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古代有工厂 > 第253章 凭本事骗的钱,为什么要还? 感谢

第253章 凭本事骗的钱,为什么要还?(感谢太极飞羽1万赏!)

刚睡下去不久。

外面传来一阵钟鸣。

当!

当!

悠扬地传遍了整个汴京。

熟睡中的王琛感觉自己被人推了好多下,耳边传来柳琦红的声音。

“官人?”

“官人?”

王琛这才挣扎着睁开沉重的眼皮子,有些茫然地四处张望了下,看见窗外依旧黑漆漆一片,他看了看烛光下貌美肤白的柳琦红,问道:“琦红,怎么了?”

话刚说完,又“当”地一声响起。

柳琦红用手掖着被子挡在身前,指指外面,“朝钟响了,今日要上早朝。”

王琛有些无语。

老赵故意的吧?明知道哥们儿昨晚洞房花烛夜,今儿个就上早朝?

他非常无奈啊。

早朝不能不去,王琛只好撑起身子准备起床。

诶,也不知道为啥,昨晚放了两炮后,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肚子里还非常饥饿,用一个词来形容非常准确“饿得慌”。

这时,外面传来丫鬟的声音:“小郎君,老爷吩咐我等伺候您起床上朝。”

已经有过一次早朝经验的王琛没像上次那样一惊一乍,对外喊道:“进来吧。”

吱嘎,门被推开。

几个丫鬟鱼贯而入,有人端着铜盆,有人拿着牙膏牙刷,当然,还有捧着朝服。

芸儿抢在她们前头,主动伺候王琛刷牙洗脸更衣,柳琦红更是披上衣裳,从下人手中接过朝服,亲自拎着给王琛穿上去。

更衣中,王琛饿得不行,他伸着双手道:“芸儿,叫东厨给我热点熟肉。”

芸儿忙问道:“热多少?一碗够不够?”

一碗肉已经不少了。

可是王琛本能地觉得不够自己吃,一边系着朝服的扣子,一边道:“热两斤牛肉,我记得昨天晚宴的时候,似乎看到牛肉了。”

嗯,宋朝初期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吃牛肉,不过默认不准吃,牛是劳动力,在某些时候比人还金贵呢。

而在古代,牛肉和羊肉属于上等肉,猪肉是下等肉,王琛作为从三品大员纳妾,宴席上弄点牛肉,赵匡胤和朝廷大员们看见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追究什么。

“好的阿郎。”芸儿匆匆出去了。

……

离开家。

坐在轿子里,王琛捧着牛肉吃个不停。

一向在北宋不会饥饿的他,再一次体会到了饥肠辘辘的感觉,上一次被还是林少夫人的王文秀用手解决后,也是如此。

王琛猜测,可能自己不属于这个时空,又没有新陈代谢,想要强行留种的话,需要花费高于寻常人几倍的能量。

大概只能这么解释了。

否则他真的想不通为何每次释放过后,会如此疲倦饥饿。

两斤牛肉一扫而空。

照理说,吃这么多下去,人早就肚皮撑爆了。

然而王琛却一点撑的感觉都没有,甚至只觉得半饱,还想吃东西。

进了皇宫,在文德殿门外朝堂的东庑里面等待了一个多小时。

快到五更天的时候,众官员在鸿胪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垂拱殿。

和上次大庆殿大朝会不一样,今天只是日常朝会。

王琛作为从三品大员,身份地位已经很高了,他站在左边第五排,左右都是大佬,比如说诸正议、通奉大夫、御史中丞、开封府尹等等。

至于武官站在右边,隔了一个走道,同样从三品的武官有诸卫上将军、护军等等。

静候了几分钟,忽然间鼓乐齐鸣。

一身便服的赵匡胤打着哈欠从里面走出来,徐徐坐到龙椅上,和众人打招呼道:“诸卿早。”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皇帝的龙袍不是随时随刻都穿,甚至上朝的时候都未必穿,只有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皇帝才会穿龙袍,比如说年前大庆殿朝会。

其主要原因是龙袍做工极为精细,用的都是金丝银线孔雀毛,做工无可挑剔,要是洗涤的话,很容易损坏,哪怕到了现代社会,各种高科技洗衣方法扔不能够解决龙袍清洗问题,干洗也不行,所以一般而言,龙袍会一穿到底。

可是制造一件龙袍的代价非常大,大概一千贯钱,耗时非常久,约莫两年才能制造一件,所以皇帝平时不怎么会穿龙袍。

在场三百来官员在鸿胪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齐齐跪拜道:“见过吾皇。”

浑身无力的王琛也混在人群里,懒洋洋道:“见过吾皇。”

“众卿平身。”赵匡胤显然也没怎么睡好,说话都有点有气无力,他强打起精神,“元夕已过,各司、各地积压的政事诸卿可以处理起来了。”

王琛眨眨眼,今天怎么没说“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句话?按照惯例,要是没啥事的话,皇帝一般性都会说这句话,虽然这句话的出处源自唐朝皇帝李隆基为了宠幸杨玉环,但是后来皇帝觉得妙都拿来用了。

也就是说,赵匡胤今天有话说?

王琛是这么猜测,估计还不是小事。

宰相薛居正立刻上前一步道:“臣有事启奏。”

赵匡胤问道:“何事?”

薛居正一五一十道:“潭州太守朱洞上书言,建立了岳麓书院,望陛下能够御笔亲书赐块牌匾。”

王琛晕了一下,这种事都要拿到朝堂上来说?

未曾想,赵匡胤还一脸认真道:“朕今日政务繁忙,择日再议。”

薛居正退下了。

供奉官、閤门祗候王审锐上前道:“启禀陛下,家父病重,一蹶不起,近日内可能无法再上早朝。”

这人王琛认识,是北宋开国名将王全斌的儿子,难道王全斌身子骨不行了?

