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万人之上 > 第112章 财政困局众谋划

红楼之万人之上 第112章 财政困局众谋划

作者:夏中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0 21:45:09

又一日,永正皇帝于朝堂之上召见内阁和户部的大臣们,共同商讨国库亏空这一紧迫事宜。

金銮殿内,气氛凝重压抑,仿佛凝结着一层厚厚的阴霾。永正皇帝面色凝重,龙眉紧蹙,那紧锁的眉头仿佛承载着千斤的忧虑。他率先开口道:“诸位爱卿,如今国库收入日渐减少,亏空之状愈发严峻,朕为此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便是要共商良策,以解此困局。”皇帝的声音低沉而沉重,在殿内回荡,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内阁首辅凌国昌拱手说道:“陛下,臣等深知此事重大。但近年来天灾频仍,洪水泛滥、旱灾肆虐,各地农田歉收,赋税减少,实乃无可奈何之事。百姓受苦,朝廷亦艰难啊。”凌国昌的脸上满是无奈和愁苦,那神情仿佛在诉说着天灾带来的无尽伤痛。

户部尚书马东真紧接着道:“陛下,且不说天灾影响,如今朝廷各项开支庞大,军费开支年年递增,以保边疆安稳;官俸发放不可削减,以免官员心生怨怼;河工治理更是重中之重,关乎民生社稷。这样样都需大量银钱,入不敷出,臣等也是焦头烂额啊。”马东真的声音中透着深深的焦虑,仿佛被这巨大的财政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户部右侍郎温庭凯一脸愁苦,声音带着几分无奈:“陛下,臣等虽日夜筹谋,绞尽脑汁,可这局面着实棘手,一时间竟也想不出万全之策。”温庭凯低垂着头,那沮丧的模样让人看了心生怜悯。

这时,一直沉默的贾瑀挺身而出,神色坚定,宛如黑暗中的一束光。他拱手说道:“陛下,微臣有几点想法。如今之局面,当开源节流并行。

首先,可鼓励工商发展,增加商税。工商繁荣能带来更多财富,合理征收商税可充实国库。

再者,建立预算决算制度,每年提前规划各项开支,并在年末进行决算,严格控制费用,杜绝浪费。同时,加强审计制度,审查各项账目,防止贪污**。

另外,还可开展海外贸易,与他国互通有无,获取丰厚利润。”贾瑀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凌国昌当即反驳道:“贾大人,工商乃末流之业,岂能倚重?自古以来,农耕为本,若大力鼓励工商,定会扰乱农耕根本,万万不可。”凌国昌的脸色阴沉,语气坚决,毫不掩饰对贾瑀提议的反对。

马东真也摇头说道:“预算决算制度闻所未闻,操作起来必定困难重重,恐难施行。况且,各部门事务繁杂,如何能精准预算?”马东真的目光中充满了怀疑和担忧。

内阁大学士叶高跟着说道:“加强审计?那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且容易得罪人,不可行啊。至于海外贸易,风险巨大,海上风浪难测,万一有失,更是得不偿失。”叶高的话语中充满了顾虑和恐惧。

内阁次辅钟王权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贾大人所言虽新颖,却过于冒险。我朝历来重农抑商,贸然改变国策,恐会引发社会动荡。且这海外贸易,他国情形不明,若因此与他国交恶,更是祸事。”钟王权的语气沉重而谨慎,对贾瑀的提议充满了警惕。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出于各自的利益和保守观念,对贾瑀的提议予以否决。一时间,朝堂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如汹涌的浪潮般向贾瑀扑来。

贾瑀据理力争道:“诸位大人,如今局势紧迫,若一味因循守旧,国库亏空何时能解?鼓励工商并非摒弃农耕,而是两者兼顾,相辅相成。预算决算制度虽新,却能有效规划财政,避免盲目开支。

审计制度可揪出贪腐之徒,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海外贸易虽有风险,但高风险亦伴随着高回报。只要筹备得当,定能为朝廷带来巨大收益。”贾瑀的声音激昂高亢,充满了激情和勇气。

凌国昌冷哼一声:“贾大人年轻气盛,想法虽好,却不知实际操作之艰难。农耕乃国之根本,岂能轻易动摇?”凌国昌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屑和轻视。

