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第665章 没什么不同

大明话事人 第665章 没什么不同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31 21:46:27

第665章 没什么不同

第665章 没什么不同

年底最后几天,从京城传过来的不只是申时行王锡爵双双辞官的消息,还有赵志皋的书信。

书信夹在发到县衙的公文里,通过官方递运系统送来的,县衙看到后就给林大官人送过来了。

虽然通过这种渠道送过来的书信很难保密,所以上面不会很清楚明白的写出机密事。

但大家都是文化人,可以用很多隐喻手法让收信方看了后心照不宣。

比如在这封书信里,赵志皋谈了谈楚庄王。

所以林大官人就看懂了,赵志皋暗示想要玩一把大的,直接上位当首辅。

毕竟楚庄王最有名的梗就是“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以及“问九鼎之轻重”。

林大官人心里不由得犯嘀咕,赵老头怎么也变得如此激进?谁给他的勇气?

这可不是自己教唆的,在自己的设想里,赵志皋能当个次辅就够用了。

也不知道赵老头能否成功,希望就算不成功,也不要成仁。

林泰来不在乎赵志皋能否当上首辅,担心的是连现有位置都保不住。

正寻思赵志皋的事情,就听到禀报说,松江徐家的有庆老爷到了。

于是林泰来就暂时放下赵志皋的书信,招呼了儿子林九一,前往仪门迎接。

这位徐有庆乃是原首辅徐阶的曾孙,与林泰来也算是认识好几年了。

先前徐有庆在京师当个荫官,被厂公管家刑尚智欺负了,林泰来为徐有庆报了仇。

前年林泰来东巡至松江府,与徐家约为姻亲,将自己庶长子林九一与徐有庆女儿联姻,所以现在林泰来与徐有庆算是儿女亲家关系。

这次徐有庆是听说林泰来回乡,又恰逢年底,就走亲戚来了。

林泰来与徐有庆见过礼,又招呼着六岁的长子林九一上前拜见,然后进了堂中落座。

徐有庆察言观色后问道:“九元似有心事?”

林泰来随口道:“首辅次辅双双辞官,朝廷接下来的动向,连我也有点拿捏不准了。

四辅赵兰溪前辈暗示说,想要越过三辅王家屏,争夺首辅位置。”

徐有庆:“.”

这种机密事情是自己可以听的吗?还是说,林九元不拿自己当外人了?

林大官人又详细解释说:“其实赵兰溪前辈大可不必如此着急,我敢断定,那王家屏就算当首辅,也绝对不会长久。

毕竟王家屏的阵营立场与皇上不可调和,当次辅三辅都没问题,但当首辅真当不下去。

无论如何,皇上不会愿意让一个完全站在清流势力立场的人来做首辅,迟早受不了王家屏。

所以赵前辈只需安坐等待,就可以等到当首辅的时候,但赵前辈现在就想动手,还是急了。”

徐有庆也不只能一直愣着,接上话说:“不是每个人都如同九元你远见卓识,更不要说别人还身在局中。

在赵兰溪眼里,这可能是他此生为数不多的机会了,自然不肯错过。”

林泰来风轻云淡的说:“先不提这些烦人的事情了,无论内阁怎么变动也无所谓。”

家里也出过首辅的徐有庆暗暗心惊,当年曾祖父首辅徐阶下了台,祖父徐璠就被充军了。

而林九元对内阁变动甚至首辅更替不能说不在意,但似乎并不紧张,仿佛换谁也无所谓。

这说明林九元根基稳固,底气十足,到了不受内阁变动影响的地步。

林泰来指着庶长子林九一,又对徐有庆说:“有子长成,正欲开蒙授业,可否从松江举荐一位名师?你可是他的岳丈,烦请多多上心啊!”

