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 第356章 继承者该怎么选择?

第356章 继承者该怎么选择?

第356章 继承者该怎么选择?

建安十年(205)。

黑山军复起,太行山一脉不太平,无数百姓背井离乡。

起因竟然是河北大治,贼寇眼见清算时间快到了,便想投降诏安,混个一官半职,但金茂连良臣都不会随意封赏,更何况是一群贼寇。

大汉使者直接告诉黑山军首领张方,想要投降可以,要官职没门!所有人都得从底层爬起。

张方就是前首领张燕之子,在黑山军中威信低微,镇不住下面的各路渠帅,这也是张燕被袁绍所杀之后留下的病根。

其实,张方是愿意服从安排,奈何如今的黑山军早不复以往,说是军队,实际上就是一群土匪强盗联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

因此,在其余十几路渠帅都不同意的情况下,张方只能明面上举起反旗,暗通汉使,希望能够得到宽大处理。

实际上,张方的小算盘哪能躲得过贾诩法眼,一下子就被看穿小心思。

不就是变着法子的诏安嘛,谁知道是不是演的。

但是时代不同了。

以前黑山军能够纵横太行山脉,那是各路诸侯牵制的背景下,所诞生的时代产物,现在全国一统,不用说国内势力,就算国外势力,也没有能帮的上忙的。

于是,贾诩拟诏,金茂盖印,一道诏书发到东北军团和幽州突骑。

不出十天功夫,黑山军外围防御皆失,仅仅一个月时间,太行山脉就被犁了一遍,只剩小猫两三只。

黑山军首领张方还没来得及投降,就变成了俘虏,直接从最底层开始做起。

其他渠帅就没那么好运了,大汉军队最擅长的事情并不是打仗,而是夷三族,那叫一个熟练。

不止如此,贾诩还借这件事,大肆宣扬,搞得全国上下人尽皆知,仅三个月功夫,建设局就多出了三十万免费劳力。

这些人有的落草为寇,有的在水面上横行,有的在山林间纵横,没一个好人。

再不听话只能进深山老林当野人。

也就有了前面那一幕。

金茂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大肆奖赏贾诩,封亭侯,赏白银万两,良田、绸缎若干。

这可把贾诩吓得不轻,一连几天都要辞职不干。

“文和,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直接说,我尽量满足。”

贾诩叹息道:“殿下是要将我架在火上烤啊,今后我贾诩恐怕要成为同僚眼中钉、肉中刺了。”

金茂恍然,难怪贾诩上次一定要贾穆辞官,原来根子在这里。

金茂闻言,神色一凝,随即展颜笑道:“文和,你过虑了。我知你智计过人,深谙人心,但此番封赏,实乃你应得之誉。你之才华,若埋没于乡野,乃国家之大不幸。至于同僚间的闲言碎语,你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我金茂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更不畏人言。你若真有担忧,我便赐你‘持节’之权,遇事可便宜行事,无需事事请示,以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贾诩闻言,心中一动,却仍面带忧虑:“殿下厚爱,诩感激不尽。然,权柄愈重,责任愈大,诩恐力有不逮,误了殿下大事。”

金茂上前几步,亲手扶起欲跪的贾诩,眼神坚定:“文和,你我相知多年,你的能力我向来深信不疑。况且,我身旁有你这样的智囊,方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图谋大业。你只需尽心辅佐,其余之事,我自会为你扫清障碍。”

说罢,金茂转身对侍立一旁的侍卫吩咐道:“传令下去,即日起,贾诩大人所持之节,如同我亲临,任何胆敢阻挠或怠慢者,严惩不贷!”

“殿下不可!”贾诩建议道:“殿下厚爱,诩愧领,此事不需如此,只需一道诏书即可。”

金茂饶有兴趣地说道:“说来听听。”

贾诩拜道:“殿下赏罚分明,以仁义治天下,然今日之格局不同以往,没有一个详细的奖惩制度,众臣无法估量自身贡献。”

金茂恍然,确实如此,时至今日,大家的身份地位早已不同以往,将级都出现了十位,然而,所有人的任免全是金茂一句话说了算。

短时间,这是非常方便的,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心中没有了标尺,没有了准则,行为自然而然地会变形。

“言之有理!”

金茂仿佛回到了从前,虚心请教道:“文和可有计策?”

贾诩沉吟片刻才说道:“臣尚未定计,此事一直由荀文若负责。”

“荀彧?”金茂下意识皱眉,再美好的白月光,天天跟自己对着干也会心烦,杀又不舍得,放又不敢放,着实心烦。

“文和当知文若脾气,至今仍不愿为我做事。”

贾诩却拜道:“殿下勿优,此事荀文若自会殚精竭虑为您效劳。”

“哦?”金茂高兴地说道:“此事便交由文和去处理,荀文若不在朝堂内,所有功绩都算在你头上!”

“谢殿下。”贾诩这次并没有拒绝,只要有了规则,他所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不会再遭人嫉恨。

不得不说,贾诩确实有两把刷子,荀彧真就被说服了。

十天后,贾诩手捧着一册厚厚的文书献上来,金茂打开一看,前几页全是限制君王的权利,浓浓的怨念扑面而来。

“这可不行!”金茂拒绝道:“我要的奖惩制度,这是什么?”

贾诩自然知道内容,低头道:“殿下稍安勿躁,自第十三页开始便是正文。”

金茂耐着性子翻看,果然,从十三页开始就不一样了,荀彧不愧是大才,写的非常细致,但总是逃不开限制王权的规则。“文和,此版不行,要多加修改!”

