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中国历史古代史故事 > 笫7章 牧野传奇:一场搞笑的逆袭之战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天空比现在蓝,云朵比现在白,而大地上正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牧野之战。

话说商朝的老大商纣王,那可是个奇葩人物。整天就知道喝酒吃肉玩美女,把国家大事丢到一边不管不顾。他的宫殿修得那叫一个豪华,里面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就差没把星星月亮给摘下来摆进去了。

纣王手下有一群马屁精大臣,整天围着他转,说的全是好听的话。纣王被他们哄得晕头转向,还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大英雄呢。可实际上,老百姓们早就对他不满了,天天盼着有人来解救他们。

而在西边的周部落,有个英明神武的老大叫周武王姬发。姬发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看着商朝百姓受苦受难,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决定带领周部落的兄弟们,推翻商朝的统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周武王身边有个超级厉害的老头叫姜子牙。姜子牙那可是个神人啊,他白发苍苍,胡子一大把,却有着无穷的智慧。他整天拿着一根钓鱼竿,在河边晃悠,其实是在观察天下大势。

有一天,周武王找到姜子牙,说:“姜太公啊,咱们啥时候去攻打商朝啊?我都等不及了。”姜子牙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说:“大王莫急,时机未到。”周武王只好耐着性子继续等待。

终于,有一天姜子牙对周武王说:“大王,时机到了。商纣王已经众叛亲离,咱们可以出兵了。”周武王一听,兴奋得跳了起来,立刻召集了周部落的大军,准备向商朝进军。

周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上旌旗飘扬,士气高昂。周武王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威风凛凛。他看着自己的军队,心中充满了信心。

可是,当他们来到牧野的时候,却发现商朝的军队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们了。商纣王亲自率领大军前来迎战,他穿着华丽的铠甲,坐在一辆豪华的战车上,看起来威风八面。

周武王一看这阵势,心里有点发虚。他小声地问姜子牙:“姜太公,这商朝的军队看起来很厉害啊,咱们能打得过吗?”姜子牙微微一笑,说:“大王放心,商朝的军队都是些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周武王还是不放心,他又问:“那咱们有什么办法能打败他们呢?”姜子牙神秘地说:“大王,咱们有秘密武器。”周武王好奇地问:“什么秘密武器?”姜子牙指了指身后的一群士兵,说:“就是他们。”

周武王一看,差点没晕过去。那些士兵手里拿着的不是刀枪剑戟,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有扫帚、铲子、扁担什么的。周武王瞪大了眼睛,说:“姜太公,你这是在开玩笑吧?这些东西能打仗吗?”姜子牙一本正经地说:“大王,这些都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商朝的军队看到这些东西,一定会吓得屁滚尿流。”

周武王半信半疑,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战斗开始了,周军的士兵们挥舞着扫帚、铲子、扁担等“秘密武器”,冲向商朝的军队。商朝的士兵们一看,都傻眼了。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武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商纣王在战车上看到这一幕,气得暴跳如雷。他大声骂道:“这是什么玩意儿?周军是来搞笑的吗?”可是,他还没骂完,就发现事情不对劲了。周军的士兵们虽然拿着奇怪的武器,但他们却非常勇敢,一个个像猛虎下山一样,冲向商朝的军队。

商朝的军队本来就没有什么战斗意志,被周军这么一冲,顿时乱了阵脚。有的士兵吓得转身就跑,有的士兵干脆放下武器投降了。商纣王一看,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朝歌。

周武王率领周军乘胜追击,很快就攻进了朝歌城。商纣王知道自己无路可逃了,只好在宫殿里**而死。

周武王率领周军成功攻入朝歌城后,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要想真正坐稳江山,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周武王首先开始整顿朝歌的秩序。他派遣士兵安抚百姓,告诉大家商朝的暴政已经结束,新的时代即将来临。百姓们听闻这个消息,纷纷欢呼雀跃,对周武王充满了感激之情。

此时,周武王开始思考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他召集了朝中的大臣们,共同商议国家大事。在会议上,周武王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

他说:“如今我们虽然推翻了商朝,但国家百废待兴。我们必须制定出合理的政策,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周武王接着说:“首先,我们要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生产。其次,我们要加强对官员的管理,选拔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担任官职,杜绝贪污**现象的发生。最后,我们要加强军事力量,保卫国家的安全。”

大臣们对周武王的建议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愿意全力支持他的决策。

而在这个过程中,姜子牙的神通广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一天,周武王正在为国家的财政问题发愁。姜子牙得知后,微微一笑,对周武王说:“大王莫忧,我有办法解决财政问题。”周武王好奇地问:“姜太公,你有什么办法?”

