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 第345章 小本子们,你们的祖宗来了!

第345章 小本子们,你们的祖宗来了!

第345章 小本子们,你们的祖宗来了!

鲜卑的事告一段落,境内也就没什么大事。

金茂开始考虑推行货币的事。

汉末的混乱,不止体现在政权上,更加体现在货币政策上。

群雄逐鹿以来,各家都在胡乱铸币,再加上西汉的货币还在流通,导致市面上的货币良莠不齐,没有个同一标准。

这对于商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曾经金茂在曲阿发行的粮票如今倒是香饽饽,成了市面上难得一见的保值货币。

然而,粮票局限性非常大,而且只在吴郡内流通,外面有在用,但是已经超出粮票本该具备的职能,一旦出现问题,那将是一场灾难。

好在粮票发行不多,就算毁了,也不会有太过巨大的影响。

然而,货币的锚定物就是个大麻烦,如果一直发行纸币,很可能会成为大明宝钞那样的玩意儿。

目前全国金属产量,别说铜,就连铁都不够用,金银更是奇缺无比。

“我记得小日子拿不拿有银矿来着?”

金茂灵机一动,传令道:“来人,传水军总督黄盖,副总督周泰。”

一个月后。

黄盖、周泰不远万里,赶回宛城。

黄盖负责内陆所有水路运输,原本还在黄河上游的长安城重建码头。

周泰则负责东南沿海的海运事宜,正在幽州处理事务。

两人收到命令,以最快的速度,沿着水路航行十多天,才到宛城。

“主公!”

“主公!”

金茂看到进来的两人风尘仆仆,心生感动,来不及穿鞋就跑到堂下,一一扶起两人。

“公覆、幼平一路辛苦,这次不远万里也要召回你俩,确有要事相商。”

黄盖、周泰对视一眼,纷纷拜道:“请主公示下,万死不辞!”

“言重了。”金茂摆手道:“此事很是麻烦,也很危险,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之事,旷日持久啊。”

黄盖当即表忠心道:“不论多少艰难困苦,黄盖定当全力以赴!”

周泰被抢了台词,只能闷闷地抱拳道:“我也一样!”

“不急,不急。”金茂笑着招手道:“先坐下来,此事需从长计议。”

黄盖面色沉重,周泰也不遑多让,两人分左右,正襟危坐,竖起耳朵聆听,到底是什么事情,这么复杂。

“你们可知扶桑这个地方?”

周泰出声贫寒,不如黄盖家学渊博,便闭嘴不言。

黄盖沉吟片刻,试探地说道:“《梁书·诸夷传·扶桑国》有言:“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主公可是指此扶桑之地?”

金茂愣住了,倒是没想到大汉时期,扶桑并不是指日本。

往东两万里,那不就是美洲了?

确定不是神话传说?

见金茂神色不对,黄盖感觉换词道:“《海内十洲记·扶桑》记载: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主公可是要找扶桑树茂密的国度?”

金茂赶紧摇头道:“并非如此。”

他生怕,接下去黄盖会说扶桑神树,那踏马得成仙了,学秦始皇可没好下场。

“此扶桑非彼扶桑。”金茂说道:“我指的乃是倭寇、倭人、倭国。”

黄盖长舒一口气,看向周泰。

这方面的业务,黄盖不熟,周泰倒是经常打交道,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东汉总有渔民在海上迷路,漂到了小日子国,然后传回消息。

这个时期,倭人比山越、蛮夷还要野蛮,如果周泰学过进化论,肯定会说,“倭人,禽兽也!”

也就是跟猴子一样,不开化。

山越、蛮夷至少有自己的一套语言、习俗,比汉人比不上,但比倭人强了何止一星半点。

“主公想要征伐倭人?”周泰当即出列道:“我只需五百人便可灭之!”

金茂闻言,眉头微挑,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与深思。他缓缓站起身,环视四周,见众将皆是一脸期待与战意,心中暗自盘算。征伐倭人,非但能为民除害,更可彰显大汉威严,巩固边疆安宁,但这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更有外交、民生乃至长远的战略规划。

“幼平英勇可嘉,然此事非同小可。”金茂沉声道,“倭人虽野蛮未开,但其海域辽阔,地形复杂,加之我军对此地了解甚少,贸然行事恐有不测。再者,征伐之后,如何治理?如何教化?皆是需深思熟虑之问题。”

他转身,看向一旁的谋士,问道:“诸位有何高见?”

谋士中,一位年长者缓缓起身,拱手道:“主公所言极是。依老朽之见,可先派遣使者,携带我朝之礼,前往倭地,探其虚实,明其意愿。若其愿归顺,则可和平共处,互市通商;若其冥顽不灵,再行征伐不迟。此外,应着手收集倭地地理、风俗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金茂摇头,表示拒绝:“野人罢了,还需以礼相待?”

而后又说道:“倒是后面这些话在理。”

“幼平,尚未收集地理、洋流气候之前,并且无法安全抵达之前,千万不能动征伐之念。”周泰闻言,神色更加坚定:“末将领命!定不负主公所托,誓将倭地情形探查清楚,为大军出征做好准备。”

金茂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幼平勇猛过人,又心思缜密,此番任务交予你,我甚是放心。不过,探查之事,非勇猛可独当一面,还需智谋与细心。倭地虽远,其风土人情、山川地势皆与我中原大异,务必小心行事,避免无谓的冲突。”

“再者,我欲派遣精通医术与草药之人随行,以备不时之需。倭地或许有未知之疾,我军将士不可不防。同时,也需征辟熟知海洋气候之人,不可闭门造车。”

“此外,我沿途若遇到海外商贾或部落,先礼后兵。”

“幼平,此行不仅关乎我大军未来的战略部署,更是展现我中原文明包容与智慧之契机。望你谨慎行事,早日归来,共谋大计。”

周泰闻言,胸中热血沸腾,抱拳行礼,声音铿锵有力:“主公深谋远虑,末将感激不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望,誓将倭地之秘,一一探明,为我中原大军铺就胜利之路!”言罢,转身大步流星而去,背影中透露出一种不可动摇的决心与信念。

“公覆。”金茂转头看向黄盖道:“你主治中原之地,江河之上的造船厂,除必要任务之外,全力开发海船系列,我需要有能在大海上航行的楼船!”