朝堂里也是一片哗然。

“王节度使生重病了?”

“他已经六十九岁,眼看古稀就要来临,希望吉人自有天相。”

“下朝后去探望探望。”

赵匡胤也是一脸关心道:“待会朕带太医前去探望。”

陆陆续续又有人启奏了一些事情。

诸如攻打北汉、哪里又发生天灾**。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全在商议国家大事。

和王琛没啥关系,他身子骨还是很疲惫,低着脑袋险些睡着了。

沈义伦刚刚启奏完一件政事退下。

突然,赵匡胤话锋一转,道:“年前朕特将静海升为州,任王大夫为知州事,但静海临海,物资瘠薄,朕想从三司批五十万贯助静海发展,诸卿觉得如何?“

嗯?

说到自己了?

这件事王琛记得,过年前赵匡胤和自己说过,答应批五十万贯给自己当“电能”发展经费。

只是吧,五十万贯不是小数目,这种事情肯定要拿到朝堂当中来说,获得实权派首肯后才能执行,毕竟皇帝不是一言堂。

其实赵匡胤的理由也很合适。

静海刚刚升级为州,确实需要资金发展,王琛觉得大臣们应该不会有啥意见,要知道哪怕如今是北宋初期,宋朝的国库里依旧堆满了金银珠宝,非常富裕。

未曾想,意外发生了!

一直表面上和王琛关系还可以的宰相薛居正第一个跳出来,他大叫道:“陛下,万万不可啊,五十万贯不是小数目,如今太原未平,北有辽人,每年军费支出就不少了,静海地处平原,沃野千里,赋税慷慨,要发展何须朝廷支出钱财?”

三司最高执行长官沈义伦也紧随其后,“臣也觉得五十万贯不妥。”

首相和次相都跳出来了,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户部尚书……

度支大臣……

一连跳出来十几个位高权重的大佬。

他们都只有一个意见,否决赵匡胤批“五十万贯”给王琛。

每一个人都语气坚决无比,甚至有人直接在朝堂上和赵匡胤辩论了起来,目的就是不答应批五十万贯钱。

————

我草啊!

没钱怎么发展电能?

你们这帮孙子知不知道电能多牛逼?

见状,王琛有些傻眼,看到朝堂大佬们联名否决赵匡胤的提议,他非常无语,希望赵匡胤态度能够强硬一点,告诉众人这五十万贯钱批也得批不批也得批,然而,事情的发展还在继续恶化下去!

“请陛下收回成命!”

“静海乃是富裕平原,无需再投入钱财发展!”

“若是陛下一意孤行,我等宁愿辞官不做告老还乡。”

“五十万贯啊,三司一下子怎么能拿得出这么多钱?”

“王大夫不是深知经商之道么,要钱财发展,让其自己想办法解决得了,况且臣觉得静海发展的已经很好,虽然曾是县,但赋税远超不少州,陛下何必再投入一大笔钱?“

“我支持薛相的意见。”

“还请陛下三思,有这五十万贯不如投入军中,争取早日攻克太远!”

“我不知道王大夫给陛下您灌了什么**药,竟然许诺五十万贯钱财?静海农事、商业、航运发达,想要钱,地方自主解决的办法太多,朝廷何必浪费这么大一笔钱?或许被某些人中饱私囊都说不定!”

“对,被人贪墨也有可能。”

“静海又不缺钱。”

“没道理再投入一大笔钱。”

十几名大佬站出来后,又有一大批官阶稍低的官员们跳了出来,他们都一个意见,不答应赵匡胤的提议,甚至还有人说话非常难听,觉得王琛给赵匡胤下了**药,想要借机中饱私囊,王琛从来没看见这群大臣这么团结过啊!

众人群起而攻!

一直站在那边没说话的王琛心里很不是滋味,哥们儿想要做点实事,这群人拼命扯后腿,其实他心里明白,也不怪大臣们联合拒绝赵匡胤的意见,因为赵匡胤根本没有说起电能的事情,这是秘密,在没有完全研发出来之前,赵匡胤已经下了死命令,不对外让任何人知道,而静海确实属于有钱的地方,在这之前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县,但是税收比很多州都要来得多,自然,官员们觉得再投五十万贯进去,完全没有必要,所以这些王琛很能理解!

然而他不能理解的是,这群狗比大臣们丫的是不是出门没漱口,左一句我中饱私囊,右一句想要贪墨,我招你们惹你们了啊?

贪墨?

我贪你妹!

中饱私囊?

我中饱你大爷!

别说五十万贯了,就是五百万贯,当做发展电能的经费都不嫌多啊。

王琛十分清楚,北宋的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虽然手工业什么发展的还不错,但是想要弄个发电量不错的火力发电厂出来,难度十分之高,哪怕他有现代社会的帮忙,可以斥巨资买来设备什么,但是安装呢?但是操作呢?都要自己培训人手!

这就算了。

大不了自己辛苦点,一点一滴当老师给人培训。

问题是总不可能什么材料都让我从现代社会买吧?且不说自己有没有这么多钱,光说就算火力发电站弄起来了,每天要烧多少煤炭?需要多少电线去拉电网?

没钱?

没钱干个几把!

招工不要钱?材料不要钱?

你们只知道静海每年税收不错就否决赵匡胤投资,你们怎么不想想赵匡胤作为开国皇帝,为什么要花大量钱财去发展静海?

开口闭口说我给老赵灌**汤,想要中饱私囊,我有那个胆子吗?五十万贯啊,还是赵匡胤在朝堂之中当着众人的面提出来的,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这个钱不可能被贪墨的,你们这群大臣怎么不动脑子想想?