姜子牙神秘地说:“大王,你可听说过点石成金之术?”周武王瞪大了眼睛,说:“点石成金?那只是传说中的法术,难道真的存在?”姜子牙点点头,说:“大王,我略通此术。只要大王给我一些石头,我就能把它们变成金子,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

周武王半信半疑,但还是让人找来了一些石头。姜子牙拿着石头,口中念念有词,然后用手中的拂尘轻轻一挥,那些石头竟然真的变成了金子。周武王惊呆了,他对姜子牙的神通广大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了姜子牙的点石成金之术,周朝的财政问题得到了迅速解决。周武王利用这些金子,修建了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大大改善了国家的基础设施。

不仅如此,姜子牙还利用他的神通,帮助周武王解决了许多其他问题。比如,有一次,一个地方发生了旱灾,百姓们苦不堪言。姜子牙施展法术,召唤来了雨水,解除了旱灾,拯救了百姓的生命和财产。

还有一次,一个地方出现了妖怪,危害百姓。姜子牙亲自出马,与妖怪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姜子牙成功地降伏了妖怪,保护了百姓的安全。

然而,就在周朝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的时候,周武王和姜子牙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商朝虽然被推翻,但仍有一些忠于商朝的势力不甘心失败,他们暗中勾结,企图东山再起。

其中,有一个名叫费仲的商朝旧臣,他足智多谋,心狠手辣。费仲纠集了一批商朝的残余势力,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建立了据点,准备伺机向周朝发动攻击。

费仲知道周武王和姜子牙不好对付,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阴险的计划。他派人四处散播谣言,说周武王是一个暴君,姜子牙是一个妖怪,他们推翻商朝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这些谣言很快就传遍了各地,引起了一些百姓的恐慌。

周武王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他对姜子牙说:“姜太公,这个费仲真是可恶,我们必须想办法对付他。”姜子牙微微一笑,说:“大王莫急,这个费仲不过是跳梁小丑,我自有办法对付他。”

姜子牙决定亲自出马,去会一会这个费仲。他带着一些士兵,来到了费仲的据点。费仲看到姜子牙来了,心中有些害怕,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出来迎战。

姜子牙看着费仲,冷冷地说:“费仲,你这个叛徒,还不快快投降?”费仲哈哈大笑,说:“姜子牙,你以为我会怕你吗?我今天就要为商朝报仇雪恨。”

说着,费仲指挥着他的士兵向姜子牙冲了过来。姜子牙不慌不忙,手中拂尘一挥,一道强大的法力涌出,将费仲的士兵们打得东倒西歪。费仲见势不妙,转身就想逃跑。姜子牙岂能让他得逞,他手指一点,一道光芒射出,将费仲定在了原地。

姜子牙带着费仲回到了朝歌,周武王对他进行了审讯。费仲交代了他的阴谋,并表示愿意改过自新,为周朝效力。周武王看他态度诚恳,便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经过这件事情,周武王和姜子牙更加警惕了。他们知道,虽然商朝已经被推翻,但还有很多潜在的敌人,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确保周朝的稳定和繁荣。

一日,周武王与姜子牙在宫中商议国事。周武王看着姜子牙,眼中满是敬佩,说道:“姜太公,此次能推翻商朝,全赖您的神机妙算和神通广大。本王实在不知该如何感谢您才好。”

姜子牙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说:“大王言重了。这都是天意,也是大王您的仁德感召所致。只要大王能继续秉持仁政,为百姓谋福祉,周朝必定繁荣昌盛。”

周武王点点头,又问道:“姜太公,您觉得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治理国家呢?”

