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万人之上 > 第245章 贾瑀海运引争议

红楼之万人之上 第245章 贾瑀海运引争议

作者:夏中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05:48

听到贾瑀海运的建议。

齐王萧纬率先发难,只见他斜着眼睛,满脸的不屑,嘴角撇向一边,大声说道:“贾瑀,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竟敢在此时出这等风头,海运岂是你说行就行的?”

贾瑀站在殿中,身形挺拔如松,面色沉静如水,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他不卑不亢,神色平静,拱手回应道:“齐王殿下,微臣只是提出一种新思路,以供商讨,并非有意出风头。近年来,海外贸易蓬勃发展,海运技术也有了巨大的进步,此为实施海运的良好契机。”

齐王萧纬冷哼一声:“哼,说得轻巧,其中风险你可知晓?海上风浪难测,船只的安危如何保障?”

贾瑀微微仰头,目光直视齐王,声音沉稳有力:“齐王殿下,臣已考虑到这些。我们可以提前观测气象,改进船只构造,增强其抗风浪的能力。微臣深知此事责任重大,但为了国家利益,愿冒此风险,深入探究可行之法。”

齐王萧纬依旧不依不饶:“观测气象就能万无一失?你莫要在此信口开河!”

贾瑀不慌不忙,语气坚定如铁:“齐王殿下,虽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能大大降低风险。臣绝非信口雌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多方考证。”

这时,楚王萧纲也紧接着说道。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中透着怀疑:“贾瑀,你这想法虽新,却未免过于冒险,一旦有失,这责任你担得起吗?”

贾瑀挺直脊梁,神色坚定,直视楚王,毫不退缩:“楚王殿下,微臣自当谨慎考量,若能周全计划,未必不能成事。微臣愿为这计划尽心尽力,若有差错,甘愿领罪。如今海外贸易频繁,各国对我国商品需求大增,若能开展海运,定能促进商贸进一步繁荣。臣一心为解漕运之困,为国家谋发展,愿以一腔热血,全力推动此事。”

楚王萧纲质疑道:“商贸繁荣?你莫要在此空口白话,其中困难重重,岂是你能想象的。航线规划、货物装卸,哪一样是容易的?”

贾瑀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地回答:“楚王殿下,臣并非空口白话。沿海一带商户因海外贸易获利颇丰,若开通海运,商贸规模必能更上一层楼。关于航线规划,我们可借鉴前人经验,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货物装卸也可制定严格的流程和规范。臣为此日夜思索,查阅典籍,走访民间,心中已有初步的谋划。”

楚王萧纲继续追问:“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人员调配又该如何?”

贾瑀沉着应对,目光炯炯:“殿下,可从水师、民间招募熟练水手,再加以培训。臣已对相关人员情况有所了解,定能筛选出合适之人。”

就在此时,赵王萧继阴阳怪气地笑道,脸上挂着轻蔑的神情:“哼,贾瑀,你莫不是想借此机会攀附权贵,谋取高位?”

贾瑀义正言辞道,双目炯炯有神,一身正气凛然:“赵王殿下,微臣一心为解漕运之困,绝无此等心思。还望殿下明察。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不少沿海地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和人才。臣心怀国家,志在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绝无半分私心杂念。”

赵王萧继冷笑道:“就凭那些经验,能保证海运万无一失?”

贾瑀据理力争,身姿笔挺,毫无退缩之意:“殿下,经验可积累,技术可改进,不能因噎废食。臣坚信,只要勇于尝试,不断进取,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海运之利。”

此时,户部尚书马东真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双手不停搓动着,说道:“这海运所需资费想必也不是小数目,如今户部艰难,实在难以支撑啊。且市舶司虽有发展,但也面临诸多问题。”

贾瑀耐心解释道:“马大人,初期投入或许较大,但海运一旦成功开展,其运输量之大,效率之高,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通过与海外贸易的结合,能带来丰厚的税收,足以弥补前期投入。市舶司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管理也日益完善,可为海运提供资金和经验支持。臣为此事已做了详细的预算和规划,定能让资金用在刀刃上。”

户部尚书马东真追问道:“那这资金从何而来?又如何确保税收能弥补投入?”

贾瑀有条不紊地回答:“大人,可先从国库调拨一部分,再从富商巨贾处募集一些。至于税收,只要海运规模扩大,贸易量增加,税收自然水涨船高。臣已拟定了多套资金筹集方案,必能解决资金难题。”

户部尚书马东真再次说道:“募集资金谈何容易,富商们未必愿意出资。”

贾瑀回应道:“大人,可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税收减免等。臣深知商人逐利之性,定会制定出令他们心动的政策。”

户部尚书马东真还是不放心:“即便如此,风险还是太大。”

贾瑀坚定地说:“大人,不破不立,若一直因循守旧,漕运之困难以解决。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全力以赴,确保此事成功。”

接着,吏部尚书杨永泰这时开口道:“人员管理也是一大难题,如何确保船员忠心耿耿,不生事端?”

