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狠宋 > 第343节 确定入川

狠宋 第343节 确定入川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42:15

第343节 确定入川

蒙古好汉汪世显真正演绎了一出“昨日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大剧,啪啪啪地猛打赵官家的脸。

本来汪世显是蒙古人,在甘陕一带为大金做事,蒙古军到来,他难能可贵的不想投降同属一族的蒙古人,向大宋的四川制置使赵彥呐要求内附,即归顺大宋。

然而右宰相郑清之与赵彥呐不和,扯后腿,不许汪世显归正投宋。

得,既然你不同意,我就投靠蒙古!

降蒙后,汪世显大显神威,从征南宋,断嘉陵江,进攻大安军(陕西宁强西北),击溃思州(贵州沿河)、播州(贵州遵义)的田氏、杨氏援军(苗军)。又在阳平关与宋朝名将曹友闻军激战中,单骑突阵,及与后军会合,大败宋军,导致曹友闻战死,大宋在四川丢失了能战的大将!

蒙古军冲破了四川门户,遂长驱而入。嘉熙元年(1237年)春,汪世显出其不意率部夜取武信城(今四川遂宁),尽得其府库。接着进兵攻掠普州(今四川安岳)、资州(今四川资中)。

蒙古皇子阔端驱汪世显肆虐甘陕川,八月,川蜀鸡冠隘遭遇汪世显攻击,都统王宣战死,其总管吴桂弃守地逃跑,又纵所部士兵劫掠。

官家闻讯大怒,你吴桂打不过人就算了,居然还派军队抢老百姓东西,太不象话。

他削夺吴桂的官职官衔,勒令停职。

官家余怒未息,誓杀汪世显!

此时朝堂上文官就如何安排四川人事而大起争执,明摆着孟之祥能打,但派孟之祥作为统兵大将入川的话,有朝臣说了:“孟家已有一个孟珙在京湖手握重兵,再来一个孟之祥到四川掌管兵权,对国家是不利的。”

这些官员则对以前赵方、赵范、赵葵父子仨个都手握兵权置之不理,因为他们是文官,而孟珙孟之祥叔侄是武将,不被信任。

好吧,不派孟之祥,枢密院指派个能打的武将去四川也行。

江陵府都统制赵胜离得近,派他去吧。

此时枢密院的官僚们就三缄其口,谁都不说话了。

先前襄阳防御派虎派狗派猪防守之事是前车之鉴,万一派去的赵胜是猪呢?

大宋朝由来已久的举棋不定的毛病,再次显现出来,关于派谁去不派谁去的问题,讨论个没完没了。

一件人事议了许久没个结果,官家实在不耐,乾纲独断,决定派赵胜与孟之祥一起进川,加上一位枢密院计议官戴永泉,三人搭档。

具体的安排是以赵胜为主将,孟之祥为副将,再加上一位副将巴州钤辖谭渊,一正二副,负责四川战事。

但他们三人并不是直接上下级的关系,各有直辖的部队,事情商量着来办,枢密院计议官戴永泉也不是监军的身份,不能指手划脚,他的任务是充当联络官,负责及时把四川战事告知朝廷。

孟之祥率步军司左军、马军司飞捷军共五千人马进川,而赵胜率八千人先行入川,至于巴州钤辖谭渊的军马三千已经在川,三军合计一万六千人马,统归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知成都府李埴指挥。

至于李埴能否指挥,姑且不论!

这果然很大宋,反正事情就是这么扯皮。

命令还没有下达,风声已经传出来,将要出动的左军这一次却没有什么人去公关,不再临阵逃脱,他们发现跟随孟之祥出外打仗的收益大,有一些伤亡,不多,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职位、职衔、赏赐等等,是和平年间要数年甚至十多年才能得到的,打打仗就有了。

官兵们不傻,看跟随着什么长官,象孟之祥这类型的长官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能够带领大家取得胜利,且为人不苛刻,关心官兵们,而且,他们的伙食很好!

是的,孟之祥很注重官兵的伙食,他不喝兵血,官兵们的伙食费实打实,吃得相当不错,经常有肉吃,有条件时吃新鲜的肉,供应上不来时吃腊肉,总而言之,老兵们评价曰孟差遣够意思,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过这么好的待遇!

关键在于尝到了胜利的滋味,仗打得不憋屈,官兵们的野性出来了,军队就是杀人机器、暴力机器,所谓凶器在手,杀心自起,一旦遇到合格的将军,那他们就会起飞。

当孟之祥去左军检查军务,官兵们正在点卯,孟之祥骑马从行列之间走过,注视昂首挺立的士卒们,看出他们充满了信心。

经过训练,军士们多是肩膀宽、手臂粗长但腰不粗的猛汉,从体型到皮肤,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出他们已经经受过考验了,他们服从自己的将领,习惯抱团成阵,但没有丝毫普通人见了官的那种胆怯和卑躬,军中里少了几分温情,多了几分丛林般的法则。。

官兵们比较服贴孟之祥的率领,精兵悍将并非全然桀骜不驯,他们只服有本事的人,如郭明亮那类人一样,自己有能力,又是官二代,就是刺头,普通将领怎么能够让他们俯首听令。

看得出来,官兵们胆子大,有着一股子野性,难怪统治者非常忌惮这种精锐将士……就算是皇帝也没办法想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孟之祥通过“听书”知道北宋时期有一次兵变,那是朝廷让职业兵去屯田,结果大伙儿直接兵变了事。

不是一般将领能够带的兵,要恩威并施,将领必须能打,会带兵,如岳武穆、韩世忠、孟珙、孟之祥这类的猛将,才能够很好地驾驭他们,让他们听话,这也正是朝廷忌惮这些将领的原因,万一他们把军人们的力量引向造反呢?

孟之祥是看着左军发生变化的,在他们奔赴襄樊作战前,他们惶恐不安,不少人去公关,试图脱队,不参加战斗。

如今却是艺高人胆大,信心爆棚,等着去杀人放火,夺取战功。

可以说,这些官兵就是一把双刃剑,能打,却不是那么温顺的一类,绝非善茬。

存在着一个悖论,朝廷需要军队去打胜仗,但打胜仗的军队对于敌人还是自己人,都存在危险!

所以,对于他们,要把他们“升华”,即战场是军人,不上战场是“良家子”,遵纪守法,必须要用仁义道德去圈住他们。

不管怎么样,带着这样的军队,孟之祥对入川是有信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