姜子牙沉思片刻,说道:“大王,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各地的管理,派遣贤能之士去治理地方。同时,要重视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此外,还要加强文化教育,培养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储备力量。”

周武王听了,连连点头,说:“姜太公所言极是。本王一定会按照您的建议去做。”

又有一日,周武王带着一些大臣去视察民间。他们来到一个村庄,看到百姓们正在辛勤地劳作。周武王心中感慨万千,对身边的姜子牙说:“姜太公,看到百姓们如此勤劳,本王深感欣慰。我们一定要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姜子牙说:“大王有此仁心,百姓之福也。我们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周武王听了,当即决定回去后就制定相关政策。

然而,随着周朝的日益繁荣,周武王和姜子牙之间也渐渐出现了一些分歧。周武王觉得姜子牙的一些决策过于保守,而姜子牙则认为周武王有些急于求成。

有一次,周武王提出要大规模扩张领土,认为这样可以让周朝更加强大。但姜子牙却反对这个提议,他认为现在周朝刚刚建立,应该先稳定国内局势,不宜轻易发动战争。

两人为此争论不休,气氛一度十分紧张。周武王看着姜子牙,说道:“姜太公,本王认为现在是扩张领土的好时机,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姜子牙摇摇头,说:“大王,您要考虑清楚。现在我们的国力还不够强大,如果贸然发动战争,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周武王有些不悦,说:“姜太公,您是不是过于谨慎了?本王觉得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去征服其他国家。”

姜子牙叹了口气,说:“大王,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发展。”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不欢而散。

但周武王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他开始暗中筹备战争。姜子牙得知后,十分担心。他决定再次劝说周武王。

姜子牙来到周武王的宫殿,对他说:“大王,您真的要发动战争吗?请您再考虑一下吧。”

周武王皱着眉头,说:“姜太公,本王已经决定了。我们不能一直守着现有的领土,必须要有所作为。”

姜子牙说:“大王,战争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痛苦。我们应该以民为本,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去发动战争。”

周武王沉默了一会儿,说:“姜太公,您的话本王会考虑的。但本王也有自己的责任,要为周朝的未来着想。”

经过一番思考,周武王最终还是决定放弃战争的计划。他意识到姜子牙的话是有道理的,现在确实不是发动战争的好时机。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件事情让周武王和姜子牙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原来,有一个诸侯国向周朝进贡了一批奇珍异宝,其中有一件宝物引起了周武王的极大兴趣。这件宝物是一把宝剑,据说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周武王非常喜欢这把宝剑,想要把它留在自己身边。

但姜子牙却认为,这件宝物应该赏赐给有功之臣,而不是留在周武王自己手中。他对周武王说:“大王,这件宝物应该赏赐给那些在牧野之战中立下战功的将士们,这样可以激励他们更加忠诚地为周朝效力。”

周武王却不以为然,他说:“姜太公,这把宝剑是难得的宝物,本王想要留在自己身边。那些将士们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赏赐,不差这一件宝物。”

姜子牙听了,非常生气。他说:“大王,您这样做是不对的。您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喜好。如果您把这件宝物留在自己身边,会让将士们感到心寒,以后谁还会为周朝卖命呢?”

周武王也被姜子牙的话激怒了,他说:“姜太公,您不要太过分了。本王是一国之君,难道连一件宝物都不能拥有吗?”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得越来越激烈。最后,周武王一甩袖子,说:“姜太公,这件事情本王已经决定了,您不要再多说了。”

姜子牙看着周武王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担忧。他知道,周武王的这个决定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果然,这件事情传开后,许多将士们都对周武王感到失望。他们觉得周武王变得自私自利,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他们了。一些将士甚至开始私下里议论,对周朝的未来感到担忧。

姜子牙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决定再次找周武王谈谈。这一次,他没有直接批评周武王,而是用一个故事来启发他。

姜子牙对周武王说:“大王,我给您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国王,他非常喜欢收藏宝物。有一天,一个商人送给他一颗夜明珠,这颗夜明珠非常漂亮,国王非常喜欢,就把它留在了自己身边。但是,这个国王却忘记了,他的国家还有很多百姓在受苦受难。后来,这个国家发生了一场灾难,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非常艰难。但是,国王却只顾着欣赏自己的夜明珠,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最后,这个国家灭亡了。”