无法接受!

王琛内心窝火不已!

他不是没有遇到过缺钱的问题,比如当初在现代社会知道父亲生重病的时候,自己为钱愁的夜里都睡不好,但是那是自己个人的私事,他无话可说。

只是现在,王琛想要拿一大笔经费搞电能,让北宋提前进入“工业革命”,乃至进入现代化文明,这是造福全世界、壮大宋朝实力的跨时代大事,说句不好听的话,王琛是在朝着圣人的道路上前行,这群大臣们拼命拖后腿!

气人!

没钱哥们儿不干了!

……

朝会不欢而散。

因为要保密的原因,赵匡胤磨破了嘴皮子都没说服大臣们,只能把这件事搁浅了。

好多大臣离开垂拱殿的时候还在说起此事,话里话外带着点刺。

“呵!”

“王琛?”

“没有参加过科举成为朝廷从三品大员已经很不错了,居然还想蒙蔽陛下?”

“就是,五十万贯钱需要多少黎明百姓交税收?他王琛想要中饱私囊也不带这么明目张胆吧?”

“王大夫应该做不出这种事吧?太明显了啊!”

“做不出这种事?那你说说,静海不缺税赋,为何让陛下再批五十万贯钱?还有,石侍中今天居然支持静海侯,石侍中什么样的人你们不清楚?”

“诶,还真有可能。”

“石侍中背地里不知道贪墨了多少钱财了,如今支持王大夫,我看是两人同流合污了啊。”

“不管怎样,这件事千万不能松口,绝不能让妄臣王琛得逞。”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这回哪怕陛下私底下找人来说情,我依旧会咬住不松口。”

“之前王琛献上千里镜立了大功,我对他感官还不错,未曾想他居然能够做出蒙蔽陛下这样的事情来,简直不当人子。”

“我早看出来他不是什么好东西了,先是献上价格昂贵的牙膏牙刷之类讨皇帝开心,然后又献上手表,后来不知道怎么让陛下高兴封了静海侯,这人绝对心术不正。”

驳斥声充满了整个朝堂!

有人试图为王琛鸣冤,然而被众多官员喷的抬不起头!

但不管抱有什么观点的人,此时此刻都只有一个差不多一致的想法——绝不能让王琛拿到五十万贯钱!

一个字都休想!

态度就是这么坚定!

……

垂拱殿里。

当事人也是这么想的。

王琛没有去参加文德殿常朝,主要原因是被赵匡胤叫了下来。

从龙椅上走下来的赵匡胤目光炯炯地看着他,“王大夫,今日之事你如何看待?大家都不同意我批五十万贯钱给你。”

王琛苦笑一声,“我能怎么看待。”

赵匡胤也有点生气,叹气道:“我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是朝廷并非我一个人治理,要是他们都不同意的话,这五十万贯还真批不下来。”

“我知道。”王琛很平静道:“不过臣有言在先,要是没有钱的话,电能可能真的没法鼓捣出来,我实话和您说,五十万贯钱发展电能塞牙缝都不够,如今大家不同意朝廷支钱给我,那更困难了。”

赵匡胤宽慰道:“我知道你才思敏捷精通商业,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我私人拿点钱出来,电能之事势在必行。”他停顿了下,“晚些时候我派人随你去见见那些大臣,你和他们好声好气说道说道,看看他们换取一两个人支持,若是薛相或者沈相能够支持你,事情就好办多了。”

王琛颇为无奈,只好道:“好的吧。”

还要哥们儿低声下气去求这帮大臣?

麻痹啊,老赵你这件事干的有点让人不太舒服了!

只是考虑到自己想要在北宋迅速发展电能必不可少,要是单独自己去鼓捣的话,指不准倾家荡产都未必能弄得出来,王琛觉得自己只能接受赵匡胤的意见,私底下找薛居正、沈义伦等人求求情,要是他们真的不答应,可能哥们儿的电能计划真的要搁浅了。

年前的时候,王琛还浮想联翩,想着电能鼓捣出来后,到底是在北宋搞实业好,还是弄点高科技过来玩玩,现在可好,什么也别干了!电能的经费都没有!

王琛第一次觉得,封建社会的朝堂制度太妨碍自己发展了,要是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推翻这个制度!

————

下午。

王琛跟在赵匡胤派来的老太监后面,一一走访了朝堂的几位实权大佬。

当初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王琛觉得自己想要在北宋发展电能,委屈就委屈点吧,先忍忍,等回头干出成绩来了,这群人一个都别想好过。

只是这些实权大佬的态度实在太坚决了。

政事堂。

这里是宋朝宰相办公的地方。

“静海侯来了,请坐请坐。”薛居正语气十分客气。

王琛眼前一亮,和朝堂之上不太一样,难道有戏?他坐了下来,打招呼道:“薛相。”

薛居正放下毛笔,说话很温和道:“朝堂之上的事情还请切勿责怪,大家各司所职,老夫也不想为难于你。”

王琛道:“我知道,薛相,我就是为此事来的。”

薛居正沉默片刻,道:“我知道你是为此事来的,不过我也有言在先,批五十万贯给静海这件事,我是持反对态度,你可能不知道朝廷财务支出情况,咱们大宋朝繁花似锦,朝廷税收也颇为丰富,但是连年征战有些入不敷出,其实……唉,三司那边也没什么钱啊。”

王琛点头道:“这些我都听说过,其实薛相的本意我明白,为朝廷着想,只是这五十万贯钱并给我蒙蔽陛下,而是确实有重要的用途,具体用途我不能和您说,我只能这么说,比攻打太原还要来得重要。”电能的事情赵匡胤下了死命令保密,哪怕是他王琛,一样不得透露半分,所以哪怕来求薛居正,王琛一样没有透露一点点口风。

薛居正道:“我为陛下做事几十年,清楚他的脾气,若是没有正事,万万不会拿这么多钱出来,只是……我真的不能支持你。”

王琛道:“为什么呀?既然您猜到是正事,为什么不支持我?”

