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 第254章 吾剑也未尝不利!

第254章 吾剑也未尝不利!

“大人,卢承司想通了。”

“想通了好啊。”

孙伏伽揉了揉脑袋,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打着哈欠道:“你带上纸笔去见他,让他把他知道的内容,详细的记录下来,本官明天一早再看。”

“若是有什么遗漏了,或是案件影响太小的话,本官相信太子殿下不会对他的事情感兴趣的。”

李天:“卑职明白了!”

李天找来纸笔,转身来到了监牢内。

看到李天,卢承司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喜色,“李巡捕,可是孙大人愿意见我了?”

李天:“抱歉,这都什么时辰了,孙大人已经睡下了。”

卢承司脸上的喜色顿时散去,多了几分恐慌,“那我怎么办?”

“不急。”

李天笑着扬了扬手中的纸笔,“孙大人说了,把你知道的事情,全部写下来,大人明日一早就会查看。”

“当然,你可要想清楚了,若是案件太小,无法引起太子殿下注意的话,哪怕是孙大人有意帮你求情,却也很为难呐!”

卢承司连连点头,“我明白,我明白,把纸笔给我。”

李天笑着放下了纸笔,卢承司急忙将其接过,快速的研磨起来。

“李巡捕,这监牢里面,太过清冷,可否给我送点吃的过来,暖和暖喝身子?”

“小事一桩。”

李天点点头,随即对着身边的狱卒吩咐道,“去准备一些酒水菜肴送过来,让他吃饱了好好写。”

“是。”

狱卒点头离去。

有了李天的交代,卢承司动笔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犹豫、

绞尽脑汁也要把卢氏子弟中,那些犯下了各种过错的人,全部一一记录下来。

很快,李天就发现,拿给卢承司的纸张,似乎不够用了!

命人去取来了一本本全新未曾用过的账本,放在了卢承司的面前,让他放心且大胆的写下去。

卢承司也没有辜负李天的信任,纸张写不下了,就拿起账本开始记录。

同时,除了卢氏子弟犯下的事情外,还有他所知晓的孔氏子弟之人……

一直到天亮十分,卢承司方才手酸的放下了笔,拿起了酒壶喝了一气。

“就只有这些么?”

李天一脸平静的看着,一张张,一本本的犯罪记录。

卢承司想了想,“差不多都在这里了。”

李天点点头,“签字吧。”

卢承司接过毛笔,犹豫了一下,“孙大人会为我求情的对么?”

李天:“孙大人从未有过食言而肥之举!”

卢承司深吸一口气,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李天笑着把东西收了起来,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时候不早了,卢先生早点休息。”

……

天色放明。

孙伏伽伸着懒腰从房间内走了出来,因为卢承司的缘故,他不得不在大理寺对付一宿。

不过结果是好的,至少卢承司肚子里的东西,都被他榨的一干二净的了。

看着卢承司写下的这些内容,孙伏伽挠了挠脑袋,不说是罄竹难书吧,那也是擢发难数了。

八页纸,四个账本都写满了各种事情。

小到霸王餐之类的不给钱,大到强迫威胁转让土地什么的。

真是让孙伏伽大开眼界。

虽说卢氏孔氏都是传承了几百上千年,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大家族,才会滋生出许多的恶。

他们的恶是寻常看不见的,隐藏起来的,可一旦真的曝光出来,却是令人不可置信的。

孙伏伽将其收好,塞入了卷宗内,“卢承司还有什么交代?”

李天:“他现在就想着,能否活下来。”

孙伏伽笑着点点头,“人之常情。”

“不过他把这些内容写出来了,还想好好的活下去,怕是要换个身份了。”

那么多的卢氏子弟,孔氏子弟牵连其中,这两家定然是不会放过他的。

所以,即便是有大理寺的保护,最好的结果,也是换个身份隐姓埋名,从此以后当个普通人。

“看好了卢承司。”

孙伏伽招了招手,李天凑上前,孙伏伽低声的交代了几句,李天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请大人放心,我一定防着他们!”

