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 第361章 编写东汉百科全书

第361章 编写东汉百科全书

张飞并没有收到刘备的传信,半真半假的消息也是金茂命人传给他的。

见过关羽后,张飞就老实地回西南军区复职去了,惩罚自然免不了,直接降三级成了后勤打杂校尉之一。

从此之后,张飞老实了许多,甚至思想也放开了,娶妻生子,还纳了几房小妾,日子逐渐变得平淡。

仕途上,张飞最终也就封了个列侯,到少将便再也升不上去。

洛阳。

刘备没有等到关羽、张飞的回信,心灰意冷之下,意外从士族口中得知,刘协有意退位让贤,新皇是谁自然不用多说。

即便这只是一种猜测,然而,刘备这些年也不是白混的,立马就感觉出其中的真假。

这天,刘备单独求见刘协。

“陛下可是要退位?”

如此直接的问话,让刘协很是不爽,再怎么说,他也是皇帝,还轮不到刘备来质问。

“放肆!”

刘协大怒,拍案而起,殿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侍卫们纷纷投来警觉的目光,却不敢轻举妄动,只因这二人,一位是名义上的九五之尊,另一位则是仅存的九卿。

刘备面不改色,目光坚定,他深知自己此行的目的,也清楚自己与刘协之间那微妙的君臣情谊。他缓缓上前一步,声音低沉而有力:“陛下,臣非有意冒犯,只是天下大势,已然明朗,陛下只需让吴王还政,这天下便还是大汉的天下!”

刘协闻言,怒气稍减,但眼中的落寞却难以掩饰。他长叹一声,缓缓坐下,目光空洞地望着殿外的天空,仿佛在回忆往昔的辉煌与今日的无奈。

“玄德公,说得轻巧。还政二字简简单单,可真能做到吗?”

刘备见状,心中暗自叹息,他深知刘协的无奈与挣扎,也理解其作为君主的苦衷。他上前几步,躬身行礼,语气温和却坚定:“陛下,臣愿以微末之躯,为陛下分忧解难。若陛下信得过臣,臣愿誓死请求吴王还政!”

刘协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感激也有期待。他深知刘备的才能与忠心,更明白此时大汉江山需要这样的忠臣良将。他缓缓点头,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释然:“玄德公,朕……朕信你。只是吴王并不好相与,你还是别去了。”

刘备心中一凛,明白刘协的担忧与顾虑。他躬身再拜,大义凛然道:“臣便是死了,也是为大汉社稷而死,后人自会称颂,陛下不必为我惜身!”

此话一出,刘协反倒起了爱才之心,禅让之事,无法阻挡,还不如为将来的事好好谋划一番。

“罢了。”刘协捂着脑袋躺在龙椅上,无力地说道:“如此大事,岂是一个人三言两语便可解决的事。”

“玄德公好意,朕心领了。今后若是玄德公不弃,我便是成了无用之王,也定要为玄德公谋求一官半职!”

刘备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刘协此言非虚,乃是出自肺腑的感激与信任。他连忙上前几步,再次躬身行礼,言辞恳切:“陛下言重了,备虽不才,但得陛下如此厚爱,实乃三生有幸。备愿以绵薄之力,护我大汉江山周全,无论陛下身在何处,备都将视陛下为君,忠心不改。”

“至于官职,备从无贪念。只愿陛下能安享太平,待天下安定之日,再论功行赏亦不迟。当前之急,乃是稳定朝纲,安抚民心,备愿领兵在外,扫清寰宇,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刘备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深知前路艰难,但为了大汉的复兴,为了黎民百姓的安宁,他愿意付出一切。

刘协见状,心中略感宽慰,他深知刘备的忠诚与能力,是当下能够依靠的少数力量之一。

但是他却摇头道:“玄德公心怀天下,朕甚感欣慰。领兵之事暂且不论,朕倒是希望玄德公能助我完成禅让之事。”