马东真也说道:“贾大人,莫要为了标新立异而不顾大局。”马东真的语气中带着责备和警告。

贾瑀面色涨红,大声说道:“我一心为朝廷着想,绝非标新立异。若不尝试新的办法,国库亏空愈演愈烈,届时国家危矣!”贾瑀的眼中燃烧着愤怒和焦急的火焰。

永正皇帝眉头紧皱,陷入沉思。他深知贾瑀的提议大胆却不无道理,可众大臣的反对也让他难以决断。

良久,皇帝缓缓说道:“此事容朕再思量思量,诸位爱卿也都回去好好想想,如何能解这国库亏空之困。”皇帝的声音中透着无奈和犹豫。

众大臣齐声应道:“遵旨!”这场激烈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但国库亏空的难题依旧摆在眼前,亟待解决。

贾瑀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刚一进门,便看到公孙羽早已在厅中等待。他长叹一口气,在公孙羽对面坐下,未等开口,公孙羽便急切地问道:“今日朝堂之上的争论如何?”公孙羽的脸上满是关切和期待。

贾瑀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道:“唉,一言难尽。我所提的那些建议,竟无一被采纳。”贾瑀的声音中充满了失落和沮丧。

公孙羽轻轻拍了拍贾瑀的肩膀,说道:“毅恒兄啊,你的出发点,你的那几项建议,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拯救这日益亏空的国库,为了朝廷的长治久安。

然而,如今的朝政局势,实在是艰难重重啊。皇帝身处其间,也是左右为难,他目前恐怕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推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公孙羽的语气中充满了理解和无奈。

贾瑀眉头紧锁,一脸愤懑:“我一心为国,提出的皆是切实可行之策,怎就无人理解,无人支持?”贾瑀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委屈和不甘。

公孙羽微微颔首,继续说道:“兄台莫要太过气恼。你且想想,如今的朝堂,派系林立,斗争激烈。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重大的变革,都可能触动某些派系的利益,引发难以预料的动荡。

所以,皇帝即便心中认同你的主张,也不敢轻易下决心啊。”公孙羽的话语沉重而深刻,揭示了朝堂背后复杂的权力斗争。

贾瑀双手握拳,狠狠砸在桌上:“难道就任由这国库亏空的状况持续恶化下去?国家危在旦夕,我们怎能坐视不管?”贾瑀的愤怒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

公孙羽沉默片刻,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凝重,缓缓说道:“毅恒兄,若要解决当下财政的困难,倒还有一个着力点,或许能在短时间内缓解国库亏空的问题。

只是,这其中的影响巨大,风险极高,就看皇上有没有决心去尝试了。”公孙羽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和谨慎。

贾瑀一听,眼中瞬间燃起希望的火花,急切地问道:“什么?快说!”贾瑀的眼神中充满了急切和渴望。

公孙羽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道:“盐政。”公孙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贾瑀满脸疑惑,追问道:“盐政?”贾瑀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公孙羽站起身来,来回踱步,解释道:“盐税乃是本朝最重要的税收之一,也是最为稳定的税收来源。百姓生活,离不开盐。而盐的生产、运输、销售,皆由朝廷把控。

然而,如今的盐政,漏洞百出。私盐泛滥,官盐滞销,盐商勾结官员,偷逃税款,中饱私囊。若能大力整顿盐政,打击私盐,规范盐商行为,加强税收监管,必能大幅增加盐税收入,充实国库。”公孙羽的话语条理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

贾瑀听后,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虽好,但要整顿盐政,谈何容易?其中牵涉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阻力必定极大。”贾瑀的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公孙羽点头表示赞同:“正是如此。盐商们富可敌国,背后往往有强大的势力撑腰。一旦触动他们的利益,必然会拼死反抗。而且,朝中不少官员也与盐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也会百般阻挠。但倘若成功,便能解燃眉之急。”公孙羽的表情严肃而担忧。

贾瑀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即便困难重重,只要皇上有决心,有魄力,此事未必不可为。”贾瑀的眼神中充满了决心和勇气。

公孙羽望着贾瑀,忧心忡忡地说:“毅恒兄,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毕竟,一旦决策失误,后果不堪设想。不仅可能无法解决财政问题,还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公孙羽的语气中充满了谨慎和担忧。

贾瑀长叹一声:“国之兴衰,匹夫有责。我定当竭尽所能,为皇上分忧,为百姓谋福。哪怕前路荆棘密布,我也无所畏惧。”贾瑀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公孙羽被贾瑀的决心所感染,说道:“好!毅恒兄既有此壮志,我愿与你并肩作战,共克时艰。”公孙羽的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笑容。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仿佛看到了国家未来的希望。然而,他们也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与未知,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艰难的斗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