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 第347章 新生代谋士,科举炸出大佬

第347章 新生代谋士,科举炸出大佬

建安五年(200)。

周泰所率领的海军取得初步成果,于早春时节成功往返小日子一次。

四月,海军带着地质专家,成功找到一处露天银矿。

金茂当即在全国征集志愿者一万五千名,于六月前往小日子国,抢滩登陆,挖掘银矿。

同时,国内推行银票,面值都不高,从一两到百两,银票能在大汉银庄内兑换等额白银,不过有限制。

为了避免挤兑现象出现,金茂规定兑换百两及以上的银两,需要事先申请,至于什么时候通过就得看情况。

这一政策对于百姓来说没什么影响,主要针对大户人家,毕竟能拿的出一百两银子的家庭,可不算普通,怎么也是小有资产。

汉代一斤等于十六两,等于250克,因而百两也就4KG多,约等于西汉一万钱的购买力,也就是跟一金等价。

一两等于百钱,百钱以下则继续使用铜币,如此一来,大大丰富了货币系统,也有良币驱逐劣币的功效。

后续,金茂还想推出银币,重量跟铜币相仿,价值约等于十枚五铢钱,由于真实的银子还没运回来,这件事只能推后。

除此之外,金茂还给海军一个新任务,那就是飘洋过海去美洲寻找新作物的种子。

不管是土豆、玉米、番茄、红薯,全都是好东西。

内陆方面,漕运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的货运都走水路,京杭大运河也提上日程。

不过,金茂并没有贪功,没想过要在一代人就完成所有事情,他可不想步入隋炀帝的后尘。

批发业的运输已经被漕运所承包,仅有零售还无法覆盖全国,只能靠人、车、牲口运输,导致终端消费价格十分地高。

好在老百姓们暂时消费不起,全都是士族豪强老爷们在消费,这些人涨价再多也没事。

值得一提,老一辈的士族豪强正在逐渐死去,新一辈的却还没长成,今后若是再不培养新一代士族,老一辈的士族一定会崛起。

但这件事不难操之过急,金茂深知这片土地上的士族,没那么容易消灭,尤其是北方,那里失去外族侵扰后,士族豪强将进入野蛮生长状态。

这是金茂不想要看到的场景。

为此,金茂再次召集谋士们商议对策。

这次参与会议的人除了老一辈谋士之外,也有通过考核进入的新生代。

庞统、徐庶、诸葛亮、司马懿、法正、陆逊。

陆逊年纪还小,能进来参议自然跟他是吴王义子有关。

而带这些新人进来的人则是鲁肃。

这些年,鲁肃一直兢兢业业当好管家,金茂有意提拔他为尚书令,奈何各方面都差点意思,便先当个尚书左仆射,熬一熬资历。

现在的尚书令由戏志才当任,也许过不了多久,鲁肃会外放扬州当刺史,当然,这都是后话。

“伯言。”金茂朝陆逊招手道:“来为父这里。”

顿时,庞统、诸葛亮等人纷纷用异样的眼光打量陆逊,后者深感无奈,拜后才起身缓步来到金茂身后坐定。

这个义子,金茂很是喜欢,要是自家儿子有陆逊七八分能耐,那他做梦都会笑醒。

值得一提,这几年,金茂又增添三个儿子,继任者不用愁,反倒是谁来当继任者才是最烦的事情。

“今日议题,北方豪强该如何遏制?”