不需要徐有庆再猜测,林泰来很直白的解释说:“苏州太小,容纳不下一堆儿孙分家。

想那松江府有我林家五千亩良田,有苏州卫一千驻军,还有新吴会社的生意,还有林氏集团工程总局的海塘工程。

将来我欲给此子一个武官世职,分家到松江府,也算我林氏在松江府另建支脉。”

徐有庆恍然大悟,难怪要给林九一找一个松江籍的老师。

这也是给林九一增加在松江府的背景实力,所以这老师最好也是出自松江府名门望族。

“可!等回到松江府就寻觅一个合适的。”徐有庆一口答应了下来。

而后双方又就近期松江府抗税风潮坦率交换了意见,宾主尽欢。

这时候,左护法张文走了进来,禀报道:“那巡抚赵参鲁今日进了城,又重返察院入驻。”

林泰来诧异的说:“他觉得他又行了?”

也不知道京师那边,最后到底谁当了首辅。现在应该已经出结果了,只是消息还没有传过来。

还是先过年吧,同时料敌从宽,按着赵志皋争夺首辅失败的情况做好准备。

一般情况下,除非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级别的仇恨,过年都会消停一下。

苏州林府这个年过得非常热闹,主要就是林泰来回来了,一家三代十几人大团圆,自然是满堂欢庆。

然后还是因为林泰来回归,所以亲自上门拜年的人数暴涨,从九元街两大牌坊一直到林府大门,终日堵塞。

林府不得不又开放了沧浪亭园林,以容纳访客。

按照林府规矩,初一是亲戚上门日,初二是林氏集团内部成员上门日,初三以后才是本地士绅上门日。

前两日还没什么可说的,到了初三初四的时候,动辄有数百缙绅士子聚集在林府前堂和前庭,大有把林府前院变成全城士大夫新年团拜场所的意思。

主要是首辅次辅两个苏州人双双辞官的消息传开了,城中士大夫心中震动,大家需要一个场合抒发胸臆。

“虽然朝廷还有吏部王天官以及九元真仙,但还是有点后续乏人。”

“是啊,当今侍郎、督抚里没什么苏州人,翰苑词臣的高层里也没有什么苏州人,明显缺乏后劲。”

“先前还有申相作为苏州门面,如今申相去国,一下子就暴露出后续无人的问题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先前申相在位时,言官就死盯着我们苏州乡党生事。

导致我们苏州官员背着首辅结党嫌疑,一直上位艰难,礼部右侍郎徐显卿就是这样被罢官的。”

“不是还有常熟县的礼部左侍郎赵用贤么?”

“休要再提赵用贤了,这明显就不是走乡党路数的。”“可惜王天官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大好,不知还能支持多久。若王天官再支持不住,那我们苏州在高层真就无人了。”

“所以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林九元为乡党撑起一片天了。”

正坐在堂上中间,接受乡人轮流“朝拜”的林大官人忽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成了全村的希望。

几位老乡官一致请求,让九元真仙当场对大家发表新年讲话,振奋一下全城士气。

林泰来连连推辞了几句,此时却有个衙役举着文书,在左护法张文的带领下挤了进来。

林泰来打开了文书,对众人笑道:“三辅王家屏也辞官了,我们苏州的老朋友兰溪赵志皋做了首辅。”

对赵志皋这个名字,苏州士大夫还是很熟悉的,毕竟前几年赵志皋当了一年半江南巡抚。

林泰来便又当众说:“诸君大可放心,虽然首辅不是苏州人了,但与以前没区别,因为还有我在!”

众人深信不疑,并且对未来重拾信心,这里人都知道赵志皋怎么发迹的。

其实林大官人内心也挺意外的,没想到赵老头居然能在数日内就掀翻了王家屏,自己是不是低估了赵老头的战斗力?

不过有赵老头当首辅,自己又不用刻意再干什么了,等着巡抚自己噶吧。

巡抚察院中,赵巡抚和苏州知府屠叔方相对而坐。

赵巡抚感觉自己被人当成了小丑,因为苏州大大小小衙门的各官吏里面,只有屠知府来给自己拜年。

连本该最敬畏巡抚的苏州卫的武官,一个都没有过来。

“全府秋后征收的税粮只定额七成么?”赵巡抚冷冷的问。

屠知府苦笑着说:“去年有涝灾,有七成钱粮已经算是合格了。”

赵巡抚不满的说:“但我的谕令要求是九成!”

