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 第365章 大西第一阶段工程结束

第365章 大西第一阶段工程结束

陇西郡治狄道县。

一条石板道和一条车道地基从长安一路延伸过来,直达狄道县。

经过四百万人近两年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巨大的工程。

相较于秦代驰道,石板路稍显颠簸和缓慢,但是一旦车道建成,那就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铁的产量跟不上,只要有足够的铁,车道就能够修建起来,到时候陆地运输将会成为水运之外最高效最便利的运输方式。

陇西李氏传承自先秦时代,飞将军李广、以及后世李唐的起源都在这里。

李氏乃是陇西望族,世代耕耘于此,却十分理智地避开一个又一个祸端,就连马腾、韩遂之乱,李氏都未受到牵连,可见一斑。

不过,这也跟李氏低调有关,东汉的李氏也跟西汉李广时期一样辉煌过,只不过没落地优点快。

东汉开国时期,云台二十八将里面有个叫李忠的将军,便是陇西李家人,被封为琴亭侯。

后来李忠的孙子李纯,因他的母亲杀了李纯的叔叔,所以封国被废除。永初七年(113年),邓太后复封李纯为琴亭侯。

再后来,李氏就逐渐没落,靠着祖上的侯爵一直苟延残喘至今。

到了金茂统治时期,李氏十分配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让诸葛亮的工作非常顺利地展开。

为了表示感谢,诸葛亮在长安至陇西段石板道竣工的第三天,便带着礼物登门拜访。

如今李氏现任家主乃是李忠六世孙,名叫李明,当家做主才六年,按照李家历代家主都长寿的特征,接下去三四十年李明这个家主都不会换。

“亮拜见琴亭侯。”

李明惶恐地扶住诸葛亮道:“诸葛局长折煞我也,若是让吴王知晓,不知该如何罚我。”

别看李明低声下气,在陇西甚至西凉这块地界,说话的份量可不轻。

诸葛亮深知这一点,尤其是接下来的工程还需要李氏多多帮助才行。

因为狄道县再往西、往北走,就过了长城。

也就是说狄道县就是关口,出了这儿就出了关,后面的路可不好修。

毕竟,从陇西郡到武威郡的路途可不比从长安到陇西的距离要短,且这段路上,流寇、羌人、匈奴、鲜卑混杂,很难保证每个建筑工人的安全。

“琴亭侯说笑了。”诸葛亮说道:“西凉谁不知李氏之名?吴王就算想要动您,也得掂量掂量才是。”

此话一出,李明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想到,诸葛亮一介文弱书生竟然如此阴险,那这种事情来威胁他。

难道李氏还不够安分吗?

辽东公孙氏那是自己找死,怪不了谁,可李氏这些年安安分分,遵纪守法,啥坏事也没干啊。

但李明终究不是凡人,很快就意识到,诸葛亮并不一定在威胁他,有可能是在吓唬他,为了接下来的事情争取一些筹码。

不过,李明也不敢赌,公孙氏的结局还在眼前,李氏经营陇西数百年基业可不能毁在他手上。

“局长就别开玩笑了。”李明开门见山道:“有什么事,您就说吧,李氏定当竭尽全力地支持!”

诸葛亮满意的点头道:“我确实有事相求。”

“主公将西域之事全权交由我负责,可眼下第一阶段竣工在即,第二阶段又不知如何开工,唉,真是愁死人了啊。”

李明对于修建道路这件事,本就举双手双脚赞成,听诸葛亮这么一说,立马问道:“诸葛局长为何事烦恼?”