贾瑀回答道:“杨大人,可制定严格的律法和奖惩制度。臣会精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让船员们明白规矩,不敢妄为。”

吏部尚书杨永泰又问:“那若是有人违法乱纪,又当如何?”

贾瑀说道:“严惩不贷,以正风气。臣绝不姑息任何违法乱纪之人,定会维护海运秩序。”

而后,礼部侍郎欧阳洵摇头说道:“贾大人,此举与礼教不合,有违祖宗之法。”

贾瑀据理力争,言辞恳切:“欧阳大人,时代在变,当因时制宜,不能拘泥于旧法。臣以为应以国家利益为重,适时变革。”

欧阳洵坚持道:“祖宗之法不可废,你这是离经叛道。”

贾瑀说道:“欧阳大人,一切当以国家利益为重。臣一心为国家富强,并非有意违背祖宗之法,而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寻求发展之道。”

工部尚书刘洪浩插话道:“港口建设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短期内难以完成。”

贾瑀回应道:“刘大人,可分阶段进行,先重点建设关键港口。臣已对港口建设有了详细的规划,定会合理安排,逐步推进。”

工部尚书刘洪浩又道:“材料供应也是问题。”

贾瑀说:“可提前储备,并开辟新的供应渠道。臣会多方筹措,确保材料供应充足。”

户部尚书马东真听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嗯,你所言倒也有些道理。”

贾瑀继续从各个角度说明海运的好处,他目光坚定,侃侃而谈,声音激昂有力:“诸位大人,海运不仅能解决当下漕运之困,还能拓展商贸渠道,增强我国与海外的交流。沿海港口设施的逐步完善,也为海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一旦海运开通,能带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臣为此事日夜操劳,殚精竭虑,只盼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兵部尚书王子腾插话道:“那海防之事如何保障?若遇敌袭,如何应对?”

贾瑀胸有成竹地回答:“尚书大人,可加强海防建设,增加水师力量,训练精兵强将。同时,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减少外部威胁。臣已对海防事宜有了周全的考虑,定会确保海上运输线路的安全。”

兵部尚书王子腾追问:“训练水师需要时间和资源,如何迅速形成战斗力?”

贾瑀回答:“大人,可选拔有经验的将领,招募勇士,进行高强度训练。臣会全力协助兵部,打造一支精锐的水师。”

就在这时,赵王萧继此时突然说道,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本王觉得贾瑀所言不无道理,值得一试。”

齐王萧纬怒视赵王:“三弟,你怎能轻易被他说动?此事绝不可行!”

赵王萧继不紧不慢地回应:“大哥,此事宜权衡利弊,不可一味否定。我看贾瑀的提议颇有可行性。”

齐王萧纬气冲冲地说:“你懂什么!这其中风险巨大,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楚王萧纲这时说道:“二位莫要争吵,还是应当从长计议。”

贾瑀接着建议道:“陛下,微臣认为此事可分为几步实施。首先,可以由户部市舶司牵头,对外招标,由民间商人负责运输。如此一来,既能减轻朝廷初期的资金压力,又能借助民间的力量和经验。其次,由工部建造新型运粮船,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日后官民一体运粮,相辅相成。最后,由兵部成立新的水师,加强海防,确保海上运输线路的安全。”

兵部尚书王子腾听后,说道:“成立新的水师,所需军费可不是小数目,而且训练新兵也需要时间。”

贾瑀回应道:“王大人,可逐步增加军费投入,同时选拔优秀将领,采用高效的训练方法,缩短新兵形成战斗力的时间。臣会精心筹备,确保每一分军费都用得其所。”

户部尚书马东真又道:“对外招标,如何确保商人能按照朝廷要求行事?”

贾瑀说道:“马大人,可制定详细的契约和监管制度,对违规者予以重罚。臣定会制定严密的规则,让商人不敢有丝毫违规之举。”

齐王萧纬怒喝道:“贾瑀,你这一套套说得好听,实际操作起来,问题只会更多!”

贾瑀不卑不亢,神色从容自信:“齐王殿下,不尝试又怎知不可行?只要精心谋划,定能克服困难。臣愿身先士卒,为陛下,为朝廷,为百姓,开辟这条新的道路。”

楚王萧纲沉思片刻,说道:“贾瑀的建议虽有风险,但也值得一试。”

赵王萧继附和道:“二哥所言极是。”

一时间,朝会上众人再次陷入激烈的讨论之中,气氛紧张而凝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