屠知府很想怼一句“不切实际”,不过看在同阵营的份上暂且忍了。只是答话道:“下面各州县只有这些,再多没有。”

赵巡抚恨恨的说:“这些昏庸的州县官,难道就不怕本院惩处么!”

政令都已经不出察院了,还幻想什么啊?屠知府劝道:“你别总是盯着苏州府了,松江府那边情况更紧张。”

这时候师爷匆匆冲了进来,叫道:“大事不妙!王山阴也辞官了,赵兰溪做了首辅!”

自己才搬回城中察院几天,连王家屏也走人了?

早知道就继续寄身在蛇神庙里,不回城了!

屠知府摇了摇头,起身离开了巡抚察院。

这巡抚已经彻底完了,跟一个死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辖境内百姓千夫所指,各级官员不听号令,朝廷中枢又没了人支持,从舆情到实务全面失控,一个巡抚能混到如此地步,也是挺不容易的。

在地方做官,终究还是要以政务为根本,不能为了斗争而斗争。

赵巡抚最大失败就是眼里只有林泰来,完全不顾其他,故而落得个四面楚歌的下场。

察院中一片寂静,生怕吵到了发呆的赵巡抚。

忽然又有标营中军官上堂禀报道:“门外有人拜年。”

中军官答道:“苏杭织造太监孙隆,还带着几箱银子,说是税银。”

“滚!让他滚!”赵巡抚破防了。

原本他还想在城中挑事,然后“矛盾上移”但现在这个念头也熄灭了。

内阁里都没有自己人了,还要挑事就是自杀。

唯一能做的就是,命令标营官军在察院严防死守,就这样继续熬下去。

只要无事发生,他可以把自己在察院一直关到任期结束。

不得不说,赵巡抚这种心态,就像是把头埋进土里的鸵鸟。

过了正月,逐渐恢复正常运转的朝廷下发诏令到苏州察院,严令应天巡抚赵参鲁前往松江府平定抗税风潮,限期一个月。

同时因为今年运力紧张,从巡抚标营调拨五百官军,押运皇宫所用白粮北上。

大明的统治体系还没有崩盘,巡抚对诏令抗命不从,下场只能撤职然后治罪。

赵巡抚只能率领剩余的几百亲兵,沿着吴淞江东进,前往松江府。

苏州与松江府的距离实在太近了,虽然赵巡抚一路磨磨蹭蹭行驶缓慢,但两天后还是进入了松江府境内。

如今经过两年的开放建设,为了对接即将到来的海贸时代,吴淞江尤其是新疏通的下游新建了几处河港。

离苏州和松江府交界处不远的青龙港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比较繁华的一处。

赵巡抚船队抵达青龙港后,就难以再继续前进。

因为河面上有数十只船连接起来,完全封锁了河道。

而陆地的道路也被人堆上木石,形成临时堡垒,彻底堵住了赵巡抚进入松江府腹地的前路。

看了看自己手下仅剩的几百亲兵,赵巡抚下令调头,撤回苏州。

但是来时的路上,在昆山县边界,无论水道和陆路,一样被愤怒的乱民严密封锁。

于是巡抚一行数百人,被困在两府交界处几里地内,进退两难。

被困了数日后,巡抚跳河自尽,但被救了上来,自此重病不起,上疏辞官不出。

苏州人民表示情绪十分稳定,这种戏码又不是没见过,与以前没什么不同。

正在巡视拙政园的林泰来闻讯后,有点担忧的问道:“巡抚在哪跳的?”

左护法张文答道:“巡抚跳河地点据报在松江府境内。”

林泰来松了口气,庆幸的说:“不是在苏州境内就好,那我就放心了,不然我有嘴也说不清。”

然后又指示说:“将我们苏州最好的医生派过去,不能寒了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