薛居正苦笑道:“我虽然不清楚你和陛下密谋了什么,但是你试想一下,你们要做的事情成功了还好,若是失败了,我作为支持你的人,白白损失五十万贯钱财,是不是会成为咱们大宋朝的罪人?是不是会被其他官员口诛笔伐?你别看朝堂之上一片和气,盯着老夫位置的大有人在,静海侯,我知道你满腹经纶,能耐也很大,用旷古烁今的奇才来形容都不为过,只是老夫年事已高,真的背不起你们失败后的骂名,更承担不起损失五十万贯的责任,你懂吗?”

王琛一听,知道烦对方也没用,“谢谢薛相坦诚相待。”

薛居正道:“我知道今天在朝堂上给你添了很多麻烦,这一块,我实在帮不上忙,但是其他地方你需要帮衬的话跟我说,能帮的我一定帮,我薛居正不说慧眼如炬,最起码最基本的识人眼光还是有的,你王琛将来绝对能够位极人臣,甚至青史留名,比我成就高。”高说的都说了,薛居正表明了态度。

至于五十万贯经费?

他俩都知道这件事不可能再谈下去!

哪怕今天是薛居正第一个跳出来否定赵匡胤的提议,在和薛居正面谈过后,王琛内心还是舒服了不少,贵为一国首相,薛居正能够和自己推心置腹交流这么多话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关键一点,王琛从薛居正的话里明白一件事,对方不是把自己当成政敌,只是这件事上态度有分歧而已,俗话说身在其位当谋其职,薛居正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

走访下一个大佬吧。

三司。

作为次相、三司使、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的沈义伦位高权重,要是能够说动他,哪怕薛居正不支持,王琛觉得还是有希望拿到五十万贯钱。

里面,王琛见到了沈义伦,“沈相。”

沈义伦伸了伸手请他坐下,盯着他看了半响,没说话。

王琛笑道:“沈相,有什么话您就说吧,没事儿。”

沈义伦这才道:“你来找我是为了五十万贯钱的事情吧?而且我估计你已经去找过薛相,没猜错吧?”

王琛嗯道:“是这样。”

沈义伦道:“我不知道薛相是怎么会答应你,但是就事论事,这件事情上,以前也好,现在也罢,我还是那个态度,反对,并非针对你个人,你王大夫和我往日无仇近日无冤,我无需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可是你知道朝廷的财务支出吗?我主持三司,每一笔钱财出入都一清二楚,说真话,钱是有,可是按照往年来看,今年军费支出就能掏空我三司积蓄,所以你想要这五十万贯,可能真的很难。”

人家话都说得这么清楚了,王琛不可能不明白,他渐渐变得冷静起来,笑了笑,“谢谢沈相直言相待,我知道你们三司也很有困难,你作为长官难做,我不给您添麻烦,再找其他人说说吧。”

沈义伦觉得有点歉意,主动好声好气道:“若是他人能够支持,哪怕我三司省吃俭用都会把五十万贯钱替你凑齐,王大夫,抱歉了。”

不论对方是真心还是假意,能和自己说这么多已经很难得,王琛抱以笑容道:“沈相无需客气,但若是我能说服他人,接下来还得麻烦您。”

沈义伦深深地叹了口气,“怪只怪不是时候,要是如今已经平定北汉,不用耗费大量军费,我或许就支持你了。”

“军费确实支出很大。”

“我知王大夫要钱有用,也知你的本事和才华,抱歉了。”

“您千万别这么说,否则我心里过意不去。”

“这话应该我对你说才对,王大夫,对不住了。”

两位宰相都不愿支持自己,王琛只好找老熟人枢密使曹彬聊聊,说起来曹彬和自己以及王继恩关系都不错,照理说应该能通融下。然而现实却是曹彬也委婉地拒绝了,意思和薛居正、沈义伦差不多,军费支出太大,曹彬作为枢密使,求着三司那边拿钱,哪可能再帮王琛向三司要钱。

找了三位大人物被拒绝后,王琛的心情有些沉重,不搞电能,他一样可以在现代和古代混的风生水起,这是肯定的事情,不提别的,光说北宋大量的资源,就足以让他走上人生巅峰。只是啊,电能能够让王琛飞的更高,甚至触摸到两个世界最高峰,自打接触过真正的顶层社会后,他已经不满足于小打小闹,渴望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势,他从骨子里渴望自己成为人上人,而在北宋搞电能是他达成目标的最关键条件,必须去做啊!

站在世界之巅!

成为两个世界举手抬足跺跺脚能震三震的大人物!

这一切要从电能开始。

然而如今,电能还没有开展就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王琛连研发资金都弄不到。

要放弃吗?

——这是他现在迷茫的心情。

然后,又走访了三位大佬,同样被拒绝,王琛没感到有什么意外。

比如说如今已经不问世事,但是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尚书左丞吕余庆,王琛见着他的时候,对方直接表示不干涉政事。

王琛早就想到了结果,多嘴问了句,“吕相,您觉得这五十万贯我是不是没有戏了?”

吕余庆笑呵呵地另有所指回答了一句,“其实并非没戏,若是有一个人能够支持你,或许事情就成了。”

王琛大喜,赶紧询问了到底是谁。

吕余庆淡淡道:“吏部侍郎卢多逊。”

王琛刚开始不明所以,卢多逊这货又不是什么好人,并且权利也不是太大,怎么能够帮到自己?

