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从1900开始 > 第260章 电报,取道上海

崛起,从1900开始 第260章 电报,取道上海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5:31

第260章 电报,取道上海

“大少爷,卑职再也不敢乱问乱想了。”

宋小牛吓得拚命摆着手求饶,“大少爷小的错了,下次您还得带上小的出来呵,大少爷…”

他人憨但不傻,好不容易碰到一位贤明主子,得罪了这辈子就完了。

“行了小牛,这事以后再说,本少爷先上去歇息了,明早咱们五更之后便出发,车辇不行就留在驿馆,章大人他们自己过来会取的。你要是等会闷得慌,自个上街去逛逛,但记住了别带兵器,这里是江宁府,可不是咱们的杭州府。”

说完,起身就走。

他赖得理会这个啰嗦的新兵蛋子,平时得好好管教,最好让左刚去管束他,教教他规矩。

多看少问,不该知道的绝不能瞎打听,这是当贴身侍卫的基本素养。

“哎…”

宋小牛起身拱手送行,待陈天华身形消失在食堂外,他伸出个舌头,扮个鬼脸,坐下来继续吃食。

他不知道总督府里是个什么样的排场,但光是大清早那辕门外广场的情形,够吓人得了。

但他不敢再多问,问多了还遭来白眼儿和一顿训斥,要真的不带他外出,那他亏太多了。

话说陈天华上楼进入自己的上厢房,脱了衣服,早早上炕休息了。

昨晚一休没睡好,今日总督署衙之行,比打煤山镇那场战斗,还特么的惊心动魄,累得够呛。

翌日五更时分,天朦朦亮。

陈天华准时起床之后,在房前小院里打坐运气练功,接着便打了一套军体拳,浑身汗水直冒。

他用井水清洗身上之后,正准备去前院吃早餐,院门即被推开。

进来的除了宋小牛,还有两江总督署礼房典史章于孝,和他的助手。

“本职章于孝见过大少爷,大少爷早安。”章于孝与他的助手恭敬行礼。

昨天下午,陈天华与香帅及五大幕僚,在后花园无名山上饮酒畅谈,这事已传遍总督署各衙属。

大少爷新宠,章于孝等人更加不敢有丝毫怠慢。

“章大人早安,你们来得及时,我正在想是否把官辇给你们送回去呢,没想到你们自个来取了。”陈天华作揖回礼,并随意调侃,足见其心情大好。

“禀大少爷,我等是专程送您到下关码头去的,顺便送份急电给您。”说着,章于孝从怀里掏出一份电报递上。

“电报?哪来的?”陈天华一边接过电报,一边惊愕地问道。

“是幕僚长立诚先生在早堂时交与本职的,说是昨晚才收到,杭州府那边拍来的。”

说话间,陈天华已阅完电报,上面就一句话,“速去沪找盛,有要事。”落款人是李存智。

阅完电报,陈天华脸容一敛变得严峻起来。

岳丈发来紧急电报,说明上海盛宣怀那里发生了情况,而且应该是比较棘手的事。

盛宣怀自上年底他父亲逝世之后,他便向朝廷请辞丁忧在家。

他的工部左侍郎已获准辞职,尚有铁路督办,邮传电报局,轮船招商局督办等职,还没有准予辞职,但他已转由他人代理。

现在,他应该在家里丁忧。

过年期间,他在常州老家守孝,从那天陈天华婚礼之后,他应该回到上海。

前些日子在婚礼期间没见他说什么呀?

难道他是怕影响到婚礼气氛?

不知道上海发生了什么大事?

陈天华想得很多,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名堂来,那只好先到上海一看便知。

“多谢章大人,那咱们现在就出发去码头吧。”

“大少爷请,官辇就在门口。”

“……”

事不宜迟,陈天华蹬上官辇是一路畅通,城门见是总督府官辇,谁敢检查?

路上其他马车见了,也是纷纷让道。

一会儿官辇就到了下关军用码头,陈天华与礼房典史章于孝拱手作别,然后大踏步跨入小火轮。

“哎呀大少爷,没想到您这么快就回来。”还在船舱里睡觉的左刚眼尖,他先喊上了。

“大少爷…”

“……”

其他侍卫惊得都是一跃而起。

他们这伙人并没有到驿馆客栈住宿,吃住都在船舱里,这样设施齐全,吃喝拉撒都成。

厨子上岸去采购了大批新鲜蔬菜,肉和鱼等。

昨天,左刚和几个侍卫上到江宁府闹市区逛了逛,还到夫子庙拜了孔圣人塑像。

晚上还夜游秦淮河,几个血气方刚的大男人,被花船上的风尘女子撩拨得神魂颠倒。

夜间返回舱里,几个大男人翻来覆去睡不着,结果天亮了还在呼呼大睡。

“都给我起来,抓紧收拾干净船舱,准备启航。”陈天华剑眉一剔,十分不悦地喊道。

“遵命。”

左刚等人的春梦,早就被吓得无影无踪,立马恢复正常。

只一会儿,船舱收拾干干净净,小火轮启动了,沿长江驶向目的地-上海。

……

四月十五日,傍晚。

上海黄浦江面上,夏风习习,日落西山映出的残霞暮色,宛如一位垂死的老人,灯油枯尽。

外滩六号,大马路边上,一幢英国哥特式风格的四层建筑在暮色中耸立。

圆形巨大石柱,罗马廊柱,哥特风格的落地长窗,天主教的十字小尖顶,都在表明这里的卓尔不群。

这里是赫赫有名的中国通商银行总行大楼。

夜幕低垂,一层营业厅早已关闭,整栋大楼里漆黑一片,只有三楼最东边的一间房子,窗棂开启着,从里面透出一束微弱光亮。

一抹瘦长背影伫立在颜色斑驳的窗台前,还在丁忧期间的盛宣怀,嘴里叼着英伦烟斗在沉思。

身后宽大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沓新呈报上来的若干份报告,和几份上海《申报》。

所以这一切的内容,都是有关通商银行最新发生的大事件。

……

上世纪末,大清国刚经历过甲午战争惨败,笼罩在战争赔款的阴影中,

国库空虚,大清国的金融命脉,流动货币等,却全部掌握在外资银行手里。

华商的传统钱庄、票号无法跟体量庞大的洋人银行匹开,只能站在边上无奈的观望。

这时,矿产铁路大臣盛宣怀,向光绪帝呈上创办华商银行的奏折,很快得到了御批。

清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中国通商银行开始在上海筹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