孙伏伽拍了拍李天的肩膀,“事关太子的启蒙新学,陛下那边也在盯着,千万不能有事。”

“若是处理不了,便把岳明二人叫上,除了本官又或者是太子亲临,无论是谁,都不能靠近他!”

“是!”

孙伏伽起身,抖了抖身上的官袍,“好了,本官上朝去了。”

……

宫门外。

孙伏伽笑盈盈的看着,走来的李道宗,拱手应了上去。

李道宗看了他一眼,“听说你昨天抓了卢承司?”

孙伏伽点头:“王爷那边的进展如何?”

李道宗:“已经安排人手抓人了。”

“卢承司在大理寺,可曾说了什么?”

孙伏伽笑道:“若是王爷见了,必然大为震怒。”

想来孙伏伽是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了。

李道宗笑道:“那倒是要恭喜孙大人了。”

孙伏伽摇了摇头,“我倒是希望他什么都说不出来。”

李道宗淡然一笑,“传承久了,自然会滋生一些蛀虫。”

孙伏伽点头。

李道宗:“卢氏南北两祖五房,经此事后还能剩下几房?”

孙伏伽:“南祖势弱,倒是犯错不多,大多是北祖势大,四房犯下的事情,罄竹难书。”

李道宗叹了口气,似乎是因为卢氏犯错而感到惋惜,“这倒是让太子方便行事了。”

“二位大人在聊什么呢?”

这时,卢承庆笑着走了过来,“与我说到说到?”

“不是什么大事,等会卢大人就知道了。”

孙伏伽笑道:“倒是卢大人,不去西市那边盯着,怎么跑来上朝了?”

卢承庆耸了耸肩,“经过昨日的事情,长安学子们的态度明显好转了一些,不至于发生什么冲突事件。”

若是如此,那岂不是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

孙伏伽笑道:“也多亏了卢大人,西市那边的学子比拼,方才能够如此顺利进行啊。”

卢承庆:“分内之事罢了。”李道宗:“好了,不说了,进宫吧。”

孙伏伽点点头,跟着李道宗一起,并肩走向皇宫。

“可惜了。”

卢承庆摇了摇头。

从孙伏伽二人的态度不难看的出来,卢承司这次是有难了。

太极殿。

李承乾负手而立,嘴角含笑,立足于龙椅下方。

如若不是上面还有个李世民的话,众人都觉得,李承乾坐着这个位置,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一旁满脸笑容的李泰,面无表情的李佑,终究是差了点意思。

“参见太子殿下。”

“诸位免礼。”

李承乾抬手虚浮,温声道:“诸位大臣有什么事情,可细细道来。”

兵部侯君集走了出来,沉声道:“启禀太子,松州传来消息,吐蕃与松州境外,陈兵五万,意欲对松州不利。”

嘶。

众多大臣闻言,纷纷心中惊愕。

李承乾沉吟道:“吐蕃对我大唐觊觎之心不死,此前穆赤等人在长安城内犯下大错,给于重罚,可惜还是没有让松赞干布看清楚情况。”

“诸位大人对此有何看法?”

“启禀太子,臣以为当议和为主。”

一名文官站了出来,李承乾目光看去,是一名苑姓的官员。

“太子殿下提议推广启蒙新学一事,使得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启蒙新学一事上,其次,修建学堂耗费了十几万两银子,以致国库空虚,臣以为此时不可战。”

李承乾不动声色的点点头,目光再度扫视。

又有一名官员站了出来,是范阳的董姓官员,手持笏板道:“臣附议!”

“眼下秋收在即,国库空虚,众将士怕是无力参与此战,倒不如议和。”

“臣附议。”

“臣附议。”

随着苑姓与董姓官员的先后开口,余下的一些大臣们,也都是一一的选择了议和为主。

当然,在这些文臣开口的同时,一些武将则是按捺不住了。

侯君集:“太子,臣以为当战!”

