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33章 内忧外患的大魏

寒门帝师 第33章 内忧外患的大魏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33章 内忧外患的大魏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33章内忧外患的大魏第二天,徐鹤早早起床洗漱一番便进城来到县衙。

门子通传后,将他引入县衙后堂的客房处。

果然,谢鲲正一边看书一边等他过来。

等徐鹤施礼,谢鲲并未说话,只是示意他先坐下,然后继续津津有味地看着手里的书。

好一会儿,他才放下书抬手看向徐鹤:“听说你昨日又在新任兵宪面前作了首诗?”

李知节这大嘴巴,肯定是他回来宣传过了。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谢鲲将《石灰吟》背了一遍后没有说话,整个人似乎在品味这首诗的意境。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如果朝堂衮衮诸公都有你这志向,何愁我大魏山河凋敝,苍生蒙难啊!”谢鲲说完,脸上露出愤愤之色。

徐鹤听到这有些不明所以:“师伯,咱们大魏承平日久,百姓安宁,就算有匪盗、天灾,那也不过是芥藓之疾,似乎还没到山河凋敝、苍生蒙难的境地吧?”徐鹤疑惑道。

谢鲲撇了一眼徐鹤,嘴角擎着冷笑:“至正三十四年,湖广旱灾,庄稼绝收,民大饥,易子而食。”

“至正三十四年,保定所属州县水灾,大水东冲西决、怀山襄陵、尸横遍野。”

“至正三十四年,应天徽宁池太庐州安庆滁和广德等府州霪雨为灾,塞垣倾圮,民奔高处躲水,疫病流行,死三千二百余。”

“至正三十四年,山西抚按官奏请,山西州县岁供三关粮草就地拨发,原因是虏寇大肆掠边,山西民力疲竭无力耕种,又恰遇蝗灾,导致青黄不接,饥民造反逾二十多起。”

谢鲲眼光灼灼地看着徐鹤:“有什么发现吗?”

“都是去年发生的事情!”徐鹤眉头紧锁,他着实没想到,都什么年代了,还会出现易子而食的惨剧。

谢鲲冷笑道:“我刚刚说的这些,只是去年灾害的零头,光是户部统计,不算当地官员隐匿不报的天灾就有二百七十四件。你说这还是承平日久、百姓安宁吗?”

徐鹤心中震撼,本以为刚刚这些已经很惨了,没想到全年经过统计的灾难就有二百七十多次。

这哪里是承平日久,这简直是千疮百孔啊!

谢鲲见他脸露震惊之色,于是哂笑一声:“刚刚那是天灾,现在说说**!”

“至正三十四年,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等奏,句容、溧阳、广德三地交接处,有贼匪攻破句容县衙大牢,杀县令、吊死主簿,仅有县丞下乡公办幸免!”

“至正三十四年,苏松巡抚弹劾苏州府卫所指挥使,纵容士卒,扮成湖匪,抢掠过往客商,事泄,苏松巡抚韩承庆被杀!”

“至正三十四年,倭寇抢掠浒墅关,新任苏松巡抚曹邦轴率卫所兵三千击贼,卫所兵大溃,千户娄宇死!”

“至正三十四年,倭寇十七人攻占常熟,放火焚戮,南城居民罹难,无一幸免,军士俱殁。”

徐鹤听到这时整个人都震惊了。

没想到前世大明的倭患,大魏朝也存在。

而且仅仅是去年一年,谢鲲随口讲的几个例子,全都发生在海陵附近。

这还只是江南,大魏东南沿海的千里海疆,还有多少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在发生。

听到这,他早没了前身脑子里,大魏朝歌舞升平的感觉。

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饥民遍地、生灵哀嚎的惨状。

谢鲲呵呵惨笑:“小子,你还觉得这天下铁桶一般,水泼不进吗?”

徐鹤默然。

“可就在天下形势危如累卵之际,京城里,宦官当道、朝廷大员党同伐异,奸臣把持朝政。皇帝已经十三年没有上过朝了,听说现在沉迷修道,所有事情全都交予内阁首辅秦砚处理。”

“秦砚任用党羽、排挤忠臣,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所以,你觉得这天下还是你脑子里的太平盛世吗?”

如果谢鲲所言都是真的,那这哪里是什么太平盛世,这大魏朝分明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局面嘛!

“所以我说,这朝廷衮衮诸公,就连你一个童生尚且不是的少年都不如。”

“好歹你还有要留清白在人间,以死明志的志向。那些人,不过是些尸餐素位、蝇营狗苟的蛆虫罢了。”

清白,徐鹤本意是自证清白的意思。

但到了谢鲲这,就拿来对比大佬们毁纲乱纪、败坏朝政了。

这师伯属于偷换概念,但也不能说他阅读理解偏题了。

徐鹤想想,估计是他憋在心里难受,总想找个机会借题发挥一番。

可他为什么要跟自己一个童生都还不是的社学生讲这些天灾**、内外交困的大事呢?

徐鹤有点疑惑。

本以为谢鲲会继续这个话题,但他收敛一番心神后,开始问起了徐鹤的学业。

“听说你《四书》业已通读,本经选好了吗?”

跟丰坊一样,谢鲲问徐鹤学业的重中之重也是查问本经。

徐鹤道:“还未选择,不知五经中,师伯觉得哪一经合适?”

五经的选择,对于现阶段的徐鹤来说并不紧迫,直到乡试和会试,首场考两篇文章,一篇四书文,一篇五经文。

四书文相当于后世的语数外,这都是必考项目,卷子也都一样。

但五经文则考士子本经,也就是五经中,假如士子选《礼记》,五经文就考《礼记》相关的题目。

但这种不紧迫只是相对而言,以徐鹤通读《四书》的水平,已经到了提前选择本经,开始研究五经题的时候了。

“本经选择需要慎之又慎,我给你个方向,首先,你要从五经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那本,这样读之有味,能够坚持!”

徐鹤闻言点了点头,这个好理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嘛。

想到这,他首先排除了《礼记》、《周易》,这两本说好听点微言大义,说难听点艰涩难懂,实在不是他兴趣所在。

“其次……”谢鲲继续道,“本经最好是地域专经或者家学渊源,这样能有人跟你切磋经义,砥砺成长!”

“地域专经?”徐鹤有点懵逼,确定是专经而不是专精?

谢鲲仿佛感觉到了他的疑问,解释道:“地域专经是指某些地方的读书人相对集中的选择五经中的一门经典作为自己应考的本经。”

“比如浙江余姚的读书人大多选择《礼记》作为自己的本经!”

“江西安福士子擅治《春秋》!”

“常熟士子喜欢选择《诗》!”

“无锡士子大多治《尚书》!”

“而宁波鄞县的士子则喜欢选择《周易》!”

听到宁波鄞县这四个字时,徐鹤突然想起昨日那胖子丰坊。

他连忙将丰坊赠他《毛诗注疏》的事情说给谢鲲听了。

谁知谢鲲听到丰坊的名字后,眉头突然皱起,脸露不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