或许是看出他的疑惑,吕余庆还特地解释了一句,说什么赵普被贬和卢多逊有关。

王琛瞬间就明白了,吕余庆告诉自己,卢多逊是小人中的小人,再加上刚刚把赵普弄下来,如今在朝廷里威望正高着,一旦卢多逊肯出言相帮,不说所有人吧,绝对有不少官员会附和。

得知有人能够帮到自己,王琛很高兴,特地带了点东西去吏部找卢多逊。

吏部。

卢多逊低着头眼皮子都没抬,“王大夫何事?”

王琛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道:“卢侍郎,在下有一事相求。”

卢多逊毛笔一甩,抬起头轻哼一声,道:“你莫非以为我不知道你的来意?王大夫,我人言轻微请恕不能帮忙,而且就算能帮,我也不会帮你。”

说话有些难听啊,王琛强忍着一口怒气,尽量和声和气道:“帮不帮忙再言,我给您带了点东西过来,还请笑纳。”说着,王琛把京城人梦寐以求的花露水递了过去。

谁知道卢多逊哈哈大笑道:“王大夫,你这是在行贿,我定当向陛下参你一本!”

我他妈!

你脑壳有屎吧?

大家都是从三品,哥们儿送点东西给你,又说明不一定要帮忙,还说我行贿?

王琛真的生气了,他眯起眼睛,“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我好心好意送你东西,你居然说我行贿?也罢,东西我收回去,就此告别吧。”

————

就此告别。

照理说事情到这儿已经结束了。

哪怕卢多逊事后向赵匡胤打小报告王琛也不在乎,虽然他不明白卢多逊为何对自己这幅态度,但是知道此人不能结交。

没想到的是,卢多逊喊住了抬步要走的王琛,“慢着,王大夫。”

王琛侧头看过去,“什么事儿?”

卢多逊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你知道我为何不愿帮你忙吗?”

“不知。”

“你回去问问你的阉人义父就知道了。”卢多逊有些得意,“没想到啊,你这个小阉人也会求到我头上,没卵子的玩意,还想我帮忙?你找错人了!”

噢!

合着和王继恩有仇啊!

怪不得对自己这样,王琛突然笑了起来,这货为难自己就算了,还连带着王继恩和自己一起骂,做的事情实在有点太过分,他可没想就这么算了,大家都是从三品,凭什么哥们儿忍你?

王琛二话不说,跑上前去揪住卢多逊的衣襟拎起来,笑眯眯道:“再说一遍。”

卢多逊已经四十多岁,在古人当中已经算得上年纪的人,再加上读书人、身材比较矮小,当下有点惊惧,可是他自持身份,依旧色厉内荏道:“没卵子的小阉人,我再说一遍又……”

话没说完,王琛扬起手掌,狠狠一巴掌抽了上去。

啪!

一声巨响!

卢多逊的话音戛然而止,转而吃痛道:“哎哟!”然后伸出手捂住被抽出五条红杠的脸庞。

王琛依旧拎着对方衣襟,眯着眼睛道:“再说一遍。”

卢多逊浑身一哆嗦,气得浑身都在哆嗦,咬牙切齿道:“小阉人你……”

啪!

王琛再次给了他一个狠狠的巴掌,语气波澜不惊道:“再说一遍。”

这一回卢多逊急了,努力怒骂声连连,伸出双手想要反抗。

可是这货身材矮小瘦弱,哪里是王琛的对手,三两下就被按在地上胖揍。

吏部其他官员闻声赶来,想要分开两人。

可是王琛不依不饶,哪怕被人拉开,依旧对着卢多逊脸上踢了好几脚。

躺在地上的卢多逊发出杀猪般的惨叫,脸上青一块紫一块,鼻子里血都被打出来了啊,在众目睽睽之下,别提多丢人现眼了。

即便被拉开,王琛依旧红着眼睛对卢多逊撂了句狠话,“姓卢的,我告诉你,你嘴巴最好放干净点,不然夜里走夜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本来见到同僚们拉住了王琛,卢多逊本能地想要说两句狠话,可是看见王琛血红的眼睛,他心里不禁发毛起来!

王琛该不会真的杀了他吧?

看这个样子不像是放大话啊!

先前还叫嚣不已的卢多逊,此刻半个屁都没敢放,只好看着王琛扬长而去,等到王琛走了后,他觉得自己有点莫名其妙,为啥不敢还嘴?一时间,更觉得自己丢人了,那么多同僚下属盯着看,被揍得跟二百五似得,居然连嘴炮都不敢打,他心里窝火啊。

其实卢多逊哪里知道,王琛是真的杀过人,而且杀过好几千人,自然,发怒的时候那种气势和普通人不太一样,说起来很玄乎,实际上杀过人和没杀过人真的不一样。

嘴炮没敢打,但是卢多逊肯定不能就这么算了啊,他立刻进宫去找赵匡胤了。

……

宫里。

赵匡胤看见卢多逊青一块紫一块的时候非常无语,有些难以置信道:“真是王大夫打你的?”

卢多逊哭诉道:“陛下,你要替我做主啊。”

赵匡胤还饶有兴致道:“他为什么打你?”

卢多逊编造谎话道:“他找臣帮忙五十万贯的事情,臣不肯帮忙,他一急之下就对我动粗了,可怜臣一介文弱书生又上了年纪,怎么是年轻力壮的王大夫对手,陛下,臣心里苦啊。”

“把我的玉柱斧拿过来。”赵匡胤忽然侧头看向老太监。

老太监对王琛的印象不错,还以为赵匡胤要拿玉柱斧去打王琛替卢多逊找回场子,他急忙替王琛辩解了两句,“陛下,当时我在门外,只听到里面有争执,王大夫应该不会就卢侍郎不帮忙动手打人,您要不要明查一番?”

