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 第362章 大东北开发计划

第362章 大东北开发计划

第362章 大东北开发计划

文治暂告一段落,武功又有新的麻烦。

情报显示,北方鲜卑、匈奴等游牧民族今年过得都不咋样,很可能再度南向打草谷。

就算游牧民族的规模不复以往,但要是活不下去,本性难移,依然会南下。

而河北之地好不容易大治,又要遭遇破坏,这是金茂所不能容忍的地方。

正好全国聪明人汇聚一堂,金茂便向这些人征集意见。

有说派出使者捣乱,再寻机派出军队剿灭的。

有说修建驰道出塞外的。

也有说策动归服游牧民族反向冲击的。

就是没有一个有效的意见。

没办法,金茂只能求助在职智囊们。

很快,庞统便拿着幽州、并州堪舆图找来。

“殿下,鲜卑、匈奴等族多居于辽东、雁门之外的苦寒之地,不若修建道路通往此二地,再辅之水路运送粮草辎重。”

庞统自信道:“一旦此二地分别修建一座坚城,边患可尽除矣。”

辽东半岛倒是有城池,但没有一座护城高深的要塞,而且那里还盘踞着公孙一族,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西汉,时代经营此地。

早先的公孙瓒只是其中比较杰出的子弟,现在的公孙家族早就从伤筋动骨中恢复过来。

可以说,想要攻略辽东半岛,必须要先征服公孙一族。

至于并州雁门郡(山西北部),那里早就成了鲜卑的牧场,直到现在也还没完全拿回来。

但是,正如汉武帝说过的那句话。

【攻守易形,寇可往我亦可往】

现在,只要不遇到天灾,金茂就不用担心粮食问题,西北新粮种的成功,早就通过宣传,令全国上下都知晓这件事。

各州百姓翘首以盼,明年就能推广到全国范围。

到时候,农作物产量将以几何倍数上涨,在人口没办法快速增长的今天,全民基建还有点夸张,但再动员个几百万问题不大。

庞统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立马就指定了这次大东北发展计划。

诸葛亮的成功,庞统眼红又嫉妒,谁不想成为一个大项目的负责人。

“士元啊。”金茂无奈道:“我知道你立功心切,但步度根早已归附,成为我大汉蕃属,如何能讨伐他呢?”

庞统狡黠一笑,道:“此事易尔,主公只需派我为使者,出使鲜卑,步度根自会造反。”

这是大汉使者老传统艺能了。

金茂以前还以为苏武是遭受了多大的委屈,当真正了解后才感觉苏武真该死。

那些个事,真就不是人能做得出来的,可苏武就是做了,到最后,匈奴反抗,还被西汉给打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岂是一个惨字能说明。

“使者之事,自有人费心。”金茂双手往下一压,道:“士元继续说说你的计划。”

庞统立马拿出另一副手画的纸质堪舆图,上面还有详细的线路图。

“殿下请看。”庞统准备地很充分:“赵将军屯兵于辽西郡,只需再往北数百里的此处建城,东部鲜卑想要南下,可就没那么容易。”

金茂凝神望去,那个位置正好是后世赤峰市,附近就有一条横贯东西的河流。

“殿下请看。”庞统指向那条河流道:“此水虽不汇入渤海,但东西长达千里,若是在此处放置一只水军,在夏秋河面尚未冻结之际,抄掠东部鲜卑大后方,试问,鲜卑可还有生育之机?”

“妙啊!”金茂眼前一亮,不禁击掌赞叹,“士元此计,真乃神来之笔!以水军之利,行奇袭之事,不仅能有效牵制东部鲜卑的兵力,更能让他们首尾难顾,疲于奔命。此河虽不临海,却成了我们的天然屏障与奇兵之道,实乃天助我也!”