诸葛亮再次叹气道:“西凉连年战乱,虽说这几年有韩遂校尉帮忙恢复生产,可羌人、氐人并不信任我等,若想要从他们的地盘上修路,难啊。”

李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在下不才与氐人首领、先零羌首领多有往来,可为局长说客。”

诸葛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色,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李明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琴亭侯若真能助我解决这难题,那可真是西凉百姓之大幸,也是我等官员之福啊。羌人、氐人虽与我等文化习俗不同,但若能以诚相待,以利益共享为纽带,相信定能化干戈为玉帛,共谋发展。”

“你既与他们首领交好,那便请你即刻动身,前往游说。但切记,此行需讲究策略,既要展现我大汉的诚意与实力,又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与信仰,避免激化矛盾。你可携带一些我朝特产与手工艺品作为礼物,以示友好。”诸葛亮边说边从案上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礼物清单,递给了李明。

“另外,我还需你传达一个信息给各部落首领:这条路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我汉人通行,更是为了促进双方贸易,加强文化交流,让西凉之地更加繁荣昌盛。我相信,只要他们能看到长远的利益,定会支持我们的计划。”

李明接过清单,感受到肩上的重任,但他毫不退缩,坚定地点了点头:“诸葛局长放心,我必全力以赴,不负所托。只希望我们能早日达成共识,让这条希望之路早日贯通。”

说罢,李明便匆匆整理行装,踏上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

一个月后。

李明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就是氐人、先零羌以及其余羌人小部落十分乐意,甚至愿意出族人帮忙修路。

坏消息则是匈奴、鲜卑等游牧名族闹得厉害,没办法交流。

诸葛亮本能地皱眉,随即想到东边庞统大获全胜,赶跑了东北和中部的鲜卑大部落,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西北的鲜卑、匈奴不合作跟这件事有关?

怀着疑惑,诸葛亮问道:“琴亭侯可知这伙鲜卑首领是谁的部下?”

“好像是步度根的手下。”李明不肯定道:“我跟步度根不熟,记忆有些模糊。”说实在话,陇西李氏跟匈奴打交道都比鲜卑多。

诸葛亮闻言,眼神微凝,步度根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此人在鲜卑中颇有威望,且其部落近年来活动频繁,多次侵扰边境,是北方边疆的一大隐患。若真如李明所言,这批不合作的鲜卑部族是步度根的麾下,那么他们此次的强硬态度或许与庞统在东北的胜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步度根素来野心勃勃,庞士元的胜利或许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让他觉得有必要在西北方向加强力量,以平衡局势,甚至可能试图通过挑衅来试探我方的反应。”诸葛亮缓缓分析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凝重。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仿佛已穿透了层层云雾,看到了那片辽阔而又复杂的边疆之地。“我们必须谨慎应对,既要确保修路工程顺利进行,以加强内部联系,又要防范外部势力的侵扰。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次机会,通过外交手段与步度根进行接触,尝试寻找和平解决之道。”

诸葛亮心中已有了初步的策略构想,他深知,面对复杂的边疆局势,单纯的武力镇压并非长久之计,唯有智谋与外交并重,方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于是,他转而向李明问道:“李将军,关于与步度根的交涉,你可有何建议或是了解的情况?”

李明闻言,略作思索后答道:“虽说我与步度根无甚交情,但陇西李氏在西北也有些耳目,或许能从中探听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至于交涉,我认为可以派遣一位善于言辞、通晓边疆事务的使者前往,尝试与步度根进行谈判,探明其真实意图。”

诸葛亮点了点头,对李明的提议表示赞同。“此事就交由你来安排,务必挑选合适的人选,既要能够传达我方的诚意与决心,又要具备足够的智慧与应变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又过了半个月,李明带回确切消息:“这件事确实跟步度根有关!”

李明问道:“诸葛局长,可否请吴王派大军剿灭这伙人?”