黄河以南,该清理的都清理了,没清理的也都转正了,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推行科举制,彻底打压士族形成的根源。

老一辈谋士早就知道自家主公什么脾气,老神神在,看似在思考,实则在睡觉。

有这么多杰出的后辈,这种脏事交给他们就好。

司马懿就是北方士族中人,这一刀砍在自家身上,肯定不会出头。

诸葛亮对权利的追逐**胜过任何一人,深知这件事麻烦多功劳少,便闭嘴不说话。

剩下法正、徐庶、庞统都有各自的见解,但徐庶年长且家世浅薄,不敢触怒北方士族,法正也是同理,两人都没想好要不要彻底投效金茂。

也就是说,年轻一辈,只有庞统和陆逊敢迎难而上。

在座都是聪明人,只一眼就猜到大概,陆逊看向庞统,后者抬头对视,颔首后,站起身,又对金茂一礼。

“吴王殿下,在下有一些浅薄的建议,还请不要讥笑。”

金茂看了看长相丑陋的庞统,再看了看跟周瑜样貌有得一拼的诸葛亮,心中有了比较。

“你就是庞士元?”

庞统心中暗自不爽,金茂刚刚的眼神,他全都看在眼里,现在又是这般口气,分明就是看不起他。

“正是在下!”庞统这次没有行礼,十分倨傲地站在殿中。

“你长得可真别致。”

庞统黑脸涨的通红,拂袖道:“姿容样貌乃天生,大王有何见解?”

“哈哈。”金茂摇头失笑,军中丑八怪多了去,他也没觉得怎么样。

“到近前来。”金茂招手道:“若你今日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当有重赏!”

庞统这才知道错怪了吴王,当即跪地叩头道:“统肆意揣测上意,有罪。”

“我赦你无罪!”

“谢吴王。”庞统高兴地站起身。

诸葛亮等人羡慕地看着庞统,暗自后悔,该早点表态才是。

庞统知道这个机会错过了就不再有,便将腹中所思全盘托出。“河北自古以来便是丰饶之地,人杰地灵,殿下用人唯才是举,为何不在河北选用寒门,甚至任用百姓?”

庞统说道:“正如此次,我等考取功名一般,殿下亦可在河北尝试推行,即便偶有反抗,又如何能挡得住我大汉铁骑?”

金茂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谋士与将领,最终落在庞统身上,声音沉稳而有力:“庞士元之言,深得我心。我大汉之兴,非但在于疆场之胜,更在于民心所向,人才辈出。河北之地,虽有世家大族盘根错节,但寒门之中亦不乏英才。若我等能打破门第之见,广开才路,必能激发民间活力,增强国家根基。”

“自今日起,我在此下令,在河北范围内,实施‘唯才是举’之策。不拘一格,不问出身,只要是有才之人,皆可为我大汉所用。同时,我将设立‘荐贤馆’,鼓励百姓与各级官员举荐人才,经核实确有才能者,重重有赏。”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哗然,众人皆面露喜色,纷纷议论起这一变革将带来的深远影响。诸葛亮等人更是心中暗赞吴王高瞻远瞩,自己虽未能抢得先机,但见吴王如此英明决断,心中也生出一股豪情壮志,誓要为大汉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金茂见状,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当然,推行此策并非易事,需有得力之人负责监督执行,确保公平公正。我意已决,特命庞士元为‘唯才是举’之策的总理,全权负责此事。望卿不负孤望,用心选拔,为国举贤。”

庞统闻言,心中激动不已,跪拜道:“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吴王重托!”

金茂高兴地点头道:“士元,来这里就坐。”

庞统再次拜谢,昂首挺胸地走过去,从今往后,他就是吴王的人,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诸葛亮看得眼热,心中的顾虑顿去,他自信不比庞统差,下一次机会一定要把握住。

虽说金茂有谋逆之嫌疑,但东汉的皇帝早就不是刘邦嫡系子孙,金茂好歹也是宗室,上位又怎么了,没人会觉得不妥当。

老传统艺能了。

看到庞统意气风发,陆逊暗暗捏紧拳头,名义上他是吴王义子,实际上陆逊有自己的打算。

看着大哥刘协在洛阳受苦,陆逊非常想去帮忙,但理智又告诉他,必须要再义父面前表现出价值,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在座无不是人杰,他又有什么优势呢?

