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 第255章 太子终究是太年轻了!

第255章 太子终究是太年轻了!

李承乾随手拿起一张口供,简单的看了看后,便皱起了眉头。

这上面的内容,远比他从苏尘那边得到的卷宗上内容,更加的详细且细致。

甚至于卢承司记得清楚的事件,都能够精确到了什么时间地点,受害者是谁。

简直是像是一份恶人传。

李承乾随手把余下的口供转交给了房玄龄等人查看。

房玄龄等人相继接过一份口供,上面的内容却是让他们心神狂震。

若是这上面写的内容都是真的话,那么卢氏这次不被灭门也要元气大伤了。

而且。

“令人发指!”

“卢氏子弟一向以贤达之名外传,如今看来,这贤达之士却不过是包装的好!”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啊。”

“孙大人,这上面的内容,可都是真的?”

面对他人的询问,孙伏伽平静道:“这些内容都是卢承司自己书写下来的。”

“为了换取活命的机会,我相信他不敢在这些事情上面作假。”

即便是卢承司做了假,他们只需调查便会知晓了。

他既然惜命,就不会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李承乾放下口供,“诸位大人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太子,此事若是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引起动荡。”

这是提醒李承乾,不可贸然行动了。

李承乾点点头,长孙无忌再度道:“不如先让大理寺调查清楚此事,再行计较?”

李承乾目光转向了房玄龄与高士廉。

高士廉缓声道:“既然这些都是卢承司的口供,足以凭借口供把涉案的卢氏子弟,孔氏子弟全部捉拿归案了。”

长孙无忌皱眉看去,高士廉不为所动,“臣以为,当由大理寺亲自审理此案,并安排人手,前往范阳,以防走漏风声,致使卢氏对那些受害之人灭口。”

房玄龄皱眉在长孙无忌与高士廉的身上略过,他明白长孙无忌与高士廉的意思。

各地烽烟四起,李承乾监国就难了。

但若是如高士廉所说,进行彻查此事,直接清理的话,却也有想象不到的好处。

至少在面对松州的五万大军的时候,大唐可以拿出足够的钱财来支撑此次大战了。

房玄龄沉吟着,“全凭太子决断!”

房玄龄三人,一人稳重,一人激进,还有一人不做表态,这就让其他的大臣们,有些迟疑了。

不过。

相对与高士廉的激进,更多的世家子弟,则是选择了前者。

毕竟,他们都是世家走出来的,现在成了大唐的官员,也不能不为家族考虑。

“启禀太子殿下,臣以为长孙大人言之有理,此事当徐徐图之。”

“启禀太子,臣以为当稳中求胜,不可急于一时。”

“臣附议。”

“臣附议。”

一个个官员的表态,让李承乾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毫无疑问。

这些表态的官员,几乎都是世家子弟,余下则是承蒙世家恩惠之人。

至于没有表态的官员,则大部分没有世家的背景,又或者是李唐的坚持拥护者。

李孝恭:“如今太子监国,太子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李承乾目光看去,李孝恭笑着说道:“太子求稳也好,激进也罢,都有不同的考量。”

李承乾笑着点点头,转头看向了李泰和李佑二人。

“你们怎么想?”

李泰和李佑是没有想到,李承乾会把这个难题,丢给他们二人。

李泰笑呵呵的揉着肚子说道,“臣弟以为,当如长孙大人所说,稳中求胜,不可急于一时。”

李佑看了李泰一眼道:“臣弟倒是觉得,高国公说的在理。”

李泰不由的侧头看向了李佑,咧嘴笑着。

做得好。

难题自然是要交给李承乾来处理了。

然而。

李承乾却是笑着点头道:“你们说的都没错,但是孤觉得这些世家子弟,犯下了如此多的过错,若是当做不知的话,那么多的受害百姓该怎么想?”

“孤此前不知也就罢了,如今孤已经知道了,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既然卢氏子弟,孔氏子弟犯下了这等罪恶,自然是要为他们的行径付出代价!”