“再者,”庞统继续说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殿下可遣精锐步骑,沿此河两岸设伏,与水上力量相互呼应,形成夹击之势。鲜卑骑兵虽勇,但在复杂地形与水网交错之地,其机动性将大打折扣。加之我军出其不意,定能重创敌军,令其闻风丧胆,再不敢轻易南下。”

“此外,”金茂接过话头,思维迅速扩展,“我们还可以在此城建立补给基地,囤积粮草军械,为长期作战提供坚实后盾。同时,迁移汉民,编练民团,既增强防御力量,又能加深与民众的联系,稳固后方。”

“殿下英明!”庞统躬身行礼,“如此一来,我们不仅能在军事上占据主动,更能在民心上赢得先机。东部鲜卑之患,可望一举解决,进而为北疆的彻底安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茂望着地图,心中豪情万丈,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土地上,汉旗飘扬,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随即,金茂看向另一副标注山川的地形图,皱眉道:“可惜,此处颇多山林,若是想要打通道路,所耗费钱粮将是天文数字!”

横在中间的赫然是大兴安岭,想要在这个地方造路,那不比开一条运河省力。

庞统自信地笑道:“殿下勿优,统早已想好完全之策。”

说罢,庞统便指向辽东郡(沈阳),“此地地势平坦,且已建有城池,我们只需加固城墙,修复道路,便能作为前哨站使用。”

至于其中盘踞的公孙一族,中原的士族都快死绝了,还怕一个偏远地区的豪强?

金茂点头,这里跟渤海相邻,附近又有山林,粮草以及材料都不缺,确实是建城的首选。

而后,庞统再往辽东郡北边稍微偏西的地方一指,道:“此处地势平缓,修建道路并不费力。”

又往北挪了挪,指向辽河,庞统继续说道:“此水连通东西,若在此处再建一城,便可沿着水路往西而上,到时,再建城便易如反掌!”

也就是说,庞统认为想要制霸东北,必须要修建两座城池,再加固一座城池。

道路其实只需要修建一条,以后世的沈阳到通辽这一段即可。

虽然直线距离有近四百里,但要是建成了,东北地区就再也不存在游牧之患。再加上现在的气候条件没有后世那么寒冷,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如果能种植水稻、小麦,那收获可能比南方两季稻还要多。

最令金茂无法拒绝的地方,就是东北大米真好吃。

“此计倒是可行。”

不过,金茂并没有因为口舌之欲冲昏头脑,有些无奈道:“却不能在当下便见到实效。”

就算几百万人同时动工,能在两三年时间完工,那都是没人打扰的结果。

庞统也深知这一点,心中早有定计,道:“殿下所虑极是,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东北虽冬日严寒,施工不便,然我等可借此时机,做好充足准备,包括招募工匠、筹备物资、规划布局等。同时,加强边防,确保游牧民族无法轻易侵扰,为长远之计赢得时间。”

“再者,殿下可曾想过,若真能在东北开辟出广袤的稻田,不仅粮食产量大增,还能有效缓解南方稻米运输的压力,减轻百姓负担,更可借此吸引百姓北迁,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此乃一举两得之策。”

“至于游牧民族之患,我等可沿用如今之政策。若是步度根识相,那便留他狗命,若是不识相,我想边军的战士们早已饥渴难耐。”

金茂闻言,心中豁然开朗,笑道:“士元倒是挺会为边军着想。”

庞统连称不敢。

金茂也不在意,赵云手下管着三万骑兵(裁撤了一部分),每年花费粮草辎重无数,这个时候不用,更待何时?

说不定以后都要用不到了。

庞统又展开另一张地图。

“殿下请看。”

庞统指着黄河几字弯的东北角,然后往东北方向延伸,画了个圈。

这块地方是后世呼和浩特附近的平原,在并州以北,不在汉疆域内。

这个时候,庞统脸上浮现红晕,毕竟开疆拓土的事,十分难得。

“殿下,此地亦有河流直通北部山林(大兴安岭),只需沿着黄河往北走,在河流末端建城,则中部鲜卑无藏身之处也!”