“今天下一统,南北气候各有差异。”

金茂换了个议题说道:“我治理河北的初衷便是为了能种更多的粮食。”

“此处地势平坦,阳光充足,乃是绝好的耕地,奈何各郡县有小家小户之年,十分阻碍农业发展。”

“今日大家便议一议,冀州、幽州、青州该种何物为好?”

诸葛亮老家在徐州琅琊郡,跟青州很近,非常了解当地气候,当即抢先道:“当种粟米!”

“哦?”金茂看过来,道:“你是诸葛孔明?”

“回殿下,正是在下。”

“说说你的见解。”

“喏。”诸葛亮拱手一礼,继续道:“青州之地,东临大海,气候温润而多变,尤其是夏季,雨水丰沛,时有台风侵袭,这对许多作物来说或许是灾难,但对于粟米而言,却是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粟米耐旱耐涝,适应性极强,即便在土壤贫瘠之处亦能顽强生长,且生长期短,成熟迅速,能有效缓解灾荒之年粮食短缺的问题。此外,粟米营养丰富,易于储藏,是稳定民心、保障军需的不二之选。”

“再者,青州沿海,海盐资源丰富,若能因地制宜,发展盐田,不仅可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还能利用盐田周边盐碱地种植耐盐碱作物,如碱蓬等,既改良土壤,又增加作物多样性,形成良性循环。同时,鼓励百姓养殖海产,如鱼虾贝类,既能丰富百姓餐桌,又可外销获利,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

“至于冀州与幽州,两地北接塞外,气候偏寒,但土地肥沃,宜种植耐寒作物如小麦、大豆、粟米皆可。小麦乃北方主食,其产量稳定,对寒冷天气有较高抵抗力;大豆不仅可食用,还能榨油,增加食物多样性及营养价值;粟米乃军粮,不可或缺。”

金茂点头,由于运输储存条件比较差,小麦磨出来的面粉只能存在家中,没办法当做军粮。

因为一旦下雨,面粉就全没用了必须要在几天内吃完,粟米却不同,晒一晒还能用。

“不过。”诸葛亮话音一转,说道:“我有一法,可护灰面(面粉)周全,能当军粮使用!”

不愧是发明能手,金茂就喜欢诸葛亮这股子聪明劲,要是有面粉吃,谁踏马愿意吃粟米,那玩意儿产量少,还不顶饱。

“好!”金茂许诺道:“若此法可用,当有重赏!”

“谢殿下!”诸葛亮期盼地看着上面,也想跟庞统坐一块。

奈何发明创造跟表忠心是两码事,诸葛亮太聪明了,没有冒险投资的心,金茂是不敢放心用的。

庞统就不一样,他同样聪明,却敢冒险。

如今的金茂可不是早先,还要去巴结诸葛亮这些晚辈,爱来不来吧。

“今日最后一个议题。”

金茂说道:“河北唯才是举的科考,需要哪些门类?”

这是第一次金茂当众说出科举的事情,就想看看众人的反应。

果不其然,大家反应十分激烈,就连老一辈谋士们也坐不住下场了。

只不过,大家讨论的焦点却不是该不该,而是自家学说必须要有!

于是,一场政议,立马演变成了辩论,各方学派纷纷下场辩经。

儒家公羊派、谷梁派且不论,沉寂许久的秦墨、楚墨、齐墨也都跳出来,这是金茂所没有想到的。

更有道家、法家各学派展露头角连边缘农学家都冒出来了。

当真百花齐放,颇有百家争鸣的气势。

然而,在座的都不是各派顶尖,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金茂出面制止道:“今日不分伯仲,来日选个日期,我将在宛城举行三天辩经,让数万学子们来投票,科考题目比例便按照投票比例来设题,谁家的比例高,那便让谁家出的题多!”

一石激起千层浪,金茂扔下的这块石头,不亚于学术界的原子弹,把不出世的老家伙们都给振出来。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既然今朝当政者有这么大的魄力,那么诸子百家不管没落与否,都要拿出看家本领参与这场盛会。

为了留下足够多的时间,金茂特意将辩经会安排在年底,半年时间足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