“吐蕃此前求亲之时,就已经在暗中调查我大唐境内之事,如今陈兵五万,显然是有备而来。”

“如若不应战,对方必然得寸进尺,届时我松州百姓该如何自处?”

“侯大人说的没错,不过小小吐蕃而已,此前就如败家之犬狼狈而逃,此次定然与上次一样!”

“可是如今没有钱粮,如何应战?”

“钱粮可以想办法,松州那边的百姓,却是等不得!”

“河间王说的轻巧,一旦对吐蕃用兵,此去松州路途遥远,至少要抽调三万将士,钱粮不计其数,河间王府一向富裕,倒不如河间王拿出钱粮支持此战?”

“太子都没有开口,你倒是惦记上了本王的家产了!”

李孝恭怒斥一声,拱手道:“太子殿下,若是愿意一战,臣定竭尽全力,拿出家产支持此战!”

“不过……”

李孝恭转头看了过去,“邹大人,你家中产业也有不少,若是议和的话,倒不如把你的家产送去吐蕃,乞求议和?”

邹越脸色一沉,“粗鄙的武夫!”

李孝恭梗着脖子,“入你娘!”

邹越瞬间气的握紧了拳头,“察汝之行,莫如豚彘乎?”

李孝恭当即撸起了袖子,大步朝着邹越就走了过去,“来来来,咱们比划比划!”

“使不得,使不得啊河间王,你这一拳下去,怕是要打坏了邹大人啊。”

“是啊河间王,冷静点,不能动武。”

一旁的武将见状,急忙上前拉住了李孝恭。

莫说李孝恭是武夫出身,就是没有练过武,凭他的体格,一拳下去,邹大人都得在床上躺个十天半月的。

“呵,当以老夫之剑不利也?”

邹越同样撸起了袖子,“你追随陛下征战四方,本官也未尝怯战!”

“邹大人,你可少说两句吧。”

“邹大人冷静冷静啊。”

“还不快把他们二人拉到一旁?”

李承乾头痛的揉着脑袋,吩咐着他们二人身边的官员们,把他们拉到了一旁。

无论是李孝恭,还是邹越,都是跟着李世民搏杀出来的。

这个时代的书生,可不是真的手无缚鸡之力。

当然,如若真打起来的话,李承乾肯定是买李孝恭赢的。

“三位大人,你们怎么想?”

房玄龄三人对视一眼,齐齐笑道:“全凭太子做主。”

李承乾:“……”

很好。

说了等于没说。

揉了揉脑袋,李承乾缓声道,“此事稍后再议,可还有别的事情?”

经过李孝恭二人这么一闹,再加上李承乾这么以说,众人也都纷纷的安静了下来。

但是谁都知道,这事儿终究是要分出一个结果的。

李承乾目光看向了孙伏伽,给予了期待的眼神。

孙伏伽手持笏板走出,“启禀太子,臣有要事启奏。”

“说。”

“臣最近接到了一桩案子,事关范阳卢氏子弟卢承司的,此人依仗着卢氏的名头欺行霸市,兼并土地,导致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李承乾缓声道:“卢氏子弟三礼传家、通经致仕,学综经史、续写春秋,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怎么会犯下如此恶事?”

“可是这里面有什么误会,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这倒是奇了怪了。

孙伏伽:“回太子,已经查明此事证据确凿,同时,卢承司为了免于处罚,检举了许多涉案人员,口供在此,请太子过目。”

当孙伏伽拿出了一本本口供后,一个个大臣的脸色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么多?”

“这上面全是卢承司的口供?”

“回太子,全是!”

众人目光死死的盯着送到李承乾手中的口供,即便是置身事外的李泰和李佑,都忍不住的暗暗心惊。

这里面究竟写了多少人的名字,与他们涉及的案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