卢多逊怒目而视道:“公公,难道你认为是我挑衅王大夫不成?”

赵匡胤蹙起眉头,“我让你把玉柱斧拿过来,哪来这么多废话?快去!”

老太监心里不是滋味,觉得收了王琛的东西后,几次三番都没帮得上忙,可是皇帝的命令又不能不听,他只好怏怏不快地走到书桌旁边,把赵匡胤镇纸的玉柱斧拿了过来。

唉,希望陛下能够念在电能的事情放王大夫一马吧,老太监心里是这么想的。

可是当赵匡胤接过玉柱斧后事情的发展出乎了老太监意料,只见他抡起玉柱斧狠狠地朝着卢多逊嘴角砸去,骂道:“你竟然敢蒙蔽朕?”

砰!

遭到重击的卢多逊痛得嘴巴都成“O”形了,门牙更是被砸飞了两颗,他捂着满是血的嘴巴,一脸不敢相信地看着赵匡胤,懵逼道:“陛……陛下,您打我干嘛呀?”

赵匡胤冷笑一声,“你当真以为朕身处宫中什么事情都不知晓?武德司都原原本本告诉朕了,明明是你先欺辱王大夫,竟然还来宫中反咬一口,你说朕要不要打你?”

卢多逊吓得魂飞魄散,立马跪在地上求饶道:“臣知错,知错了,望陛下开恩。”

“滚!”赵匡胤踢了他一脚。

卢多逊不敢多言,屁滚尿流真的在地上打滚出了宫殿。

等到人一走,老太监眨眨眼道:“陛下,小的不记得武德司有人来汇报呀。”

赵匡胤扭过头笑眯眯道:“是没人来汇报,可是你看,朕一诈卢侍郎,他不就露出破绽了?”

老太监顿时哭笑不得,合着皇帝是在诈卢多逊,打心眼里维护王琛啊,这圣眷真的没话说了,他心里在吐槽,要是卢多逊知道这件事,估计能气死,而且,要是没诈出来,今天卢多逊这玉柱斧不是白挨打了吗?

赵匡胤把玉柱斧插在腰间,双手套在袖子里,“待会把卢多逊被我打的事情出去传一遍,另外,再罚他半年俸禄,记得,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顺便你再去找王大夫一次,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和他说一遍,就说尽管去找人帮忙要钱,朕是他坚强的后盾!”

……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

卢多逊被打一时间成为了笑柄。

笑归笑,不过更多官员却心中一凛,知道赵匡胤什么态度了。

薛居正沉默了。

沈义伦沉默了。

曹彬和其他官员们也不吭声了。

……

刚刚从外面回到宅子里的王琛也从老太监嘴里得知了这件事,他有些错愕,原本还以为赵匡胤会责罚,毕竟自己先动手打了人,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赵匡胤支持自己到这个地步,居然亲自动手教训了卢多逊,摆明了是对今天早朝的事情很不舒服,想借此机会告诉其他官员们,老赵要干的事,谁反对就是卢多逊的下场,杀鸡儆猴呢!

在听到老太监的话后,原本都放弃求人的王琛,再次坐上轿子马不停蹄去找大佬们给自己帮忙了。

一时间,整个京城的风向变得很快。

比如说中书省。

王琛找上门的时候,里面所有的官员都二话不说,信誓旦旦保证下一次朝会的时候,一定替他要钱,并且有几个人还拍着胸口保证,要是要不到钱,哪怕他们私人掏腰包也要帮王琛凑齐。

甚至搞笑的一幕发生了,已经不问世事、先前拒绝过王琛出馊主意的吕余庆亲自登门造访。

宅子里。

王琛看见吕余庆有点气不打一处来,他知道这老贼肯定知道自己义父王继恩和卢多逊不对付,居然还背地里使坏叫自己去找卢多逊,明显是挑事情,他没好气道:“你来干什么?”

吕余庆陪着笑脸道:“静海侯切莫生气,切莫生气。”

王琛冷笑道:“你挑事情还让我别生气?”

“都是老夫不好。”吕余庆姿态摆的可低了,全程露出笑脸相迎,许诺道:“静海侯,您不是要五十万贯钱吗?老夫替你召集一帮人向陛下进言,五十万贯不算多,我相信在老夫的号召下,大家都肯替你说上两句,先前我脑子犯浑行事不妥,还请您就此罢休,可好?”

本来就在气头上的王琛哪肯答应,二话不说要赶吕余庆走。

吕余庆苦苦相求道:“你要老夫怎样才肯原谅?要不这样,我家中还有一尊葫芦的玉佛,我听闻静海侯您喜欢收集玉石,这尊玉佛权当赔礼道歉,如何?”

本来吕余庆挑事情王琛肯定不想原谅,但是考虑到此人影响力巨大,再加上五十万贯钱的事情确实没解决,对方又愿意拿什么玉佛赔礼道歉,他想了想,决定暂时性先放对方一马,等腾出手来再收拾。

于是,王琛勉强道:“原谅你可以,但是要是让老子再知道你背地里跟我使坏。”说着,他伸出手拍拍吕余庆的老脸,“我一枪崩了你!”

一枪崩了你什么意思吕余庆不懂什么意思,但是他知道卢多逊什么下场,哪敢多说一个不字,忙道:“不敢不敢,我这就回去给您把玉佛取来,下次早朝的时候替您向陛下求情要五十万贯钱。”

言罢,吕余庆离开了。

大概半个时辰后,吕府派人送来了一尊葫芦大小的玉佛,为了五十万贯钱烦恼的王琛没顾得上看什么材质,直接丢在了神秘空间里,然后披星戴月地再次造访一些朝廷大员家中,让他们声援自己。

态度大变!

