“麻烦您嘞。”

这件重要的事说完,两人又聊了下未来公司的横向拓展问题。

环渤海地区,尤其是胶澳半岛等地,有一条很长很深的地下苦卤带,其中的盐分含量,是周边海水的两倍以上。

众所周知,沿海地带,尤其是河湾地区,地下水和地表的盐分都很高,荒碱化相对严重,不利于农业发展。

目前投入很大的海水稻研发,并不是种在海里或者用海水浇灌的稻种,而是在盐碱化土地上可以种植生长的特殊作物。

土壤就像是包含一根根毛细管的集合体,其中的水分一部分往下成为地下水,日积月累,变成了沿海岸分布的苦卤带,一部分通过毛细管现象来到地表,水分蒸发后,无机盐就留了下来,越积越多,形成盐碱地。

这也是为什么沿海地带,沙漠地区,含水量稀少到一定程度,“下层”和“表层”盐碱化程度较深的原因之一。

干旱十之七八都伴随着严重程度不一的盐碱化。

想要治理,就需要用大量的淡水来冲刷洗走盐分,改善土壤,且成本极大,实施困难。

在胶澳和京畿沿海开展海洋化工项目,充分利用苦卤带的价值,改善土质,维护生态平衡,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如果能参与其中,顺便赚一点钱,且能完善当地工业化布局,那就再好不过了。

“金总这个切入点是很不错的,就是……要掌握好度和节奏。能源,淡水,纯碱,化肥,水泥,饲料,一系列基础化工,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需求,并加快周边领域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嘛,以前那种粗放模式,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成本太高不说,将麻烦都丢给子孙后代,怕不是要出大问题。”

金尚微笑着点头回应道:“洪总觉得,报纸上数次放风的‘南水北调’,会实施吗?”

“多半会吧!丹江口水库已经进入实质性设计阶段了,将以前的拦水大坝和水利设施改一改,就能用;至于东线……”

洪仁全悠悠地说道,

“在恢复大运河工程里,从扬州开始,逐级提水北上,已经初步奠定基础了,西线……还早,估计至少还得二十年规划,难度太大了。”

“那……汉水沿线的航运作用,就弱化很多了。”

“总要有所取舍吧!长江航运越发重要,从川蜀到东海,才是关键,汉水流域……”

洪仁全微微一叹。在传统农业时代,汉水的航运自然是不可或缺,可在工业现代化普及后,有了汽车,火车和飞机的补充,它已经不是那么不可替代了。

一旦南水北调工程开始输水,汉水平时运力估计会下降到千吨级上下,丰水期也才勉强过三千吨,这个条件,只够三级航道的标准,估计水运条件还比不上恢复修缮过后的大运河。

离得远的无所谓,汉水边上的大小港口城市就没那么开心了。

“确实,权衡利弊,总要选一个吧。”

北输水对长江汉水流域来说,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但对大北方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

“其他两个呢?藏水入疆,北海南流……”

“前者希望不大,别看雪域高原是世界第三级,无垠水塔,缺水还是有点严重的,几个大湖基本是咸水湖,一旦大动干戈,对生态影响太大了,而且,在那么高的海拔建超级工程,难度和开销,高到不可接受……”

“喔!”

这个不行,那就是说,另一个,还真有可能?也是,北海直接取水大用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极大,但在勒拿河或者叶尼塞河上游取水,就方便多了。

反正流出国境线后,也是千里无人烟的北极冰川冻土带,那么多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流进了北冰洋,实在是太浪费了。

至于北方的老邻居有没有意见,谁管那些,对方也不是什么好鸟,为了在中亚干草原种棉花,大势修运河引流,里海咸海都快被嚯嚯得干涸了。

“北海入疆,再造塞上江南么!”

喃喃自语的金尚正要再问,桌子上的电话响了,金尚顿时放下心中的思绪,抓起了话筒。

“张总来了?让他直接来我的办公室吧……”

挂断秘书办公司打过来的联络电话,洪仁全看了下时间。

“聊了这么久,我差不多该走了。”

“不用麻烦,来的是我二姑夫,和北船机电化工厂建设有重要关联,算是合作伙伴吧,待会聊的,洪总也可以听听,参考一下,以后……总要联手的。”

“那好!”

不过三分钟时间,办公室的门被敲响,门打开后,二姑夫张华走了进来,秘书在外面将门关上。

“怎么才来?”

“路上堵车,这边的交通越来越差了……”

“人比以前多了嘛!”

待对方找了个椅子坐下,金尚才问道,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两块农场,一块牧场,一个淡水渔业养殖基地,不是特别大,加起来也有不小的规模。”

“唐海那边还挺大方。”

京畿周边适合农林牧渔的土地有一些,但不是特别多,再加上众多湿地保护区,丘陵纵横,开发难度也不小。

唐海已经是难得的好地方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且开发时间较早,算是十分优秀的熟地了。

“还有呢?”

“海岛渔业养殖?别提了……”

张华摆摆手,无奈地回应道,

“强龙都不一定压得过地头蛇,更何况我这种还不是很厉害的过江龙。海岛周边底播养殖,看上去挺美,可我不是当地人,玩不转。老老实实掏钱买产品就好,免得被坑。”

“扇贝跑了,冷水团侵袭之类的?”

“咦?那边的套路,连你这个京城土著都知道了?”

张华有些意外,但也不是特别惊奇地抱怨道,

“多少大老板想要淘金,被坑得血本无归,去二级市场圈钱,更是让一众股民投资人亏得爹妈不认,太狠了。”

关键是这玩意查都没法查,几十米几百米,甚至更深的海底,什么状况还不是由着别人说?“更要命的是,当地人的‘主人翁’意识太强了,管理不严格,不科学不说,都是乡里乡亲,熟面孔,也不能指望外人,所以……你懂的。”

当地赚钱当地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当然,前提是你幸运地还能赚到钱。

“所以,岸上搞一搞就好,海里是不能去了?”

“现在肯定不行,只要能保证货源,多花点采购费也行,还能免了许多麻烦。到时候东西过来了,阿尚你多铺货,你父亲那边的生鲜超市和火锅城,也可以上更多海鲜了……”

“要扩张的,只是最近忙不过来,成衣零售生意太好了。”

“行吧!”

对于妹夫那边的生意,张华也是羡慕得很,终端零售品牌做起来太难了,别说新面孔,老字号的日子都不是特别好过,“话说回来,海水养殖也不是全无收获,我发现一个远洋海水养殖的,造个船舶样的大铁笼网箱,投放鱼苗和饲料……”

“这种,得利润高的鱼吧,一般的不行。”

“对,养金枪鱼或者三文鱼!”

提起这个,二姑夫张华就觉得十分有搞头,

“我打听过,北欧那边其实有类似的养殖业,就是规模不大,我准备找专业人士问问,咱们这边……北太平洋环境和那边差不多,也许可以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