周武王听了这个故事,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对姜子牙说:“姜太公,您说得对。本王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喜好,而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本王决定把那把宝剑赏赐给有功之臣。”

姜子牙听了,欣慰地笑了。他说:“大王,您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周朝之福。只要大王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民为本,周朝必定会繁荣昌盛。”

从那以后,周武王和姜子牙都在思考如何修复彼此的关系。周武王明白自己在处理宝剑一事上确实欠妥,而姜子牙也反思自己在劝说时或许过于急切。

过了几日,周武王主动来到姜子牙的住处。姜子牙看到周武王到来,微微一愣,随后连忙行礼。周武王扶起姜子牙,真诚地说:“姜太公,前几日是本王冲动了。您的良苦用心,本王现在才真正明白。那把宝剑,本王已经按照您的建议赏赐给了有功之臣,希望能激励他们继续为周朝效力。”

姜子牙感动地说:“大王能如此自省,实乃周朝之幸。老臣也是心急了些,言语间若有冒犯,还请大王恕罪。”

周武王摆摆手说:“姜太公何罪之有?您一心为了周朝,本王感激还来不及呢。以后,我们还需共同努力,让周朝更加繁荣昌盛。”

从此,周武王和姜子牙重归于好,他们更加齐心协力地治理国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周朝逐渐走向了鼎盛时期,百姓们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一日,周武王和姜子牙一同在花园中散步。

周武王看着满园的花朵,感慨道:“姜太公啊,这天下如今太平了,就像这花园一般美丽。”

姜子牙捋着胡须笑道:“大王,这可都是您的功劳啊。不过,咱也不能掉以轻心,说不定啥时候又冒出个捣乱的家伙。”

周武王皱着眉头说:“姜太公,您可别吓唬本王。这好不容易安稳下来,您可别乌鸦嘴。”

姜子牙嘿嘿一笑:“大王,老臣这不是未雨绸缪嘛。您看,要是再来个像费仲那样的家伙,咱可得提前准备好。”

周武王无奈地摇摇头:“姜太公,您这脑子里整天都在想啥呢?咱现在就不能好好享受一下这太平日子吗?”

姜子牙一本正经地说:“大王,您可不能放松警惕啊。这就好比您在花园里赏花,也得留意着有没有虫子来捣乱不是?”

周武王被姜子牙的话逗乐了:“哈哈,姜太公,您这比喻还挺形象。行,本王听您的,时刻保持警惕。”

又有一日,周武王看着一堆奏折犯愁。

周武王对着姜子牙抱怨道:“姜太公啊,这奏折怎么这么多啊?看得本王头都大了。”

姜子牙笑着说:“大王,这说明咱周朝繁荣啊。您就别抱怨了,赶紧处理吧。”

周武王苦着脸说:“姜太公,您就不能帮本王分担点吗?”

姜子牙摇摇头说:“大王,这是您的职责啊。老臣可不能越俎代庖。不过,老臣可以给您出出主意。”

周武王眼睛一亮:“那姜太公快说说。”

姜子牙慢悠悠地说:“大王,您可以先把重要的奏折挑出来处理,那些不太重要的就让下面的人去办。”

周武王点点头:“嗯,姜太公说得有道理。不过,本王怎么知道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呢?”

姜子牙神秘地一笑:“大王,这就得靠您的智慧了。您看看奏折上的事情,如果关系到国家安危、百姓福祉的,那肯定重要啊。如果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那就可以先放一放。”

周武王恍然大悟:“哦,本王明白了。姜太公,您真是本王的智囊啊。”

姜子牙得意地捋着胡须:“那是当然,老臣可是为了周朝鞠躬尽瘁啊。”

就这样,牧野之战以周军的胜利而告终。周武王建立了周朝,成为了天下的霸主。

从此以后,牧野之战的故事就被人们传颂了下来。人们都说,周武王是个英雄,姜子牙是个神人。而那些拿着扫帚、铲子、扁担打仗的周军士兵,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传奇人物。

而周武王和姜子牙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