步度根就是中部鲜卑,不严格地说,只需要在这里建城,步度根就没法靠近汉边境生存。

只不过,此处已经在长城之外,自春秋以来,便没有人在此建城。

金茂闻言,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仿佛穿透了重重山峦,直达那片未被驯服的土地。“庞士元之计,确乃高瞻远瞩。长城之外,虽为异域,然我大汉之威,岂能止于砖瓦之间?昔日始皇筑长城以御外侮,今我辈当以智慧与勇气,开辟新境,让汉家文明之光普照四方。”

他转身面向众人,语气坚定:“吾意已决,即日起,调集工匠、士卒,于此地建城,名为‘安北’。此城不仅要成为抵御外患的坚固堡垒,更要成为连接南北、促进商贸的枢纽,让四方来客皆能感受到我大汉的繁荣与开放。”

庞统补充道:“殿下高瞻远瞩,统尚有一计献上。建城之余,可于此地推行屯田制,一来解决军粮之需,二来吸引百姓定居,逐渐改变此地荒凉之状。同时,加强与北方各族之交流,以文德化之,使其心悦诚服,归附我大汉。”

在座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深知,真正的强大不仅仅是武力上的征服,更是文化和人心的归附。

“此地常年为牧民草场,不曾种植作物,屯田之策尚待商榷。”

金茂沉吟道:“待建城完毕,再论也不迟。”

庞统拜道:“殿下圣明!”

“庞士元听令!”

“臣在!”

金茂严肃道:“辽东建城之事暂且延后,安北城筹建便全权交由你负责!”

“臣定不负殿下重托!”庞统领命,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智慧的光芒。他深知,安北城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重镇,更是未来汉与北方各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桥梁。于是,他立即着手规划,决定在选址上既要考虑地势险要,便于防守,又要便于与周边部落的往来,促进商贸与文化交流。

“首先,需派遣使者前往各族,传达我大汉和平共处的意愿,并邀请各族首领参与安北城的奠基仪式,以示诚意。同时,在城内设立市集,鼓励各族商人入驻,交易双方所需的物资,以此增进了解,消除隔阂。”庞统心中已有计较,继续说道。

“此外,还需在城中设立学堂,教授各族子弟汉文、汉礼及农耕技术,同时也引入他们的语言与文化课程,让汉人与各族子弟共同成长,学习彼此的优点,形成多元共融的文化氛围。”

金茂闻言,赞许地点了点头:“庞士元深谋远虑,如此一来,安北城不仅将成为北方的坚固屏障,更将是文化交融的璀璨明珠。你需尽心竭力,务必使此城成为大汉与北方各族和平共处的典范。”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厚望!”庞统再次拜谢,心中已绘就了一幅幅繁荣和谐的图景。他深知,这条路虽长且艰,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智慧,定能让这片土地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传令!”

既然庞统要负责大东北发展计划,那么建设局的空缺就得有人填上。

“命鲁肃鲁子敬与诸位副局长商议,提拔一位优秀人才上来,担任庞士元在西北之职,此事要写奏章于我。”

“喏。”传令兵领命下去。

至于庞统的原职不变,还是建设局副局长,就是职责变化极大,成为大东北开荒负责人。

这样一来,诸臣也将明白,这个建设局非常厉害,将来的地位说不定要在各方主事之上。

原本属于年轻一辈的名利场,很快混进一群老家伙。

这些人在别处混得不如意,能力有但都有各方面缺陷,导致迟迟无法晋升。

其中,以曹昂为首的残党们似乎看见了希望,纷纷踊跃投入到建设大东北的行列当中。

还有其他一些诸如战俘、屯田兵民等,只要有上进心的人,纷纷踊跃报名,谁都想成为下一个幸运儿。

同时,金茂还给庞统搭配了一群颇有能力的年轻人。

徐庶、刘晔、陈登、华歆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