“齐王听令。”

李佑愣了一下,当即走了出来。

“孤命你随同大理寺,一同前往范阳,彻查此事。”

李承乾缓缓开口,“若是这上面的内容为真,所有涉及到案件的卢氏子弟,全部拿下!”

“胆敢反抗者,全部以谋逆论处!”

李佑瞪大了眼睛,你这是让我把卢氏往死了整啊!

李承乾微笑道:“五弟,自你养病以来,一直在长安城内不曾走动,如今,孤便给你一次出游放风的机会,可要好好把握。”

李佑嘴角抽搐,这是出游放风吗?

“臣弟遵令。”

李佑叹了口气,只好应下此事。

哪怕是此去范阳,会闹出天大的乱子,他也必须要走一趟了。

至于乱不乱,那就不是他考虑的事情了。

天塌了,还有太子顶着!

“孙伏伽!”

“臣在!”

“孤命你亲自前去调查孔氏子弟,若事实如此,全部拿下。”

李承乾缓声道,“孤相信,若是褒圣侯知道,孔氏子弟有如此作奸犯恶之徒,定会支持孤的决定。”

孙伏伽:“遵令。”

完了。

大唐要翻天了。

听完李承乾的两道命令后,一个个官员,纷纷两眼发黑。

尤其是那些出自世家的官员们,心中更是不断发憷,这要是把自己的家族牵扯进去的话……

要乱!

“太子殿下,此事牵连太大,臣以为……”

“有意见保留!”

李承乾轻飘飘的一句话,打断了想要开口劝阻的官员。

见状。

众人都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这次是要狠狠的操办一下了。

散了朝。

李承乾留下了高士廉三人。

李承乾笑呵呵的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之所以反对孤查此事,是担心此事彻查下去,会惹的卢氏谋反吧。”

长孙无忌点点头,“卢氏北祖四方,卢承庆就是大房之人,如今彻查下去,四房子弟怕是要折损大半!”

“范阳那边不可能束手就擒的,所以,极有可能会联合苑氏,董氏,邵氏他们一起反抗。”“而且,一旦卢氏有所动静,崔氏那边必然会因此响应,届时,各大世家齐齐躁动起来,局面难以控制。”

李承乾:“我已经想过了。”

“但此事无疑是,对他们动手的最好时机。”

“如若真的发生动乱的话……”

李承乾的脸上闪过一丝杀意,没有在说下去,但是长孙无忌他们都明白李承乾的意思了。

高士廉笑道:“未必会有那么大的动静。”

“此事是因为卢氏而起,我们只针对卢氏,孔氏,不搞牵连,相信其他的世家不会做的太过了。”

房玄龄:“未必。”

“松州外还有吐蕃的五万大军,一旦吐蕃大军进攻松州,卢氏揭竿而起,崔氏邵氏等纷纷响应的话,局面会变得很可怕。”

高士廉:“前些日子,太子抽调了一万大军,悄悄的去了松州,短时间内,吐蕃是无法攻下松州的。”

“只要我们快速的解决掉这个麻烦,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吐蕃。”

“而且,你们有没有想过,卢氏,孔氏子弟,犯了那么多事儿,将会搜刮出来多少的金银珠宝?”

即便如此,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还是面有担忧之色。

李承乾笑着安抚道:“房相,舅舅,你们不必担心,孤自有分寸。”

……

朝堂上的风波,以极快的速度在长安城内蔓延开来。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但是暗地里却是风波涌起。

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个个官员府上的下人,带着一封封的书信,策马离开了长安城。

当然,也有不是回乡的,而是去九成宫的。

“长安急报。”

一名骑兵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九成宫,并高呼着闯入了九成宫,在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陛下,长安急报,太子意欲借此机会,产出范阳卢氏!”

李世民皱眉接过了书信,打开仔细看去,眉头愈发的深邃了。

卢氏子弟罪恶之行罄竹难书,太子意欲借卢承司之口供,大肆削弱范阳卢氏,极有可能将其连根拔起,臣恐卢氏有谋反之举……

终究是还是年轻,太过心急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放下了手中的书信。

对于这些世家,李世民同样没有什么好感,但是他也很清楚,这些世家门盘根错节,关系复杂。

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承乾想要借此机会,对范阳卢氏动手,李世民也能够理解,但是他觉得,目前并不是最好的契机。

若是李承乾能够等一等,等到启蒙新学完全的展开,等到科举开始,都不用他们亲自动手,这些世家的影响力,便会逐渐的削弱,直至消失!

