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第670章 爷爷辈和孙子辈

大明话事人 第670章 爷爷辈和孙子辈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31 21:46:27

第670章 爷爷辈和孙子辈

第670章 爷爷辈和孙子辈

如果将朝廷比喻成嘈嘈杂杂的菜市场,当倭兵在朝鲜登陆的消息传到后,就好像整个菜市场瞬间被静音。

原本在历史上,大明朝廷没这么快收到消息。但是在本时空,因为先前林泰来“备倭疏”的争议,朝廷下令让辽东加强对朝鲜方向消息的搜集。

只是现在只有倭兵登陆成功的消息,还不像林泰来所预测的那样朝鲜全境大崩溃,大明朝廷没什么紧迫感。

那些就事论事,只是说“不可能”和哭穷的还好,但攻击林泰来“心有异志、阴图不轨”的左都御史陆光祖立刻就被打了脸。

当即就有御史跳出来,弹劾陆光祖私心作祟、诬陷大臣。

陆光祖则强辩说,虽有倭兵登陆朝鲜,但林泰来就没有虚张声势、夸大其词、妄图借机揽权的过错么?

朝鲜是否被入侵这个问题,似乎也成了大明朝廷的党争工具。

这非常符合万历朝中后期的国情,那就是万物皆可党争。甭管是妖书案还是楚藩案,最后都能演化为党争。

面对出现的新情况,万历皇帝便下旨咨询林泰来。

当六百里加急诏旨送到苏州城的时候,正是暮春时节。

文坛第一副盟主、一代诗宗林大官人考虑到,近三年来忙于政治和军事,忽略了春季题材的创作。

所以他决定在今年春天,更新一下自己的春季诗集,所以在苏州第一大园子拙政园发起了雅集。

在众目睽睽之下,林大官人慢慢酝酿着诗意,别人也不敢着急,耐心等待林诗宗新作品的问世。

一刻钟后,只听林诗宗负手而立,深沉的吟诵道:“秋来何处最**?残照西风啊不,错了错了,换一首。”

随即林诗宗熟练的切换到另一首:“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林诗宗今日的一组词才发表了十分之一,忽然被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

不多时便见有个衙役冲了过来,高声道:“府衙转达,皇上急诏垂询林大官人,请速速回奏!”

众人惊讶之余又艳羡不已,林大官人这待遇堪称国士了!

但林大官人却冷哼一声,自言自语道:“居然只是加急咨询,而不是十二道金牌急诏我回京。”

旁边离得近的人听到这句后,谁都不敢接话。只能说,林大官人脑回路实在非常人也。

却冷不丁的又听到林大官人长叹道:“这说明朝廷里太过于平稳,需要掀起斗争的新**!”

旁边的人还是听不懂,仿佛与林大官人是两个世界的物种。

而后林大官人告了个罪,顾不上所预备的几百字诗词的发表,急忙回家写奏本,回答皇帝的咨询。

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请求朝廷紧急往辽东划拨二十万两银子,以应付朝鲜局势所需。

二是请求朝廷调集十万左右的兵力到辽东,准备作战。

辽东镇还有防御北虏左翼的任务,不能全部抽调,故而又建议从宣府、大同、延绥、固原、宁夏等镇调兵。

至于蓟镇和甘肃镇防御任务较重,可酌量抽调。

林泰来的奏疏仍以六百里加急速度发到了京师,立即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主要是林泰来所建议的动静太大了,甚至远远超过了去年宁夏用兵的规模。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朝鲜只是遭遇了“倭寇”而已,就像是嘉靖朝东南沿海所曾经的遭遇,林泰来是不是有点反应过度?

别说万历朝以来,就是近百年来,似乎也没有使用过这么大规模的军团。

万历皇帝也对林泰来的奏议疑惑不已,决定发挥集体智慧,将林泰来的奏议下发廷议。

朝臣议论纷纷,不过就算支持林泰来的人,也不敢太过于坚决,毕竟十万大军这个要求确实有点“骇人听闻”。

此时最为难受的人就是左都御史陆光祖,当朝鲜问题演化成为朝廷党争后,他就已经被架起来了。

他只能继续质疑林泰来的动机,揭批林泰来的野心,没有回头路可走。

但是看到林泰来越赌越大,陆光祖的心里也惊疑不定,有点害怕起来。

当一个人不自信的时候,总会想着借助于外力,于是陆光祖将他所认为的聪明人都召集了起来,共同商议策略。

但就算是自己人内部,意见也不统一。

资深掌道御史钱一本慷慨激昂的劝道:“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人做事最怕的就是犹豫不定,此时退缩只会成为世人的笑柄!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等必须咬牙坚持到底,怎么也不可半途而废!

哪怕为此付出代价,也好过首鼠两端,被人所耻笑鄙夷。

若总宪公需要保重自身,那便让我与林泰来周旋到底!”

钱一本的话十分热血和提振士气,完全符合清流的政治正确,别人也说不出什么错来。

如果没有人表现出宁为玉碎的勇气胆量,那清流势力凝聚力也就荡然无存。

但礼部主客司主事**星则谨慎的多,也开口道:“虽然林泰来向来胆大包天,但却从不无的放矢。

他这样下重注,只怕还有什么依仗和底牌。如果我们在不明敌情的前提下,盲目跟着下注,只怕会遭遇不测之风险。”

对于**星的保守,众人也可以理解。

毕竟**星已经被连降三次了,再降就要去外地当知县了,不能不加倍小心谨慎。

结果两种不同意见似乎各有各的道理,仍然无法拿出一个定论。

看着**星,陆光祖忽然问道:“朝鲜使团还在会同馆?可否为我引见?”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陆光祖决定亲自接触朝鲜国上层,掌握第一手的信息,然后再做打算。

放在过去,陆光祖根本不会在意这种藩属小国是什么鬼样。但如今涉及到了党争,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在廷议的前一日,左都御史陆光祖亲自前往南会同馆,拜访并设宴款待朝鲜使团正使尹卓然,就朝鲜事务进行咨询。酒过三巡,陆光祖问道:“贵国兵马可抵御倭寇否?”

