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八关锁凤邑,公子褐裘来 > 第九回 八公山上老君庙

第九回 八公山上老君庙

宋演四人渡江后,骑快马向西北行,晓行夜宿,第三日午后到达寿春城下。寿春乃淮南郡治,河湖环抱,北阻淮河,东有淝水,西有沘水、颍水,南有大湖,城北依八公山。此地控扼两淮水陆要道,徐州兖州通往建邺的陆路,皆交汇于此。

战国时,楚国迁都于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寿春乃吴国防守淮水重要一节。今岁以来,更是战云密布,一触即发。

宋演等入城寻了一家邸店歇宿,洗去尘乏,饱餐后倒头便睡。睡至二更左右,忽闻地上投石声响,宋演与石亮同时惊起。

石亮一跃下榻,开门四望动静,但并未见人影。宋演捡起用白布包着的石块,布上有字,上用黑炭书“朝拜老君庙”五字。

他却不知老君庙在何处,问过孙安富,方知寿春城北八公山上有老君庙,香火旺盛,年代久远。当夜众人安寝一晚,次日天明,宋演独自一人出北门望八公山行去,留孙安富等采买货物,准备口粮。

八公山为淮南王刘安聚贤著书之所,《淮南子》即于此问世。据传,豆腐这一美食,也诞生于此,为淮南王所创。

此地群峰连绵,甘泉处处,东南麓有淮南王墓,西南麓有赵将廉颇墓。距寿春城仅数里。宋演问明老君庙所在,一路北行,过长生、沁月、珍珠等泉,经黑龙、白龙、石门三潭。登临老君山顶。

相传此处为老子悟道修身之所,共有七十二泉。老子常移步山涧,驻足泉边沉思悟道。如此十余载,终有一日开悟大道,羽化登仙。

宋演见那老君庙立于危山之巅,紫殿金顶,峨峨壮观,不由心生敬畏,诚意参拜。拜完老君,转身忽见殿旁打坐诸人中,一位少年道士面容熟悉,仔细看去,竟是汤山墅所识李道长之徒陆华亭。

陆华亭含笑望来,宋演微微颔首,径自出殿离去。

宋演出得老君庙,在山侧寻了一个僻静处俯瞰山色,北望淮水东去,江山壮阔,令人陶然沉醉。

不一时,陆华亭亦出庙随来,两人见礼毕,陆华亭领宋演沿石阶往后山行去。

二人谈笑漫步,下入老涧套中,此地为老子打坐之处,据说经年久坐,竟在山石上坐出一个石坑。泉水潺潺,溪谷沁凉,令人尽忘俗事,惟愿与此山此水融而为一。

陆华亭立定,对宋演言道:“昌明兄,此次密使并非在下,而另有其人。陆英受家师之命,与昌明兄一道护送使者往北。今夜我等分头渡淮,于凤台镇会合。过了淮河,就是敌国,一切多加小心,切不可大意。”

宋演疑道:“正使究竟是何家贵子?连小陆道长都能劳动,给他作护卫。朝中诸公怎么舍得自家儿孙来虏庭冒险?就算安坐京师,功名富贵不亦唾手可得矣!”

陆华亭笑道:“此人并非朝中勋贵子弟。至于在下也并非太傅所遣,只是师父求了太傅,让我随行锤炼。”

他知宋演心中疑虑,便继续说道:“义兴周氏累世豪门,从汉魏之世即出将入相。近三十年虽在朝为官者渐稀,但宗族兴旺,义兴郡半数田泽之利为周家所有。如今长宗阳羡大房掌控江淮私盐业,江南江北各大小坞堡均与之有经营往来。

“因而太傅请动了周家长宗公子,出使北汉联结中原、冀州各地汉人豪宗堡聚, 以期里应外合……而周家也不满长居江湖,

更望在庙堂有一席之地,是以各有所需。”

宋演在京口,当然久知义兴周氏之盛。周家富甲江南,佃客无数,豪奴如云,若聚私兵转眼可得数万,长久以来朝廷甚是忌惮。如今朝野合作,难说没有和解联合之意。

宋演想到此处,对陆华亭道:“不管谁是主使,宋某之责便是护他平安归来,其余之事,就不是我该操心的了。”

陆华亭言道:“此行料想颇为艰难。一者,如今北汉国全境举兵,各处关隘军镇戒备必严;二者,汉主近臣掌管大批密谍、鹰犬,以倒虎山元象宗为骨干,门内高手众多,十余年来为汉国朝廷出力不小,但一直不为世人所知,就是因为他们行事隐秘,狠辣果断,专在暗处做些追缉刺杀之事。

“内侍赵整组建中书台,刺探内外机密,纠察文武不轨,深得蒲刚亲信。赵整虽颇为仁义忠直,从不诬构残杀,但手下中书台耳目极为灵光,我等久在敌境,未必能瞒过他。此外还有宰相陈景略当世大才,治国理政古来少有,深得内外敬服。欲要策反北方汉人,殊为不易。”

宋演见他对自己知无不言,心下感激,又敬佩他年甫及冠,身在江南,早知天下之事,暗自赞叹不已。想起那日汤山墅李道长与他的对话,方知所言非虚,陆华亭果真天纵英才,自己平生未遇。

二人交谈良久,约定当晚各自渡淮,天明之前凤台镇会合。当下宋演辞别陆华亭自回客舍,告知孙安富三人今夜渡河,吃过午饭,各人略做休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