刘备不可置信地抬头,刘协亲口承认这件事还是给予刘备极大的打击。

刘备的眼中闪过一丝愕然,随即迅速恢复平静,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皇权旁落,禅让之事虽非他所愿见,却也是现实所迫。他缓缓跪下,双手抱拳,声音沉稳而坚定:“陛下,臣虽不才,但誓死效忠大汉,若禅让之事真乃天命所归,臣必当竭尽全力,确保过程平稳,减少动荡,护我大汉子民免受战火之苦。”

刘协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刘备忠诚的感激,也有对江山易主的无奈。“玄德公,你之心意,朕已知晓。朕虽为天子,却已无力回天,只愿这天下能在贤能之人手中,重归太平。你与曹孟德、孙仲谋等诸侯相比,更显仁德,朕相信你定能带领大汉走向新的辉煌。”

刘备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己接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重担,更是无数百姓的期望。他再次叩首,誓言旦旦:“臣刘备,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天下苍生。待时机成熟,臣定将扫清四海,恢复汉室荣光,让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

随后,刘备与刘协商议起禅让的具体事宜,两人虽心怀各异,但在这一刻,却都为了大汉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而刘协,则在这段日子里,更多地沉浸在回忆与反思之中,他深知自己虽贵为天子,却无力改变大局,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刘备等忠臣良将身上。他默默祈祷,愿大汉的明天能够更加美好,百姓能够真正过上安宁的日子。