“敝国虽然不能与大明相较,但也有三千里纵深,多有山川险要,兵马军民可用。

倭寇虽然一时趁我不备,登陆成功,但敝国各地仍可拒险而守,再调集国中兵马围剿,足可灭之!”

虽然朝鲜国是大明的籓属国,但他尹卓然作为正使,嘴上不能丢了小国的尊严!

民族自强,从嘴炮做起!

陆光祖默然良久,再想想嘉靖朝抗倭的经验,便觉得尹正使所言不差。

倭寇这东西,也就能在沿海突进百十里地吧。

再怎么说,朝鲜国也是号称东之强国,哪能需要大明调集十万大军去救援?

次日,百八十号人聚集在东朝房这里,这种廷议的规模可比廷推大多了。

六部郎官、科道言官想来的都可以来参加,主打一个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

三年级御史、更新社社员王禹声站在人群里,心里忐忑不安。

他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需要一点业绩来助推。所以组织上决定了,今天由他来主攻,主要目标就是陆光祖。

对于出身富贵的王禹声来说,确实不擅长撕破脸怼人这种活,被林泰来怼的经验倒是有一些。

他爷爷的爷爷已故大学士王鏊留下的家传学问,也没说怎么怼人啊。

王天官作为外朝第一人吏部尚书,廷议也需要他来主持,但他简单宣布了一下开始,就闪开了。

这种似乎没有人事斗争的会,王天官毫无兴趣。

“陆,陆总宪!你年迈,年迈无能、识见不明,还有误国!在朝鲜国事务上因私废公!”

事情还都没摆开说,上来就直接开始人身攻讦,你礼貌吗?

“是谁给你的勇气?”被激怒的陆光祖对二十六七岁的王禹声质问道。

王禹声往后面缩了缩,“左都御史难道不让人说话了?”

“这百十年来,东海倭寇之患时时可能有,而朝鲜国亦在东海,林泰来偶然猜中一次倭乱,也不能说明什么。

反倒是林泰来借朝鲜国倭乱之事,正可实证林泰来之心有异志,阴图不轨!”

王禹声顽强的刷着存在感,又站在了陆光祖前面,反驳说:“怎么就实证了?你说实证就实证?”

陆光祖想着“年迈无能、识见不明”,怒气渐涨,便掷地有声的说:“经我深入研究分析,对朝鲜国情况略懂一二!”

想着证明自己,陆光祖又继续说:“朝鲜国虽然不能与大明相较,但也有三千里纵深,多有山川险要,兵马军民可用。

倭寇虽然一时趁朝鲜国不备,登陆成功,但朝鲜国各地仍可拒险而守,再调集国中兵马围剿,足可灭除倭寇!

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但林泰来却倡言调集十万大军,划拨二十万银两,难道不是所图不轨?”

虽然有些人比如兵部尚书叶梦熊很想帮林泰来说话,但面对“十万大军二十万银两”这个看起来极为离谱的提议,说话真的硬气不起来。

陆光祖感觉达到了久违的巅峰状态,嗓门盖住了所有人,“必须否决林泰来奏议,并且申斥林泰来,禁止其再管兵事,以防微杜渐!”

叶梦熊正琢磨着,怎么把话顶回去时,忽然有个通政司官员出现在东朝房门口。

然后朝着众大臣叫道:“辽东巡抚急报!倭兵攻破朝鲜国王京,朝鲜国已经半境陷落!”

众官员:“.”

卧槽啊这朝鲜国到底行不行啊?从倭兵登陆釜山到现在也就半个多月吧,怎么连王京汉城都丢了?

“尹卓然我戳你娘!”一片震惊到无语的环境里,陆总宪突然率先失态了,很不体面的破口大骂。

其他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甚至有点同情陆总宪。

什么叫“对朝鲜国情况略懂一二”啊,也不知道是被谁忽悠了。

王禹声突然再次跳了出来,也不结巴了,指着爷爷辈的陆光祖说:“你就是年迈无能、识见不明,说你还不服气!”

“闭嘴!滚!”陆光祖像是被激怒的老狮子,对着孙子辈的王禹声斥道。

年迈无能、识见不明、因私废公、堵塞言路,你不配为左都御史!”

陆光祖:“.”

等我大明这批天兵入朝,在朝鲜军兵协助下,便可剿灭倭寇!”

跟林泰来“十万大军二十万银两”比较起来,石星这个提议显然更“妥善”。

反正大明朝廷的习惯思维就是这样,遇到敌情后稳住防御,然后调动几千最多上万兵马去鼓捣一下。

讨论了一番,众官员还是倾向于石星的提议。

虽然朝鲜国王京失陷,一半国土没了,但好歹还剩着一半呢,总不能废物到全境沦陷吧?稳住再慢慢反攻就行了。

但王禹声想着自己的任务,不依不饶的说:“但陆总宪年迈无能、识见不明、因私废公、堵塞言路,怎么说?”

陆光祖摘下官帽,怒气冲冲的说:“我用这个官位做押注,支持石侍郎提议!

若以后真需要林泰来所言大军,我自当辞官谢罪!”

面对这种话术,年轻的王禹声愣了愣,下意识的说;“你能…立个字据吗?”

众人:“……”

王鏊大学士的后人咋是这样尖酸的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