可以倒是可以,但这样一来,不就显得他诸葛亮无能了嘛。

庞统在辽东以及北方建城的事,非常复杂,诸葛亮自忖就算他去了那里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但是西北不一样。

建设局这边有着四百余万人,正规军也有近两万,要是这种情况下,还处理不掉步度根这样的丧家之犬,诸葛亮觉得还是趁早回家算了。

“琴亭侯,有件事需要您的帮助。”

诸葛亮看着李明说出了他的计划。

又过了半个月,一队数万人载着粮草辎重从狄道出发前往武威郡。

正值寒冬,各方游牧名族蠢蠢欲动,谁都知道这是块带刺的肥肉,一不小心要被噎死,可谁都想要这笔横财。

只要有了这批物资,一个几万人的大部落就不愁过冬了。

羌人、氐人先天性弱势,全都按兵不动,鲜卑、匈奴垂涎欲滴,为了谁占大头的事,先打了一场。

最终,步度根出面,才平息这场闹剧,之后由步度根牵头,鲜卑、匈奴合作组织起了三万骑去打这一票。

诸葛亮早有算计,这些粮草辎重全都是为了步度根准备。

受金茂影响,诸葛亮的思想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他认为不可能归服的异族就全是敌人,应该通通抓来当奴隶,永世不得翻身。

因此,这次诸葛亮特意地势狭窄的地段行军,为的就是一网打尽。

辎重兵中有诸葛亮安排的一万正规军,还有一万正规军则埋伏在两侧山林,等步度根落入口袋中才会扎进。

此外,为了以防万一,诸葛亮还向西北军区再次申请轻骑兵一万,防止被步度根给逃了。

西北军区负责人荀攸深谙此道,又给诸葛亮一条计策,定叫步度根有来无回。

诸葛亮也是第一次领略到老一辈谋士的厉害之处。

建安十二年(207),正月初一。

本该是过春节的日子,为了擒获步度根,诸葛亮却跟着战士们埋伏在雪中。

很快,远方传来隆隆的马蹄声。

步度根不出所料,冲进陇西狭窄地界,三万余骑兵一字长蛇阵冲来,似乎笃定汉军没有准备。

谁知,辎重兵中还混着一位河北名将张郃,一时间难以得手。

自从袁绍败北后,张郃、高览便归降金茂,从底层开始做起,近十年时间,张郃也爬到了西北军区主力校尉的位置。

若是说进攻,张郃或许没有张辽等将那么勇猛,但论防御,张郃可不输他人。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雪地上的震动愈发明显,步度根的队伍如同黑色的洪流,势不可挡地逼近。诸葛亮站在雪丘之后,目光如炬,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他心中暗自盘算,张郃的加入无疑为这场伏击增添了几分变数,但也正是这份变数,让他看到了转机。

突然,他轻挥羽扇,向身旁的传令兵低语几句。传令兵迅速领命,消失在雪幕之中。不多时,四周的雪地里开始有了动静,汉军的伏兵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悄无声息地调整位置,形成更为严密的包围圈。

步度根见前方道路畅通无阻,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得意,他高举长刀,大声呼喝,催促着骑兵加速前进,企图一举突破汉军的防线。然而,就在他即将踏入伏击圈之时,天空突然风云变幻,一阵狂风夹杂着雪花呼啸而来,视线瞬间变得模糊。

这正是诸葛亮精心策划的“风雪迷阵”。利用西北特有的气候条件,他提前布置了机关,一旦时机成熟,便启动机关改变风向,制造混乱。步度根的骑兵在突如其来的风雪中失去了方向,队形大乱,速度也慢了下来。

张郃见状,立刻意识到这是反击的绝佳时机。他大声喝令,带领麾下的士兵利用这段时间迅速组织起防御阵型,同时派出精锐小队,趁着风雪和混乱,向步度根的侧翼发起突袭。

诸葛亮则在高处指挥若定,他深知此时不宜恋战,而是要利用优势速战速决。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汉军的伏兵从四面八方涌出,与步度根的骑兵展开了激烈的交锋。风雪之中,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动地。

经过一番激战,步度根的骑兵终于抵挡不住汉军的攻势,开始节节败退。张郃则率领部队紧追不舍,力求全歼敌军。

最终,在诸葛亮的精妙布局和张郃的英勇指挥下,这场伏击战以汉军的大获全胜告终,步度根被生擒,三万余骑逃出去不到一万骑,其余尽皆被俘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