有几个早朝时候还骂王琛妄臣的人,口风立刻变了!

不仅答应帮王琛要钱,态度亲热的就像亲爹一样。

等到临近半夜回到宅子里的时候,王琛非常的无语,心说这帮人真贱,早朝的时候老赵和他们商量不答应,非要哥们儿动手打了卢多逊,然后老赵杀鸡儆猴般的力挺,才看得清形式调转风头。

早干嘛去了啊!

嗯,不管了,看看下次朝会的时候怎么说吧。

毕竟薛居正和沈义伦始终没有来表态,王琛也不确定到底能不能要到这五十万贯钱。

————

本来北宋初期的早朝时间不固定,有时候三日一朝,有时候五日一朝,但总的来说,不会每天都上早朝。

只是不知道赵匡胤是不是和大家杠上了,第二天再次召开了早朝,依旧是垂拱殿视朝。

垂拱殿里。

赵匡胤精神不错,坐在龙椅上,中气十足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站在下面的王琛眨眨眼,诶,老赵今天玩得什么套路?照理说老赵应该知道哥们儿找了很多人来帮自己说话才召开早朝,想要拿下电能的五十万贯研发资金,怎么还说“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句话?

玩套路?

还是故意晾着众人?

随后王琛就知道老赵在玩什么套路了。

话音刚落,其中一名正五品的中散大夫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赵匡胤道:“何事?”

这名中散大夫主动道:“昨日早朝陛下说要批五十万贯钱给新成立的团连州静海州,当时被搁置了,臣觉得静海刚刚升为州,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五十万贯一点都不多,还望陛下批准。”

王琛微微点头,噢,原来老赵是想让这些官员们主动求着批准啊。

果然,赵匡胤话里有话道:“朕是要批准,可是有人不答应啊。”

这名中散大夫义正言辞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王大夫即将担任静海知州,若是没有钱,如何发展?”说着,他看向前排的薛居正和沈义伦,“我觉得薛相和沈相可以考虑考虑下官的意见。”

言罢,他退了回去。

薛居正和沈义伦没说话。

此时,又有一名官员站了出来,是鸿胪寺丞刘翰,他昨天也参与了反对赵匡胤给五十万贯钱给王琛,不过今天话锋变了,他道:“陛下,臣也觉得这钱该批给静海州。”

赵匡胤饶有兴致道:“刘寺丞为何这么觉得?我记得昨日你不是这么说,非常强烈的反对朕批这笔钱。”

“昨日臣一时糊涂,没有想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刘翰一本正经道:“我昨晚回去想了想,觉得静海人杰地灵,原本赋税就不错,俗话说强强联合,若是陛下再批五十万贯用于静海发展,势必能够让静海成为本朝瞩目的大都市,成为长茳流域经济重心比肩扬洲也未尝不可能,若是能再出一个扬洲,每年赋税五万贯以上,不出十年就能回本,我觉得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啊。”

这点王琛知道。

如今北宋各大城市税收很不平均,比如说最牛逼的开封,每年税收四十万贯以上,排名第二的杭洲税收只有八万多贯了,但是如今朝廷每年税收有七八千万贯样子,哪怕没有达到峰值的一亿六千万贯,依旧很牛逼了。

别看扬洲如今只有四五万贯每年的税收。

俗话说积少成多,要是能再出一个扬洲这样的经济大城市,宋朝的执政者们肯定乐于看见。

毕竟要是静海成功了,其他地方有可能效仿成功,倒是就不止一个四五万贯税收,可能是十个、二十个,积累下来数量还是很恐怖的。

自然,刘翰说的话有理有据,站得住脚。

只是王琛莫名觉得想笑,这货昨天跟在薛居正、沈义伦后面叫的挺凶,如今自打嘴巴,还想了条正经到不能正经的理由,可想而知被昨天卢多逊事件吓得有多心慌了,老赵是开国帝王,真的想干一件事,官员们还真没有太多办法,昨天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把事情压下去,没想到那么快就被王琛间接性替老赵找回了场子,所以有些人见风使舵的比较快,该老实还是老实点,不要和老赵对着干,不然鼻青眼肿门牙少了两颗的卢多逊很有可能是他们的下场。

赵匡胤没再搭理刘翰,而是看向薛居正和沈义伦,问道:“薛相、沈相,你们意见如何?”

先前两人可以自持身份不吭声,但是皇帝问话了,哪怕他俩贵为宰相都不能不说话,否则大不敬。

薛居正作为首相,率先站出身,拱拱手道:“陛下,臣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静海不需要五十万贯钱。”

沈义伦紧随其后,道:“不错,臣也是这么认为,不支持把五十万贯钱投入静海发展当中。”

听到这里,王琛暗暗佩服,虽然这两位宰相和自己唱反调,但是这两人是真心实意为朝廷办事,并且意志力很坚定,并没有受到任何外在因素影响威胁,依旧坚定地保留自己意见,怪不得这两人能够成为宰相。

相比较之下,刘翰等见风使舵的人,王琛反而有点瞧不起,这种人在现在环境下可以因为一些原因支持自己,未来,如果遇到其他的事情,肯定要会跳出来踩自己一脚,不过王琛可不怕他们,神秘空间里放着几条枪,要是谁把自己逼急了,哼,让他们知道死字有几种写法!

当然了,不到万不得已,王琛不会这么血腥,该论道理的时候,就好好讲道理,只是有人胆敢威胁他的人身安全,那对不起,哥们儿不是吃素长大的!