“治大国如烹小鲜……”

李世民沉吟着,“高明此举终究是有些急切了,如若真把他们给逼急了,保不准崔卢揭竿而起。”

“不能让高明如此冒失!”

思索再三,李世民豁然起身,“备马,叫上程知节他们,随朕出宫!”

“是。”

一炷香后。

李世民一身劲装,身边跟着程知节等百余人,策马离开九成宫,直奔长安而去。

李世民离开九成宫的消息,并没有传开,所以他悄悄抵达长安城,也无人知晓。

但却有人早早的在城门外候着了。

“魏征,长孙无忌?”

程知节有些狐疑的看了看他们二人,又转头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笑着翻身下马,朝着他们走了过去。

“二爷。”

“你们倒是算的准呢。”

李世民笑了笑,“我可没有通知任何人。”

长孙无忌笑道:“二爷行事在下还是能够猜测到一些的,不仅是在下和他,舅父他们一定也是猜到了。”

李世民:“那你说说他们为何没来?”

长孙无忌:“他们相信太子。”

李世民愣了一下,旋即笑着拍了拍长孙无忌的肩膀,“走,进城。”

一行人来到了长孙无忌的府上。

“大家都坐下说话,不要太过拘束。”

“谢陛下。”

众人道谢落座。

李世民缓声道:“太子对卢氏动手一事,太过心急且莽撞了,朕此次回来,便是打算处理此事。”

长孙无忌他们早就猜测到了,也并不觉得意外。

只是。

长孙无忌轻声道:“陛下,臣以为,当给太子一次磨练的机会。”

李世民笑道:“朕不是让他监国了么?”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陛下,自太子监国的这段时间来,太子的一言一行,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不敢说太子有超越陛下之象,但是成为一代明君却是不难。”

“是以,臣以为,太子此次决定对付卢氏,必然是有自己的打算,还请陛下稍安勿躁。”

李世民皱眉道:“你这么想?”

“是。”

“那你为何在朝堂上阻拦他?”

“臣觉得太子还年轻,有热血,有冲劲儿是好的,但是需要有人照拂,以免走错了路。”

“但是臣又想了,也正是因为太子年轻,所以才会有如此鲁莽的行径!”

“臣既是太子的娘舅,又负责辅佐太子,当给于太子一定的鼓励与支持,方才能够让他更好的成长。”

“哪怕是这一次太子错了,哪有如何?未来的路还很长!”

这一刻。

不仅是李世民,就连魏征他们都是惊讶的看着长孙无忌。

完全没有想过,长孙无忌竟然会为太子说了这么多!

这不仅仅是君臣关系,还有浓浓的亲情缘故了。

李世民笑道:“朕去九成宫避暑的这段时间,太子的所作所为是让你心服口服了?”

长孙无忌笑道:“也不算是,只是太子年轻,犯了错也好改正。”

“陛下可还记得,当年在秦王府的时候,程知节这憨货,明明奉命征讨敌寇却是在出兵前一晚饮酒过甚,以至与太上皇恼怒要砍了他?”

“当时还是陛下求情,最终让他被打了几十大板,戴罪立功的来着……”

“咳咳咳!”

程知节一脸火大的瞪着长孙无忌,“说太子的事情,你扯我做什么?!”

李世民笑着摆了摆手,“朕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此事牵扯太大了,而且,启蒙新学的影响力,已经在大唐逐渐传开,届时无需我们亲自动手,世家的影响力变会越来越低。”

“他这个时候动手,容易导致那些世家与吐蕃合作,内外受敌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长孙无忌点点头,“臣想过此事。”

“房相舅父他们定然也考虑过这些事情。”

李世民沉吟着,“太子此时可在东宫?”

“去了太子居了。”

“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