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 第364章 人手不够怎么办,三韩地区抓奴隶

第364章 人手不够怎么办,三韩地区抓奴隶

第364章 人手不够怎么办,三韩地区抓奴隶

海军少将周泰给出个好建议。

“殿下,东瀛、三韩地区蛮夷众多,可徒数十万!”

金茂稍稍思量,觉得从海上运人太过费劲,便说道:“倭人矮小,东瀛就算了,三韩倒是可行。”

赵云已经率军灭了公孙一族,幽州辽东半岛尽归于手,只是人口稀少,不足以建造辽东半岛的三座城池。

“只不过,三韩地势险要,如今又要入冬,南方军区山地兵难以适应如此寒冷,如之奈何?”

周泰说道:“可从海上派兵进百济或新罗,高句丽虽为三韩最强之国度,却多山林险要,若是我军两面夹击,必叫其首尾不相顾。”

金茂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缓缓踱步至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辽东半岛直至遥远的东南方向,沉吟道:“幼平言之有理,但海战非我所长,须得精心筹备,方能确保万无一失。可命甘宁将军率水师精锐,携带足够的御寒衣物与补给,先行探索航道,并试探百济、新罗的防御虚实。同时,陆上部队则需加紧训练,适应寒冷环境,待时机成熟,再行夹击之策。”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地望着众将,继续说道:“此外,我们还需考虑外交手段,可先派遣使者前往百济与新罗,也好师出有名,以减少我方进军时的阻力。若能以最小的代价分化三韩,使之不能团结一致对抗我军,则辽东半岛的人口与资源问题,或可迎刃而解。”

“哦,对了,此事庞士元曾说过,来人,去信询问其可有出使人选。”

金茂看着堂下,继续说道:“三韩蛮夷,若是不从我大汉天威者,杀无赦!”

“但若是主动降伏者,诸位也不可过多压迫,一切按照程序走。”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将领与谋士,语气转而温和却坚定:“我们要展现的,不仅仅是大汉的铁血与力量,更是其包容与文明。三韩之地,虽民风粗犷,然百姓亦向往和平安定。我们应以德服人,辅以威势,让他们明白,归顺大汉,是顺应时势,是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

“故而,派遣的使者团中不仅要能言善辩者,还需具备深厚的学识与高尚的品德,能够传达我大汉的仁政与和平意愿,同时也要展现出我们对于不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这样,才能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我们的战略目标。”

换句话说,就是不仅要有搞事的,还要有策反的人。

“此外,我们还应着手准备,一旦外交努力取得成效,或是遭遇阻碍而需转为武力解决时,后勤补给、兵力调配、战略部署等各项工作必须有条不紊,确保行动迅速而有力。我们要让三韩之地的民众看到,选择对抗,只会带来毁灭;而选择合作,则能共享大汉的繁荣与昌盛。”

说到这里,金茂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他站起身,挥手示意众人:“诸位,此战不仅关乎我大汉的疆域扩张,更是对我们智慧与勇气的考验。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周泰等将立马拜道:“喏!”

随后,金茂转身面向挂在墙上的巨大地图,手指轻轻划过三韩之地的轮廓,每过一处,都似在心中盘算着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他沉声道:“我们不仅要赢得这场战争,更要赢得三韩百姓的心。战后重建,文化融合,商业往来,每一项都需精心策划,让和平的果实惠及两地,真正实现民心所向,长治久安。”

“我提议,即刻成立专项小组,负责战后规划事宜。由张昭先生领衔,集合文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精英,共同商讨对策。我们要让三韩之地的百姓感受到,加入大汉,不仅仅是换了一个统治者,更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时代。”

言罢,金茂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与谋士,那份信任与期待不言而喻。张昭闻言,躬身行礼,道:“殿下深谋远虑,张昭定不负所托,誓将此事办得妥妥帖帖,让三韩之地成为大汉版图上最璀璨的明珠。”

“好!”金茂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严肃,“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打好眼前的这一仗。情报部门需继续深入,摸清敌方动向,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加强边境巡逻,防止敌人偷袭。每一场战斗,都要力求精准高效,减少无谓的牺牲。”

“是!”众将齐声应答,声音响彻营帐,充满了斗志与决心。金茂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微笑,他知道,有了这样一支上下一心、勇往直前的队伍,无论前路多么艰难,最终都将胜利在望。

随着命令的下达,营帐内迅速忙碌起来,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金茂站在高处,望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是大汉扩张疆域的必经之路,更是他作为将领,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的舞台。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每一个挑战。

周泰攻打百济国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甚至其内贵族主动投降。

沙氏、燕氏、劦氏、解氏、真氏、国氏、木氏、苩氏,八大士族做了带路党,将国内韩人全都卖给大汉做奴隶。

结果,周泰一清点,才五万多青壮,哪够啊。

转头就灭了新罗国,又得到三万多青壮奴隶。

接下来就是最大的麻烦,高句丽国。

跟百济、新罗不同,高句丽人口过百万,战略纵深比幽州还要广大,且境内多山林,想要攻掠十分不便。

随着寒冬到来,高句丽全国更是银装素裹,非常不利于行军。

如此一来,征伐之事只能告一段落。

建安十一年(206),春。

金茂调遣南军两万山地精锐,加上赵云两万骑兵以及周泰两万水军,合六万大军,对高句丽发动灭国之战。

战争结果毫无悬念。高句丽首都丸都城告破,王族、贵族一网打尽,共计俘虏五十余万,其中青壮十五万。

赵云、周泰、龚磊会师丸都城。

三人中只有赵云资历最浅,也最为恭敬。

“幽州突骑将军赵云见过两位将军。”

