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32章 毛诗注疏

寒门帝师 第32章 毛诗注疏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32章 毛诗注疏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32章毛诗注疏生意是生意,感情是感情。

徐鹤绝不会在钱继祖这,说出支持钱裕退学经商的话。

做生意是有风险的。

尤其是这个年代,说不定哪个地方山匪、水匪就把货抢走了,万一再来个板刀面、馄饨面,钱继祖得恨自己一辈子。

但风险和收益向来是对等的。

钱家能不能翻身成大富之家,机会徐鹤给了,抓不抓得住那就看命了。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徐鹤走出惠宾楼,刚走没多远,突然有个下人打扮的家伙叫住了他:“徐公子,我家老爷有请!”

徐鹤看了看他问:“你家老爷是谁?”

那下人伸手一指,徐鹤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街旁茶馆二楼,一人撩起帘子,露出一张白胖的脸来。

是丰坊。

当徐鹤刚刚上楼,丰坊就热情地招呼他坐下,并且安排小二上些果子点心,又给徐鹤点了一碗茶水。

“不知丰伯伯召见所为何事?”徐鹤虽然心中疑惑,基本礼节还是要到位的。

毕竟人家曾经也考中过进士,那玩意儿可不好考。

丰坊哈哈大笑道:“贤侄,贤侄啊,老夫算是看走眼了,你诗才了不得啊!”

徐鹤知道他说的是《石灰吟》,于是赶紧起身连道“不敢当”。

开玩笑,那是人家于少保的诗才,自己冒领……好像在这个时代也没什么关系。

丰坊见他始终谦逊知礼,对比刚刚那个徐鸾,简直好得不是一星半点。

再加上徐鹤人长得也很俊朗,虽然因为以前的营养不良整个人偏瘦,但脸上看起来似乎有光拂面似的。

而那徐鸾,虽然也很帅,但跟徐鹤比起来,整个人阴郁得很,让人感觉有一肚子坏水。

丰坊打量着徐鹤,他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满意,他笑着问徐鹤道:“你家中现在还有何人啊?”

“只跟母亲相依为命!”

“唔!”丰坊不置可否,又接着问道:“读书读了几年了?”

徐鹤有点蒙圈,这是查户口吗?

他耐着性子回道:“12岁进学,读书三年了!”

丰坊眼睛一亮:“读书有点晚了,但三年能作出《石灰吟》这种诗来,前途不可小觑啊!”

还没等徐鹤说话,他接着问:“本经是什么?”

所谓本经,就是读书人在《五经》中选择一本作为自己的重点研究对象,跟后世高考选科很像。

比如你的本经选择是《春秋》,那到时候考试时卷子的内容就跟《春秋》有关。

徐鹤见丰坊谈到学业,于是正色道:“刚刚通读《四书》,还未选所治本经!”

丰坊闻言点了点头:“你徐家与我们丰家是通家之好,尔曾祖逵公就是从我家得了《毛诗》,这才带回海陵,作为传家之学,这事你知道吗?”

这件事徐鹤只是听说过一点,不过想到徐蕃、徐嵩父子都以《诗》为本经,而经学是传承有序的,不可能凭空得来。

所以丰坊的话大抵可信。

见徐鹤点头,丰坊让一旁伺候的下人拿出一本书递给徐鹤:“这本是我家传《毛诗注疏》,你拿回去好好研读,将来你若是以《诗》为本经考中进士,那你们海陵徐家三代读《诗》登中杏榜也算一段佳话。”

徐鹤闻言有点诧异地看向丰坊,不知道他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

一本《毛诗注疏》在后世看来或许随处可得,但在当世,很多读书人一辈子都是接触不到的。

而注疏这玩意对读书帮助太大了。

《诗经》众所周知是周到春秋时,诗歌的总集,由汉代毛亨作传的称为《毛诗》,汉代郑玄曾加以笺注。到了唐代,孔颖达又为之作疏,称为《毛诗正义》或《毛诗注疏》。

虽然有关《诗经》当代还有很多参考书,但朝廷就认这本《毛诗注疏》。

也就是说,只要你把这本书吃透了,相当于别人研究诗经时,你在看诗经的内部资料。

可想而知,丰坊这是送了一份大礼给徐鹤。

徐鹤真的不知该收下还是拒绝。

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徐鹤也着实想不通自己这,到底有什么丰坊看上的东西。

丰坊见他犹豫,哈哈大笑道:“贤侄不要有顾虑,吾就是见你对诗词、判词很是精熟,不忍你埋没乡里,所以才送你此书,望你将来一鸣惊人,金榜题名啊!”

这句话其实归纳总结一下,丰坊的意思就是:“我不图别的,我就是看上你这个人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徐鹤只好作揖收下这本书。

临走前,丰坊亲自送徐鹤下楼,行至楼梯之上,丰坊突然语重心长道:“学业不可拉下,下次道试务必参加,等你有了生员功名才好谈论其它!”

“其它?什么其它?”徐鹤有些莫名其妙。

从茶楼出来时,他转头看向二楼刚刚丰坊所在雅间的窗户。

突然,隔壁雅间的窗户有人影闪过,就在徐鹤朝那看去之时,那窗户被人关上,什么也看不见了。

徐鹤怀里揣着丰坊所赠的《毛诗注疏》心里想着事儿。

县试之后,到了四月,府试就要开考。

时间还是很紧张的,他这个县试的案首如果去了府试太过拉胯,县令老师的脸上肯定不好看。

过了府试,也就成了童生。

这算是科举路上第一个头衔。

至于道试,也称为“院试”,三年考两回,今年恰巧也是道试之年。

考完府试后不久,初夏时,学政就会轮考各县。

道试过关,这才算是拿到了“生员”的功名。

这些天,徐鹤有空便苦读不止。

本以为自己硕士、博士专业选择的就是十三经和古代科举考试方向。

但说实话,烟若浩瀚的古籍,他还是有很多没读过,或者读过不求甚解的地方。

这些对于这一世立志靠科举做官的自己而言,都是一个个地雷,如果不扫清知识盲区,迟早会在一次次考试中爆炸,让自己的科考之路坎坷无比。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读书、读书、读书。

厘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之后,徐鹤将怀中的《毛诗注疏》掖了掖,大步朝城外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