洛阳,伊阙关。

刘备作为刘协使者,请金茂进洛进行禅让之事。

按照礼仪,需要进行三辞三受。

但是大臣们死的死,归隐的归隐,谁也不知道具体细节。

幸好金茂曾拯救了大汉图书馆,里面就有详细记载。

然而,几十万策竹简中想要找出来也并非易事。

于是,金茂让刘备回复刘协,这件事先等等,找到书籍再办也不迟。

至于洛阳内的一切,正式与外界相通,三公九卿则空闲着,暂时由金茂下属官吏负责相关事宜。

而刘协自愿要禅让这件事,金茂也命人向全国传播出去,预计两年之后,正式登基。

在此之前,很多事情需要开始准备。

首先,东汉书籍需要进行整理。

金茂准备按照东观所得书籍为基础,编练一本百科全书。

随着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展,舍弃竹简,使用纸张,只是时间问题。

荆州、益州、扬州已经全面使用纸张,就连百姓家中偶尔也能看见几张。

长江以北、交州等地,则还要等一等,实在是人手不够。

百科全书的编写人员,金茂本想指定几人编写,不曾想这件事受重视的程度远超想象。

不仅在任的戏志才、荀攸、贾诩等重臣强烈要求加入其中,其他读书人就更不用说了,甚至连一向淡泊名利的阚泽、吴范等人都万分上心。

或许金茂无法理解,青史留名对文人志士的诱惑,但群臣的狂热肉眼可见。于是,第一届全国学术研讨大会正式召开。

跟上次全国辩经大会不同,这一次不设题目,而是要让每个想要编写《东汉百科全书》的人,主动上交著作。

每个人不限题材、不限数量、不限学科,只要你认为自己是这方面专家的人,全都能上来露一手。

唯一的要求,就是每个人必须要在文章中强调是哪一门学科,否则不录入在内。

这下子,全国上下立马就陷入了学术狂潮之中。

已经搜刮过一波隐士学者的土地上,再一次冒出一大群牛逼人物。

诸葛亮、庞统等人的老师,各类消失于历史上的冷门学科,甚至连左慈、南华仙翁这样传说中的神仙人物也下场来。

一开始,金茂还有些担忧,会不会被这些人传说中的“修仙者”看穿身份。

后来,经过接触才发现。

这些“修仙者”确实有些门道,但还没到邪门的程度,金茂穿越这件事自然就没人看穿。

于是,金茂特意召回神信教理事长白石,回荆州跟这些神仙人物交流,期望能获得一些好东西。

谁知,白石自哪以后就一直神神叨叨,把一个讲究信仰的神信教变成了迷信教,都快把金茂捧上了天。

无奈,金茂只能制止情况继续恶化下去,让白石沿着之前的安排走。

白石一如既往地听话,再也没搞过那套神鬼玄说。

比较冷门的学科,只有一两人发表文章,也就没什么好竞争的,全部编进去就完事了。

但热门学说,比如,儒、道、法、墨等,文章多如牛毛。

甚至像儒家这样的天下第一大学科,那文章数量,恐怕比东观几十万册藏书还要多。

自然不可能全都编进百科全书,要挑选其中优秀的文章写进去。

这样一来,就得有评委。

可评委从哪出?

大儒都被送进了洛阳,要么老死,要么在动乱中被杀死,留在外面的人,大多数大儒弟子或者像诸葛亮、庞统这样不纯的儒家弟子。

让这些人当评委,别说后世人能不能同意,就连现在人也不能同意啊。

也不是不行,距离上次辩经大会已经过去一年,按照后世的习惯,每年举办一次也说得过去。

金茂大手一挥。

新一届辩经大会再次召开。

只不过,这一次赛制有些不同。

儒家学派就跟儒家学派辩论,道家则跟道家辩论,投票的人也变成各派学子,且这次不排名,只看淘汰。

赛程很简单,胜一场进入胜者组,败者进入败者组,最终看各家学派参与人数决定最终赛程。

比如人数最多的儒家,预计参与辩经人数将超过五万人。

肯定不可能五万人都入选,败者组要经过四轮淘汰赛,最终约有一千五百人留下,而胜者组只要经过三轮淘汰,约有三千人留下当评委。

再比如道家参赛人数第二多,也有一万余人,那么分出胜、败两组后,分别进行两、三轮淘汰即可,最终留下人数跟儒家差不多,也就少了几百人。

以此类推。

评选文章时,就简单了。

金茂会将每一份文章复印几千份,按照不记名投票原则,只有超过半数投票的文章能录入百科全书。

这样一来,能最大可能地避免徇私舞弊。

只不过,评委们的工作量就有点大了,毕竟像儒家学派那样几十万份文章要看完、评价完,半辈子也就过去了。

于是,很多人当场就被劝退,其中包括金茂麾下的重臣们。

反正只要文章写得好,就能录入百科全书,那还当个毛的评委,做那几千分之一?

还不如多谢几篇,让这些评委们一辈子都钻在里面别出来了。

这样的情况,自然有聪明人想到了,立马就报告给了金茂。

金茂闻讯,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编纂百科全书乃是国之大事,旨在汇聚天下智慧,传承文化精髓,而非成为个别权贵的名利场。若真让此等风气盛行,非但违背了初衷,更可能让这部鸿篇巨制沦为笑柄。

于是,金茂迅速召集了智囊团与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共同商讨对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决定采取双重审核制度,并引入匿名评审机制。首先,由初筛团队负责筛选掉明显不符合标准的稿件,减少评委们的工作量;其次,对进入复评阶段的文章,采取匿名方式交由多位评委打分,并设置最低阅读量要求,确保每位评委都能全面、公正地评估每一篇文章。

此外,金茂还下令设立了一个监督委员会,由来自不同领域的公正人士组成,负责监督整个评审过程的透明度与公正性。任何被发现有徇私舞弊行为的评委,都将受到严厉的惩处,甚至被永久剔除出编纂队伍。

这样子也不能够解决新文章的事情,毕竟,只要人活着,就不会停止创作。

一个新潮的念头出现在脑海,金茂决定办一个期刊,找几个主编审核新文章,只要能上得了期刊,便能进入百科全书的审核中。

剩下的事,就只有评委团的生活问题了。

好在这些人颇有古之风范,视金钱如粪土,只要管饭就行。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几万人,金茂还是养得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