龚磊一直告诫自己,不可妄自尊大,相对于赵云这样的猛将,他资历虽老,但天赋一般,只凭一腔忠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赵将军多礼了。”龚磊赶紧回礼。

周泰紧随其后,两人职位都在赵云之上,但都不傻,知道今后赵云的前途还远着的,远没到终点。

“海军少将周泰,见过赵将军。此次战役,赵将军以少胜多,智勇双全,实乃我军之幸,我等皆需共勉之。”周泰声音沉稳,眼神中透露出对赵云能力的认可与未来的期待。

“周将军言重了,若非二位将军调度有方,粮草军械供应无虞,加之全军将士上下一心,奋勇杀敌,赵云岂敢居功?此番胜利,乃是众人合力之果。”赵云谦逊地回应,他的语气中既有对战友的尊敬,也有对团队力量的深刻认识。

三人并肩步入丸都城内,望着城内逐渐恢复的秩序和百姓们感激的目光,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龚磊轻叹一声,道:“战乱虽平,但也不可荒废此地,重建之路漫长且艰。我们需尽快安抚民心,恢复生产,同时加强防务,以防残党卷土重来。”

虽然高句丽高层差不多都被俘虏,但是还有不少民众逃进山里,将会成为日后隐患。

赵云点头赞同:“龚将军所言极是,我打算即刻着手组织兵力,一方面巡逻边境,确保安全;另一方面,协助百姓重建家园,恢复农耕,让这片土地再次焕发生机。”

周泰补充道:“还需加强军备,提升士兵训练,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可派遣使者前往荆州,通报我军胜利之喜,并寻求殿下指导。”

“周将军言之有理,军备与训练不可松懈,此乃固国安邦之本。”赵云沉吟片刻,继续说道,“至于派遣使者前往荆州,不仅是传递捷报,更是要与荆州方面加强联络,共同商讨如何进一步巩固边疆,防止外敌趁虚而入。同时,可以借此机会学习荆州在治理与民生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我们的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

“此外,”赵云眼神中闪烁着深思,“我们还需设立情报网络,不仅限于边境,更要深入到那些逃亡民众可能藏匿的深山老林之中,掌握他们的动向,同时传播朝廷的仁政与招安之意,争取早日将这些游离于外的百姓重新纳入国家的怀抱,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与流血。”

“龚将军,请您负责协调各地官员,确保重建工作有序进行,同时也要注意安抚民心,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与决心。周将军,你则主抓军事方面的准备,不仅要加强边境巡逻,还要定期举行联合演习,提升将士们的协同作战能力。”

“我们更要铭记,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平与安宁。在重建与防御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赵云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决心,他相信,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这片土地定能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言重了。”龚磊说道:“我们到此的目的只为这些俘虏,若不是要留俘虏重建,真恨不能驱赶所有人去修城!”

“哈哈!”周泰笑道:“龚将军这些年憋坏了吧,南方山民温顺,无处可建战功,您可是老资历,如今却被我等追赶上来了。”

“什么老资历与否,都不重要!”龚磊摆手道:“全都仰赖主公信任,某才能走到如今地步。”

此话一出,赵云、周泰肃然起敬:“龚将军言之有理,我等皆因主公之宏愿与信任,方能汇聚一堂,共谋大业。”赵云沉声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主公胸怀天下,以仁德治军,以智慧驭国,正是有这样的领袖,才让我们这些武将有了用武之地,也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看到了希望之光。”

“不错,主公不仅是我们心中的灯塔,更是这片土地的灵魂。”周泰补充道,他拍了拍龚磊的肩膀,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那份对主公的敬仰与忠诚已尽在不言中,“咱们虽职责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安宁。今日之努力,皆为明日之辉煌。”

言罢,三人不约而同地望向远方,那里是即将迎来新生的土地,也是他们共同守护的家园。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他们坚毅的脸上,映照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在这一刻,他们心中都明白,无论前路多么坎坷,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达不到的远方。

“走吧,兄弟们还等着我们呢。”龚磊率先转身,步伐坚定有力,“让我们继续前行,为了那片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也为了主公的理想,不懈奋斗!”

赵云与周泰紧跟其后,三人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落日余晖中,只留下一串坚定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地上回响,仿佛是在向世界宣告他们的决心与信念。而这一切,都将成为这片土地历史长河中,一段不可磨灭的传奇篇章。

庞统得知高句丽大胜,大喜过望。

又听到俘虏的奴隶光青壮就有近二十万,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很多计划就可以展开了。

原本金茂准备在今年继续动员百万人北上,奈何美洲种子要在全国推广,这样一来,种地的人手就不够了,便放弃了这一计划。

大基建虽然重要,但没有粮食的支持,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没办法,只能让庞统先把安北城建好,至于辽东半岛的三座城池,看情况再建。

现在好了,人手的问题得到解决,庞统也能放开手脚开工。

要知道去年动员的百万百姓,其实青壮也就二十多万,跟这次三韩地区搞到的俘虏奴隶差不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