贾诩早有准备,立马从袖口中取出一本薄很多的册子,递上来道:“殿下请过目。”

金茂翻开一看,心情顿时愉悦很多,这一版完全剔除了王权的限制,但又不失细则。

“那就用这一版。”金茂拍板道:“文和,你带下去,复印几份,请军机处诸位智士详细推演。”

“喏。”贾诩领命下去。

次日,金茂意外见到了怒气冲冲的荀彧。

一见面,荀彧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通批判:“殿下!臣闻昨夜军机处灯火通明,竟是因您突然更改了国策草案,此举太过草率!新政关乎国本,岂能如儿戏般朝令夕改?那新修订的版本,虽去除了王权桎梏,却也过于理想化,忽略了现实之复杂与民情之多变,恐难以为继!”

金茂闻言,神色未变,只缓缓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繁忙的市集,轻声说道:“文若,你我皆知,时势造英雄,亦能毁英雄。昔日我朝之弊,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今日之变革,非为一时之利,乃是为后世子孙开万世之太平。新法虽险,却是破局之钥,若不试,怎知不可行?”

荀彧闻言,怒气稍减,但仍紧锁眉头:“殿下志存高远,臣佩服。然则,法贵乎行,行贵乎人。新法若不得民心,不得士人支持,终将沦为空谈。臣请殿下三思,是否应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再行定夺。”

金茂转过身,目光如炬:“文若所言极是,我亦有此意。今日你既然来了,便请你与我一同,设立议政堂,广邀天下贤才,共商国是。新法非我一人之政,乃天下人之政,唯有上下一心,方能克难前行。”

荀彧闻言,眼中露出挣扎,要是拒绝吧,那他今天就白来了,要是接受吧,心里那道坎又过不去。

“殿下何时还政于陛下?”荀彧决定刚到底:“如今洛阳封锁已有五年,殿下还有封锁到何时?”

“难道真要让天下人只知吴王,而不知有皇帝?”

“此事于理不合!”

金茂闻言,神色并未有丝毫动摇,他缓步走至窗前,凝视着远方被云雾半遮的洛阳城,语气中透着一股坚定与深邃:“荀卿,你言之有理,天下人确应知有皇帝。然,时局艰难,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转。我封锁洛阳,非为权柄之争,实为护国之本,待时机成熟,我自会还政于陛下,还天下一个清明盛世。”

“你知我志在天下安宁,而非个人荣辱。新法推行,正是为了打破旧制桎梏,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得以强盛。此等大事,非一朝一夕可成,更需集思广益,广开才路。议政堂之设,正是为此。我邀你共襄盛举,是看重你的才学与忠诚,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共同为这天下苍生谋福祉。”

这是金茂最后一次招揽荀彧,两人都知道拒绝的后果是什么。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境地之中。

良久,荀彧深深地叹口气问道:“将来殿下可要篡位?”

金茂没有转身,沉闷地说了一声:“篡位与否,有何意义?”

“有意义!”荀彧忽然激动道:“殿下便是不为陛下着想,也要想想您的后代!”

“大王子金临今已十四,明年便是弱冠之年,二王子、三王子、四王子皆年幼,但殿下一日不曾立嫡,王太子便一日空悬!”

“难道殿下想要子孙后代都要在自相残杀中诞生吗?”

这一番问话,石破天惊,金茂猛然意识到,他似乎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如果模仿后世有德者居之,金茂又不甘心,这么多年的努力难道就为别人做嫁衣吗?

可不管哪种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就连清朝那样中央集权到达顶峰,也会因为当权者昏聩,导致国家遭受屈辱。

既然如此,那立不立还有很大关系吗?

或者说,金茂想怎么立就怎么立。

要不试试养蛊?

既然免不了自相残杀,那就选个最强的,可是这也有问题,如果皇帝年幼,权利就让出去了。

这样一来,权利就需要进行拆分,可拆分皇权,不就等于向荀彧低头了。

霎时间,金茂才回过神来。

原来荀彧说那么多,还是想要推行他的政策。

“我尚在壮年,立嫡之事不急。”

金茂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说道:“可待诸子弱冠,亦或者前三子弱冠,再思量也不迟。”

说到这里,荀彧就知道金茂想干什么了,还是养蛊,只是范围从所有子嗣身上换到了局部。

也就是说,年纪越大的儿子越有优势,但其他儿子也不是没有机会。

荀彧摇头叹息道:“殿下此举,必招致霍乱!”

“荀公何出此言?”金茂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解与坚定,“我意非在制造纷争,而是希望诸子能在公平的环境下各展所长,最终由德才兼备者继承大统。此举既能激励他们勤勉向学,又能让国家未来有更加坚实的保障。再者,若真有霍乱之虞,我自有手段平息,绝不会让家族乃至国家陷入动荡。”

“殿下言之有理,然人心复杂,世事难料。”荀彧语重心长,“诸子之中,或有天资聪慧者,亦有勤勉踏实者,更有心机深沉者。一旦得知有立嫡之争,难保不会有人心生贪念,做出有悖伦理之事。届时,非但家族不宁,恐怕还会成为外敌窥伺之机,实非国家之福啊。”

“文若所虑极是,但吾亦有对策。”金茂沉思片刻,缓缓道,“我欲设立一公正无私的评判机构,由朝中重臣、德高望重之士及民间贤达共同组成,负责监督诸子品行、学识及治国才能之考核。每年定期评估,结果公开透明,以此作为未来立嫡的重要依据。如此一来,既能让诸子心服口服,又能减少私斗与阴谋,确保家族与国家之和谐稳定。”

荀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但仍不忘提醒:“殿下此策虽妙,但需谨慎执行,确保评判过程不受任何势力干扰,方能真正发挥其效用。此外,殿下亦需加强自我修养,以身作则,成为诸子效仿之楷模,方能引领家族与国家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文若说得极是。”金茂说道:“那便如此,夺嫡诸子不可自相残杀,一经发现,贬为庶民,永失资格!诬告者同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