两人刚刚表态,马上有人反驳了。

而且这次跳出来的人让王琛非常意外,竟然是昨天被自己胖揍的卢多逊。

只见卢多逊论事道:“薛相沈相,我觉得刘寺丞刚才说的很有道理,静海原本发展的就很好,要是再有大量钱财填进去,未尝不能成为下一个扬洲,难道两位不想我大宋朝变得更加富裕强大?”

哈?

你这孙子居然帮哥们儿说话?

真是贱啊,非要揍一顿才知道马王爷是三只眼睛的啊!

王琛心里觉得舒坦极了。

薛居正不吭不卑回答道:“卢侍郎刚才也说了,未尝不能,也就是说有失败的可能性,一旦失败,五十万贯钱就损失了。”他停顿了下,“要是把这五十万贯当做军费,投入战场之中,我是不是也可以假设,有希望攻下太原?到时整个太原的税收,应该会比静海来得多吧?”

沈义伦同样道:“卢侍郎,我请问一句,你能保证静海一定能够发展起来吗?要是你能保证,这笔钱三司可以出,但是发展不起来,这五十万贯的亏空,你来填补吗?”

卢多逊被两位宰相说的满头大汗。

别说他了,在场有几个人愿意私人掏出五十万贯钱啊?不说有没有,就说你要是掏出来,老赵会怎么想?虽然当官俸禄不低,可也没到把五十万贯不放在眼里的地步啊,要是谁敢说随随便便拿出来,绝对会被老赵查的生活不能自理。

两位宰相言辞犀利。

瞬间让卢多逊无话可言。

但是王琛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今天支持自己的官员非常多,他气定神闲地站在那边,压根没替自己说一句话。

接下来,重量级的人物开口了。

好久没有来上早朝的吕余庆今天来到了垂拱殿,他站出来道:“薛相,照你这么说,花五十万贯一定能平定太原?”他淡淡地说了下去,“相比较之下,给静海投入五十万贯钱,发展起来的可能性要远远比把五十贯当成军费攻打太原的成功性大,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选择成功性更大的事情去做?”

影响力比较大的吕余庆站出来后,立马很多官员声援了起来。

“吕尚书说的没错。”

“沈相,您刚才说要是静海发展不起来,五十万贯谁出,那么我想请问,按照薛相所说,五十万贯当成军费,没攻下太原,这笔钱是不是你和薛相两个人出呢?”

“凡事不能想着失败嘛,畏手畏脚如何让黎明百姓日子过得更好?如何增加朝廷税收壮大力量?”

“我支持给新成立的静海州批五十万贯钱。”

“静海临近海边,又靠近长茳,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五十万贯钱哪怕只建造码头、船只跑航运都能挣回来了,还怕失败?”

“您们两位多往好处想想。”

“是啊,静海刚刚升为州,没钱不行啊。”

“沈相,我知道三司掌管财政为难,这个要钱,那个要钱,你们要精打细算,但用于正途的钱该拨还是得拨,王大夫又不会拿着朝廷的钱自己花,你们说是不是?”

“那是,我听说王大夫自身家财万贯,断然做不出贪墨这种事。”

“不是每个人都是贪官污吏,你们瞅瞅,王大夫长得人高马大,多英俊,一看就不是那种人。”

自打吕余庆开口之后,现场三百多个官员里面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三四十个替王琛说话的人,他们态度激昂,义正言辞。

昨天还有人说王琛会中饱私囊呢。

今天全都说王琛不是那种人,做不出那种事。

王琛听得险些笑出声,心说这帮当官的果然都是人才,见风使舵的本事一流啊。

反过来被群起而攻的薛居正和沈义伦两人并未露出任何不快,尤其是薛居正,他朗声道:“陛下,臣还是反对!”

沈义伦更狠,“要是陛下一意孤行,三司臣不执掌也罢,宁愿告老还乡去种种田。”

王琛翻白眼,你妹啊,这群古代当官的就喜欢玩这一套,什么告老还乡来威胁皇帝,像沈义伦能够成为次相,自身十分有本事,赵匡胤肯定不可能因为这种小事就批准啊。

和他想的没有任何区别,赵匡胤被沈义伦弄得有些为难,他蹙眉道:“沈相,你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朝廷离不开你,切勿再说告老还乡的这种话。”

沈义伦大声道:“那还请陛下收回成命,五十万贯钱并非小数目,臣还是那句话,要是静海发展不起来,这笔损失谁来承担?”

众人都不吭声了。

人家沈义伦连告老还乡都搬出来了,再多说就显得有逼沈义伦辞官的意思,人家是次相啊,真的辞官了还好说,要是回头被老赵挽留住,还不得找他们麻烦?

一时间,整个垂拱殿针落可声。

不少人低下了头,不再看王琛,准备听候赵匡胤最终的决断。

然而,让在场三百多个官员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有人说话了,不仅说话了,声音还斩钉截铁!

“我来承担!”

大家急眼望去,只见说话的正是身处事件风暴中心的王琛!

沈义伦颇为错愕道:“王大夫,你说什么?”

薛居正也瞪大眼睛道:“你说你来承担?”

“没错!”王琛轻蔑地看着在场众人,“不就区区五十万贯钱么,我王琛还不放在眼里,要是发展静海失败损失了五十万贯,这笔钱我来赔偿朝廷!”

赔个几把。

先把钱骗到手再说。

等到钱真的到了哥们儿手里,哪怕投资失败了,你们还真能问我要不成?我又没有贪赃枉法,又没有自己拿去花,凭本事骗来的钱,为什么要还?

王琛心怀鬼胎,表面上却露出视死如归的表情,“若是我不能把静海发展起来,哪怕倾家荡产、哪怕露宿街头,我一样会赔偿这笔钱。”

嗯,哥们儿演技怎么样?

也不知道这群人会不会相信自己。

要是真相信的话,哈,那哥们儿骗钱计划就成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