黄盖闻言,眼神顿时一亮,仿佛看到了未来海面上波澜壮阔的征战图景,他沉声道:“主公放心,我定不负所托。造船之事,乃我军之根本,亦是拓展疆域、抵御外侮之利器。我将亲自督造,确保每一艘海船皆坚不可摧,速如疾风,为我军征战四方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此外,我还将招募并训练一批精通航海之术的水手与将领,以备不时之需。”

金茂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深远:“公覆,你向来行事稳健,有你在,我无忧矣。记住,戒骄戒躁,研发之事如水到渠来,不可强求,亦不可逼迫太甚。”

“若有成就者,可上报于我,若有大成就者,我封他为侯!”

黄盖闻言,胸中豪情万丈,拱手道:“主公壮志凌云,我誓与主公同舟共济,共赴这波澜壮阔的海洋征途!”言罢,他转身离去,步伐坚定,心中已是一片波澜壮阔的海洋战略蓝图。

随着两位大将的相继离去,金茂独自站在营帐之中,望着窗外辽阔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

航海业有了发展,货币还会远吗?

不对!

“文若,文和。”

金茂向荀彧、贾诩说出自身的疑问。

贾诩心中早有定计,却假装沉思中,上次鲜卑之事他已经出尽风头,或者说关西人出尽了风头,若是现在还要抢功劳,那颖川派也不是吃素的,更别说还有扬州派、荆州派,再加上正在崛起的益州派、关东派。

这么多士人武将,耍点阴招就能让关西人破产,贾诩可不敢冒险。

随着金茂权利越发壮大,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位摄政王权利在皇帝之上,想不想做皇帝只在他一念之间。

而且不会有其余人称帝那般波折,甚至可以说拥护者云集,就算老班底不帮忙,新晋红人们可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其实,金茂麾下的谋士主要分成三个派系。

以颖川人为首的关东派,以贾诩一家子为首的关西派,以扬州人为首的江南派。

三大派系之内,又以州郡地域分成一个个小派系分支。

总之为首之人,依然是那些老班底,戏志才、荀攸、贾诩、周瑜等。

金茂并不阻止这种良性竞争,现在他正值壮年,也压得住,并不担心。

荀彧内心非常矛盾,他又想为皇帝发声,又想为关东派争取利益,又不想认错道歉。

三重矛盾之下,荀彧说不上什么感触,正值壮年的他,恨不得当场退休,可壮志未酬,又如何肯罢休?

这一次,荀彧觉得遵从内心,勇敢地站出来。

“主公,此事易尔。”

“只需让黄、周二位总督每次率军出海的时候,有所收获就行,让天下人都相信,主公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黄金白银,这个货币金本位之事便成了。”

还真别说,这种方法还真行!

“文若可真有你的!”

金茂大喜道:“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由于荀彧一直不想出仕,金茂每次都以金银、田亩奖励,现在荀彧是个大地主了。

“主公赎罪。”荀彧一咬牙,终于低头认错,就算他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荀家着想。

荀攸一直束手束脚,放不开作为,其余荀氏子弟明明才华横溢,却又报国无门,就连年幼的子嗣,将来的前途也未可知也。

若是草根天才,怼天怼地怼空气,没人会说什么,可荀彧偏偏是家族天才,他的一切都是家族所赋予,自然也要承担响应的责任。

这个时空的荀彧,跟历史当中不一样,就算有金茂的青睐,可功绩并不显著,还没有荀攸的一半多。

就算以前的金茂非常宠信,也不敢提拔荀彧到高位,自然也就没有历史上那么显赫的地位,无法庇佑后代。

因此,荀彧低头认错了。

金茂喜出望外,来到荀彧面前,拉起对方双手道:“文若,我等这句话足足四年了。”

“主公!”荀彧双眼含泪,也许是为了祭奠死去的自尊,也许还是为了那破碎的骄傲。

总之,曾经的荀彧已经在这一刻死去,新的荀彧重获新生。

“多的话就不多说了。”金茂一手抓住荀彧的手,另一手用力拍了拍,道:“此事,我就全权托付给你了,希望文若不要让我失望。”

荀彧重重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决心。“主公放心,彧既已决心追随,必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昔日之我,或许有过犹疑,有过挣扎,但自今日起,我荀彧之心,唯系主公与我大业。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疆场之远,都将是我荀彧施展才华、辅佐主公之处。”

“彧深知,主公所图非小,乃是那乱世之中的一方安宁,乃至天下一统。此等宏图伟业,非一人之力所能及,需群策群力,共赴时艰。彧虽不才,却愿以余生,为主公招贤纳士,筹谋策划,直至功成。”

金茂闻言,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与欣慰。“文若之言,正合我意。你我携手,定能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天地。记住,你我之间,无需过多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足以明了对方心意。你的才华,我从未怀疑,只待时机成熟,必让你大放异彩。”

言罢,两人相视一笑,那份默契与信任,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荀彧转身,望向远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